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佑的沙龍
首頁
寶可夢生物學,一起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瘋言蜂語 害怕是源於不理解
大哉問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方案
關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78
免費公開
4
付費限定
2020大二下我加入清大焦傳金老師實驗室,做烏賊行為實驗,應該很多人對實驗室日常感到陌生,甚至覺得實驗室很無聊,這個專題就是要告訴各位「實驗室很有趣」,還會帶來一些科普知識、頭足綱簡介。
全部
期刊論文
個人研究
研討會
課程筆記與閱讀心得
實驗室生活
其他報導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陳政佑
2024/07/04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杜鵑鳥跟宿主的軍備競賽:蛋超像沒關係,等著看你的雛鳥!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
杜鵑
#
劍橋
#
教授
12
留言
陳政佑
2023/05/27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成群結隊小訣竅,我們如何集體行動?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
虛擬實境
#
論文
#
科普
7
留言
陳政佑
2023/03/07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疫情結束,逐漸回歸原本生活!感謝敘利亞倉鼠的犧牲奉獻。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
倉鼠
#
COVID19
#
科普
24
1
Thomas Tang
2023/07/11
1
謝謝倉鼠
1
陳政佑
2023/02/08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茉莉魚的虛擬夥伴,螢幕裡的世界也是真的啦!
大家好,我是菜編。社交行為(Social behavior)指的是同種動物間的互動過程,想研究這種行為,科學家可以使用真實的動物夥伴、影片,抑或是模仿真實動物移動軌跡的虛擬黑點來進行實驗,然而真的動物無法控制,導致行為實驗執行困難,影片因為只能重複播放,動物很快就會失去興趣,而黑點,顯然缺乏真實的視
#
科普
#
虛擬實境
#
3D
9
留言
陳政佑
2023/02/01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長期記錄100天!化學方法量測多巴胺濃度變化
大家好,我是菜編。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是一些化學分子,在神經元間傳送,身負重要訊息,若有異常,則會影響到動物行為,其中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情緒低落,兩者和多巴胺(Dopamine)濃度過低相關,為了有更好的診斷方法,發展更優良的醫療器材,
#
匹茲堡
#
多巴胺
#
論文
12
留言
陳政佑
2022/12/11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不搖就滾!低頻聲波讓你聞音起舞~
在音樂祭或是演唱會之類的場合,除了有臺上的熱情演出外,總會見到一群人在臺下搖頭晃腦,以前我很難想像他們在幹嘛,但在今年參加的幾場演出中,我發現自己竟也不自覺地跟著舞動,雖然還不敢跑進去衝撞,但跟著音樂倒是跳好跳滿。為什麼現場演出有讓人跳起來的神奇魔力呢?
#
科普
#
論文
#
演場會
12
留言
陳政佑
2022/08/13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海豚的記憶拼圖:我記得你,也記得那是哪裡。
上週父親節當天刊登的報告,更提升了我們對動物認知的理解,文章發布於現今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第一作者是劍橋大學心理系的戴維斯,除此之外,作者群也包含具生命科學專長的研究人員,集結兩個領域,他們發現寬吻海豚(Common bottlenose dolphin)具備「類情節記憶」。
#
記憶
#
論文
#
科學
11
留言
陳政佑
2022/07/28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聲音如汽水般湧現。禹英禑律師加油!
在自閉症的眾多特質中,有些人像禹英禑律師一樣,對聲音特別敏感,不過會這樣的原因並不只有一個,所以為何禹律師有這樣的特質,我無法實際解釋,但今天要分享的研究會提供一個可能性!研究團隊以具FMR1基因缺失的幼年斑馬魚為研究對象,希望能知道大腦功能會因此發生什麼改變?
#
斑馬魚
#
論文
#
神經
13
留言
陳政佑
2022/04/12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論文也會有錯誤?如何讓期末報告成為發表論文。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我們將迎來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跟第一集的做法相同,今天要來進行前導分享!在專業化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懂的會越來越多,但所知範圍也逐漸縮小,當需要研究複合型問題的時候,難免需要接觸自己不甚熟悉的領域,這時除了自己努力研究外,或許找該領域專家合作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
podcast
#
論文
#
評論
7
留言
陳政佑
2022/02/15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實驗室新聞】子非烏賊,安知烏賊之樂?烏賊也有正向情緒?
大家好,我是菜編。在臺灣,研究頭足類的實驗室屈指可數,清大焦傳金老師實驗室即是其中重要的一員,目前借調任職科博館館長的老師,有個響亮的外號「跟烏賊談戀愛的男人」,醉心於研究這些可愛的軟體動物,而面對小情人們,老師也很好奇,牠們也有個性,也有情緒嗎?
#
烏賊
#
情緒
#
論文
11
留言
陳政佑
2022/02/11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你會在讀書時聽音樂嗎?是否需要為了拯救效率改掉這個習慣?
新論文的研究主題跟大家的習慣很有關係,讀書或工作的時候我偏好聽點聲音,視當天精神狀態決定要聽podcast、直播,或者是音樂,特別在算數學的時候,聽饒舌或重金屬總能活絡大腦,跟著節奏執行計算特別快速,相信也有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習慣,但究竟音樂是效率良藥,還是毒藥呢?
#
音樂
#
效率
#
科普
8
留言
陳政佑
2022/01/29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想起被機器魚支配的時候,我真的是害怕極了!壞心科學家與他的替身攻擊。
大家好,我是菜編,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
烏賊
#
論文
#
科普
7
3
孔耕心
2022/05/29
喜歡
您好,我想確認一下您文中的"冷凍(freeze)自己",指的是魚類驚嚇狀態下一種瞬間不動的行為。如果單純翻成冷凍是不是會有點奇怪~
喜歡
陳政佑
發文者
2022/05/29
喜歡
謝謝您的喜歡!您說的沒錯,確實是瞬間不動的行為,只是這邊想說就取這個停住不動的意向,雖然沒有深究定義的部分,但我覺得也應該不會造成科學事實上的誤會
喜歡
陳政佑
2022/01/16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喝咖啡,竟然會改變大腦?來自SKY in S. Korea的頂尖研究。
大家好,我是菜編。你有喝咖啡的習慣嗎?這對很多人來說是每日儀式,早起睡眼惺忪,在辛勤工作前,不喝就會感到精神不濟,但各位有發現自己喝咖啡後思考變得比平常更有效率嗎?最近高麗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充滿咖啡的咖啡因,不只有提神醒腦的妙效,甚至還有助於提高認知能力!
#
咖啡
#
韓國
#
腦波
10
留言
陳政佑
2021/12/23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近期最夯元宇宙股!斑馬魚界也會玩VR?
大家好,我是菜編,升大四的暑假我在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目前仍維持每週推進一些進度的步調,研究著斑馬魚的大腦,詳細請見底下連結。以斑馬魚為實驗動物,在學界行之有年,根據研究目標發展出的實驗方法也日新月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覺得實驗室裡最酷的技術:給斑馬魚用的3D虛擬實境。
#
斑馬魚
#
科普
#
論文
7
留言
陳政佑
2021/12/09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新竹的天然生態教室,霞喀羅古道尋訪之旅
大家好,我是菜編,清大自然保育社每年都會去位於新竹尖石鄉的霞喀羅步道尋訪,最多從養老登山口走到白石吊橋,因為沿路解說玩耍所以不一定會走到底,直至今年我已經連續去了四年,每次都有不同的景色,也都會聽不同的人介紹生態,感覺收穫滿滿想跟大家分享。
#
霞喀羅
#
步道
#
新竹
7
留言
陳政佑
2021/11/27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鐵口直斷,真菌與線蟲的刑事糾葛,所為何事?欲見詳情,請勿錯過。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
真菌
#
中研院
#
論文
8
留言
陳政佑
2021/11/20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被推入MRI的頭足類動物,有牠們大腦平滑的夥伴。
大家好,我是菜編,兩週前牆編私訊我:「軟絲仔MRI ,要不要來寫一下?」身為一名在臺灣屈指可數頭足類實驗室中的大學生,去年這篇文章剛發表的時候就曾看過,但因為太多新東西,資訊也很多,一時間難以歸納出科普文章,應著牆編詢問,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頭足類照MRI」究竟是什麼回事。
#
論文
#
軟絲
#
章魚
6
留言
陳政佑
2021/10/21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短小精幹雞母蟲,誰說我不擅長挖洞?順便教教你怎麼設計機器人。
白白胖胖的雞母蟲是鍬形蟲、兜蟲等昆蟲幼蟲的通稱,據說是因雞鴨啄土時會不經意翻出,富含蛋白質的蟲體剛好能作為養分補充來源,所以農戶們才將其命名為「雞母蟲」,而不只小朋友喜歡養雄壯威武的獨角仙,連大阪大學的研究者也對牠們的幼蟲感到好奇,尤其是這些土中居民的挖洞方式,或許能給工程師新的挖洞建議!
#
論文
#
雞母蟲
#
獨角仙
11
留言
陳政佑
2021/10/09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Journal Club 筆記】大腦中的年輪蛋糕,演算法告訴你哪塊比較集中。
大家好,我是菜編,今天要分享的跟上次一樣,是屬於影像分析的研究成果,因為sky in the wall希望除了科普外,也希望在文章中介紹各地的研究者跟機構,仔細搜尋後,發現這篇論文不管是學校還是作者都超級有戲!
#
論文
#
斑馬魚
#
發育
7
留言
陳政佑
2021/09/26
發佈於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Journal Club 筆記】就。很。酷。虛擬成年斑馬魚腦袋一探究竟
大家好我是菜編,因為科技的進步,研究方法也不斷推陳出新,強大的電腦分析能力更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時候在分析前需要給電腦一個基準,這就牽涉到事前數位標準模型的建立,畢竟總不能叫電腦讀紙本吧?
#
論文
#
科普
#
大腦模型
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