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情緒成為神隊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周末休假時,公務信箱收到一封公文簽核通知,瞄了一下信件主旨,心裡面不愉快的感受再度升起:「主管大概又只看標題就又胡亂分文,為什麼每次都這樣,她為什麼不能把內文看完再判斷?造成我很大的困擾」。這樣的想法與不舒服的感受,就這樣跟完我的假期。直到上班日正式點開公文,我才發現我的主管這次有看過公文,才把它指派給我處理。

接著,某一天的中餐,我到一間便當店外帶。記得它的便當盒上面有印「咖哩」的選擇,服務人員卻表示沒有提供咖哩。店員拿著便當盒包裝食物時,我指著盒子上仍印著「咖哩」的項目確認,她表示店內並無販售。步行離開時,我有一種生氣的感覺,我在氣店員冷淡的回應,也氣為什麼便當盒上面有印,實際上卻沒有提供,為什麼說到沒有做到?

raw-image

當我回過神,我發現主管的「為什麼又這樣?」、便當店的「有標示卻沒有提供」這樣的想法所引發的不滿跟生氣,浪費了我好多的腦細胞,也影響了我的休假與生活品質。

為怎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的思考、價值觀,對世界運作的認知,很大一部分受到我們成長背景的影響,包括我們曾經經觸過的重要他人、重要事件,以及我們對這些經驗的個人解讀。以我來說,因為父母過去慘痛的經歷,我學到面對家人以外的人,都需要帶著防備心,別人可能會害我,所以我學到以跟人保持距離的方式來建立關係。也因為保持距離的習慣,反過來讓我沒有足夠與親友相處的經驗,使我沒有什麼機會深入與他人建立關係,也無法從同儕的眼中看見自己。這再次印證自己「外在世界不友善」的價值觀,我對他人行為的解讀,總是習慣性的先往壞的方向假設。

其實,人類的大腦很怕麻煩,喜歡習慣跟簡單的方法,容易以個人主觀感受而非客觀資訊,對外在人事物做判斷(也稱為認知偏誤)。你也知道,同一套標準在不確定的世界裡闖蕩,挫折的經驗會比較多,而且心情上也不容易過去。不過,大腦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哪裡地方用的多,哪個地方就會發達。如果你不想要自己的生活總是同樣的不開心,一直用同一套想像來解釋自己的處境,這其實是有方法可以改變的。

就像一條水路,只要一直有豐沛水流過,就會越走越大條,越走越深,就不容易走到其他的路。我們也可以把「看待一件事情的習慣」,看做是你從小到大透過客觀經驗與主觀詮釋所挖出來的大水路。一件事情在你眼前發生,你如何看待,怎麼解釋,伴隨的感覺,都透過同樣的思路所引發。所以,現在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開另一條水路,把影響你生活品質的舊水路取代掉。

我們都知道,開鑿新的水路需要時間,而且在那之前,水一定都會自動化的走舊路,可想而知會有一段不短的陣痛期。大腦討厭勞苦,所以它會促使你先走已經存在,習慣又舒服的水路,使得你臣服在重複的生命劇本之中。以下,提供給大家簡單的開路心(新)法。

1.留意情緒

首先,你需要從生活中開始留意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或有情緒的事件或人物,你得先看見它,才有機會辨識它們。以買便當的例子來看,我在步行的當下要能夠知道自己正在為「為什麼沒有咖哩」這件事情不愉快。你需要先練習看見並承認自己的情緒。一開始,10次中,可能只會成功感覺到1次情緒,甚次連1次都沒有,都是很正常的。不需要被這個現象挫敗,你只需要持續留意自己的情緒就可以了。當你越來越能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代表你大腦中新的水路已經成形了。

2.讓情緒如其所是

第二步,當你越來越能夠抓住自己的情緒,你接著要做的就是跟自己當下的情緒在一起,同時透過一些讓自己處在當下的行動,讓情緒自然的過去。舉著例子,當我覺得一件事情讓我忿忿不平,我可以選擇做的事情是一邊生氣,一邊感覺自己腳底踩著柏油路的感覺,注意當下映入眼簾的景色,或感覺環境空氣因身體移動輕拂皮膚的感覺。這樣的做法,除了可以讓你的注意力騰出空間,不被內在情緒宰制之外,也能夠有機會讓情緒只是情緒。情緒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一種能量,沒有額外做工,它會慢慢緩和下來,甚至從你的世界裡消失。這樣,代表你讓情緒水流分給新的水路,降低舊水路的水流量,久而久之它會慢慢的萎縮。

3.尋求專業協助

第三步,當我們讓情緒只是情緒,也讓我們在事後能有一個空間來反思,情緒何來?它如何翻攪我們的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比如,不能相信別人的想法從哪裡來的?我跟誰學的?過去有甚麼重要的經驗加強了這個看法?我的生命是否一直受它影響?

當你練習到這裡,恭喜你,新的水路已經被固定,你將會漸漸看見之前的價值觀或看待周圍環境的方式,以及它在你身上作用的力道。如果想要讓新的路走得更順暢,就不能只靠自己努力,你需要一些量身訂做的幫忙:尋求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透過心理師或醫師一對一,個別化依據每個人想深入的議題深入討論,整理自身思考並將所得實際在生活中練習,促成生活與生命的改變

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費用較高,談一次40或50分鐘大約2000元上下,而且處理一個議題通常需要不只一次。除了經濟門檻較高,也需要持續付出時間成本,投資自我與生活的改變。等於把走舊路需要付出的年歲代價,刻意祭出一段生命時光、經濟支出與坦露自我的承諾,轉生出新的生活方式。幸運的,在心理諮商和治療費用的部分,政府有提供一些優惠,礙於深入說明會偏離本文範圍,對此有興趣的朋友請上網查詢。

情緒在現代社會,已經跟遠古時代人們面對實際生命威脅沒有直接關聯,而是我們面對環境與生活壓力的樣子,以及對該事件的個人解讀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重複引發個人情緒的事件、人物或情境,若造成你的困惑,想要有些改變,歡迎你從感覺情緒、讓情緒如其所是,尋求專業協助試著努力看看。我相信只願意,每個人都做得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裡聊天室
20會員
48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心裡聊天室的其他內容
2024/05/24
父子間一場有趣的遊戲,以及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Thumbnail
2024/05/24
父子間一場有趣的遊戲,以及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Thumbnail
2024/03/21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3/21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2/05
職場中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處理方式卻是很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督導在處理員工投訴時的智慧做法,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多年來的成長。這將對職場新手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都有所啟發。
Thumbnail
2024/02/05
職場中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處理方式卻是很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督導在處理員工投訴時的智慧做法,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多年來的成長。這將對職場新手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都有所啟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要養身養心養健康但千萬不要養情緒 情緒養久會養出病來,結果身心大亂還會讓判斷變差影響自己的應付力 我曾經在一級主管會議上看最高領導人對情緒化的主管把他架空權力 導致當事人失去職場發揮的舞台! 雖然說人不戀棧,但終需要利吧養家活口,最後自己離職這對他其實挺後悔 因為職場最終講理才能讓目標找對方向又能
Thumbnail
人要養身養心養健康但千萬不要養情緒 情緒養久會養出病來,結果身心大亂還會讓判斷變差影響自己的應付力 我曾經在一級主管會議上看最高領導人對情緒化的主管把他架空權力 導致當事人失去職場發揮的舞台! 雖然說人不戀棧,但終需要利吧養家活口,最後自己離職這對他其實挺後悔 因為職場最終講理才能讓目標找對方向又能
Thumbnail
周末休假時,公務信箱收到一封公文簽核通知,瞄了一下信件主旨,心裡面不愉快的感受再度升起:「主管大概又只看標題就又胡亂分文,為什麼每次都這樣,她為什麼不能把內文看完再判斷?造成我很大的困擾」。這樣的想法與不舒服的感受,就這樣跟完我的假期。直到上班日正式點開公文,我才發現我的主管這次有看過公文,才把它指
Thumbnail
周末休假時,公務信箱收到一封公文簽核通知,瞄了一下信件主旨,心裡面不愉快的感受再度升起:「主管大概又只看標題就又胡亂分文,為什麼每次都這樣,她為什麼不能把內文看完再判斷?造成我很大的困擾」。這樣的想法與不舒服的感受,就這樣跟完我的假期。直到上班日正式點開公文,我才發現我的主管這次有看過公文,才把它指
Thumbnail
情緒不會是問題,唯一重點是你如何處理情緒 你如果把情緒當作自己的阻礙,那你將會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情緒是表象,更深層的是你如何看待要解決的事情。 有人因為感到恐懼因此不敢採取行動,你想創業但是太害怕失敗,所以一直不敢放手去做,你把害怕跟不行動綑綁在一起,看起來很理所當然。 事實上,只要是你從沒做過
Thumbnail
情緒不會是問題,唯一重點是你如何處理情緒 你如果把情緒當作自己的阻礙,那你將會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情緒是表象,更深層的是你如何看待要解決的事情。 有人因為感到恐懼因此不敢採取行動,你想創業但是太害怕失敗,所以一直不敢放手去做,你把害怕跟不行動綑綁在一起,看起來很理所當然。 事實上,只要是你從沒做過
Thumbnail
週五一整天,在遠離台北的外縣市outing。外商的outing,總是吃喝不愁、地段清幽,然而,就算是辦在可以看得到極光的夢幻之處,都絕對不是在「郊遊」,一次集滿了我最懼怕的幾種元素:生人多、互動多、遊戲更多。 ,
Thumbnail
週五一整天,在遠離台北的外縣市outing。外商的outing,總是吃喝不愁、地段清幽,然而,就算是辦在可以看得到極光的夢幻之處,都絕對不是在「郊遊」,一次集滿了我最懼怕的幾種元素:生人多、互動多、遊戲更多。 ,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段期間臣服在工作下,已然分不清楚誰是主人,是自己掌握工作,還是被工作牽引。蒙蔽了自心,換來了無明,接踵而來的就是愚癡、易怒,常常被一點點小事轟到地獄。原本羽扇綸巾的自在,變成惶惶不安的焦躁,找不回那種清淨感。自問,當真都是因為工作太多嗎?其實不然。 甲同事送來了一件待處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段期間臣服在工作下,已然分不清楚誰是主人,是自己掌握工作,還是被工作牽引。蒙蔽了自心,換來了無明,接踵而來的就是愚癡、易怒,常常被一點點小事轟到地獄。原本羽扇綸巾的自在,變成惶惶不安的焦躁,找不回那種清淨感。自問,當真都是因為工作太多嗎?其實不然。 甲同事送來了一件待處
Thumbnail
前言 一張開眼,諸多的想法,念頭和感受就自然而然的湧上心頭。例如怎麼又是壞天氣?那來的噪音,好吵!小鳥的脆啼,好聽;十點的簡報,擔心;昨天同事的無理取鬧,好煩;咖啡好像跟之前味道不一樣,難喝;等車人潮有點多,……。一整天,你的心情就隨著這些想法、感受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一刻不能停歇,一刻不得安寧,你
Thumbnail
前言 一張開眼,諸多的想法,念頭和感受就自然而然的湧上心頭。例如怎麼又是壞天氣?那來的噪音,好吵!小鳥的脆啼,好聽;十點的簡報,擔心;昨天同事的無理取鬧,好煩;咖啡好像跟之前味道不一樣,難喝;等車人潮有點多,……。一整天,你的心情就隨著這些想法、感受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一刻不能停歇,一刻不得安寧,你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身心就像一個人的容器,過去黏著的情緒殘骸可能淨化或洗滌你的覺知,也可能陷溺其中,使覺知受到遮蔽。
Thumbnail
身心就像一個人的容器,過去黏著的情緒殘骸可能淨化或洗滌你的覺知,也可能陷溺其中,使覺知受到遮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