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英雄-陶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恐怕也不至於。

光是他抵死不從曹操,以及曹操的父親死在他的領地,陶謙在魏國為正朔的史料上,本來就註定了他反派的地位。

所以我想,《後漢書》跟一些註解的節錄,或許更為重要。

陶謙是丹陽人,「少為諸生」。

丹陽在長江邊上,東漢三國時是往來長江兩岸最重要的渡口之一。

少是八到十二歲,簡單說陶謙是有讀小學的,那必須得是地方上的頭人階級才行。

一開頭我們就知道,陶謙是邊陲望族出身,江南董卓這樣形容感受一下。

據說,陶謙的父親是餘姚縣長,在陶謙小學時就過世了。於是等陶謙上了國中,就開始他放蕩不羈的人生。

這是說法A。

陶謙的人生記錄幾乎可以畫兩條線,我們就分開來看。

按三國志說,陶謙後來進州府當差,由州牧舉薦為茂才,於是擔任縣令,又升刺史。一付合該飛黃騰達的樣子,卻突然被收回朝廷,成為基礎的議郎,從而跟隨張溫討伐西凉。也是立了點功勞,剛好有消息傳來說徐州黃巾正盛,陶謙就被調去徐州當刺史,擊退了黃巾。

說法B則表示,陶謙從小個性剛直,很有氣節,小學就被舉為孝廉,前往洛陽擔任尚書郎。後來派任縣令,即使太守是他爸爸的舊友,但因為人品低下,陶謙對他是一個不假詞色。太守看陶謙不爽,但陶謙為官清白正直,又很難找到他麻煩,最後才搞了個陶謙收賄五百錢。

陶謙這麼剛直,才被舉發也不想辯解,就辭官走人了。

而西涼亂起時,皇甫嵩受命討伐,就徵召了陶謙來幫忙,打了勝仗。是因為這樣,等換張溫打韓遂時,才請調這個有經驗的陶謙來協助。

不過,皇甫嵩是將門世家,本領又紮實。張溫卻是個買官仔,陶謙就看不起他。非但不配合作戰,陶謙更當面羞辱張溫。結果,陶謙就被張溫懲處了。還好有人出來幫忙說話,要陶謙去跟張溫道歉。

陶謙見到張溫就說:我是為了天子跟朝廷而來,不是因為你。

張溫倒是不生氣了:原來陶恭祖的神經病還沒治好,我就不跟你計較了。

事情一樣揭過,陶謙去當徐州刺史。擊退黃巾賊的部份我想應該不假,所以青州比較嚴重。甚至我們可以注意到,「黃巾起,(臧)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衆,霸為帥,屯於開陽。

要知道,臧霸他們在這之前就是犯法的亡命之徒,是不可能被朝廷授予騎都尉的。也就是大致可以想像,陶謙說服了這批「泰山寇」,聯手驅逐黃巾賊,並且設下了防線。

但其實這件事,就顯露出陶謙的不臣之心:徐州刺史同樣沒有資格授予臧霸等人這麼高的軍職。

同時,陶謙也是支持獻帝朝廷的人。

久沒提,董卓殺少帝立獻帝,本身就是引爆袁紹等人組成關東聯軍的主因。

陶謙身處徐州,並不參與這批十八路亂臣賊子的舉動,而是想辦法派人繞過去,到長安來向漢獻帝獻上忠誠。這時董卓已死,李傕郭汜正需要這樣的盟友,就給陶謙升官為徐州牧,封溧陽侯,加安東將軍。

特別要注意的是,西元189年董卓入京之後,洛陽潁川兗州,都是戰火之地。位於山東的青州,更是黃巾肆虐。就說北方幽冀,袁紹跟公孫瓚也是連年征戰。

袁術的汝南也沒有比較好喔,曹操其實就是照準了袁術在進行爭霸。

沒錯,整個太行山東側,只有徐州是個富饒之地。不但百姓安居樂業,糧草豐收,左近的流民也能逃難至此,得到收容。

我坦白說,我不能解釋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就看之後有沒有機緣在三國志裡得到解答。

這邊先主要讓我們看到,陶謙是個好官……呃並沒有。其實拿劉表跟劉焉對照就知道了,陶謙只要跟他們做一樣的事:喊出道路斷絕,無法繳稅。接下來就是境內問題了。

劉焉一死,劉璋就有益州內戰,所以沒這麼漂亮。

但劉表治下就很穩定了。

那麼,徐州又是怎樣的光景呢?

三國志為我們提供了琅邪趙昱這個人。就說他忠心耿直,陶謙卻不能用,反而信任曹宏之類的小人……這套路,跟孔融一模一樣呢。

後漢書整理,認為趙昱本來是陶謙的別駕從事,因為不得寵,所以被派往徐南廣陵當太守。

可就有趣了。

第一,我們都知道後來的別駕從事,正是麋竺。麋子仲看起來也不像是「讒慝小人」那掛的。

第二,誰會派不信任的屬下去當太守?

不看註解都知道這邊在抹黑。當然還是要註一下。

據說,趙昱是徐州知名的孝子,在陶謙還沒抵達徐州之前,就因為組織鄉民抵抗黃巾賊,被當時的刺史表官重用。但趙昱認為這是不對的,就還官回家。

等陶謙抵達,就說了,他得像劉表那樣拉攏世族拜碼頭,自然還是要派人去請趙昱。

趙昱一開始也是拒絕,陶謙就威脅他,不來要判刑的,趙昱只好答應當陶州牧的別駕。後面,陶謙又幫趙昱舉了茂才,才有當太守的資格。

只是趙昱碰上了佛門流水席大師笮融來犯,被賊兵打敗殺害。

這實在是一個「春秋筆法」的絕佳案例。所謂的「遠賢臣,親小人」,兩面意義完全不同。

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難道因為關羽是小人嗎?

重點從不在遠近,在於權力。

徐州真正可以參考的問題所在,並不是陶謙「背道任情」,而是結果的「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良不良善隨人講,但嚴刑與多人被害,這就可以串成一氣。

當陳壽寫下「流民多歸之」,就足以判斷徐州必亂:收流民沒有不亂的啦。相對在混亂中以嚴刑峻法來嚇阻,其實也是常見的做法。

重點是,陶謙本是外來者。也就是徐州逐漸敗壞的重點,很可能反而是「陶謙想要公平」。

黃老爺怎麼會允許你公平?

牧之跟黃老爺,又怎能不鬥?

「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并其衆。」

這句也是一樣的,單看就是陶謙野心勃勃,扶助假天子,後來見事不能成還吞併了人家。但你順著上面想想,闕宣如果沒有徐州世族支持,他能稱天子嗎?他能有勢力跟陶謙「合從寇鈔」嗎?

闕宣肯定是有後台的,而陶謙第一時間也只能配合,但找到機會就拔除了這個反動勢力。

我不是要論定陶謙是好人還是壞人,歷史的潮流中,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但身為一個漢末割據軍閥,陶謙的行為,並不像第一波就敗陣下來的袁術公孫瓚之流。徐州當時不但有堅強的實力,同時也有著相當的內部矛盾。

而陶謙大致上來說,是控制得住的。

沒有智力90的軍師或武力90的武將,那不是他的問題耶。更不要說比起這些優秀團隊成員,軍閥的資本始終還是土地與人民。

陶謙的手腕跟能力,基本上應該是劉焉劉表那個等級的。

那是諸葛亮才在看他們沒有,孫家三代都鬥不贏劉表,曹操也不敢隨便挑釁劉表的。要不是劉表過世,曹操南征會是什麼光景還難說得很。

等,可是曹操敢於挑戰陶謙,對吧?

曹操以父親在徐州境內被害為由,打得陶謙整個趴下,這大家都很熟。

我們來看一下補注:「欲伐謙而畏其彊,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

不難懂吧?曹操想要討伐陶謙,但因為陶謙太強大,所以他推出了罷兵令,要求徐州跟所屬各郡讓戰士們解甲歸田。

裴松之案了一下:「此時天子在長安,曹公尚未秉政。罷兵之詔,不得由曹氏出。

要注意喔,老裴是說曹操頂多兗州牧,不可以發詔令。但也沒有說「此事必定為假」。

曹操要做假詔唬爛徐州人,本身就存在著可能性。難道關東諸侯討董還真的有拿到漢獻帝詔命嗎?甚至,這邊還有陶謙收到詔命後的回覆:詔命跟回覆都繞文繞得厲害,看起來挺有那麼回事。

好,陶謙當然是在申訴反對撤銷守軍,不過重點在附文。

陶謙的意思是,如果能夠跟朝廷往來納貢繳稅,那他就相信朝廷的力量,願意解除武裝。這不是說說而已,陶謙最後註明:徐州要繳納的百萬斛糧食已經備妥,「輒勑兵衛送」。

請朝廷派兵來接收。

這故事就算是假造的,也極為精巧。你想,曹操發了假詔,陶謙的回函肯定也是要落在曹操手裡。曹操看到陶謙說,希望朝廷派兵前來徐州?不趁機假裝朝廷兵馬進入徐州,曹操都不要姓曹了。

所以,曹操進入了彭城,大殺四方,合情合理。

這一次,曹操其實打下十幾座城,而陶謙堅守不出,最終以曹軍撤退告結。隔年再戰,青州方面才派出劉備支援……然後曹操被呂布背刺,再次撤退。

陶謙本傳記載,他當時其實已經打算逃回江東了。整合陳壽的說法,基本陶謙就是想拉劉備做墊背的。

而陶謙死後,張昭他們也在江東給陶謙做了祭文。

是的,上面所有非三國志本傳的註述,幾乎都是《韋昭吳書》所出。我想應該很明顯可以看到,對於張昭等淮泗士人來說,陶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忠於朝廷又愛護百姓的州牧。

但特別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即使如此,《韋昭吳書》還是有陶謙少年不羈跟個性剛直兩種描述。

你發現了嗎?

劉備也是這種人。

劉備那如夢似幻的一生,有幾大里程碑:而陶謙給他四千丹楊兵(郡守級兵力),並表為豫州刺史,無疑正式讓劉備正式踏入了割據群雄的領域。

也許,陶謙就是在劉備身上,看到了自己。


看見了未來。


劉備跟陶謙一樣,都死於六十三歲那年。

不是這個未來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4會員
953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5
2024/07/05
2023/06/24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說的是隱士。 《後漢書》稱逸民。 法正的阿公,就被記錄在《逸民列傳》當中。 嗯?法正應該不是陌生人吧? 是說法正這個人,算是少數演義時代名氣較低,但歷史還原之後相當不可小覷的人物。 《三國志》被明文寫為「謀主」的人,不算很多。
Thumbnail
2023/06/24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說的是隱士。 《後漢書》稱逸民。 法正的阿公,就被記錄在《逸民列傳》當中。 嗯?法正應該不是陌生人吧? 是說法正這個人,算是少數演義時代名氣較低,但歷史還原之後相當不可小覷的人物。 《三國志》被明文寫為「謀主」的人,不算很多。
Thumbnail
2023/06/10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Thumbnail
2023/06/10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雖然他的暴虐和恐怖統治手段依然使其無法擺脫「惡人」的形象,但在這次的遊戲裡面,他還擁有著宛如「第一個認知到天下格局」的先行者形象。其實袁紹、袁術等人又何嘗不想職掌大權?只是他們這樣想的同時,卻同時想保有世族美名。相較起來,董卓不過是更加實際,且「沒那麼貪心」。
Thumbnail
  雖然他的暴虐和恐怖統治手段依然使其無法擺脫「惡人」的形象,但在這次的遊戲裡面,他還擁有著宛如「第一個認知到天下格局」的先行者形象。其實袁紹、袁術等人又何嘗不想職掌大權?只是他們這樣想的同時,卻同時想保有世族美名。相較起來,董卓不過是更加實際,且「沒那麼貪心」。
Thumbnail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三國志呂布傳的第二部分,又被稱為張邈傳。 張邈何許人也?東漢末張氏大姓,姓張的阿貓阿狗一大堆,不是考試誰記得了那麼多。 熟的很熟,不熟的連三分也沒有。 張邈就是袁紹曹操的好朋友,跟著曹操混,卻被路過的呂布勾引,最後拉著陳宮一起背叛曹操的仁兄。 欸不是我們通常只記得這段有陳宮跟呂布啊?
Thumbnail
三國志呂布傳的第二部分,又被稱為張邈傳。 張邈何許人也?東漢末張氏大姓,姓張的阿貓阿狗一大堆,不是考試誰記得了那麼多。 熟的很熟,不熟的連三分也沒有。 張邈就是袁紹曹操的好朋友,跟著曹操混,卻被路過的呂布勾引,最後拉著陳宮一起背叛曹操的仁兄。 欸不是我們通常只記得這段有陳宮跟呂布啊?
Thumbnail
張飛的專長是什麼?吃飯喝酒打小兵? 如果我們已經確認張飛是有受過教育的,或許也能將他的類似行為串聯起來,作為一套張飛專屬的「連續技」。
Thumbnail
張飛的專長是什麼?吃飯喝酒打小兵? 如果我們已經確認張飛是有受過教育的,或許也能將他的類似行為串聯起來,作為一套張飛專屬的「連續技」。
Thumbnail
在三國二創作品,只有三國演義的年代。 潘璋可是非常出名的武將。 出名在棒打落水狗關羽。所以算是臭名。 難得近年鉅作《火鳳燎原》又點了潘璋的名。 但不是跟陳武搭檔,是咱們的暴衝哥徐盛。 潘璋跟徐盛,是敗將。 敗者無一死。 將來富如山。 是刺客。 陳某為什麼要這樣設定? 且讓我們來看看,三國志中的潘璋。
Thumbnail
在三國二創作品,只有三國演義的年代。 潘璋可是非常出名的武將。 出名在棒打落水狗關羽。所以算是臭名。 難得近年鉅作《火鳳燎原》又點了潘璋的名。 但不是跟陳武搭檔,是咱們的暴衝哥徐盛。 潘璋跟徐盛,是敗將。 敗者無一死。 將來富如山。 是刺客。 陳某為什麼要這樣設定? 且讓我們來看看,三國志中的潘璋。
Thumbnail
袁紹是誰? 就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的遜咖嘛。 優柔寡斷,親小人遠賢臣,立幼廢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很喜歡檢討古人不會教小孩啊。 退一萬步說,如果今天是袁紹統一天下,死後廢柴子孫引爆南北亂世,他的評價又會有什麼不同? 這不是歷史有沒有如果的問題,事實上,袁紹就是第一個費盡心思,平地崛起的亂世英雄!
Thumbnail
袁紹是誰? 就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的遜咖嘛。 優柔寡斷,親小人遠賢臣,立幼廢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很喜歡檢討古人不會教小孩啊。 退一萬步說,如果今天是袁紹統一天下,死後廢柴子孫引爆南北亂世,他的評價又會有什麼不同? 這不是歷史有沒有如果的問題,事實上,袁紹就是第一個費盡心思,平地崛起的亂世英雄!
Thumbnail
對陶謙而言孫堅雖是有立即性威脅的存在,但滅掉大敵之後正能大幅緩解陶謙的人才之急。至於作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曹豹一人之力,把孫堅21000~22000主力部隊引至遠離建業城區的虎林港,待吳僅剩劍兵之後,再合陶謙手下雜魚眾及外聘名將之力攻破吳城。
Thumbnail
對陶謙而言孫堅雖是有立即性威脅的存在,但滅掉大敵之後正能大幅緩解陶謙的人才之急。至於作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曹豹一人之力,把孫堅21000~22000主力部隊引至遠離建業城區的虎林港,待吳僅剩劍兵之後,再合陶謙手下雜魚眾及外聘名將之力攻破吳城。
Thumbnail
挾天子令諸侯、起兵伐董、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其實把他當作正統的三國演義來看待,也是挺接近原著的,雖然很多故事上都有所改編,但那種群雄崛起的浩蕩,如真正的三國演義一樣氣勢如虹。
Thumbnail
挾天子令諸侯、起兵伐董、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其實把他當作正統的三國演義來看待,也是挺接近原著的,雖然很多故事上都有所改編,但那種群雄崛起的浩蕩,如真正的三國演義一樣氣勢如虹。
Thumbnail
袁紹與公孫瓚在黃河以北打得火熱的同時,擔任敵後部隊協防於平原的劉備,卻在此時突然一炮而紅,從縣令一躍而成為州牧,成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軍閥之一。
Thumbnail
袁紹與公孫瓚在黃河以北打得火熱的同時,擔任敵後部隊協防於平原的劉備,卻在此時突然一炮而紅,從縣令一躍而成為州牧,成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軍閥之一。
Thumbnail
◎近幾日再重讀三國,對曹操,呂布,劉備三人的爭奪徐州過程,覺得非常出彩。 ◎往昔,觀者都以為劉備是徐州爭奪戰中的失敗者。但筆者以為,劉備只是失敗在地盤的被奪,關張趙雲,糜竹孫乾等老部下,一個都沒被殺,日後這一批老部下,還跟隨劉備稱霸荊州,益州,漢中之戰把曹操打得滿地找牙。 ◎其實,一開始,陶謙要把徐
Thumbnail
◎近幾日再重讀三國,對曹操,呂布,劉備三人的爭奪徐州過程,覺得非常出彩。 ◎往昔,觀者都以為劉備是徐州爭奪戰中的失敗者。但筆者以為,劉備只是失敗在地盤的被奪,關張趙雲,糜竹孫乾等老部下,一個都沒被殺,日後這一批老部下,還跟隨劉備稱霸荊州,益州,漢中之戰把曹操打得滿地找牙。 ◎其實,一開始,陶謙要把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