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結隊小訣竅,我們如何集體行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譬如在上班時段的捷運站,下意識得跟著人龍走上車廂,過程中會不自覺和旁人轉向同一個方位,不過我們的注意力究竟有多廣?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新期刊與熱騰騰的新發表

  五月十六日,本文發表在2022年才出版的《PNAS Nexus》上,這顆超新星是老字號《PNAS》的姊妹刊物,由美國國家科學院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協作出版,裡頭全是免費的開源內容!而發表團隊則來自布朗大學,任職的系所專業於認知、行為及語言學,透過多樣化的儀器與方法,學者得以用不同角度進行研究,今天要分享的專案,它的材料與方法就包含有電腦模擬、虛擬實境,還使用了紅外線攝影機追蹤即時的動作變化,聽起來是不是超科幻、超有趣!

排排隊一齊走,動物如何成群結隊?

  這個研究旨在了解人類如何形成群體,在動物王國裡,不管是飛鳥、走獸,或是昆蟲都有相同行為,但要想讓團體結構完整,不會走一走就掉隊,或是撞上隔壁小夥伴,個體間勢必要互相配合,但處在一個碩大的動物群中,並不可能注意範圍廣到「全部」夥伴吧!

  到目前為止,學界發展出三種模型解釋動物如何集結成群(翻譯不能,只能請各位見諒了......)。其一 Metric neighborhood,在這個模型中,觀察者會被處在「固定距離」中的所有個體影響,其二 Topological neighborhood 則說明會影響觀察者的鄰居「數量固定」,只受前後優先順序影響,最後的模型 Visual neighborhood 特別強調「能見度」的重要性,看不清楚的鄰居,想當然帶來的影響就相對較少。

raw-image

說這麼多,人類又是怎麼辦到的呢?

  研究分成三階段,並以受試者的最後頭朝向與轉頭的速度判斷符合哪一個模型的預測,打個比方,如果你突然仰視天空並大喊:「ㄟ!那是什麼?」,你周圍的人也會跟著抬頭張望,這時的你就成了影響別人的干擾源,離你越近的人抬頭速度就越快,角度也會更相似,而根據不同模型的定義,因為距離、數量和可視度等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便會有所出入。
  第一個實驗在虛擬實境中進行測試,受試者戴著VR眼鏡,視野裡的人群稠密度有高有低,看的方向都不太一樣,根據 Topological neighborhood 模型來看,可以互動的數量維持不變,密度的變化對觀察者來說相對沒有影響,但若參照 Metric neighborhood 的觀點,數量相同但密度比較低的情況會造成外圈距離變遠,因而超過觀察範圍,影響程度因此減少,這個差距甚至會隨著干擾源(Perturbed Neighbors)增多而趨於明顯,而如果以 Visual neighborhood 檢視這個現象,倒比較輕微,密度所造成的影響較少。

raw-image

  把模型預測結果和實驗結果互相比對後發現:人類形成群集的機制似乎遵循 Metric 跟 Visual neighborhood 模型,後者甚至更好一些。不過,這個結論卻在實驗二被馬上修正,當研究者增加一些「轉頭方向和觀察者相同」的虛擬人類,便會使得 Metric neighborhood 的預測失準!各位讀者能把他們想像成緩衝海綿,只要這些人的影響程度越顯著,觀察者的行為變化就會越小,所以在高密度的情況下,緩衝人們距離比較近,緩衝效果理應較顯著,可是預測結果卻和真實數據對不太上,三個模型中,只有 Visual neighborhood 預測得較準確

raw-image

  結束虛擬實境的體驗後,接踵而來的是真人群測試,由於真人頭的轉向不太可能控制,所以各位可以用實驗一來做對比。結果發現,在一定的範圍內,人群密度比較高的時候,每個人看的方向會差不多,符合 Metric neighborhood 的預期,但只要距離拉太遠,就會失準,如果要同時檢視密度跟距離兩者的影響力,僅有 Visual neighborhood 模型是始終如一的不死之軀

raw-image

疏散方式新觀點,有趣又重要的新文章

  所以說,就結論來看,Metric 跟 Visual neighborhood 模型應該都能解釋人類如何形成群體,只是後者顯然可以應付更多變因,若著重於討論密度的差別,用 Metric neighborhood 模型解釋就綽綽有餘,但加上距離變因後,想在不同的情況下皆適用,Visual neighborhood 模型會是更好的選擇。

raw-image

  今天這篇文章的研究內容很重要,試想很多人潮壅擠的場合,疏散動線如何安排攸關到參與者的生命安全,現在我們知道人類形成群體的機制如何,也就能做出更好的應對措施。順道一提,我真的好喜歡這種除了假說外,還有解釋理論的發表,希望未來自己也能進行類似的研究!


參考資料:

  1. Trenton D Wirth and others, Is the neighborhood of interaction in human crowds metric, topological, or visual?, PNAS Nexus, Volume 2, Issue 5, May 2023, pgad118, https://doi.org/10.1093/pnasnexus/pgad118
  2. PNAS Nexus:https://www.pnas.org/post/update/introducing-pnas-nexus
  3. 布朗大學:https://www.brown.edu/academics/cognitive-linguistic-psychological-sciences/about


追蹤我個人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2/08
大家好,我是菜編。社交行為(Social behavior)指的是同種動物間的互動過程,想研究這種行為,科學家可以使用真實的動物夥伴、影片,抑或是模仿真實動物移動軌跡的虛擬黑點來進行實驗,然而真的動物無法控制,導致行為實驗執行困難,影片因為只能重複播放,動物很快就會失去興趣,而黑點,顯然缺乏真實的視
Thumbnail
2023/02/08
大家好,我是菜編。社交行為(Social behavior)指的是同種動物間的互動過程,想研究這種行為,科學家可以使用真實的動物夥伴、影片,抑或是模仿真實動物移動軌跡的虛擬黑點來進行實驗,然而真的動物無法控制,導致行為實驗執行困難,影片因為只能重複播放,動物很快就會失去興趣,而黑點,顯然缺乏真實的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前幾天在Youtube聽書,聽到這本「上游思維」其中後段提到 「正視系統的複雜性,指的就是我們需要多花些時間,#整體的、#關聯的、#動態的,思考問題而不僅僅侷限於那個從一開始吸引我們的具體問題」 ​ 有這個概念可以幫助更理解人類圖系統
Thumbnail
前幾天在Youtube聽書,聽到這本「上游思維」其中後段提到 「正視系統的複雜性,指的就是我們需要多花些時間,#整體的、#關聯的、#動態的,思考問題而不僅僅侷限於那個從一開始吸引我們的具體問題」 ​ 有這個概念可以幫助更理解人類圖系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鑽石之所以閃閃發亮,並不是因為組成鑽石的碳原子都亮晶晶的,而是因為碳原子以特殊方式排列在一起。個體單元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組織在一起後形成的「結構」或「模式」。人也一樣。議題可牽涉到財富、權力、政治、種族隔離、一窩蜂的流行、暴動、金融市場崩潰等《隱藏的邏輯 – 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布侃南,遠見天
Thumbnail
鑽石之所以閃閃發亮,並不是因為組成鑽石的碳原子都亮晶晶的,而是因為碳原子以特殊方式排列在一起。個體單元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組織在一起後形成的「結構」或「模式」。人也一樣。議題可牽涉到財富、權力、政治、種族隔離、一窩蜂的流行、暴動、金融市場崩潰等《隱藏的邏輯 – 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布侃南,遠見天
Thumbnail
❤《關於個體人的突變》 「個體人的突變是集體的突變,還是個人的突變?」 我的社群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我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突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圖的突變是為了全體人類得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所個突變是個體人的突變,也是集體的突變。 每個個體人突變都是以自己為主,因為突變是沒有過去可以
Thumbnail
❤《關於個體人的突變》 「個體人的突變是集體的突變,還是個人的突變?」 我的社群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我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突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圖的突變是為了全體人類得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所個突變是個體人的突變,也是集體的突變。 每個個體人突變都是以自己為主,因為突變是沒有過去可以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若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強關係人數上限150人 02 線上互動應遵循線下社交規則 03 人天生會模仿與同情 04 同步活動增進彼此關係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若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強關係人數上限150人 02 線上互動應遵循線下社交規則 03 人天生會模仿與同情 04 同步活動增進彼此關係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說到人類圖大亂鬥,怎麼不可以提一下迴路的部分? 本集來看看,個體人、家族人與社會人怎麼樣大亂鬥的吧!
Thumbnail
說到人類圖大亂鬥,怎麼不可以提一下迴路的部分? 本集來看看,個體人、家族人與社會人怎麼樣大亂鬥的吧!
Thumbnail
為什麼人類會演化出這麼容易區分內外、辨別敵我的大腦?綜合許多學者的論述,關鍵還是在於人類演化出擅於合作、也必須合作(相對其他肉食動物,單獨一個人類只是跑不快、跳不高、牙不尖、也沒利爪、力氣又小的無毛猴子)的肉體與大腦。合作代表著共享食物、分配資源、一起打獵、一起到肥美之地採集(這要共享情報)
Thumbnail
為什麼人類會演化出這麼容易區分內外、辨別敵我的大腦?綜合許多學者的論述,關鍵還是在於人類演化出擅於合作、也必須合作(相對其他肉食動物,單獨一個人類只是跑不快、跳不高、牙不尖、也沒利爪、力氣又小的無毛猴子)的肉體與大腦。合作代表著共享食物、分配資源、一起打獵、一起到肥美之地採集(這要共享情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