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1992)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蝙蝠俠大顯神威》電影海報,僅供評論用途)
對我來說,《蝙蝠俠大顯神威》是一部美麗而迷人的電影。每一次重看之後,我都逐漸地確認這件事。
1989 年《蝙蝠俠》問世,帶來所謂「現代商業大片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Modern Blockbuster),《蝙蝠俠大顯神威》做為提姆波頓的第二部「蝙蝠俠」電影,具有與 89 年《蝙蝠俠》不同的風貌。它的成分經過微妙調整,不再歡騰活潑、也不再強調混雜邪惡與瘋狂的幽默感──這不僅僅是體現在選擇反派角色的方式,更是整體風格的更迭──《蝙蝠俠大顯神威》專注在悲傷的基礎。當然,這種風格的轉變是漸進的,我們還是能在企鵝的玩具模擬蝙蝠車上面,看到一些小丑惡意嬉戲的影子。然而,整體來說,這部續集電影脫離歡快、無負擔的趣味形象,更像是提姆波頓發生在兩部《蝙蝠俠》電影之間的《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1990),具有一點童話氣質,卻沒有幸福快樂的結局,只有等待詮釋的回憶。
蝙蝠、貓,與企鵝。《蝙蝠俠大顯神威》將時間背景設定在耶誕節,下雪的高譚市——企鵝的下水道犯罪基地,座落在動物園正下方。麥可基頓飾演的布魯斯韋恩剛剛才在上一部電影經歷由小丑帶來的簡單隱喻:甚麼才是「真面目」,是如正常人一般的粉飾塗裝,或是戴上蝙蝠頭套之後的樣貌?在《蝙蝠俠大顯神威》,一切都更清晰。這裡有一個動物園,與三個以動物形象構成的主要角色,蝙蝠俠、貓女,與企鵝。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以動物樣貌現身,整座高譚市是以他們的心智為基準之瘋狂世界。
儘管觀眾的焦點更常放在另外兩名角色身上,布魯斯韋恩仍在這部電影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麗出場。馬戲團幫派肆虐,高登打開探照信號,燈號順著反光板,一層又一層地打進韋恩的宅第。觀眾看到韋恩在一片黑暗中,一動也不動地閉眼沈思;而當光線打入屋中,他才終於從黑暗中被喚醒,站起身,注視光線,宛如神諭。這個登場的視覺表達,清晰地傳達布魯斯韋恩的特質:在整個都市沈醉在聖誕節慶典的時候,他獨自一人待在黑暗的家中,等待召喚。
在韋恩之外,貓女與企鵝另與韋恩的黑暗鏡像:馬克斯施雷克,成立一個三角關係。「貓女」瑟琳娜凱爾的焦慮源自性別,她身為扮裝英雄的力量,起源自她不願再受男性定義自身價值的自覺,我們可以注意到,在電影前段,她的辦公室環境與答錄機訊息裡頭處處皆有被迫溫馴與禮讓的訊息;「企鵝」柯波特的焦慮源自階級,電影給予他的第一個主觀鏡頭,是從下水道裡由下往上的窺視,韋恩的管家阿福正好從上方經過,凸顯企鵝並沒有這樣的親密陪伴。一直到電影尾段,我們會不斷確認這個角色的處境就是不斷地被背叛與拋棄。而他屢屢「由下往上」地出場,卻始終沒辦法在上層世界安身。只能與來自上層世界的工業廢料為伍。馬克斯施雷克——一個頗富沙文形象、操作媒體與消費主義,擅於兩面手法的企業家——則同時體現這兩個角色的敵對形象。
透過施雷克的形象,韋恩跟貓女、企鵝的關係變得複雜。儘管他是一個「好人」,一個正派的義警與愛人,也沒辦法自外於「高譚市常態」之外。蝙蝠俠的功能只能是,「在夜間出沒,協助排除擾亂高譚市常態的存在」,他因此也只能在外圍旁觀或干擾貓女與企鵝的悲劇。所以,為何《蝙蝠俠大顯神威》是一部迷人的電影,不只是來自它跟波頓其他電影一樣憐愛這些怪異的角色,更在於它的故事關於:「三個怪胎,無法拯救彼此」——因為他們已經長成了他們如今的樣子。
米高基頓、蜜雪兒菲佛、丹尼狄維托、克里斯多福華肯,都在電影中貢獻傑出表演,飾演貓女的菲佛尤其出色。以漫畫改編電影來說,三個主角各自為性慾與愛慾驅動的特色也讓人驚艷,就算是以「成人」為號召的娛樂電影,我們也難以想像在電影看到三個受到性與愛折磨的角色,更何況是一部曾經被形容為「兒童電影」的作品——當然,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關於不好銷售的玩具與片廠的商業算計,撤除波頓繼續執導「蝙蝠俠」故事的機會。此外,電影仍然存在不夠嚴謹的情節線痕跡,例如企鵝的長子復仇計畫、蝙蝠俠的反制手段,許多情節的安排皆堪稱粗糙,依靠整體風格的華美轉移觀眾的注意力;在某些時刻,電影也顯現一些卡通式的傻氣,這種感受在 89 年《蝙蝠俠》是行得通的,但是當風格轉向黑暗,傻氣有時候會造成干擾。
最後,當我重看《蝙蝠俠大顯神威》的結局,我突然想起克里斯多夫諾蘭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設計的故事:一個具有救世主情結的悲劇英雄,最終願意「不當英雄」。我突然回頭理解《蝙蝠俠大顯神威》的尾段,韋恩揭下頭套的脆弱與渴望。這是同一則故事,被反著寫就的結局,這是一個「我的自白,不足以消解你的深淵」的局面。平靜、甜美,常態的幸福快樂結局,不再是劇中人意欲追尋的解答。
蝙蝠與貓無法結合,在《蝙蝠俠大顯神威》,布魯斯韋恩並沒有獲得平靜。他的解脫只是一廂情願,在反派橫死與消失之後,他只能繼續上路,在無間燈照與回憶魅影當中,尋找生存的意義。並且輕聲說,願所有生命受到祝福——男人、女人,或許還有蝙蝠、貓與企鵝。■
※※
《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1992)/美國,Tim Burton
.本篇文章最後編輯於 2023 年 7 月 13 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蔡曉松
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曾任第二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2021 TIDF 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評審,文章發表於《報導者》、《聯合文學》、《放映週報》、《釀電影》等媒體。另有筆名橘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