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1. 一下缺水、一下爆冷!你有感覺氣候慢慢在改變嗎?《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第一章、第二章-Ailee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61《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第一章、第二章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大家好,歡迎來到Together,一起讀,我是Aileen。
繼上次跟大家聊到出差打包行李,這次要跟大家聊的則是我安全回到台灣了。我在-18的國度安全生存下來了!其實當時收行李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困擾著我,就是身處在亞熱帶國家的我突然要去-18度的國度,我真的不知道要行李要怎麼收。畢竟我經歷過最冷的天氣是-8度,-18度認真超過了我的想像能力。而身長在亞熱帶地區的我們這次可不小心鬧了幾個笑話,第一個是我們前一晚不小心把水留在車上,結果隔天變成現成的結冰水,整天都不融化。我還開玩笑跟客戶說,在台灣買結冰水要加價!這裡無償提供,車子根本就是行動大冰箱。第二個笑話則是,有天清晨我們比較早出門,所以車子上面覆蓋一層雪未融,我們不小心在結冰的狀況下把車窗搖了下來….而結冰層就這樣跟著車窗卡在了門縫中,車窗他就….不上來了。一直到結冰層融化,車窗才緩緩地升了上來,大家可以想像-18度的清晨,在時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開著窗戶高速行駛的狀況嗎?!恩…-18度的敞篷感….這真的太冷太難忘了!
這天氣我以為對於我的美國客戶而言他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但這趟去我才知道,原來今年的氣候太過異常了,往常他們在聖誕節前應該會很冷,剛好有聖誕假期可以好好休息,但今年的聖誕假期居然雪不夠大,而該慢慢回暖的二月,居然出現了-18度的暴風雪天氣,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合理。我想大家應該都覺得今年台灣明顯比較冷,而全世界各個地方正不斷地上演著極端氣候及其帶來的影響。其實氣候議題已被討論許久。但這不只是一個公共議題,而是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並且有可能藉由我們每一個小動作都有機會帶來巨大的改變。今天Together一起讀要跟你一起讀的書就是『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這本書的作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茲,這本書其實幾度佔據書類銷售的排行榜,周圍也有蠻多人在討論這本書,但其實我是到入手後才知道作者是比爾蓋茲,當下就覺得,哇!原來比爾不只有微軟還如此關注氣候議題。而在開始這本書之前,還是跟大家科普一下作者。你知道其實比爾蓋茲其實本名不是比爾蓋茲嗎?他的全名是威廉亨利蓋茲,他曾經是微軟的董事長,而且曾經連續13年蟬聯富比士全球富豪榜中的世界首富,而他於2014年辭去微軟董事長一職。此外他與其妻子創立了基金會關注許多的能源議題,並投入許多經費於能源研發中。他在書中提到,他的基金會的座右銘是:『人人都應該有機會過健康而有生產力的人生』。此外,他的基金會目前持續中國商務部、農業部合作推進非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認同中方以核能發電解決全球暖化的策略是最務實可行。而關於核能發電這個部分後面幾集會更詳細的說明。
現在就讓我來跟你一起讀這本書的前言 從510億到零、第一章 為什麼要歸零及第二章 零排放真的很難。首先,為什麼會有510億這個數字,這個數字是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噸數,510億噸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一頭大象平均約5噸重,大約是102億頭大象那麼重,是否很難想像?!更別說密度了,畢竟4000公斤的大象跟4000公斤的溫室氣體體積根本是天壤之別。我們都理解,全世界持續製造溫室氣體,氣候變遷就會持續惡化,而這肯定會帶來一場大災難。在2020年,全世界迎來了一場措手不及的災難,新冠肺炎肆虐了全球,因為疫情,許多公司作業停擺、因為疫情人們不再像過去一樣移動自如,但根據統計,這個疫情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下降,卻只有下降5%。這個數據告訴了大家,原來光靠不搭飛機、少開車來降低碳排的效果原來如此有限。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新能源、清潔能源的技術。而這本書將從5大面向著手,分別是我接下來要跟大家一起讀的 為什麼要將碳排歸零及歸零真的很難,Chen會跟大家一起讀什麼是有根據的氣候變遷討論及探討510億噸溫室氣體的來源與可改善的方向,Stacy跟Paula也會分別針對510億噸的溫室氣體的改善方向與你一起讀,最後則會由Lewis跟大家一起思考我們現在可以採取的行動,那我們就開始吧!
首先,從『為什麼要歸零』開始,書中第一章在一開始就提出,要零排放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溫室氣體會困住熱能,導致地球平均表面溫度升高,而地球溫度愈高,人類就愈難生存。我想很多人聽到這邊一定跟我當時有一樣的疑惑,因為很難生存所以要歸零,但我們現在的生活一定無法想像歸零的日子了!但其實,比爾蓋茲在這邊提到的歸零不是達到零排放,而是讓我們的碳排放淨值接近零甚至達到淨負排放,也就是我們無法避免碳排放這件事,但我們同時可以為移除溫室氣體而努力,讓兩件事情並行,希望總有一天,我們從大氣中移除的溫室氣體比排放的多。以大家比較熟悉的現金流來說就像開源節流的概念,先追求收支平衡再進步到收入比支出多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努力讓移除的比排放的多,這是不是聽下來比較有努力的動力了!
但到底地球溫度升高,造成的影響是什麼?最直接的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得悶熱,並且有更多的水氣充斥在大氣中,更容易形成暴風雨、暴雨成災等狀況,甚至是颱風、颶風、洪水都是因為水氣過多導致的氣候異常。隨著氣候異常,伴隨乾旱帶來糧食危機,此外,海水因為溫度升高,海洋生物也因此需要遷徙或是被迫大量死亡。因此在溫度逐年提升的狀況下,蓋茲便在書裡提到,我們可能只有兩件事情可以做:
努力適應:也就是將暖化的衝擊降到最小。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消極?在我的觀點,人類可能要搭配適度的演化才有辦法對抗極端氣候吧?
減緩暖化:這一項也就是本書的重點了,如何更積極有效地控制變成大家都該努力的目標。後面的章節也會在這個部分有更詳細的說明。
儘管我們的目標是零排放,之所以設為目標,同時也代表他有施行上的難度。在這本書的第二章,比爾蓋茲就帶出了,為什麼零排放那麼難?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化石燃料無所不在,從我們睡覺的寢具用品、衣服、早上刷牙的牙刷都是石油相關產出品,再來是早餐,也是經過肥料種植出來的,收割的機器也是使用石油,我們上下班、上下學的交通工具也是石油驅動,我們住的建築所用的水泥也是藉由化石燃料來生產的,化石燃料真的無所在不在。此外,隨著大家生活水準的提高,對於汽車、公路、建築、電器用品的需求提升,並且每個人的壽命增長,每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跟著提升。而以往,人類史的能源轉型就是因為成本更低且效能更好的前提,像是從燒樹木到燃燒煤礦,現在的天然氣則取代了燃燒煤礦,也是因為現在的鑽探技術使天然氣的開此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在於零排放的這條路上,有幾個很重要的議題:
第一個就是新能源的成本問題了!你是否注意過,其實汽油比汽水還便宜呢!一公升的汽油就算是92無鉛也大約是29元,可樂可能要買大罐組,平均下來一公升才會低於29這個價格。因此新能源的費用必須要比汽油便宜才有機會普及化,就像現在生活中,大家都在提倡環保,但購物袋一個99元,塑膠提袋一個1塊錢,環保意識很堅定的人會把採買的物品塞進自己的包包、不然就是忍痛買一個可以長期使用的購物袋,但大部分的人呢?會直接跟店員說幫我加1塊買袋子。現行的狀況下,跟環保扯上議題的相關產品,價格也較高,因此在推行上的速度顯得快不了…
第二個是法規問題,現今許多的環境法規,當時的設計是用來解決其他的問題而沒有考慮到氣候變遷,像是美國在1970年代採行CAFE的燃油效率標準,內容為訂定當時生產的車型每加侖的油行需開到當時訂定公里數才符合法規,而這個燃油效率政策使用至今,只是逐年修整數字。如去年2022年4月美國便宣布新的標準,要求2026的車型,平均的油耗需達每加侖29英里相當於我們泛用的油耗為每公升12.3公里,以車子平均油箱約40公升,每台車一桶油須跑接近500公里才算符合標準。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棒,但這個燃油效率標準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因為油價飆升,美國想要更省油的車子,但對應現在的狀況,省油固然是好事,但最重要的是尋找替代能源,像是透過電動車來取代燃油車。不只是政策過期的問題,包含政黨輪替等等都會影響到政策的施行使得相關的法規實行難度提升。
第三個則是共識問題,經過上面的說明我想你一定跟我一樣認同氣候變遷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需要被正視,但除此之外,公共衛生、教育等等也很值得被重視,而這些議題可能改善的結果比較顯而易見,不同於氣候議題,需要長期抗戰,但我們只要此時不正視,問題便會越來越糟糕。更別說,在這塊的發展與現今的經濟議題又有矛盾之處。
比爾蓋茲藉由這本書的前兩章提出了要避免氣候災難便要重視碳排放,並點出將口號轉化成行動的難度。但儘管有難度,但還是有方法的。接下來將由Chen跟大家一起讀接下來的三個章節,帶著大家一起了解比爾蓋茲認為在氣候對話中必須要了解的五個議題,及他提出關於用電及製造對於整體碳排放的數據及影響。透過了解更多的數據、現實可以幫我們了解平常不會接觸的知識及內容,也可以更進一步喚起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使命,給我們更多的想法去思考自己的日常習慣跟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其實氣候議題是個從小就一直在書上看到的標題,因為不論是高中、大學入學考可能都會出現相關的議題。但我僅思考過氣候變遷、人人有責、救救北極熊,卻不曾去正視關於替代能源發展、法規都與這個議題息息相關。這本書的內容與我當初設定的有些為不同,但輸入的知識超乎預期。蠻推薦對於科普新知有興趣的你,可以參考看看。今天的內容希望你喜歡!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請給我們五星好評且推薦給你身邊也喜歡閱讀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寫下你對這集的想法與意見,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美好的一天,together一起讀,與你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60《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下)》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9《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上)》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8《心流》CH9+CH10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7《心流》CH7+CH8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6《心流》CH5+CH6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5《心流》Ch3+Ch4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60《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下)》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9《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上)》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8《心流》CH9+CH10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7《心流》CH7+CH8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6《心流》CH5+CH6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55《心流》Ch3+Ch4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環境的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抵達目的地前,飛機降落時,從機窗俯瞰,直到地平線的盡頭,都是廣袤的雨林。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環境的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抵達目的地前,飛機降落時,從機窗俯瞰,直到地平線的盡頭,都是廣袤的雨林。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