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一個父母親工作忙碌,鮮少與我談親密關係是什麼樣子、會怎麼發展,以及遇到狀況可以怎麼處理的家庭裡。記憶中有過幾次討論的機會,收到的是:「那個沒有什麼」、「以後你會結婚,有自己的小孩」。民國90年左右,偶像劇熱潮開始出現,裡頭演出的通常都是高富帥男主角,搭配因緣際會與之相遇的女主角,劇情中各種摟在懷裡、壁咚與展現男子氣概的橋段,讓我以為女生應該都是柔弱的,身形有一定的標準,是需要被保護的,男生要追求就得展現出陽剛特質。
生在不鼓勵討論關係的家庭,學校也不太教,只能從偶像劇中吸取建立親密關係的資訊,適逢自己青春期的生理發展快過心智,同時在渴望親密關係與同儕的催化下,我用所得的資訊與想像來追求異性。我用過的手段包括,觸碰對方的身體、在對方家門口站崗、隨時找人家講話這些,現在看起來就是被性騷擾防治法與跟蹤騷擾防治法處理的對象。想當然爾,腦袋中帶著樣板去專求真實的關係,我靠實力單身。
就像瞎猜也會猜到一樣。某一個時期,我交到女朋友了。不過,偶像劇只演怎麼展現男性的陽剛,以及怎麼營造浪漫,對親密關係的細細經營,我一無所知。所以,當彼此承諾關係之後,我卻覺得有點空虛,就像「啊!就這樣?然後呢?」。接著,我們會做一般情侶會做的事情,約會、吃飯、散步等等,但也僅只於此。回憶交往的數個年頭裡,我沒有講過什麼自己的感受、想法,也沒有看出對方的言語之中所隱藏的感受,甚至連兩個人坐下來好好講話的機會也很少。我好像只是在扮演一個男朋友的角色,我並沒有真的泡在親密關係裡面。
最後,這段關係就真的結束了。身為一位陪伴情傷的朋友,當然會站在我這邊,他會說諸如:「太好了,早點分開也好,她不適合你」、「你會遇到更好的女生」等,把分手的責任通通推給對方的支持,讓我更理所當然的以為,錯的是她,不是我。我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她。
一直到我進入了婚姻,開始執業服務個案,接受督導,慢慢的從伴侶、老師的口中看見自己的人際樣貌,彷彿就像是在跳獨角戲,雖然身在一段關係之中,但我只看得見自己,看不見"我們"。這讓我相當震撼,也漸漸的從專業的角度省思過去的自己,如何一路在關係之中跌跌撞撞,花了好多的年歲卻多是挫折,我以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以下三點。
- 看不懂自己:小時候跟大人們談話的機會太少,我沒有太多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鮮少從大人們的視野之中,知道我自己是個什麼樣子的人,以及我的言行會如何影響到別人。
- 資訊來源狹窄:早年的無線三台偶像劇、書店販售的追求女生書籍,我囫圇吞棗似的把方法全盤接收,去應用在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同時,我也沒有辨別資訊的能力。
- 將關係物化:我帶著親密關係的個人以為,用著同樣的追求模板,而不是以了解一個真實的人為前提來建立關係。這樣將人物化的態度,不只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就連一般的人際關係也難以維繫。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人若沒有機會從他人的視野中看見自己,不論透過早期的親子關係或其他重要他人,當他有人際關係的渴求,就只能靠自己想像、受同儕錯誤的資訊影響,或被浪漫且吸睛的誇張劇情所吸引,因為除了不明白自己,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就這樣踩到法律的紅線。換句話說,所謂的性騷擾與跟蹤騷擾只是其中的一個結果。
可以怎麼做?
- 如果孩子還很小,請不厭其煩的用話語描述他們行動與情緒,以及他們行為給你的感受,若他的行為不適當,請讓他有機會知道,面對他的情緒或需要的其他合宜選擇。這個行動對身為父母的你,可能需要重複百次以上,你一定會慢慢發現孩子更能表達情緒,更能選擇合宜的方法,也更會說話,這樣的辛苦絕對值得。(請留意,若你自己狀態不佳或情緒不穩,請先讓自己回穩再跟孩子互動,或找其他人陪伴,孩子還沒有能力辨別父母的情緒是你的,還是他們造成的。)
- 如果你已經長大,發現自己一直靠實力單身,或是沒有什麼朋友,那麼你可以練習的是,找幾位彼此在乎的親友或師長,請他們試著跟你回饋與你相處和對談時,你給他們的感覺。你也可以同時練習,試著跟人相處的時候看著對方,把對方說的話真的聽懂並回饋給對方,可以的話加入自己的觀點。這樣對你的人際關係應該會有些幫助。此外,去找一些談人際關係的書籍或課程來上,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 假使你對一個對象有意思,正考慮跟他深入認識,你可以觀察他是否難以表達自己的意思或想法(排除身心疾病)。在你的數次邀請之下,若他依舊很難表達對某些人事物的感受或想法,若加上他也沒有習慣跟你討論彼此的約會、行程,總是要你聽他的決定。那麼,建議你先跟他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一個人不當行為的表面,其背後很可能指向先天或後天發展上的限制與一路長大所處的環境,他的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僅只是法律上的責任,更需要有機會回頭反思一路以來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脈絡與經驗。唯有如此,才比較是依自己的理解而活,而非僅是複製相同的人生片段,生命才會有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