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烏軍第54機械化旅的K-2戰鬥群的說法,一個8人步兵班在一次防守中成功擊退一整個俄軍排級發動的攻勢,同時他們拿出了空拍無人機的視頻證實了宣傳的可信度,從視頻中我們可以很好的看出俄軍進攻組織能力,與烏軍反制手段。影片來源如下:
https://fb.watch/kvbZKGrXtO/
這個烏軍陣地位置座標是48.879050, 38.216374。負責進攻的俄軍單位不明,但開源資訊指出附近俄軍多為國家戰鬥預備役部隊(BARS)與盧甘斯克人民軍。作為守方的54機械化旅成立於2014年,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與必要的裝甲車輛和火力支援;相較之下此處多數俄軍都是二線單位,裝備比較差,重裝備甚至單兵反戰車武器都比較缺乏,戰場地形卻又較為平坦開闊有利於機械化單位運用,所以從已有視頻來看54機械化旅的炮兵與戰車在這裡可說是如魚得水。
紅圈是本次戰鬥發生地點,藍色區域是烏軍控制區,紅色為俄軍。
該陣地應該處於烏軍防區最外圍,大致呈現W型,只有10-20米左右的寬度,外圍沒有雷區或鐵絲網障礙群,陣地上也沒見到重機槍與強化工事,守軍只有8人的說法是可信的 - 因為這陣地也容納不下更多。陣地北面與東北面都是不適合防守的開闊平原區,但可以通過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樹林實現較為隱蔽的移動(雖然樹林密度很低)。這陣地很可能就是為了防範這種情況而修建在東西走向樹林中。
從視頻開頭可以看出交戰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作為主要攻勢的北面俄軍數量不少於14人,此外還分出一個4人火力組繞到烏軍陣地東面的樹林進行火力壓制,這能顯著起到吸引火力與注意力掩護主要攻擊部隊展開,同時樹林也會幫助俄軍隱蔽攻擊人數與隊形讓烏軍比較不容易判斷是不是主攻。
然而從北面進攻的俄軍很可能剛離開樹林就暴露了,所以沒有完全展開成衝擊隊形就遭到烏軍主動壓制不得不臥倒。不過整體來說烏軍態勢還是壓倒性不利,俄軍人數有絕對優勢,兩邊俄軍距離都只有一百多米,東面的甚至可能還不到;而烏軍陣地位置孤立且缺乏交通壕,所以援軍也很難指望即時抵達,唯一能指望的支援就是砲擊。
影片1分50秒,烏軍第一發砲彈落下,但落點明顯偏向俄軍後方,很顯然此時兩邊距離太近了,砲擊有非常大概率誤擊友軍。
2分05秒,第二發口徑較小的砲彈落在東面俄軍牽制單位上頭。這一發砲彈落點同樣比俄軍實際位置更偏後,可能也和第一發一樣刻意稍微往後打避免誤擊陣地友軍。
2分15秒,北面進攻俄軍發射了一枚火箭,這枚火箭非常完美的打進烏軍戰壕,雖然看不出烏軍受到的打擊程度如何,但更多俄軍站起來開始火力壓制,可能準備發動衝擊一舉拿下烏軍。
2分59秒,第三發砲彈落下,落點仍然明顯太靠後,不過似乎打斷俄軍的火力壓制使其臥倒隱蔽。
2分08秒,第4發烏軍砲彈落下,落點不再過遠,只是偏右,可以看出烏軍砲兵已經完成校正可以進行效力射。然而俄軍並沒有在前幾發砲擊中受到肉眼可確認損失,多數人仍在匍匐前進甚至低姿態衝刺,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3分28秒,烏軍的第5發砲彈落下,這是一枚近炸引信的砲彈,砲彈在烏軍陣地上方百米左右炸開,碎片灑向地面;這一枚砲彈的殺傷範圍直接涵蓋友軍,說明此時烏軍陣地狀況岌岌可危才不得不承擔這種風險。不過烏軍有戰壕保護所以相對不容易受到誤傷,但那些暴露於開闊地的俄軍顯然就慘了。
黃圈是烏軍空爆砲彈炸點,藍圈是肉眼可見的砲彈碎片殺傷區。
空炸砲彈打擊後,俄軍幾乎有一半的人停止移動或出現移動不便的情況,還有2-3人嘗試為傷患提供救助。一名火箭筒射手嘗試發射火箭壓制烏軍陣地,但他沒有機會打出這枚火箭。
3分48秒,烏軍第6發砲彈落下,雖然使用普通接觸引信,但落點正好在火箭筒射手後方不遠,而且還是整個隊伍中心。
在遭受兩次重創後,一部份俄軍嘗試躲回樹林往北撤離,然後在4分20秒時,烏軍第7發砲彈落在了北方樹林中,應該是衝著逃離俄軍去的。4分31秒,第8枚砲彈落下,不過落點有點意義不明,很可能是打偏的。
4分45秒,烏軍陣地前方發生爆炸,可能來自進攻俄軍的榴彈。此時烏軍陣地前方數十米仍有大約一個班的俄軍,但他們沒有發起果斷的衝擊而是繼續臥倒在地,顯然這只會讓他們吃更多砲彈。
隨後就沒什麼變化了,烏軍砲彈繼續落下,俄軍離烏軍很近,但很可能由於死傷過大,還是不敢發起衝擊,而在砲火封鎖與前方烏軍火力下也難以脫身,殘餘的俄軍有的邊開火邊後退,有的嘗試為受傷友軍提供救助。他們的結局與兩邊傷亡未知,但不難看出這是俄軍的慘敗。
俄軍的敗因不難看出,首先由於只有步兵衝擊,他們在砲兵火力面前相當脆弱的同時又無法快速拉近與烏軍的距離,所以他們選擇派出少量人員從烏軍東面施壓並吸引注意力,從林地展開的主攻部隊則趁機拉近距離直到只有一百多米時才從林地展開衝擊隊形,如此一來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能衝進烏軍戰壕,對方砲兵也就失去發揮的機會。
理想很好,實際執行卻是一團糟。首先,俄軍主攻方向是開闊地的同時還是對著烏軍W型陣地正面,有利於烏軍陣地火力發揮,這導致主攻俄軍在展開前就暴露並遭到壓制,也給了烏軍無人機抵達和觀測的時間。通過無人機提供的戰場態勢,烏軍就能準確判斷俄軍主攻方向和推進狀況。隨後在無人機引導修正下,烏軍砲兵開始將砲彈砸在俄軍主攻部隊身上,雖然剛開始發射還不太準確,但落點只會隨時間越來越接近;而反觀俄軍,卻還是以壓制射擊和匍匐推進為主,沒有利用這寶貴的時間果斷衝進烏軍戰壕。實際上俄軍那一發火箭可能已經對烏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壓制火力削弱很多,一次快速推進就有希望擊潰烏軍,或至少進入壕溝內混戰讓烏軍砲兵無從發揮。雖然最後俄軍確實已經接近到離烏軍只有幾十米的距離上,甚至都能互扔手榴彈了,但傷亡已經相當嚴重,加上還要扣除救治傷患的人員,前方俄軍已經失去原本決定性的數量優勢,最重要的是此時烏軍準確的炮火已經將他們的戰意與組織徹底打光。
可以看出這些俄軍進攻前缺乏偵查與火力壓制準備,進攻中缺乏任何形式的裝甲力量伴隨支援,且意志和進取心並不強烈,造成他們不得不長期暴露於烏軍陣地火力壓制下。相較之下,烏軍雖然在孤立且頗為暴露的陣地上遭到絕對優勢敵軍的兩面夾攻,但抵抗相當堅決,為後方友軍的反應與火炮的校射爭取了時間;而後方無人機觀測和砲火支援準確且即時。三者的絕佳配合下烏軍得以通過即近距離的砲擊成功瓦解了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