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訂做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11年7月3日起至9月3日止試營運期間,需透過網路申請入場

111年7月3日起至9月3日止試營運期間,需透過網路申請入場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2. 自行車道由「舊三貂嶺隧道」(長1,850公尺)與「三瓜子隧道」(長115公尺,網美照景點)組成,兩隧道相距僅20公尺。


3. 隧道修復以非派壞性方式檢測舊有結構:「光學雷達影像掃描」檢測砌磚表層損壞情形、「3D透地雷達」檢測砌磚內部構造情形,研判隧道由「三層」紅磚疊砌而成。並以不破壞原有砌磚構造為原則,將已剝落的砌磚砂漿表層敲除、針對襯砌結構(隧道工程的支護結構,防止坍塌)有安全疑慮區段設置鋼筋防護網(隧道內圓拱處),並持續監測結構情形。


4. 201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理由為:(1)三瓜子隧道及三貂嶺舊隧道為20世紀初期臺灣重要、出色的隧道工程之一,兩座隧道在臺灣鐵道史、交通史上意義重大,且與北臺灣、宜蘭的發展關係密切。(2)三瓜子隧道臨基隆河隧道口上方有日治臺灣第7任總督明石元二郎所題「至誠動天地」草書牌匾石刻;三貂嶺舊隧道口有第8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所題「萬方輻湊」牌匾銘刻,洞口構造、題額、隧道內壁砌石及磚拱構造仍保留完整。


5. 隧道上半部由紅磚砌拱,下半部由石材砌築。隧道內黑色的頂部為過去蒸汽火車之白煙(硫酸鹽)與砌磚縫隙之水泥砂漿產生化學反應所留下的痕跡。側壁的白色結晶物,則是地層中的之石灰質砂岩,經地下水分解後,生成碳酸氫鈣溶液,與空氣接觸後,沉澱出碳酸鈣。


6. 日據時代有句諺語:「一錢鑽九孔」,便是指瑞芳至雙溪的火車票價1日圓可鑽過9個隧道。


7. 三瓜子隧道因長年有水,棧道設計讓水淹過2公分的薄層水面,體驗走在水上的感覺,也成了隧道修復後的亮點。


8. 全案採用單質材料:鋼筋(先讓鋼筋生鏽,再塗上防鏽明漆,避免繼續生鏽),回應所有功能需求,如:步道、座椅、扶手、自行車架、解說牌等,並保留沿線所有的樹。


9. 休憩站興建於1982年,過去為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橋隧警備一○二連之房舍,至1990年班哨遭裁併,房舍便閒置(作為附近居民之工寮、電信基地台使用),本次也一併修復再利用。


10. 《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就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畫自行車道設置計畫》主辦機關: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設計監造團隊:達官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Michele & Miquel(西班牙與法國)、昱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施工廠商:稻田營造有限公司。工程建造金額:3億2千萬元,竣工日期:2022.03.01。


raw-image
raw-image
原住民─蝙蝠

原住民─蝙蝠

raw-image


  最初知道這個案子,是這學期《場所論》課程安排的演講,講者剛好就是任職於Michele & Miquel台灣分公司負責人的藍傑鴻老師(M. Jérôme Lanche,法國普瓦捷大學歷史系碩士)並同時於中大法文系兼課。藍傑鴻老師來台已17年,講著一口流利的中文,當天分享了其所參與設計的「猴硐遊客中心」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兩設計案。因為是對哲學研究所演講,藍傑鴻老師特別提到哲學對建築設計影響的兩個階段:1. 設計時:分析需求、目的,思考為何如此做。2. 做完設計時:分析設計所面臨的選擇(如預算、環境)。並提出建築設計與其他藝術的不同,建築是一種社會藝術,以社會需求為創作(program是社會給的,非自己訂的),相較其他藝術,與社會關係較密切。因此要有「清楚」的論述,提出讓大家接受的設計方案;而哲學作為一個論述的工具,能站在論述較高的制高點,找到可以被大家(小至民眾大至市長)接受的論述,藉由論述保護設計方案。


  藍傑鴻老師也提出他這幾年與公部門合作的經驗,認為業主也是需要教育的,因為業主常不知道他的角色是什麼;業主是提「需求」不是提「設計」,設計由設計單位掌握其論述和邏輯(整體性);業主可以提需求,但不要到最後一分鐘;業主希望有創意(獨一無二)但投標資格審查時又要看案例,創意本身就是有風險的;正因為設計的論述是大家可接受的、可理解的,故設計團隊會讓施工的工人知道設計(筆者畢業設計時也透過簡報讓槍手們充分了解設計,才能知道為何而戰)。


  以筆者公部門的經驗,有時候設計監造單位也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如:承商送什麼看都不看就送機關、什麼事都問先機關(那我委託服務幹啥?)。另「需求」與「設計」並非一刀分的,業主只提需求,若設計出來的東西業主認為不好用,豈不浪費公帑?設計的大方向是由設計單位決定這沒問題,畢竟設計單位具有設計專業與經驗。然而,在設計的大方向(基本設計)確定後,進入細部設計時,業主應該也必須參與「使用上」的設計,一一檢討各空間的使用(上廁所會不會被看到?小朋友會不會跌落受傷?材料是否會割傷或跌倒容易受傷?等管理維護、隔間配置的問題)。又只要還有時間、預算,都還有變更設計的可能,最怕剛辦完變更設計,又發現設計哪裡有問題。最後,有關「創意」與「實績」的部分,創意當然有風險,但如何讓風險可控,靠得便是實績。好的創意要能夠實踐才能稱為好創意,實績便是檢視設計單位是否有落實設計的能力,而這並不影響創意的發展。


  回到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讓筆者最驚嘆的是只使用鋼筋、鋼構的創意;讓一般線性的鋼筋透過彎折與不同疏密的排列形成「類平面」卻又通透的步道、扶手、座椅等。而一般被隱藏(灌漿後看不到)的鋼筋,在裸露後呈現結構的美感,又與過去的鋼構鐵軌有所呼應(雖然說有塗防鏽明漆,但還是怕鏽蝕的物質是否會溶於水中進而汙染環境)。在不砍一棵樹之下,樹幹彷彿與生俱來的鑲嵌在鋼筋上。「鋼筋」彷彿「Khôra」;不可見、不可感、不具任何形狀,卻又承受一切可見、可感、具體形狀的存在。看得見原有的自然、遺構,卻又承載著新的機能;在容納、接受意見、並考量周遭人文地理環境之下,作品彷彿自己思考般的形成。是件尊重人文與自然、延續文化資產價值與活化再利用成功的案例(雖然可預期洞內的蝙蝠遲早會消失)。


raw-image
raw-image


2022/7/19

5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