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爆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阿什利·斯特里克蘭,CNN
美國東部時間 2023 年 5 月 12 日星期五上午 7:23 發布
raw-image

天文學家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爆炸,它比任何已知的爆炸恆星或超新星亮 10 倍。

這次爆炸的亮度稱為 AT2021lwx,持續了三年,而大多數超新星只亮了幾個月。

這一事件被望遠鏡探測到,是發生在距地球近 80 億光年的地方,當時宇宙的年齡約為 60 億年。當恆星落入超大質量黑洞時,爆炸的亮度也比潮汐瓦解事件亮三倍。

但是,是什麼引發如此持久、巨大的宇宙爆炸呢?天文學家表示,超大質量黑洞破壞了巨大的氣體或塵埃雲,可能比我們的太陽大數千倍。研究人員說,氫雲也有可能被拉離其軌道並飛入黑洞。

當黑洞吞噬了氫雲的碎片時,衝擊波可能會通過雲的殘餘物迴盪並進入圍繞黑洞旋轉的物質團。

AT2021lwx 事件取代伽馬射線暴 GRB 221009A,成為 2022 年報導的最亮的宇宙爆炸記錄。伽馬射線暴實際上更亮,但它只持續了 AT2021lwx 的一小部分,AT2021lwx 釋放了更多的能量。

調查結果發表在周四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天文學家於 2020 年 11 月在加利福尼亞州的 Zwicky 瞬態設施首次檢測到爆炸,隨後幾個月後在夏威夷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警報系統檢測到。兩者都密切關注夜空中亮度迅速變化的物體,例如爆炸的恆星、小行星和彗星。

「我們偶然發現了這一點,我們原本是在搜索一種超新星,但它被我們的搜索算法標記了」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員菲利普懷斯曼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大多數超新星和潮汐瓦解事件只持續幾個月就消失了。一件東西能亮兩年多是非常不尋常的。」

使用基於空間的 Neil Gehrels Swift 天文台、智利的新技術望遠鏡和西班牙拉帕爾馬的 Gran Telescopio Canarias 進行了後續觀測。

研究人員能夠通過分析用於觀察爆炸的不同波長的光來確定地球與事件之間的距離。

南安普頓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霍尼格 (Sebastian Hönig) 在一份聲明中說:「一旦你知道到該物體的距離以及它在我們看來有多亮,你就可以計算出該物體源頭的亮度。」

在過去的 2.5 年裡,小行星對地撞擊最後警報系統每隔幾個晚上就會觀察一次爆炸。

研究小組確定,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光事件比銀河系中所有 1000 億顆恆星的總和還要亮近 100 倍。

唯一能與 AT2021lwx 的亮度相媲美的天體是類星體,即不斷以高速吸收氣體的超大質量黑洞。

「對於類星體,我們看到亮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上下閃爍,」研究的合著者、南安普頓大學教授馬克沙利文在一份聲明中說。「但回過頭來看,十幾年都沒有探測到AT2021lwx,突然間以全宇宙最亮物體的亮度出現,這是前所未有的。」

該團隊在研究爆炸的光度時有了初步的理論。現在,研究人員希望通過不同波長的光收集更多數據,以了解事件的細節,包括它的溫度。

「起初,我們認為這次爆發可能是黑洞吞噬一顆路過恆星的結果。但我們的模型表明,黑洞必須吞噬 15 倍於太陽的質量 才能保持如此明亮的時間」研究合著者、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副教授 Matt Nicholl 博士說。

「遇到如此巨大的恆星非常罕見,因此我們認為更大的氣體雲更有可能,畢竟許多大質量黑洞被氣體和塵埃包圍。我們仍在努力弄清楚為什麼這個特殊的黑洞開始如此劇烈和突然地"進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muel的沙龍
90會員
115內容數
除了翻譯各國新聞以外,會將過去演講的一些主題內容放上來。閒暇之餘,分享一些PM心得,歡迎參訪。
Samue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4
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卡達多哈達成停火協議,首階段將釋放33名人質,為期42天的停火協議將為下一階段全面和平談判鋪路。協議細節包括人質釋放、軍事部署、居民返家、囚犯交換等,但協議執行面臨潛在風險、國內反對聲音及第二階段談判挑戰。協議達成將為加沙地區帶來急需的人道援助,但能否真正實現和平仍有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1/14
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卡達多哈達成停火協議,首階段將釋放33名人質,為期42天的停火協議將為下一階段全面和平談判鋪路。協議細節包括人質釋放、軍事部署、居民返家、囚犯交換等,但協議執行面臨潛在風險、國內反對聲音及第二階段談判挑戰。協議達成將為加沙地區帶來急需的人道援助,但能否真正實現和平仍有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1/10
臺灣中華電信海底光纜受損事件引發國際關注,疑似中國船隻「順新39號」涉案,凸顯臺灣通訊基礎設施安全及灰色地帶行動的風險。臺灣正積極尋求應對措施,包括強化監控、部署低軌衛星、與國際合作等,以提升網路韌性,並防範未來潛在威脅。
Thumbnail
2025/01/10
臺灣中華電信海底光纜受損事件引發國際關注,疑似中國船隻「順新39號」涉案,凸顯臺灣通訊基礎設施安全及灰色地帶行動的風險。臺灣正積極尋求應對措施,包括強化監控、部署低軌衛星、與國際合作等,以提升網路韌性,並防範未來潛在威脅。
Thumbnail
2025/01/10
洛杉磯山區野火造成嚴重傷亡和破壞,至少10人死亡,數千棟建築物被毀,數十萬人撤離。風勢、無人機幹擾和資源短缺等因素阻礙救援工作。社區設施受損,教育中斷,搶劫威脅增高。一名疑似縱火嫌疑人被捕。居民分享了失去家園的悲痛經歷和感受。南加州空氣品質惡化,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2025/01/10
洛杉磯山區野火造成嚴重傷亡和破壞,至少10人死亡,數千棟建築物被毀,數十萬人撤離。風勢、無人機幹擾和資源短缺等因素阻礙救援工作。社區設施受損,教育中斷,搶劫威脅增高。一名疑似縱火嫌疑人被捕。居民分享了失去家園的悲痛經歷和感受。南加州空氣品質惡化,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三天前,從星空觀察的朋友那得知: (2024年)2月22日的日出前,在東南方的低空,可以觀察到「火星合金星」的天文現象。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的角度來看,這是火星與金星最接近的時刻,兩星的距離比一個手指的寬度(大約1度)還窄。 此時的金星,亮度為-3.9,呈現耀眼的黃白色,是清晨最亮
Thumbnail
三天前,從星空觀察的朋友那得知: (2024年)2月22日的日出前,在東南方的低空,可以觀察到「火星合金星」的天文現象。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的角度來看,這是火星與金星最接近的時刻,兩星的距離比一個手指的寬度(大約1度)還窄。 此時的金星,亮度為-3.9,呈現耀眼的黃白色,是清晨最亮
Thumbnail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儘管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最炙熱的天體,但與其他幾種天體相比,它的溫度卻相形見絀。那麼,宇宙中最熱的地方是哪裡呢?
Thumbnail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儘管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最炙熱的天體,但與其他幾種天體相比,它的溫度卻相形見絀。那麼,宇宙中最熱的地方是哪裡呢?
Thumbnail
夜晚總像小酌後的微醺,令眼睛迷茫,令腦海中的影像逕自不斷地往回播放。 今日放映的,是2022年的天文盛事─超級月亮。
Thumbnail
夜晚總像小酌後的微醺,令眼睛迷茫,令腦海中的影像逕自不斷地往回播放。 今日放映的,是2022年的天文盛事─超級月亮。
Thumbnail
大質量恆星 對大質量恆星,在氫殼燃燒開始時,核心的質量就已經夠大,在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取得優勢之前,就已經足以點燃氦融合,在一開始它們就比質量較低的恆星亮許多,因此還是比質量較小的恆星形成的紅巨星明亮。這些恆星不太可能活著成為紅超巨星,取而代之的是它們將摧毀自己成為II型超新星。 超新星 中子星
Thumbnail
大質量恆星 對大質量恆星,在氫殼燃燒開始時,核心的質量就已經夠大,在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取得優勢之前,就已經足以點燃氦融合,在一開始它們就比質量較低的恆星亮許多,因此還是比質量較小的恆星形成的紅巨星明亮。這些恆星不太可能活著成為紅超巨星,取而代之的是它們將摧毀自己成為II型超新星。 超新星 中子星
Thumbnail
上篇文章中聊到恆星的能量來源主要為氫原子核經由兩種程序融合成氦的核融合釋放出光與熱,那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當核心中的氫消耗殆盡以後怎麼辦?在這裡先談主序星階段的持續時間。 此處的M和L是恆星的質量和光度,M☉是太陽質量,L☉是太陽光度,是估計的恆星主序帶生命期。 低質量恆星 中等質量恆星 水平分支
Thumbnail
上篇文章中聊到恆星的能量來源主要為氫原子核經由兩種程序融合成氦的核融合釋放出光與熱,那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當核心中的氫消耗殆盡以後怎麼辦?在這裡先談主序星階段的持續時間。 此處的M和L是恆星的質量和光度,M☉是太陽質量,L☉是太陽光度,是估計的恆星主序帶生命期。 低質量恆星 中等質量恆星 水平分支
Thumbnail
從人類出現以來,白天的世界是太陽主宰,入夜後則是星星與月亮的天下,相對於有限的人類生命,這些天體似乎是永恆的,在很多文化中也被神格化,認為天體是神靈的化身,直到近代天文學與物理學的發展才逐漸揭開它們的真面目,現在我們來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先從分子雲談起 藉由吸積累積質量
Thumbnail
從人類出現以來,白天的世界是太陽主宰,入夜後則是星星與月亮的天下,相對於有限的人類生命,這些天體似乎是永恆的,在很多文化中也被神格化,認為天體是神靈的化身,直到近代天文學與物理學的發展才逐漸揭開它們的真面目,現在我們來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先從分子雲談起 藉由吸積累積質量
Thumbnail
人類史上第一次,從頭到尾觀察到恆星燃燒殆盡引起的超新星爆炸事件! 跨國團隊的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一億兩千萬光年的NGC 5831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質量為太陽十倍的紅色超巨星,有不尋常的活動...
Thumbnail
人類史上第一次,從頭到尾觀察到恆星燃燒殆盡引起的超新星爆炸事件! 跨國團隊的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一億兩千萬光年的NGC 5831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質量為太陽十倍的紅色超巨星,有不尋常的活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