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心理師在大學

2023/05/0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位諮商心理師開始執業,他心裡所期待的,是透過所學專業去幫助眼前受心理痛苦所困的人。他對此投入的經驗越多,學習越多,掙扎越多,就會更有效能的協助人。」這是我的假設。
不論你是何種醫事人員,進入了大學體制,專業能力勢必受到限制。所以在提供學生專業服務之前,我們必須先認知自己所處的單位屬性,否則專業熱情很快就會被消磨殆盡,也影響學生接受專業服務的品質。
輔導單位在大學,通常被歸列為行政單位,那麼一位披著行政外皮的心理師會面對些什麼呢?他用專業服務學生的同時,又會面臨什麼?以下列舉幾點。
公文處理:除了跟專業有關的公文,也包括一些文書單位不知道要分到哪裡,下意識把公文堆到可能沾到邊的學生輔導單位,比如主旨看到"輔導"、"性別平等"、"生命教育"、"高關懷"等等,通常就得額外花時間處理或者討論是否改分公文。
訪視或評鑑:美其名是協助學校進步,但機構不見得允許把缺點暴露出來,所以時間就會花在資料的編輯,與數據的來回檢視與修正上。一間大學的評鑑或訪視有好幾種,固定幾年來一次,包括跟輔導單位直接相關的,學生事務訪視、校務評鑑、學生輔導訪視,還有跟輔導單位不相關,卻會跟我們索取資料的會計訪視等等。
活動辦理(含採購與核銷):我想這應該是心理師最難適應的一個部分,會耗掉不少工作時間,這通常跟辦理學生輔導活動或採購輔導用品有關,頻率又最多。政府有採購法,校內有採購辦法,更有用錢的內規,尤其這樣的內規會年年更動。所以,你可能今年將校內辦活動與採購、核銷的流程搞清楚*,隔年就又宣布說要增加一道手續、一張表單,或是調整要求估價單的金額條件,就需要重新適應。
其他單位所需資料彙整:偶爾外單位(包括教育部)會突然來文,要我們在一天之內提供某些學生輔導的相關數據、單位內長官想知道某現象與學生特質的相關性,例如,有心理困擾的學生與在學的相關,或學校因為政策、教學的需要,要求心理師整理並提供相關的資料,例如三年內的輔導活動歷程辦理資料、活動照片等。
承辦校外研習或計畫:每年教育部或外單位有許多重點推動工作與計畫案補助,立意良好,我也認為對民眾或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幫助,不過有時候推動工作或計畫的心理師,可能在那樣的過程當中,也犧牲了專業工作的成長與投入。記得在一次的研習場合,我聽一位剛入行的心理師分享,他接了一個3年的計劃,過程當中非常辛苦,他說從中也學到很多經驗。聽見這樣的分享,我不禁好奇,這樣是否也犧牲3年專業服務的經驗,跟需要他服務的學生?
有趣的是,當一位心理師花費許多時間滿足上述行政工作,不得不先放掉許多專業工作與精進的心力時,學校會反過來質疑輔導單位,輔導怎麼都沒有效能?然後,輔導單位又得花時間去整理資料跟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說,行政不能做,我想表達的是,行政工作的量,若影響了心理師提供學生專業服務時的穩定、品質和效能時,就是一種全面性的耗損。另外。每位心理師所能承受的行政工作量也不同,一樣的行政要求,A心理師可能尚可應付,對B心理師就是沉重的壓力。進諮商室前還得承受必須儘快重開發票或被要資料的壓力,代價就會是學生的福祉。
所以,諮商心理師想要在進大學服務之前,要先有個認識,不是每個大學的輔導單位都是"專業成分高"的單位,它很可能只是披著專業的外衣的行政單位。若不慎進入,卻抱持著專業發展的企圖,你可能會很快地感到失望與挫敗。
但你的興趣是在大學服務,也想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專業工作,也企圖經由學生族群深入鑽研某個取向,若真的待在這樣的環境,可以怎麼做?下面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希望能對你的困境與專業成長有幫助。
1.人的部分
單位主管:如果你的主管非專業背景,或比較容易屈服於上級,要額外找時間教他、鼓勵他。不要忘記,你除了是一位心理師,也是單位主管的專業幕僚。可額外邀請校外專家到校級會議中發表意見,或聯合中心的心理師在輔導中心正式或非正式的會議,不厭其煩的向主管澄清與說明專業立場(題外話,單位主管也會加入全國輔導主管群組,他也會從中吸收一些專業意見,可能正與你的意見相同)。假使你的主管總是不願意聽進專業意見,而他的決策又持續影響學生的福祉與你的專業發展空間,這時就該考慮去留了。
單位外人員:你需要經營單位外人員的關係,不只是噓寒問暖,而是找機會,主動展現你的專業形象,透過每一次跟導師、行政人員、校安人員、其他單位主管的討論,你要盡力表達專業意見或建議,不要看起來一問三不知。工作時知道學生遇到一些困擾或擔心、季節變換,或社會發生重大事件或議題,可能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時,你可以主動透過信件、網路文章或相關活動邀請教職同仁一起留意,展現你的專業能力。
系統合作:若你同時有身負個案管理**身分,你也可以主動針對學生心理困擾,以行政體系或校外資源可幫得上忙的地方出力,協助你建構專業形象。透過跟學生的初次談話,試著全盤了解造成學生心理困擾的外在環境壓力,找看看是否有可以出力的地方,假使有,就試著連結看看。例如,學生有經濟上的壓力,被沉重的課業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跟自己的家人又溝通不良的時候,我會試著提供校內外的獎補助金、工讀機會,住宿減免的可能。學生有壓力的課程,我會與課程教師討論彈性上課與評分的空間,跟學校宿舍主管就校內辦法思考協助的方案,以及和家屬溝通,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建議等,試著降低學生的環境壓力。要提醒你的是,有系統合作的概念很好,但每個單位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考量與限制,我們並不能對系統合作抱持著過分美好的理想,而忽略了對方現實上的難處。單方面期待對方一定要合作,我認為不恰當。
2.工作的部分
善用調整工作的機會:你自己需要先明白,提供學生專業服務需要多少的時間與能量,這些因人而異。接著,盤點自己目前負責的行政工作數量,哪些跟重要的指標勾稽在一起,哪些沒有;哪些項目一定要達到,哪一些不一定要;哪些工作理應是你的,哪些根本不是這個單位應該要做的。最後,制度會有定期檢討的時間,可以刪減就不要客氣。這樣才有機會幫你自己,幫專業撐出一些空間。
試著增加專業性質高的工作:除了試著刪減跟專業無直接相關的工作,你也要加重聲明或增加一些專業內涵高的工作,透過這樣一刪一增,專業的工作比例就會提高,例如個案討論、同儕專業督導、邀請校外專家進行單位內的討論等等,甚至你也應該把個案紀錄、督導資料準備這些事慎重看待,至少不要讓行政工作搶鋒頭。想要特別提的是,有的學校把心理諮商專業視為配菜,行政工作當作主菜,我認為是不正確的。一位學校的心理師應該要先把心理諮商專業做到好,再談行政工作,一位受心理痛苦的學生來到我們面前,他需要的是專業照顧,不是那些公文跟KPI。每位心理師該多討論的是個案的照顧,而不是哪個計畫過了沒。
先照舊,再革新:照個前人的方法做是個不錯的選擇,假使前人的工作成果能達到行政要求、成果也還可以,就先照著做,把它熟悉起來。等你做過幾輪比較熟悉了,對學校的行政架構、學生調性與業務往來同仁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再做一些調整或是創新,這樣工作挫折會比較少,也比較不容易失敗。
一直以來,大學的諮商心理師隱約給人一種專業不那麼明確的感覺,教職員生不太確定心理師能做什麼,跟其他的專業有什麼區別,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我認為有一個部分是,有的學校的行政體系與先天限制,不太鼓勵諮商心理師放手去做專業的事,與發展自我的專業風格,這可能跟校方人員不太理解心理師的專業定位有關係,所以只能用自己的「以為」或「想像」來為我們定義。
身為大學心理師可以做的是,試著多做說明與澄清,調整不恰當的工作內容,主動的展現專業能力,我想這樣才能慢慢的翻轉教職員生對諮商心理師的認識與期待。日子一久,當你發現師長找自己討論的話題慢慢偏向學生行為的疑慮或班級學生的人際適應情形,恭喜你,你的專業形象已經成功的建立,有更多的學生會被這樣的線路接住,他們更有機會接受到專業的照顧。
我想,這是大學心理師最樂意看見的事。
《備註》
*搞清楚的意思包括:編預算、寫計畫、上活動簽呈、確保所送表單文字與數字都正確、金額超過2萬要跟不同廠商要估價單來比價、想辦法讓活動有學生來、活動結束後拿發票或收據核銷,核銷文件被會計退到正確為止、製作活動成果冊,上傳相關數據到指定系統供學校使用等等。
**個案管理:包括個案的諮商申請、初次晤談、派案與結案,以及依據對個案困擾的了解,與其討論適合的解決方案,透過校內外相關資源的投入,維護個案在校學習與生活的品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47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