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宅生物的碎碎念-白蟻是大家的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開啟正題前,想先告訴大家一件可喜可賀的消息:持續幾千幾百年、年年雨季都有白蟻分飛,直到今年終於有媒體用正常的標題、正常的語調介紹這年年都準時出來亂,卻少有人正確認識牠們的奇幻物種啦~(浮誇)
  特此表揚《關鍵評論網》和中興大學都市昆蟲實驗室的努力~

  回歸正題,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多少都會聽過、看過「大水蟻(tōa-chúi-hiā)」、「大水螞蟻(tōa-chúi-káu-hiā)」,顧名思義,牠們就是一群會出現在雨季時期、「像螞蟻」的動物。如果你已經涉獵過相關的資料就會知道,我們說的大水蟻不是螞蟻,而是與蟑螂們更接近的昆蟲,所謂吃素的蟑螂。
  或許這樣形容,許多人會更害怕,但白蟻們可是一群「很有用」的小傢伙們,牠們數量龐大、柔柔嫩嫩,而且好吃!……對,好吃!小至螞蟻、大至獼猴,一人一口大家都愛吃!
  大家知道的蟑螂大多侷限於家裡的物種,但在生態系中是屬於分解者的角色,將瑣碎的物質殘渣回歸於環境,而牠們的遠親白蟻更是如此,常見的白蟻物種都是以死掉的木頭、植物纖維為食,對人類來說困擾,但在自然環境中可也是很重要,既是重要的分解者,也是大家的食物,牠們肥肥嫩嫩又沒有強韌的外骨骼,又擁有社會性昆蟲龐大的數量,只要能逮到一窩,就是一餐可以大快朵頤的高蛋白質buffet!應該可以比最近正夯的大王具足蟲更經濟實惠~

  白蟻的資訊很多也很詳盡就不多說,如果無法判斷資訊來源的正確性,在臉書上搜尋《白蟻(大水蟻)交流社團》看都市昆蟲實驗室成員的貼文準沒錯,有個專業性高,又推廣科普、公民教育的團隊真是很不錯,不然提著整袋白蟻去問做機車的飲料店(???)怎麼說都不太對......?
  說到白蟻交流社團,剛開始公民科學正夯的時候有個有趣的現象,當一個團體裡的人們對一項事物(白蟻)表現出熱忱、有興趣的態度的時候,整體氛圍便會逐漸導向這件事並不那麼可怕,甚至開始自發性的分享觀察、飼養心得,發現白蟻竟然變成一件超級有趣的事情!(跟著我唸一次:白蟻hen可愛~)
  像居家昆蟲這樣明明很常見,卻能讓人心驚膽戰的狀況,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教育大家更深入了解昆蟲,而是讓大家能夠理解這些昆蟲的出現理所當然,並能夠冷靜看待、淡然處置,當能夠這樣應對的人們增加的時候,他們的子女、親朋好友,和更多更多的人也能夠逐漸遠離面對居家生物集體恐懼的狀況。這也是我近年萌生的想法與目標,與你分享!
  感謝你閱讀這篇主題已經逐漸發散的文章嘍~我們下次見,掰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生物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宅生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25
  「俗名」是這樣子的:當大家都會使用同樣的名稱去稱呼特定類型或類型的生物,你可以說這個名稱是這類生物的「俗名」,但它未必能正確的分辨物種,也會造成一些對生物物種上的誤會。   關於「潮濕蟲」,起先是看到網友煞有其事地使用個名詞,雖然本能地理解這是一種廣泛的俗稱,還是基於好奇心查了查:到底是哪些蟲?
2023/08/25
  「俗名」是這樣子的:當大家都會使用同樣的名稱去稱呼特定類型或類型的生物,你可以說這個名稱是這類生物的「俗名」,但它未必能正確的分辨物種,也會造成一些對生物物種上的誤會。   關於「潮濕蟲」,起先是看到網友煞有其事地使用個名詞,雖然本能地理解這是一種廣泛的俗稱,還是基於好奇心查了查:到底是哪些蟲?
2023/07/21
  你知道嗎?台中大坑幾乎可說是小黑蚊的發源地,但鄰近的新社區卻沒有小黑蚊嗎?
2023/07/21
  你知道嗎?台中大坑幾乎可說是小黑蚊的發源地,但鄰近的新社區卻沒有小黑蚊嗎?
2023/06/21
  夏天又到了,多雨又悶熱的季節也是蚊蟲好發的季節,有沒有中部地區的朋友也覺得今年蚊子特別多呢?筆者我可是天天被咬爆,欲哭無淚╥╥   如果你對昆蟲稍微有一點概念,這個標題肯定讓你覺得很荒謬。
2023/06/21
  夏天又到了,多雨又悶熱的季節也是蚊蟲好發的季節,有沒有中部地區的朋友也覺得今年蚊子特別多呢?筆者我可是天天被咬爆,欲哭無淚╥╥   如果你對昆蟲稍微有一點概念,這個標題肯定讓你覺得很荒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白蟻是一種昆蟲,它們通常呈現白色或淺色,擁有柔軟的身體結構和堅硬的嘴部。它們主要以木材和其他纖維質材料為食,因此經常對家具和建築材料造成損害,被認為是害蟲之一。 在台灣,常見的白蟻種類包括台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和台灣土白蟻等。其中,兩種家白蟻的危害性最高,約佔所有白蟻危害的90%左右。
Thumbnail
白蟻是一種昆蟲,它們通常呈現白色或淺色,擁有柔軟的身體結構和堅硬的嘴部。它們主要以木材和其他纖維質材料為食,因此經常對家具和建築材料造成損害,被認為是害蟲之一。 在台灣,常見的白蟻種類包括台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和台灣土白蟻等。其中,兩種家白蟻的危害性最高,約佔所有白蟻危害的90%左右。
Thumbnail
春夏季白蟻繁殖與入侵:在每年的春末至夏初,大約4月到6月間,白蟻進入其繁殖階段。此時期常見於雨後的群飛現象,許多飛行的白蟻被吸引到光源並進入家居。這些飛行的蟲群,俗稱為大水螞蟻,會在翅膀脫落後尋找交配的機會。水泥結構的隙縫入侵:白蟻通常從室外土壤中侵入建築物的縫隙。當遭遇障礙時,它們會分泌蟻酸...
Thumbnail
春夏季白蟻繁殖與入侵:在每年的春末至夏初,大約4月到6月間,白蟻進入其繁殖階段。此時期常見於雨後的群飛現象,許多飛行的白蟻被吸引到光源並進入家居。這些飛行的蟲群,俗稱為大水螞蟻,會在翅膀脫落後尋找交配的機會。水泥結構的隙縫入侵:白蟻通常從室外土壤中侵入建築物的縫隙。當遭遇障礙時,它們會分泌蟻酸...
Thumbnail
白蟻是家中常見的害蟲,其身體通常為白色或淺色,身材纖細但嘴巴堅硬。它們偏好以木質或含纖維的物料為食,因此常會破壞家中的木製家具或建築結構。在台灣,常見的白蟻品種包括台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和台灣土白蟻等。尤其是前兩種,它們對家庭的威脅最大,佔了接近九成的危害率。這些白蟻的體型各異,範圍約在2-1
Thumbnail
白蟻是家中常見的害蟲,其身體通常為白色或淺色,身材纖細但嘴巴堅硬。它們偏好以木質或含纖維的物料為食,因此常會破壞家中的木製家具或建築結構。在台灣,常見的白蟻品種包括台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和台灣土白蟻等。尤其是前兩種,它們對家庭的威脅最大,佔了接近九成的危害率。這些白蟻的體型各異,範圍約在2-1
Thumbnail
夏天蚊蟲多,而且大多是不討喜的小蟲蟲。第一名應該是蚊子,但我覺得螞蟻也不惶多讓。 出現螞蟻的地方,並不代表那個地方一定放有食物;那是因為螞蟻是群居社會的生活習性,工蟻會到處爬行、覓食、搬運,這也是讓人類不勝其擾之處!
Thumbnail
夏天蚊蟲多,而且大多是不討喜的小蟲蟲。第一名應該是蚊子,但我覺得螞蟻也不惶多讓。 出現螞蟻的地方,並不代表那個地方一定放有食物;那是因為螞蟻是群居社會的生活習性,工蟻會到處爬行、覓食、搬運,這也是讓人類不勝其擾之處!
Thumbnail
我的桌上!!! 我的桌上永遠會出現螞蟻,常常放下事情去追蹤牠們的來源,幸好螞蟻是集體社會,只要發現兩三隻,左右牆壁上或地上就能發現排列有序的隊伍,有時候規模還挺大的...。 我很懶,牠們的獵物總是我那些沒喝完的飲料還有飲料的屍體,因為不太會打擾到我,所以我就不會去驅逐牠們。 有天... 大概是某個失
Thumbnail
我的桌上!!! 我的桌上永遠會出現螞蟻,常常放下事情去追蹤牠們的來源,幸好螞蟻是集體社會,只要發現兩三隻,左右牆壁上或地上就能發現排列有序的隊伍,有時候規模還挺大的...。 我很懶,牠們的獵物總是我那些沒喝完的飲料還有飲料的屍體,因為不太會打擾到我,所以我就不會去驅逐牠們。 有天... 大概是某個失
Thumbnail
寫於2005-12-25 某一天難得偷閒,於是整理文件及資料…來個大清倉,拿起一本筆記本翻了幾頁後,我呆了……,震驚…讚嘆…不信…噁心…是我當下的感覺。猜,我看到了什麼? 輕輕地……,我小心翼翼地將筆記本放在地上,謹慎地將筆記本內的資料慢慢抽出來,再匆忙起身去找尋殺蟲劑。嘶…………,毒氣向著黑白相間
Thumbnail
寫於2005-12-25 某一天難得偷閒,於是整理文件及資料…來個大清倉,拿起一本筆記本翻了幾頁後,我呆了……,震驚…讚嘆…不信…噁心…是我當下的感覺。猜,我看到了什麼? 輕輕地……,我小心翼翼地將筆記本放在地上,謹慎地將筆記本內的資料慢慢抽出來,再匆忙起身去找尋殺蟲劑。嘶…………,毒氣向著黑白相間
Thumbnail
螞蟻真的好煩。家裡雖然沒有蟑螂之類的,但是就是螞蟻特別多啊!螞蟻的殺傷力其實不大,也不會有毒之類的,也沒有太多的細菌,只是我真的是很討厭螞蟻,一群聚在一起的時候呢,可怕到密集恐懼症末期......
Thumbnail
螞蟻真的好煩。家裡雖然沒有蟑螂之類的,但是就是螞蟻特別多啊!螞蟻的殺傷力其實不大,也不會有毒之類的,也沒有太多的細菌,只是我真的是很討厭螞蟻,一群聚在一起的時候呢,可怕到密集恐懼症末期......
Thumbnail
...... 一種名為爆炸蟻的蟻種在巢穴遇到入侵的敵人時,一種固定角色的螞蟻會執行像是「自殺炸彈」式的攻擊-用力的扭曲自己的身體直到裂開,使體腔內部的毒液噴灑在敵人身上。但可想而知的是這些行為將失去性命......
Thumbnail
...... 一種名為爆炸蟻的蟻種在巢穴遇到入侵的敵人時,一種固定角色的螞蟻會執行像是「自殺炸彈」式的攻擊-用力的扭曲自己的身體直到裂開,使體腔內部的毒液噴灑在敵人身上。但可想而知的是這些行為將失去性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