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讚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麼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洩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得的樂事嘛?而且一旦嘗過甜頭,這一次制裁結束之後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的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的就變成強行製造出制裁對象。這樣一來就跟中世紀歐洲女巫審判沒有兩樣。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並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力....。BY湊佳苗
在布可星球書單推薦看到犯罪小說,比上次看到【我是遺物整理師】更令我吃驚,遺物整理師談論的是人的生死問題,但是犯罪小說可以嗎?而且還是校園犯罪耶?不過事後我想想,那是因為我的孩子現在還是小學生,等孩子長大進入國高中,其實就是小型的社會,很多議題比如校園霸凌之類的,的確需要好好跟孩子談一談。
過去我也很嗜讀推理小說,從字裡行間的蛛絲馬跡,尋找出誰是兇手,一直是我很大的閱讀樂趣。不過告白很不同,在第一個章節就透漏兇手是誰,原以為是使用倒述法,在後面的細節會針對過程詳細的說明,卻又不是如此。整本由六個短篇小說組織而成,都是以主角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事,闡明自己與犯罪事件的關係與看法。分別是
- 神職者:年幼女兒被殺害的中學女教師森口悠子
- 殉教者:兇手AB同班的班長美月
- 慈愛者:兇手B的母親
- 求道者:兇手B的視角
- 信奉者:兇手A的觀點
- 傳道者:年幼女兒被殺害的中學女教師森口悠子
如同書封面所述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為何書中觀點直指人心?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作者透過主角的自白,點出了每個角色光明面下的黑暗面,又或者應該說是人性。就像書中所述,當大家都高捧熱血教師把誤入歧途的壞學生拯救回來是理所應當,那為此而犧牲掉與求學機會的普通學生呢?曾經想當熱血教師的森口為何心冷?兇手B的母親令人無法承受的母愛,被母親高壓的愛擠壓到偏差的兇手B,以及缺乏母愛、被母親虐待、父親再婚後被冷落的兇手A...
一打開書就欲罷不能,作者塑造內容帶入感很強,角色型塑也非常鮮明,通篇看下來可能會讓人有毀三觀的不舒服感,但是人性描述相當赤裸與真實,給高年級的孩子雖然衝擊,但是可以藉此進行討論,依照每篇主角的主人翁,剖析心理層面與是否還有其他因應的做法,讓整起事件布置於發展至此?然而對於一般嗜讀犯罪小說的讀者而言,絕對是值得一觀的佳作,我想我還會繼續閱讀湊佳苗的其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