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英雄-法正的家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說的是隱士。
《後漢書》稱逸民。
法正的阿公,就被記錄在《逸民列傳》當中。
嗯?法正應該不是陌生人吧?
是說法正這個人,算是少數演義時代名氣較低,但歷史還原之後相當不可小覷的人物。
《三國志》被明文寫為「謀主」的人,不算很多。
袁紹有田豐、荀諶、許攸。
曹操多用荀攸。
張繡奉賈詡。
孫策則請張昭、張紘、秦松、陳端等人。
孫策跟袁紹特別多,不是孫策跟河北袁家一樣強大。而是因為他們都一樣採用「收買士人」的政策。
吳起曰:「智者為謀主」。這是到諸葛亮兵法都奉行不悖的圭臬。
法正善謀能斷,明縱橫,睚眦必報,就算放在戰國時代,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為什麼劉璋不能重用他?
因為法正是移民。
然後你也知道,他為人機歪,所以當劉璋打算用移民的時候,法正就被同鄉排擠了。
這要細說天都黑一邊,還是來看法正的先人吧。
法正的父親,名叫法衍,並不是十分知名的人物,但也在朝廷三公之下當過重要的輔佐。
法衍的父親,則是漢末著名的隱士,人稱關西大儒。法真,字高卿,號玄德先生。扶風郡郿縣人。他少年的時候,就已學通五經。這除了聰明過人,當然也要家中有錢有勢。
法真的父親,時為南郡太守。
是說他們家為什麼姓法這麼帥?西漢跟東漢初也沒聽過法氏名人啊?要知道早先姓氏多出於地名,但「法」很明顯不是法蘭西。
事實上,法氏跟王莽的王氏一樣,都是田齊後人。
田齊本身在秦末漢初,那是真的黑透半片天,直到東漢都還不忘「齊人狡詐」的俗諺。所以田氏之後,多改姓氏。
法正的家族,在漢武盛世之後,漢宣帝的時代,搬到扶風郡來。
幹嘛早不搬晚不搬,就挑這時候?
因為當時旱災連年。
仁慈的漢宣帝霍光,欸,漢宣帝不是霍光,霍光是當時的主政權臣。好,他們就頒布了一條命令:京兆、扶風、馮翊,三個王朝核心郡,通稱三輔:三輔地區的賤民可以不繳稅。
這是有意義的,等一下再說。
總之,法家人就寧可來三輔當賤民,反正本來也不是什麼豪門大族,早就是黑五類了。比起旱災餓死,不如來搏個活路。
這就是漢宣帝想要的效果了。
簡單說,充實三輔人力。
漢武帝窮兵黷武大家都知道,接班的漢昭帝時代,那也不是想休息就能休息的。
一個惡霸欺負大家欺負了幾十年,突然閉門不出,你就看有沒有人會往他家丟石頭。更何況,漢昭帝時,朝廷權臣還不是霍光一家獨大。
一邊要政權內鬥,一邊要應付遼東烏丸三番兩次的侵擾……這兩件事,都會造成權力外移。當時最大的政變,即是燕王所引爆的。燕國就在遼東那邊。
所以漢宣帝霍光下令三輔賤民免稅,就是一種低調的重新收回人力手法。
雖然王朝破敗,也不比戰亂時期可以出兵搶人民。漢昭帝時有下過遷徙令,那是要給錢的,付錢才能讓人乖乖搬家。漢宣帝只是換成出血,這個成本概念是比一般老百姓要好的。
對,我就愛這樣說歷史,前因後果總要串得起來。
那麼,法家人來三輔當賤民,何以翻身?
漢宣帝充實這些人力,原則是要種田的,不過,東邊騷擾完漢朝,西邊難道就不來嗎?羌人這不就來了?
於是,趙充國將軍帶領由三輔下等人組成的軍隊,出征了。
這次的戰役,讓趙充國成為了麒麟閣功臣:這是要對漢宣帝「成為皇帝」有功才能進的。算是簡單證明對西羌戰役的重要性啦。
法家的記錄,是這麼說的。
「宣帝時,徙三輔,世為二千石。」
從此,法家不再是賤民,而是太守九卿以上的大官。
世世代代。
對,世世代代。
不要看兩漢中間有改朝換代,其實除了權力核心轉移,朝廷政務官事務官那些的影響並沒有太大。
王莽沒有進行人事大改革,劉秀也是靠著這些舊官員承接朝廷。而法真的父親,法雄大人,則是在東漢鄧太后時期開始當官的。
鄧太后,就是東漢戰亂的起點。法雄也很快得到了帶兵打仗的機會。
目標,是青州海賊。時為漢安帝永初四年,西元110年。法雄被任命為青州刺史。當時這只是六百石,可以調動地方兵馬的指揮官。背後還要有朝廷直派的御史監察。
在連戰破賊之後,朝廷下令要赦免海賊。
但海賊那邊表示,官軍仍然全副武裝備戰,就算有赦令他們也不敢投降。
一眾將官都認為,恐怕有詐,不如趕盡殺絕。只有法雄持反對意見。法雄說,就算逼到盡,海賊也可以逃回海島,到時才真是不可收拾。
不如先假裝停止戰鬥,一邊勸誘,一邊設下埋伏。等賊兵發現不降也是死,那他們就不會持續抵抗了。
御史接受了法雄的意見,果然得到海賊的善意回應。
但東萊郡不願意解甲,最終海賊仍如法雄所料,逃回海島,更持續侵擾東萊。一直到隔年,才在法雄跟遼東的聯合作戰下,平定了這場亂事。
三年後,法雄榮升南郡太守。
到任後,他聽說當地虎狼傷人,前太守高額懸賞獵捕,仍不能禁。
法雄就發布了命令:「虎狼在山林之中,就像人們住在城市裡一樣。只要互相不侵犯,便可相安無事。即日起,撤毀所有捕獸陷阱,不得隨意進入山林打獵。」
這樣的作法,確實收到了效果。
不過我要補充一下,會在山林裡打獵營生的,在兩漢本來就是賤民中的賤民,正確來說是無戶籍不繳稅的人。
法雄的的方法仁慈,對於他的業績也有正面影響,但那些非政府管轄,不是大漢國民的人,會是什麼下場呢?法雄大約在西元120年前過世,之後約十多年,南郡爆發了盜賊叛亂進攻邑城之事。
就「正義」的角度,或許還應該說法雄讓叛亂延後了呢。
那剛剛說到,他當南郡太守的時候,兒子法真還未及冠,從家鄉去南郡探訪老爹。剛好快過年了,法雄就把兒子留下,要兒子幫忙看看,南郡官吏中哪個最優秀。
因為過完年,法雄就要送年度舉薦名單了。
法真挑出了一個名叫胡廣的小吏。法雄也很信賴兒子的知人之明,就幫胡廣舉為孝廉。胡廣中舉之後,前往洛陽應試。呈上的對策文章,更被漢安帝評為天下第一。
如果是新朋友,這裡提醒一下,舉科寫對策,由皇帝親評的這種方式,是漢文帝到漢武帝之間逐步衍生出來的。
也就是「科舉制度」。
隋唐並沒有「發明科舉制度」。主要是過去能入科舉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官員,也只有貴族。而科舉本身的目的,兩漢稱之為「造士」,打造士人。
隋煬帝楊廣的創舉,其實是「開放進士科」。讓一般人也能直接透過科舉考試,進身為士人。
胡廣名聲大開,法真也不遑多讓。
可是,法真的爸爸,死了。
這時候,儒家發生一件大事。
後來的大儒馬融,當時在朝廷當官,上了一篇文章《廣成頌》,被指有暗諷鄧太后之意。
先前,朝野儒家,原本認為光武中興,國家漸安,就要士人放棄武學兵法,努力求取學問。但大將軍鄧騭則覺得,就是這樣的風氣,才導致數年前戰亂迭起,朝廷無力壓制。
非無兵,實無將也。
馬融跟法雄類似,都是主張文武不可偏廢的士人。而馬融卻遭此禍……哪一派下的手,跟朝廷風氣接下來往哪走,那是不言自明。
也或許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法真斷絕了入朝為官的念想。
父親過世後,他遊學各地,求取各式學問。人說詩書禮樂,無一不精,無一不通。關西大儒的名號傳了出去,各地都有慕名而來的弟子,達數百人之眾。
但是就《後漢書》的寫法,法真很可能都沒有收這些弟子。
一來,法真「性恬靜寡欲,不交人閒事」。
二者,當時來拜師,唯一有列出姓名籍貫的范冉,本傳也未記曾就學法真。倒是有在三輔遊學,後拜入馬融門下的敘述。
扶風太守想請法真出來當官,法真就打扮得很平常去跟太守會面。
太守見狀,便說:「魯哀公不是什麼好國君,但孔子也願意在他手下協助治理國家。今天我想要請先生相助,當個功曹,不知意下如何?」
法真回答:「大人您以禮相待,我才敢來像您最低等的賓客一樣坐在這裡。若是要我當功曹,我就會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了。」
太守戄然,不敢復言。
這裡說一下,法真當時戴的是幅巾,大約同時代有這樣的描寫:「見(韓)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
不過在法真這樣擺譜之後,大將軍何進要徵辟鄭玄時,鄭玄又來了一次。於是戴幅巾就開始成為一種「雅」了。
更需要說明的是,什麼是「北山之北,南山之南」?
普遍的解釋都會說比北山更北,南山更南,比喻到遙遠的地方隱居起來。如果是這樣的意思,太守怎麼可能「戄然」(驚惶的樣子)?
《詩經小雅》有《北山》一篇,是描寫對於統治者的批判與不滿。這很容易就對上號。南山的篇章很多,但如果北山是這個北山,那南山應該就要抓《節南山》。
《北山》批評的是「天子」,《節南山》批評的則是宰輔。這都很容易查,不多做說明。
也就是法真之所以讓太守驚惶,應該是他在說:「要是我來當官,肯定砲轟時政的力度,比《小雅》的北山南山兩篇更猛烈!」
沒錯,為了這個理路,我才加了馬融之事在前面,作為法真喪父時的一個心情映證。
東漢的政治混亂狗屁倒灶,也許你已經聽過很多遍。今天就讓法正的阿公,玄德先生來旁證一下。
但也不是每個東漢中後期的皇帝,都是廢物。其中漢順帝就是一個力圖振作,打算改善政治的天子。
《新漢演義》也提過,漢順帝末期就是跟梁冀進行合作,要改革一番。只是末期,不是晚年,東漢皇帝就是短命。
而梁冀在之後,也成了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這裡要說的只是,漢順帝就四度徵召了玄德先生法真公。但法真「終不降屈」。
有趣的是,法正這個人的智慧,軍謀,死心眼,都跟他的先祖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
果然法家就是,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1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名言真正的意思,或許不是曹操生在什麼樣的時代,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就好像班超的評價,其實也可以是「西域之梟雄,東漢之名將」。 同樣一個人,同樣的行為,卻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樣貌。 隨著《新漢演義》的落幕,第一個要提出來的問題就是:東漢是如何滅亡的?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劉姓宗室甚多。 有幾個是正統大招牌? 很多人都知道,劉備那個中山靖王的真實性存疑。 但很少注意到,在劉姓名人堂中,有一個人的「成份」也是挺妙挺妙的。 劉表,字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 但這不是漢靈帝「廢史置牧」的時候所封。 事實上,漢靈帝時代,劉表根本是被禁止當官的黨人魁首。
袁紹是誰? 就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的遜咖嘛。 優柔寡斷,親小人遠賢臣,立幼廢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很喜歡檢討古人不會教小孩啊。 退一萬步說,如果今天是袁紹統一天下,死後廢柴子孫引爆南北亂世,他的評價又會有什麼不同? 這不是歷史有沒有如果的問題,事實上,袁紹就是第一個費盡心思,平地崛起的亂世英雄!
本初公路可不是日本人,更不是一條馬路的名字。 這是三國時代前期,兩個重要人物的表字。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表字,後代的認知是一個「彰顯標誌」。 這個東西,在漢武帝之前並不是一個中國人名的必備成分。 春秋戰國的人,基本上只有儒家弟子才都會有表字。 這兩個人的表字,就很有點學問。
「融四歲,能讓梨。」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東漢之後的一千多年,民間崇拜著各式各樣的三國英雄。 但在知識份子眼中,那位孔夫子的後代,才是真正有名的楷模。 對他後來得罪曹操滿門抄斬了。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名言真正的意思,或許不是曹操生在什麼樣的時代,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就好像班超的評價,其實也可以是「西域之梟雄,東漢之名將」。 同樣一個人,同樣的行為,卻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樣貌。 隨著《新漢演義》的落幕,第一個要提出來的問題就是:東漢是如何滅亡的?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劉姓宗室甚多。 有幾個是正統大招牌? 很多人都知道,劉備那個中山靖王的真實性存疑。 但很少注意到,在劉姓名人堂中,有一個人的「成份」也是挺妙挺妙的。 劉表,字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 但這不是漢靈帝「廢史置牧」的時候所封。 事實上,漢靈帝時代,劉表根本是被禁止當官的黨人魁首。
袁紹是誰? 就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的遜咖嘛。 優柔寡斷,親小人遠賢臣,立幼廢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很喜歡檢討古人不會教小孩啊。 退一萬步說,如果今天是袁紹統一天下,死後廢柴子孫引爆南北亂世,他的評價又會有什麼不同? 這不是歷史有沒有如果的問題,事實上,袁紹就是第一個費盡心思,平地崛起的亂世英雄!
本初公路可不是日本人,更不是一條馬路的名字。 這是三國時代前期,兩個重要人物的表字。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表字,後代的認知是一個「彰顯標誌」。 這個東西,在漢武帝之前並不是一個中國人名的必備成分。 春秋戰國的人,基本上只有儒家弟子才都會有表字。 這兩個人的表字,就很有點學問。
「融四歲,能讓梨。」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東漢之後的一千多年,民間崇拜著各式各樣的三國英雄。 但在知識份子眼中,那位孔夫子的後代,才是真正有名的楷模。 對他後來得罪曹操滿門抄斬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七年後,前80年,劉旦這個傻蛋再次浮出了水面。 他仍然沒忘了自己的夢想。 與此同時,這次他的盟友有了些力量。 昭帝的姐姐長公主,三號人物上官桑,御使大夫桑弘羊也跟著摻和了進來。 他們的目的是搞掉第一順位的霍光。 結果這夥人被霍光輕鬆地一勺燴了。 又是一場權力戰的高維打低維,水平差的不是一
Thumbnail
新任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確保了地位之後,自父親足利政氏的時代便割據一方的小弓公方足利義明,成了他統治的一大威脅。叔父小弓義明驍勇善戰,不僅自稱是関東公方的正統繼承人,靠著真里谷武田與里見家的支持逐步擴大地盤。為了與小弓義明對抗,足利晴氏不得不與伊豆、相模的後北条氏靠攏。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七年後,前80年,劉旦這個傻蛋再次浮出了水面。 他仍然沒忘了自己的夢想。 與此同時,這次他的盟友有了些力量。 昭帝的姐姐長公主,三號人物上官桑,御使大夫桑弘羊也跟著摻和了進來。 他們的目的是搞掉第一順位的霍光。 結果這夥人被霍光輕鬆地一勺燴了。 又是一場權力戰的高維打低維,水平差的不是一
Thumbnail
新任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確保了地位之後,自父親足利政氏的時代便割據一方的小弓公方足利義明,成了他統治的一大威脅。叔父小弓義明驍勇善戰,不僅自稱是関東公方的正統繼承人,靠著真里谷武田與里見家的支持逐步擴大地盤。為了與小弓義明對抗,足利晴氏不得不與伊豆、相模的後北条氏靠攏。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