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市場觀察|2023.06.09 週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目前台股市場熱度最高的仍是AI題材類股,雖然在6/8許多類股出現獲利了結狀況,但6/9又出現活蹦亂跳的狀況,包括電子五哥:廣達, 緯創, 英業達都出現6%以上漲幅,顯卡類股:技嘉, 華擎, 青雲,散熱族群與其他伺服器相關類股表現都非常強勢。近期有額外關注到的產業:手機供應鏈(如PA), 車用類股。
筆者認為Apple MR頭盔為虛實整合做出跨時代的產品,Apple將其定位在“生產力工具”而非單純“娛樂設備”。目標鎖定頂級客群,售價雖然達$3,499,但硬體採用規格相當高,同時採用M2與R1晶片,相當於戴著一台Macbook等級的頭盔,搭載多顆鏡頭與感測器,使用Micro OLED高精細成像達到單眼4K畫質,加上透過軟硬體高度整合,使用體驗勢必大幅超越競品Oculus, PS VR2, VIVE,為未來應用及硬體規格創造無限想像空間,競爭對手應該都會以該產品規格及整合模式作為後續開發的參考標準,可以關注在感測器, 光電子, 軟板, 射頻元件等類股。
Apple MR頭盔
最近有感受到市場資金進入車用類股,原先認為是TSLA近期股價表現強勢,但在週四晚間看到中國政府再次推動汽車購置補貼,確認Q3汽車電子旺季應該可以持續,加上美國通用及福特汽車宣布將採用特斯拉快充規格,確認特斯拉充電網路統一北美市場又更近一步,特斯拉能源佈局版圖更趨完整,車用類股, 充電樁線束, 電動車零組件類股可望持續受惠。
整體而言,台股仍是百花齊放,許多AI類股可能實際受惠程度不如股價漲幅,建議別FOMO追高,持續關注仍在低檔盤整,或是受惠下半年電子旺季的產業類股,資金持續輪動下,應該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註1. 本專欄內容包括筆者個人主觀意識,僅供讀者閱讀參考,請勿視為任何投資建議。
註2. 投資判斷有對有錯,筆者無法保證股價走勢,但會確實將個人投資心得與筆記內容紀錄於本專欄中。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查理熊產業投資筆記是以產業動態, 財報評析及企業訪談內容為投資出發點,涵蓋範圍包括國內外企業財報重點與營運展望,搭配技術面及國際總經局勢整合投資邏輯,做出個人主觀投資決策。筆者認為『投資』不僅是生冷的數字及短線股價跳動,而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真實的企業營運所創造出的未來世界,讓我們一起尋找投資機會,享受財富累積的果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理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費城半導體指數短線過熱,但未有大量獲利了結情形,目前高檔震盪等待下週FOMC與AMD新品發表會。 2. 銀行危機暫時解除與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市場回頭關注低檔震盪已久的小型股,羅素兩千指數開始有資金進入的情形。
投資邏輯與心態養成: (1) 主要依據產業動態, 公司財務數據與企業營運展望等基本面要素作為投資出發點,並搭配個股技術面及全球總經環境統整投資邏輯。 (2) 投資者應該確切了解企業的營運優勢, 未來發展前景及獲利展望,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才購入標的,而非頻繁短線進出只希望找到一夜致富的彩券。
1. 費城半導體指數短線過熱,但未有大量獲利了結情形,目前高檔震盪等待下週FOMC與AMD新品發表會。 2. 銀行危機暫時解除與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市場回頭關注低檔震盪已久的小型股,羅素兩千指數開始有資金進入的情形。
投資邏輯與心態養成: (1) 主要依據產業動態, 公司財務數據與企業營運展望等基本面要素作為投資出發點,並搭配個股技術面及全球總經環境統整投資邏輯。 (2) 投資者應該確切了解企業的營運優勢, 未來發展前景及獲利展望,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才購入標的,而非頻繁短線進出只希望找到一夜致富的彩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受到資金重回輝達等大型成長股的激勵,美國股市出現反彈。除了資訊科技股之外,特斯拉計劃推出人型機器人以及輝達開發新一代AI晶片的消息也受到市場關注。然而,市場仍相對不穩,投資人需密切關注美國政治局勢和企業財報的變化。
Thumbnail
特斯拉真的漲不動哇! 經過熱熱鬧鬧的一週Computex台灣美食之旅,黃仁勳帶領的輝達都已經要漲到天上去,市值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微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昨晚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股價也在當天大漲5%,創歷史新高。 唯獨特斯拉,這掉隊的七大巨頭,被市場拋棄、唾棄,股價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FOMC會議即將在今明兩天召開,投資人在利率決策會議前心態略顯保守,企業財報部分,AMD、Amazon、Apple將分別於4月30日、4月30日、5月2日公布財報,個股表現則以TESLA跳漲15.31%最為驚人,主要馬斯克出訪中國並在自動駕駛FSD系統….
美股仍然呈現高檔震盪,科技股由弱勢股APPLE及TESLA反彈帶動,原先強勢的AI個股開時陷入盤整,但值得留意小型股重要指數羅素兩千突破反壓創下波段及年度新高,顯示美股正在為川普可能成為總統候選人在預作準備… 台股電子股開始輪動,部分0094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0305盤前重點新聞】 *台積電ADR漲超3% 美超微飆逾18% 三大指數全黑 *戴爾單日暴漲32% 激勵仁寶漲逾半根停板 *蘋果新款 MacBook Air本周開賣 鴻海、仁寶、廣達淡季添動能 *AI大躍進 HBM3E需求提前引爆 7家台鏈大盤點
Thumbnail
Apple Vision Pro 已經上市,銷售狀況看起來不錯。面板價格最近有所波動,但 UTR 仍然相對低,可能是為了控制生產量而故意保持低檔。外資近期回補台積電,買入 800 多億,創史上第二大買超額。廣達和緯創也受到外資青睞,有望在 2024 年第一季第二季取得不錯的營收。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受到資金重回輝達等大型成長股的激勵,美國股市出現反彈。除了資訊科技股之外,特斯拉計劃推出人型機器人以及輝達開發新一代AI晶片的消息也受到市場關注。然而,市場仍相對不穩,投資人需密切關注美國政治局勢和企業財報的變化。
Thumbnail
特斯拉真的漲不動哇! 經過熱熱鬧鬧的一週Computex台灣美食之旅,黃仁勳帶領的輝達都已經要漲到天上去,市值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微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昨晚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股價也在當天大漲5%,創歷史新高。 唯獨特斯拉,這掉隊的七大巨頭,被市場拋棄、唾棄,股價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FOMC會議即將在今明兩天召開,投資人在利率決策會議前心態略顯保守,企業財報部分,AMD、Amazon、Apple將分別於4月30日、4月30日、5月2日公布財報,個股表現則以TESLA跳漲15.31%最為驚人,主要馬斯克出訪中國並在自動駕駛FSD系統….
美股仍然呈現高檔震盪,科技股由弱勢股APPLE及TESLA反彈帶動,原先強勢的AI個股開時陷入盤整,但值得留意小型股重要指數羅素兩千突破反壓創下波段及年度新高,顯示美股正在為川普可能成為總統候選人在預作準備… 台股電子股開始輪動,部分0094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0305盤前重點新聞】 *台積電ADR漲超3% 美超微飆逾18% 三大指數全黑 *戴爾單日暴漲32% 激勵仁寶漲逾半根停板 *蘋果新款 MacBook Air本周開賣 鴻海、仁寶、廣達淡季添動能 *AI大躍進 HBM3E需求提前引爆 7家台鏈大盤點
Thumbnail
Apple Vision Pro 已經上市,銷售狀況看起來不錯。面板價格最近有所波動,但 UTR 仍然相對低,可能是為了控制生產量而故意保持低檔。外資近期回補台積電,買入 800 多億,創史上第二大買超額。廣達和緯創也受到外資青睞,有望在 2024 年第一季第二季取得不錯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