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嶺隧道與吉次茂七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2022年7月,眾所矚目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始試營運,塵封已久的舊隧道,在新北市政府及設計師團隊通力合作下,以自然簡約的風貌重現世人眼前,此舉不僅能帶動地方觀光發展,也讓熱愛單車騎乘的朋友又多了一個新去處。

不說您可能不知,這條前身為「舊三貂嶺隧道」的自行車道,是日治時期總督府鐵道部技師吉次茂七郎所規劃監造,也是臺灣史上首次以電力帶動空氣壓縮機,再以氣動鑿岩機施作的大型隧道工程。

相信對絕大多數民眾而言,吉次茂七郎(Yoshitsugu Moshichiro)這個名字肯定相當陌生,除非曾到東北角暢遊過舊草嶺自行車隧道,方有可能在隧道北端出口,目睹一座名為「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並對此名稍有印象。

吉次茂七郎對臺灣鐵道的發展,究竟有何特殊貢獻,以致日本當局會在他死後立碑撰文紀念,這是值得吾人了解的地方,也期盼讀者透過本文的介紹,能對這位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的鐵道部技手,有所認識與了解。

吉次茂七郎,日本福岡縣人,1890年11月10日生,身份別為士族。從其親筆的履歷看來,他曾就讀福岡縣筑紫郡那珂尋常小學校、福岡縣立中學修猷館。1911年入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土木科就讀,1914年畢業後,立即渡海來臺發展,受雇於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

剛到臺灣落腳的茂七郎,戶口登記在臺北市大正町1丁目33番地,此處的戶長為太田耕三。若將日治時期的地址今昔對照,現今臺北市林森北路67巷92至98號之間,正是其住處所在,此外,太田耕三是他同為鐵道部的同僚。太田跟吉次這兩人究竟有何關連,因史料不足無法進一步釐清,但可確定的是,太田耕三將是吉次茂七郎生命中的貴人,此話何解稍後再述。

1915年,吉次茂七郎返回日本志願從軍1年,任陸軍砲兵少尉。1916年退役後,再度回臺續任鐵道部工務課雇員。

raw-image



1918年因工作能力受到肯定,升等為鐵道部工務課技手,從此要承擔的責任愈重,要面對的挑戰也愈發艱難。

1919年,是其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年。

第一,他在此年協助完成臺灣西部海岸線鐵路的測量。這條海岸線北起新竹中港,南至臺中大肚,逢溪要架橋,遇山要開鑿,爾後有機會搭乘西部海線的讀者,除可欣賞沿途景緻,亦可細細感受一下前人的辛勞。

第二,1919年9月起,位於宜蘭線的三貂嶺隧道,南北二口同時動工,這個工程的主事者就是吉次茂七郎。據文獻指出,早在1917年,茂七郎便受命測量規劃施作路線,他自身也在隧道動工後,親任隧道北端的監造人員。

三貂嶺隧道究竟有多重要?在宜蘭線尚未全線通車前,若想從瑞芳到牡丹,要先在猴硐下車,徒步行走蜿蜒的山路2小時後,方能抵達目的地。然而三貂嶺隧道一旦完工,可從瑞芳一路搭火車經猴硐、三貂嶺直達牡丹,而列車穿過三貂嶺隧道的時間也僅需5分鐘,這兩者的差別,更加突顯吉次茂七郎對臺灣鐵道的貢獻。

另外,三貂嶺隧道前端,還有一個前引通道,名為三爪子隧道(今名三瓜子隧道)。三爪子隧道長約110公尺,三貂嶺隧道長約1850公尺。

根據文獻記載,1919年11月23日,三爪子隧道率先打通,遲至1922年1月13日,三貂嶺隧道才得以貫穿,工程之艱辛可見一斑。

第三,1919年,吉次茂七郎除了協助海岸線的測量,並開始監工打造三貂嶺隧道,同年4月11日,其獨生女吉次澄枝(Yoshitsugu Sumie)誕生,讓吉次家的生活更加熱鬧。

raw-image


吉次茂七郎的妻子吉次タミ(Yoshitsugu Tami),乃前述太田耕三的親戚,兩人是在臺灣相親而後結婚。這椿婚事是否由太田耕三從中撮合,那就不得而知,但茂七郎和太田從鐵道部同僚升為姻親,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為了就近開鑿三貂嶺隧道,茂七郎和妻女住在臺北廳石碇堡三瓜仔庄土名魚寮仔34番地,比對地籍圖資可知,吉次茂七郎位於三貂嶺的住所,就位在現今新北市瑞芳區魚寮路92號以南,電線桿編號669122和669121之間的左右兩側某一處空地上,此處也是吉次澄枝的出生地。若以Google地圖檢視,這裡距離三爪子隧道口約400公尺,步行需5分鐘。

吉次茂七郎非常疼愛女兒澄枝,每天工作結束,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抱起愛女,問她今天有沒有惹母親生氣,並讓她坐在懷裡嬉戲。茂七郎很喜歡買書給女兒,妻子總是抱怨,孩子還那麼小看不懂吧!但他總是說放著以後就看得懂了。就這樣,吉次澄枝從小與書相伴,這也養成她日後喜愛閱讀和寫作的習慣。

1922年9月21日,三貂嶺隧道正式通車,當天特地舉辦祝賀會,來歡慶這個得來不易的成果。

猶記得1919年9月,三貂嶺隧道兩端同時動工,原本預估1年後便可大功告成,不料岩層出屑量高且出水量大,就算是臺灣首次以電力帶動空氣壓縮機,並以氣動鑿岩機進行開鑿,每天也僅能推進4尺多(1尺約30.3公分),皇天不負苦心人,長約1850公尺的三貂嶺隧道,花了2年4個月才打通,耗時3年終可啟用,吉次茂七郎想必相當感動。三貂嶺隧道完成後,茂七郎繼續轉往草嶺隧道奮鬥,他的責任還未了,距離宜蘭線全線通車,只差臨門一腳。

1923年1月19日,尚在草嶺隧道監工的吉次茂七郎與世長辭,死因是罹患黑水熱(Blackwater Fever),僅僅4日便病發身亡,得年34歲。黑水熱是一種惡性瘧疾,常見的症狀有:腹痛、嘔吐、血便、無尿和昏迷,其致命性極高,無奈造化弄人,真是令人扼腕。

吉次茂七郎在臨終前,口中還是不斷呼喊著「澄枝!澄枝!」一聽到丈夫斷氣離世的消息,茂七郎的妻子一度暈厥過去!根據吉次澄枝的回憶,當時年幼的她,對父親葬禮的記憶已所剩無幾,只記得家中一時之間來了好多人,對於這個少見的場面,令她覺得很新鮮。

1924年10月9日,宜蘭線草嶺隧道竣工,同年11月30日在宜蘭公園,舉行宜蘭線鐵道全線開通典禮。

早在開通式前的11月28日,為紀念吉次茂七郎生前的功勞,鐵道部特於草嶺隧道北口立碑,以告慰其在天之靈。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吉次茂七郎1914年來臺,1923年在臺病歿,他將畢生所學和青春歲月奉獻給臺灣鐵道,其生命雖然短暫,卻如煙火般燦爛。

raw-image


吉次茂七郎死後,他的妻女轉而投靠前述的太田家,在其接濟下繼續生活。雖然有不少聲音勸茂七郎的妻子再嫁,但她不為所動,一心一意照顧吉次澄枝長大。1936年,18歲的澄枝從臺中高等女學校(今臺中女中)畢業,母女決定返回日本定居,吉次澄枝入帝國女子藥學專門學校繼續升學,日後成為藥劑師,並與一名醫師共結連理。澄枝的丈夫愛屋及烏,婚後把岳母接到家中同住,吉次母女倆最終都有美滿的歸宿。


日治時期的三貂嶺和草嶺隧道,由於只能單線通車,無法滿足客貨運量激增的需求,因此走向廢線封坑的命運,近年來在觀光發展和古蹟活化的風潮帶動下,這兩條隧道轉型為自行車道,以不同的功能及樣貌重現世人眼前,吉次茂七郎倘若天上有知,應該也會感到欣慰才是。

有機會的話,去東北角騎騎自行車吧!進入筆直且漫長的隧道,感受一下吉次茂七郎的辛勞,這趟旅行的經歷,將會是日後意猶未盡的美好回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正安的自由研究的沙龍
12會員
11內容數
2024/12/22
「湾生」と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台湾で生まれた日本人を指す。  1895年、日清戦争の後、日本は台湾を植民地として獲得し、日本人が次々と台湾に来て発展し、2世、3世を生んだことから「湾生」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末期の1945年、日本は敗戦・降伏し、50年にわたり台湾を統
Thumbnail
2024/12/22
「湾生」と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台湾で生まれた日本人を指す。  1895年、日清戦争の後、日本は台湾を植民地として獲得し、日本人が次々と台湾に来て発展し、2世、3世を生んだことから「湾生」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末期の1945年、日本は敗戦・降伏し、50年にわたり台湾を統
Thumbnail
2024/10/21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南市には、宴会料理で有名な「鶯遷閣」(おうせんかく)という日本料理店があった。歓迎会、送別会、開店祝い、祝賀会など、宴会を開くにはうってつけの場所で、美味しい料理と宴会を盛り上げる芸者
Thumbnail
2024/10/21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南市には、宴会料理で有名な「鶯遷閣」(おうせんかく)という日本料理店があった。歓迎会、送別会、開店祝い、祝賀会など、宴会を開くにはうってつけの場所で、美味しい料理と宴会を盛り上げる芸者
Thumbnail
2024/10/06
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有間赫赫有名的日本料理店,名叫「鶯遷閣」,這間店是以宴席料理著稱,不論要舉辦歡迎會、送別會、開業式或者是慶功宴,這裡是絕佳的設宴場所,店內有美食佳餚,還有藝妓可陪酒助興,因此能上鶯遷閣用餐可謂感官上的一大享受。 開設鶯遷閣的店主,名叫龍見龜藏,日本奈良縣人,明治6年(18
Thumbnail
2024/10/06
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有間赫赫有名的日本料理店,名叫「鶯遷閣」,這間店是以宴席料理著稱,不論要舉辦歡迎會、送別會、開業式或者是慶功宴,這裡是絕佳的設宴場所,店內有美食佳餚,還有藝妓可陪酒助興,因此能上鶯遷閣用餐可謂感官上的一大享受。 開設鶯遷閣的店主,名叫龍見龜藏,日本奈良縣人,明治6年(18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2年7月,眾所矚目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始試營運,塵封已久的舊隧道,在新北市政府及設計師團隊通力合作下,以自然簡約的風貌重現世人眼前,此舉不僅能帶動地方觀光發展,也讓熱愛單車騎乘的朋友又多了一個新去處。 不說您可能不知,這條前身為「舊三貂嶺隧道」的自行車道,是日治時期總督府鐵道部技師吉次茂
Thumbnail
2022年7月,眾所矚目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始試營運,塵封已久的舊隧道,在新北市政府及設計師團隊通力合作下,以自然簡約的風貌重現世人眼前,此舉不僅能帶動地方觀光發展,也讓熱愛單車騎乘的朋友又多了一個新去處。 不說您可能不知,這條前身為「舊三貂嶺隧道」的自行車道,是日治時期總督府鐵道部技師吉次茂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洪致文認為這輛位於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擁有多項唯一:台灣僅存1067mm軌距之礦業鐵道蒸汽機關車、瑞三礦業僅存的一輛蒸汽火車、日本統治時代海軍在台僅存的一輛火車等等,足可列入文化資產。但2013年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資審議時,委員們認為這輛火車頭的修復方法有問題,所以沒有通過審議。
Thumbnail
洪致文認為這輛位於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擁有多項唯一:台灣僅存1067mm軌距之礦業鐵道蒸汽機關車、瑞三礦業僅存的一輛蒸汽火車、日本統治時代海軍在台僅存的一輛火車等等,足可列入文化資產。但2013年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資審議時,委員們認為這輛火車頭的修復方法有問題,所以沒有通過審議。
Thumbnail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6月9日的這一天,是所謂的「#鐵路節」。鐵路節的訂定,是為了紀念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開工日,同時也是鐵道之父─George Stephenson的生日。 然而,這些對於台灣人來說相對有點距離,因此,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關鍵字,便是呼應鐵路節的「台灣第一條鐵道」─劉銘傳鐵路。
Thumbnail
6月9日的這一天,是所謂的「#鐵路節」。鐵路節的訂定,是為了紀念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開工日,同時也是鐵道之父─George Stephenson的生日。 然而,這些對於台灣人來說相對有點距離,因此,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關鍵字,便是呼應鐵路節的「台灣第一條鐵道」─劉銘傳鐵路。
Thumbnail
  清代郭錫瑠開瑠公圳,至景美溪時,為將圳道水流引至對岸,設計了「木梘ㄐㄧㄢˋ橋」,類似現在水管橋的意思,新店方向為「梘頭」,景美方向為「梘尾」。   「梘」字的台語發音類似「景」的台語發音,所以後來被寫成景尾,復被雅化成「景美」。   此渠部分為木柵路一段的前身。
Thumbnail
  清代郭錫瑠開瑠公圳,至景美溪時,為將圳道水流引至對岸,設計了「木梘ㄐㄧㄢˋ橋」,類似現在水管橋的意思,新店方向為「梘頭」,景美方向為「梘尾」。   「梘」字的台語發音類似「景」的台語發音,所以後來被寫成景尾,復被雅化成「景美」。   此渠部分為木柵路一段的前身。
Thumbnail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
Thumbnail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
Thumbnail
繖形科因花序為繖形之故,包括許多芳香植物和食用植物。芎窮屬包含了6~20種,主要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地區,物種豐富性最高的地區位在中國,台灣產1種。台灣芎窮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以西半部地區較為常見,多出現在農耕地、河岸或草地。外觀葉形狀似胡蘿蔔,又稱嘉義野蘿蔔,民間俗稱台灣蛇床子。
Thumbnail
繖形科因花序為繖形之故,包括許多芳香植物和食用植物。芎窮屬包含了6~20種,主要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地區,物種豐富性最高的地區位在中國,台灣產1種。台灣芎窮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以西半部地區較為常見,多出現在農耕地、河岸或草地。外觀葉形狀似胡蘿蔔,又稱嘉義野蘿蔔,民間俗稱台灣蛇床子。
Thumbnail
一提到嘉南大圳,人人都會想到八田與一,但你可曾認識大圳背後的其他推手?
Thumbnail
一提到嘉南大圳,人人都會想到八田與一,但你可曾認識大圳背後的其他推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