漫才粉絲怎麼這麼多妹仔!?

漫才粉絲怎麼這麼多妹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o many girls are waiting for the show to start.

So many girls are waiting for the show to start.

漫才劇場外邊滿坑滿谷的妹仔粉絲,

我跟朋友一共三位台灣男生,成了劇場裡「萬紅叢中一點綠」的代表。

超多,到底為什麼會這麼多?

太讚了吧,我絕對要再來看現場漫才!

-2020年・疫情爆發-

漫才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給的概略定義:

漫才(日語:漫才/まんざい Manzai)是日本的一種喜劇表演形式,

前身是日本古代傳統藝能的「萬歲」。

在大正年間,為電影配音的辯士形成了漫談這種表演方式,

在1933年,吉本興業將這種表演方式改稱為漫才,並推廣到全日本。


嗯,好像都有講到,但也都沒講到(?)。

根據後來去上台灣漫才界前輩夏大寶的課程,夏大寶老師給出更精準的說明:

一門「說錯話」的藝術,如何說錯話、說錯什麼話。
一門「糾正錯誤」的表演藝術。
一門「說話給觀眾聽」的表演藝術。
「裝傻」負責說錯話,「吐槽」負責糾正他。

嗯,淺顯易懂。

就是政治人物 & 政論名嘴的關係嘛(誒不是)。

日本 Netflix M-1 大賽可以看耶!

在日本生活時間,偶然發現日本的 Netflix 有 M-1大賽2001-2010年決賽影片。

看得是欲罷不能,徹底迷上這門「講錯話被糾正」的表演藝術。

(M-1就是吉本興業辦的漫才賽事,取名源自格鬥界富盛名的「K-1」賽事。)

下面是2001-2010的歷屆 M-1 冠軍:

2001年:中川家

2002年:ますだおかだ(增田岡田)

2003年:フットボールアワー(足球時間)

2004年:アンタッチャブル(不可接觸)

2005年:ブラックマヨネーズ(黑色美乃滋)

2006年:Tutorial

2007年:サンドウィッチマン(三明治人)

2008年:NON STYLE

2009年:パンクブーブー(PUNK BOOBOO)

2010年:笑い飯

當時著迷似的每天狂看,尤其特愛大叔組合(這些幾乎都大叔了吧),

其中就屬「笑い飯」這組合最 touch 到我。

他們是兩位奈良大叔的組合(哲夫 & 西田),最大的特色在段子裡,

他們會數次互換「裝傻」和「吐槽」的角色。

由於兩人在段子裡都會扮演「裝傻」,

因此號稱「無法預測的雙重裝傻」(予測不能のWボケ)。


在2002年殺進決賽後,連續九年都進決賽,最終名次都落在2-5名,

也由於遲遲未能奪冠,從2008年起,

稱號遂變成「孤高的雙重裝傻」(孤高のWボケ),漸漸有種悲壯感,

演變成 M-1 精神象徵似的存在,每年劇本都是他們進入決賽,然後鎩羽而歸。

(讓我想起 <極限體能王> 的 Mr. SASUKE:山田勝己)

要知道,當年 M-1 的參賽資格是「出道10年內」,

而2010年即是「笑い飯」最後一年符合資格的年度,抱持破釜沈舟的心態,

或許是看開了擁抱享受舞台上一切,最終「笑い飯」在2010年勇奪 M-1 冠軍!


10年的光陰跨度濃縮在一週內看完,當下沒特別感觸,

後來回想時全身起雞皮疙瘩,重播2010年頒獎片段也跟著鼻酸。

也許他們本人早就不在意了,但若有機會遇到本人,

我很想對他們大聲喊:

やったやん!(你們做到了!)

How can you not be romantic about Manzai ?

日本社會對於喜劇的接受度

有一天打完工,吃著供餐配著看 Netflix 漫才,

妹仔同事走過來看了一眼說:「我也超愛Non Style的。」

!!!(她是不是喜歡我?

我感受到她們(女大學生)是可以侃侃而談欣賞搞笑藝人這件事,

在台灣我真的沒聽說哪個女生會說:「豬O亮超好笑我超愛!」。

好啦,我取樣錯誤舉例偏差XDD

得知這點後,在日本過年的前夕吧,

我也就和其他妹仔同事們一起看 Netflix 的 M-1 特輯,

很像以前看櫻桃小丸子她們全家,

聚在客廳看過年特別搞笑節目的圍爐感(幸福洋溢)。

「既然漫才這麼好看,何不現場體驗一次呢?」

於是就和朋友排好行程,出發去大阪囉!

(未完待續)




avatar-img
翰雅・外出取材中的沙龍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講到漫才就必定要提到關西地區,日本的搞笑之都:大阪。 講漫才的語言=關西腔,已經是畫上等號的程度, 對於當時住在京都的歪果仁の我,每次被問到「你聽得懂關西腔嗎?」 我(或其他台灣人)肯定回:「一點點…なんでやねん!(吐槽手勢)」 幾乎是日語學習者遇到母語者時的老梗了。 京都人應該覺得三小,京都也在關
聊聊我的喜劇學習史。 2018 還 2019 年吧,為了想要講話變得有趣(把妹?), 加上偶然間看了 Netflix 上 Anthony Jeselnik 的特輯, 覺得怎麼有人可以這麼帥又這麼好笑!我想變得像他一樣!!(新人迷思) 上網查了他的資料,得知他是讀了 Greg Dean 的書,就去入手
I'm Spider-man.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是) -- 被問到「Who Are You?」, 回答了姓名以後, 當再被追問: 「Who Are You Really ?」 如同摩根費里曼在<火線追緝令>裡飾演的警探 Somerset, 看著後照鏡中反映的後座乘客:七宗罪殺人魔 John
講到漫才就必定要提到關西地區,日本的搞笑之都:大阪。 講漫才的語言=關西腔,已經是畫上等號的程度, 對於當時住在京都的歪果仁の我,每次被問到「你聽得懂關西腔嗎?」 我(或其他台灣人)肯定回:「一點點…なんでやねん!(吐槽手勢)」 幾乎是日語學習者遇到母語者時的老梗了。 京都人應該覺得三小,京都也在關
聊聊我的喜劇學習史。 2018 還 2019 年吧,為了想要講話變得有趣(把妹?), 加上偶然間看了 Netflix 上 Anthony Jeselnik 的特輯, 覺得怎麼有人可以這麼帥又這麼好笑!我想變得像他一樣!!(新人迷思) 上網查了他的資料,得知他是讀了 Greg Dean 的書,就去入手
I'm Spider-man.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是) -- 被問到「Who Are You?」, 回答了姓名以後, 當再被追問: 「Who Are You Really ?」 如同摩根費里曼在<火線追緝令>裡飾演的警探 Somerset, 看著後照鏡中反映的後座乘客:七宗罪殺人魔 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