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經濟新藍海:從「海洋英國」看台灣的下一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內需和資源有限性來看,海洋國家往往需要更多的向外擴張與侵略,才有可能維持其內部經濟的茂盛與繁榮,但來到了現在二十一世紀,我們面對的充滿機會的海洋不再是真實的海洋,而是指金融科技及其所導引的數位經濟。

在數位經濟的藍海中,需要專業、技術與策略才能擴張與侵略,特別是台灣,這樣的一個地理上的海洋國家,又具備了金融、科技與網路等優勢,我們確實有條件成為的新時代的海洋台灣,但我們要如何準備才能遨遊與駕馭這金融科技數位藍海?

或許是因為台灣在2008金融海嘯並没有受傷慘重,也或許對大部份台灣民眾而言,2008金融海嘯是華爾街的事,只有那十多萬當年有買到相關連動債的台灣受災戶,在銀行進行的保本投資一夕蒸發(總額約台幣800億元)而懊悔不已。雖然雷曼連動債事後有賠付約三成,但是這場金融風暴造成了900萬人(佔當時總工作人口的6%)失去工作,以及股房市的大跌,對於美國及歐洲經濟有著重大且關鍵性的影響。英國及美國兩個國家也都因此重大事件而政治翻轉,政黨輪替,甚至產生金融相關制度的重大改變。

在人民的壓力下,從專制特許走向民主化

美國與英國都因為這場海嘯,付出很高的代價,而隨著網路資訊的開放,使得檢討造成金融海嘯原因以及金融制度的資訊與聲量逐漸擴張開來,最後逼得政府進行改變。

以往的銀行與金融機構通常是政府發展經濟時最容易用的策略工具,所以大部份國家多採以特許經營金融機構,而人民幾乎不敢懷疑或挑戰這個制度。但是這場海嘯,卻使得美、歐人民、學者甚至失業的金融從業人員開始檢討銀行與金融機構制度面本身對人民造成權利的不公平,最大的抗議活動就是聯合82個國家、921個城市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點主要集中如下:

  • 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經營模式是拿人民的存款或保險金當本錢賺錢,卻没讓人民理解存錢其實是借錢給銀行。
  • 放款時信用定價不透明,大公司貸款利率極低,好信用的人民卻没有獲得公平對待。
  • 銀行保險等機構賺了錢放自己口袋,但胡亂投資或放款後,發生信用危機時又成了大到不能倒,虧了要人民承擔的機構。
  • 貨幣制度中的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以及商業銀行造成的信用擴張及貸幣成數效應,更是被英美兩國國會議員屢屢質詢及民間社會運動者踏伐的關鍵問題。

這場金融海嘯也使2010年後英美的金融監理及法令大幅改變,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英國。英國海嘯後受到人民大肆譴責,特別是原有的金管會(FSA),被認為過度保護金融機構,而未站在保護人民權益的立場,最後在2012年被英王女皇下令罷黜。

最後金融相關部份的管理,分裂為二:一為既續司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監理,但單位層級限縮至央行下的審慎監管局(PRA,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另一則成立金融行為授權局(FCA,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專司非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管理與授權,使得英國金融科技產業得到扶持和發展,宗旨在於促進金融競爭與創造消費者價值,為獨立組織並向財政部及英國國會報告,同時發展新的金融模式以取代傳統金融,自此英國金融正式進入多元創新與民主化。

如果再花時間去看2008年後每一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的主要論壇重點,可以看見國際不斷地在金融海嘯後尋求更多可能替代原有傳統金融的新制度,同時更在意的是消費者受益,並朝向「人民的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中國譯為普惠金融)方向前進。

隨著金融法規與制度的開放,運用科技的新業者開始投入金融服務,彰顯了金融服務由過往參與者為特許的專制時代,走向具參與公平與參與正義的金融民主時代。同時,開放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為了彰顯和傳統金融的不同,多數金融科技業者是更是定位在更多的消費者利多或優惠,除了強調更便利,更低成本,高利潤,多以公平、透明為主要訴求,讓原來在金融服務没有選擇權的人民,有了選擇權,強化了金融多元與消費者價值。

下面來提提英國與新加坡兩個海洋國家面對金融科技的態度與作為。

海洋英國

坦白說,英國在金融海嘯後確實慘淡了好一陣子,內憂外患,對內經濟因為原本領導世界的傳統金融信用緊縮而無以為繼,還造成金融從業人員大量失業流竄;對外,不僅接著2010年發生歐債問題,更擔心被這些債務波及。但這樣的海島國家,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面對金融民主化,科技網路化下,依然決心思變。

於此同時,遠在北美洲同樣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的美國,因為擁有強而有力的內需,逐步站穏經濟。而原本就得天獨厚的矽谷,自然繼續孕釀著下一個新興產業與改變,金融科技隨著金融民主思潮自然成長。2010上任的英國卡麥隆總理,明白英國是無法如美國這樣的大陸國家可以靠內需產業自然調整與轉換,他了解英國能否從谷底爬起,自己的資源是不夠的,要能向全球借經驗、錢與及人。

2011 年卡麥隆在自己的官邸宴請了一些從英國到美國發展成功的創業人士,期望了解如何能在英國發展金融科技創新產業,以及如何解決金融科技新創產業可能遇到的困難,當晚的建言,最後化成了英國重要的金融科技發展政策。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一)新創資金引流:投資早期新創減稅專案(SEIS Seed Enterprise Investment Scheme)&新創企業減稅專案(EIS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Scheme),讓外國及本國資金在減稅條例下願意投入在新創企業的資金挹注上,詳細做法可參考附註連接,不僅讓這些資金有明顯的誘因投入英國金融科技新創市場上,更以政府的力量協助新創企業集資。

(二)新創人才的鼓勵與吸引:創業移民簽證與新創家終身減稅專案(Entrepreneur Relief),不僅期望吸引本國優秀人才轉而出來創業或參與創業,更以創業移民為號召,向全球人才招手。

(三)大幅進行金融組織改革與法令政策上開放:如前所述,卡麥隆政府下的財政部長奧斯本於2010年即暢議整頓改革金融管理組織,分離金融科技發展與傳統金融監理,2012年將原有的金管會(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罷黜,於2013年成立金融行為授權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和審慎監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分開了鼓勵金融競爭及金融科技發展單位和傳統金融監理單位,使得原本在法令保守嚴謹的英國,能在發展金融科技的同時,能兼顧創新所需要的空間與轉變。

(四)間接扶持金融法令鬆綁與新創業者加速培育:Innovate Finance 是由英國卡麥隆政府下的財政部長奧斯本所贊同扶植成立的,其創使之初,就是要進行推動金融科技所可能需要的法規鬆綁與修正。另外還由倫敦市出資下成立了Level 39, 金融科技加速器,協助所有金融科技新創業者能在倫敦用低價進駐並取得立即協助與資源。

有了這樣明確完整的引資募才政策,加上內部的金融組織調整與法令開放,海洋英國成功的將原本的金融紅海轉為金融科技藍海,短短五年,成功的將劣勢轉為優勢,更持續領先中。僅管卡麥隆已下台,但其扭轉英國經濟的金融科技發展政策仍持續,甚至近期化成更為積極的合縱連橫金融科技輸出及侵略政策,如金融科技法令沙盒,除讓英國內部新興金融科技能獲得法令免除或快速立法外,更以外貿政策結合與其簽定沙盒共同協定之國家,使其金融科技能快速進入其他亞洲國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揪啾有觀點的沙龍
3會員
11內容數
2023/06/19
為什麼要立「開放銀行資料」法(Open Banking Data)進入歐盟的開放銀行網站www.openbankingeurope.eu,映入眼簾的大標題:「共創數位歐洲」”Building Digital Europe Together”。没錯,開放銀行資料政策及法令就是為了確保在數位經濟下,消費
Thumbnail
2023/06/19
為什麼要立「開放銀行資料」法(Open Banking Data)進入歐盟的開放銀行網站www.openbankingeurope.eu,映入眼簾的大標題:「共創數位歐洲」”Building Digital Europe Together”。没錯,開放銀行資料政策及法令就是為了確保在數位經濟下,消費
Thumbnail
2023/06/13
隨著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許多年輕人早已是醒著就掛在網上,食衣住行,都用手機上的APP來解決,數位經濟的核心正是資料的運用與加值,主流國家也為了因應這個浪潮的來襲,紛紛針對資料的「保護」與「開放」做了大幅的法令與政策改變,以期在有保護下進行快速開放,期望讓自己國家的數位經濟能領先其他國家。
Thumbnail
2023/06/13
隨著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許多年輕人早已是醒著就掛在網上,食衣住行,都用手機上的APP來解決,數位經濟的核心正是資料的運用與加值,主流國家也為了因應這個浪潮的來襲,紛紛針對資料的「保護」與「開放」做了大幅的法令與政策改變,以期在有保護下進行快速開放,期望讓自己國家的數位經濟能領先其他國家。
Thumbnail
2023/06/08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P2P借貸成為金融科技中的顯學,2014年2月的經濟學人月刋,還曾以 「P2P 借貸-没有銀行的金融」 “P2P Lending –Banking without Banks”為封面標題,暗示其可能成為取代傳統銀行的新金融模式。
Thumbnail
2023/06/08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P2P借貸成為金融科技中的顯學,2014年2月的經濟學人月刋,還曾以 「P2P 借貸-没有銀行的金融」 “P2P Lending –Banking without Banks”為封面標題,暗示其可能成為取代傳統銀行的新金融模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金融海嘯不是突然發生,事實上,它有跡可尋而且在國家政策保護下潛伏在你我身邊,一段時間,就要發作!可是没準備好的人,特別是一般人民,記住了, 倒楣的就是你!(對,躺著也會中槍!)
Thumbnail
金融海嘯不是突然發生,事實上,它有跡可尋而且在國家政策保護下潛伏在你我身邊,一段時間,就要發作!可是没準備好的人,特別是一般人民,記住了, 倒楣的就是你!(對,躺著也會中槍!)
Thumbnail
金融科技,強調「金融產業參與正義」與「消費者選擇正義」的金融民主化運動。我們確實有條件成為的新時代的海洋台灣,但我們要如何準備才能遨遊與駕馭這金融科技數位藍海?
Thumbnail
金融科技,強調「金融產業參與正義」與「消費者選擇正義」的金融民主化運動。我們確實有條件成為的新時代的海洋台灣,但我們要如何準備才能遨遊與駕馭這金融科技數位藍海?
Thumbnail
很多人會以為FinTech是不是就是金融在mobile banking的延伸呢?若是這樣想,那就小看了創造FinTech這個字的意涵,事實上,它是一股思潮,更是一場金融制度的革命。
Thumbnail
很多人會以為FinTech是不是就是金融在mobile banking的延伸呢?若是這樣想,那就小看了創造FinTech這個字的意涵,事實上,它是一股思潮,更是一場金融制度的革命。
Thumbnail
前言 本專欄的老讀者,可以從人類學徒的文章,這一路看下來。從幾個月前英國養老金暴雷,到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破產,延燒到區塊鏈友善銀行Silvergate倒閉,接著是黑石地產私募基金的擠兌。 再沿燒到最近轟動新聞的矽谷銀行與Signature Bank被強制接管。最近,棒子交到了瑞信,可憐的她被瑞士政
Thumbnail
前言 本專欄的老讀者,可以從人類學徒的文章,這一路看下來。從幾個月前英國養老金暴雷,到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破產,延燒到區塊鏈友善銀行Silvergate倒閉,接著是黑石地產私募基金的擠兌。 再沿燒到最近轟動新聞的矽谷銀行與Signature Bank被強制接管。最近,棒子交到了瑞信,可憐的她被瑞士政
Thumbnail
隨著台灣央行利率升至7年來的新高,雖升息幅度遠不及他國貨幣政策,近期行政院會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也因此開始有分析師過度的解讀這將是"台灣房市崩盤倒數?"作為聳動的標題。我認為台灣的房市當然存在一定泡沫,如:房價與人均收入比;但還是有很多基本面的驅動,房屋供應不足、整府的基本建設
Thumbnail
隨著台灣央行利率升至7年來的新高,雖升息幅度遠不及他國貨幣政策,近期行政院會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也因此開始有分析師過度的解讀這將是"台灣房市崩盤倒數?"作為聳動的標題。我認為台灣的房市當然存在一定泡沫,如:房價與人均收入比;但還是有很多基本面的驅動,房屋供應不足、整府的基本建設
Thumbnail
全球近期都掀起了金融市場政府干預潮流!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昨天的英國政府進場干預國債市場,除此之外根據彭博社報導,南韓在昨天也宣佈將購買最多 3 兆韓元(21 億美元)的主權債務,政府宣布緊急回購 2 兆韓元的債券。 再來我們也看到中國開始加大外匯穩定的力道、日本明確的進場阻止日圓貶勢、印度和印尼也
Thumbnail
全球近期都掀起了金融市場政府干預潮流!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昨天的英國政府進場干預國債市場,除此之外根據彭博社報導,南韓在昨天也宣佈將購買最多 3 兆韓元(21 億美元)的主權債務,政府宣布緊急回購 2 兆韓元的債券。 再來我們也看到中國開始加大外匯穩定的力道、日本明確的進場阻止日圓貶勢、印度和印尼也
Thumbnail
最近市況波動,各國股票,債券,商品市場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般的大波動,或許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次金融危機,看看可不可以找到一些亮光。 2008金融危機發生了什麼? 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 金融危機的根源是什麼? 小分享
Thumbnail
最近市況波動,各國股票,債券,商品市場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般的大波動,或許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次金融危機,看看可不可以找到一些亮光。 2008金融危機發生了什麼? 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 金融危機的根源是什麼? 小分享
Thumbnail
下面是我在6/9的《年代向錢看》節目上的發言,我附上提交給製作單位的完整腳本,以下另外再補充一下⋯⋯
Thumbnail
下面是我在6/9的《年代向錢看》節目上的發言,我附上提交給製作單位的完整腳本,以下另外再補充一下⋯⋯
Thumbnail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6 書摘作者 : 蔣竣植 ( CFP ) 自由經濟理當能讓民眾的生活都能變的更好,為何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後,反而拉大了貧富差距?
Thumbnail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6 書摘作者 : 蔣竣植 ( CFP ) 自由經濟理當能讓民眾的生活都能變的更好,為何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後,反而拉大了貧富差距?
Thumbnail
2019年「林鄭月娥之亂」,把中共長期佔據香港的「一國兩制」遮醜布撕毀。假設香港未來被美國取消單獨關稅區,國際把香港與中國視為一體,不與上海、深圳等中國大陸城市區別,到底哪那個地方是最大等益者呢?
Thumbnail
2019年「林鄭月娥之亂」,把中共長期佔據香港的「一國兩制」遮醜布撕毀。假設香港未來被美國取消單獨關稅區,國際把香港與中國視為一體,不與上海、深圳等中國大陸城市區別,到底哪那個地方是最大等益者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