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如果身為殺人犯的她來自地獄,那把她推向地獄的就是這個社會

2021/12/0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推薦指數:★★★★(推)
作者:佐藤青南
▲▲注意:本次書評內含大量主觀情緒性字眼,無法接受者請迴避▲▲

這次要介紹的書,我看了網路上的各方評論,都因為題材跟手法類似,被拿來跟湊佳苗的大作《告白》相類比,並且總會得出比告白遜色的結論;這當然一方面是出版社在書背的簡介就直接把本書拿來跟告白相比作為宣傳,連出版社都想這樣玩了也怨不得人。

但我個人寫書評,是非常反感把兩本書拿來比較高低的,每本書的內容都不一樣,再怎麼相似的兩本,除非是抄襲,否則肯定都有作者自己的想法在,是要怎麼拿來對比?

對我來說,這本書就是本佳作,雖然不到​5​顆星等級,但也不該總被拿來當成告白的陪襯品。

以下是官方簡介──

  她的眼神充滿著傷痕與無助,彷彿在控訴什麼,
  彷彿這個世界,只剩下無止盡的黑暗⋯⋯

  鄰居:「亞紀以前是個有禮貌,而且長得很漂亮的乖孩子。」
  兒童諮詢所所長:「她圓潤的雙臉流下一行熱淚,告訴我她不想回家⋯⋯」
  小學同班同學:「有些男同學叫她『長峰菌』,從那之後霸凌便開始了。」
  小學班導:「要是那一次我好好傾聽她的心聲,或許就能解救她⋯⋯」

  十年前,一起車禍意外揭發了少女亞紀的家庭悲劇。十年後,兒童諮詢所所長、小兒科醫生、老師、同學等十八位證人,各自以自己的視角重新回溯當年的往事。十八種說法宛如離散的拼圖一片片逐漸嵌合,而關於亞紀的黑暗秘密與駭人真相,也將一層層被剝開⋯⋯

  加害者被害者加害者被害者⋯⋯當悲劇衍生悲劇,誰能解開這個悲哀的循環?而法律,又是否能保護無辜的少女?超級新秀佐藤青南以類似湊佳苗的輪述筆法,展開環環相扣的精采情節,直至全書的最後一頁,更帶給讀者無限驚愕的震撼終局,無論話題性與可讀性,均超越湊佳苗的《告白》,也難怪本書在榮獲「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優秀賞時,被評審盛讚:「如果這是湊佳苗的新書,絕對會賣20萬本!」

本書的架構,是從各個不同角色的訪談自述寫起,藉由這個謎樣的採訪者,訪問著圍繞著這樁悲劇的女主角長峰亞紀的不同人們;步步逼近謎底,既然書名叫「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那顯然亞紀殺了某人吧?到底他殺了誰就是等著我們去揭曉的;故事的結局令人心驚,卻不令人意外。

故事圍繞著長峰亞紀的家庭暴力案展開,我們看到了身邊的人性百態,兒童諮詢所所長的後悔、小學老師的自私、母親同事的同情、警方怕事的冷漠、亞紀朋友入江想保護她的單純、家暴者杉本的舊情人的悲慘經歷。

不過這種寫作手法卻讓本書形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在本書中的視角實在太多了;太多並非全然不行,問題就在於這其中有好幾個視角對於劇情推進相當雞肋;我可以想見作者大概是想用側寫的筆法,帶出這樁家暴案的一些不同面貌,可是這些描述卻往往又淺嘗輒止;如書中出現了亞紀故鄉鄰人、小學同班同學、母親打工地方的店長等等,這些篇幅其實都可以直接讓戲份重到幾乎就是男主角的所長來取代,甚至有些直接省略也無妨。

故事裡的衫本,不用多說,就他媽是個人渣,我甚至不想當他是個人,這種垃圾說是畜生都還汙辱了畜生;但比起衫本的十惡不赦,我對亞紀母親君枝的所作所為更顯心寒;身為亞紀的親生母親,不在乎自己親生女兒被衫本天天毒打、性侵,反而覺得只要自己沒被打就行了,甚至還配合衫本演戲,只為了把亞紀騙回這個魔窟中。

對我來說,君枝的罪刑並不比衫本少。

我們看到了書中的亞紀,明明身處宛如地獄環境,卻仍然努力求生,靠著自己微小的努力,以及朋友入江的協助,想為自己好好的活下去。

可是這個社會對他做了什麼?向警方求助,警方以家務事為由不想介入,明明他已經被毒打的奄奄一息了啊!不要說我不懂日本法律,不管是不是家務事,你他媽一個警察看到一個人被打到遍體鱗傷,你會說這個查無不法嗎?憑什麼只因為發生在家庭裡就不能介入了?

向小學班導求助,卻換來班導的無視,班導的怕事、自私,直接導致了亞紀繼續被凌虐;甚至還暗自希望亞紀不要出現在自己班上,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為人師表?

亞紀他明明是如此渴望能活下去,他撐著自己已經遍體鱗傷的步伐,掙扎著想要逃出這個地獄,但這個社會非但沒有拉他一把,反而還親手把他推了回去。

本書還有另一個面向,就是那些我們瞧不起的小人物們,往往才真正幫了這些痛苦邊緣的人一把。

從小就是不良少年,出社會後只能當個搶超商的混混的浦,卻在亞紀需要依靠的時候守護著他;因為被性侵而進到兒童諮詢所與亞紀成為好友的明日香,對情義極為看重的他不在乎自己的刑責,只要能為亞紀出口氣就值得。

那些社會上冠冕堂皇的人們,也可能道貌岸然;那些社會底層的小螺絲,卻可能情深義重。

最令我惋惜的是入江,明明這麼極力想拯救亞紀,甘願把一切罪責往身上背,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亞紀回到魔窟裡。看到他為了替亞紀復仇,把衫本推向火車的那一段,我是既解氣又感嘆,解氣的是這個垃圾終於死了,感嘆的是為什麼這樣一個垃圾,得不到應有的制裁,就連死後還要耽誤一個人背上殺人罪終生?

終於要來講本書的主角亞紀跟他身邊的人了,先從那個垃圾衫本談起。

在接近尾聲的部分,作者終於描寫了衫本的過去,他其實也是自小就受自己父親的暴力虐待長大的;我們的法治教育,總告訴我們,一個罪犯的誕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是他父母該負最大責任,不該讓他一個人負擔全責,該做的是檢討社會的問題。

我去你他媽的死一死啦,這什麼智障論點!這世界上有多少童年悲慘的人,照這種說法,那這些人長大全都會變罪犯吧?事實是還是有很多人在長大後能後當一個善良的人;我曾看過一句話,很適合用在這裡來說明我的立場。

「其實你們是有選擇的,你們可以說是爸媽的錯,可以說是社會的錯;但爸媽能替你坐牢嗎?社會能替你坐牢嗎?」

不要總是拿自己童年的悲慘當理由,別人既然可以好好活下去,就不要想著合理化自己的暴行!亞紀在這種環境下,依舊抱持著求生的意念,我們又憑什麼要對邪惡的衫本抱持著一絲一毫的憐憫?

我以前曾說過,我最討厭看到的故事,就是那種裡面的反派明明壞事幹盡,最後卻逍遙法外的結局;對我來說本書就是如此,即使最後衫本因為傷害致死罪入獄,那也只是個意外的發展而已,他從來就不曾為自己犯下的過錯負過任何責任。

凍結的凝視

接著就是亞紀的母親君枝,在本書中,君枝從來都不是個令我同情的角色,反而我對他的厭惡跟衫本不相上下。

與前夫離婚的君枝,為了生計在酒店上班,認識了衫本,接著馬上就被衫本蒙騙拐走,迎接他的是一段煉獄般的未來。

而且剛認識衫本時,君枝的友人琉璃早已看穿衫本的真面目,苦口婆心勸阻君枝要清醒,但君枝卻早已被衫本哄騙到失去理智,根本不聽旁人勸說。

我不是在檢討被害人,我在看到這段時,也覺得真正可惡的應該是衫本而非君枝;但所謂君子不立危牆,每個人自己本來就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遑論琉璃還曾多次苦勸;這段劇情讓我想到了經典著作《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文中的松子也是一再因為識人不明而慘遭虐待欺騙。

沒錯,沒有人生來就該被欺凌,那些加害者的罪行絕對不該被抹煞,但如果一個人根本毫無判斷能力,正如同一句台語俗諺「人牽毋行,鬼牽溜溜行。」又要如何期待國家社會花太多力氣來保護他?

書中杉本的舊情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雖然也是因為傻而跟杉本在一起,但遭到虐待後就藉著自己的方式逃離悲劇,後來也靠著自己自力更生;君枝的未來從來都不是沒得選擇,把自己困在這個地獄的,始終是他自己。

最誇張的是面對杉本對亞紀的凌虐、性侵,君枝的選擇是視而不見,甚至還暗暗覺得慶幸,至少被打的不是自己;亞紀靠著自己微弱的力量逃到了兒童諮詢所,君枝非但沒有想幫助他脫離煉獄,反而是著杉本重新把亞紀拖回絕望中。

書中把亞紀的心境描寫的令人動容。

他明明這麼努力地想活下去阿,雖然被母親當成凌虐的替代品,但他依舊渴望能與母親重新開始阿;他對這個社會一再地求助,但路過的每個人卻只是冷眼,甚至落井下石;就連自己唯一還懷抱著依戀的母親,君枝臉上的親切也都只是一次次殘酷的偽裝罷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活下來了,難道還能苛責他什麼嗎?他後來所犯的罪,難道真的是他發自內心的想作惡嗎?曾經一個善良、單純的孩子,被這個社會的冷酷一而再再而三的摧殘;我們可以說,亞紀後來殺死妹妹,以及書末的伏筆,都是整個社會應該共同承擔的邪惡。

如果我們說殺了妹妹的亞紀來自地獄,那把他推向這個地獄的,就是他的母親、杉本,以及他所求助過卻又毫無回應的整個世界。

總結──

平常我並不太喜歡看社會派作品,並非是我對社會派有偏見,而是因為每次看到書中的種種悲劇,我總會入戲太深,為書中人物的悲慘遭遇潸然落淚;但對我來說,看小說是個調劑身心的活動,看這麼沉重的內容會讓我沒有達到放鬆的效果,所以我平常才很少介紹社會派作品。

這是一本很沉重的書,但也是本上乘的作品,如果是喜歡社會派作品的人歡迎選閱。
杏月
杏月
在書本與現實生活中掙扎的菸酒生;喜歡寫些言不及義的文字,從古典詩詞到硬核科普都想嘗試看看的斜槓青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