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英雄-劉虞的正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傳到劉虞?老實說跟劉備家是差不多的破落戶。

劉虞本來在縣裡當個小吏,因為認真勤懇,被郡裡召募過去。關係應該也打得不錯,郡中就幫他舉孝廉,入宮當郎官去了。

劉虞一步步往上爬,當到了幽州刺史:他後來因為這個經歷被舉幽州牧的。刺史本來不大,六百石吧我印象中。

幽刺之後,劉虞才上到二千石的「甘陵國相」。這地方就在劉備後來出名的平原國附近而已。

這邊他當一當就告病回鄉,後來又復原職。

休養期間,他常常跟平民百姓一起玩,玩到大家有官司不去找官府,都要叫劉虞幫忙公斷。

曾經有人丟了一頭牛,跟劉虞說你家那隻是我的牛,劉虞就說拍謝喔那你帶回去吧。等到主人發現牛牛回家了,才趕快來跟劉虞道歉。

不久,因為甘陵亂起,朝廷就請劉虞回去治理。

這個時間點,范曄的《後漢書》認為,就是黃巾之亂。

「中平元年春二月,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其部師有三十六萬,皆著黃巾,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執其王以應之。」

甘陵大治之後,劉虞才回京擔任尚書令,轉光祿勳,繼而來到《三國志》所記的宗正之位。

最終在中平六年,接手幽州牧,與公孫瓚一同討平張純之亂。

以上主要採《吳書》記錄,跟《後漢書》有些微出入。

《英雄記》則補充劉虞還曾擔任過博平縣令。這縣也就在平原南邊而已,基本上劉虞早年主要都在這一帶。

接下來,漢靈帝要劉虞接任太尉,封容丘侯。

《英雄記》說,劉虞推給別人:趙謨劉焉黃琬羊續,都是一時之選。

重點是劉虞沒有回京,他不要回去。

這是個風起雲湧的時間點:漢靈帝在發布以劉虞替馬日磾太尉之後,約莫十天,駕崩了。除了討伐黃巾賊的將軍們外,漢靈帝後期的朝廷政治勢力,大概可以分成:何進、蹇碩,與十常侍三大塊。

大將軍何進是士人領袖,本來建立西園軍要鞏固自己的地方能量與軍力,結果漢靈帝指派蹇碩接任。

所以過去我會推斷,何進是支持「廢史立牧」的。

理論上來說,劉虞的派系自然是傾向何進多點。

漢靈帝過世,何進也立刻誅殺蹇碩。劉虞為什麼不回去?

在去脈絡化的情況下,我們常常誤以為「劉氏宗親州牧」都是貴冑出身。

事實上,不管劉焉還是劉虞,都是從底層爬上來的。就算沒有豐臣秀吉那麼低,了不起也就是明智光秀那個等級。

說白了,若非桓靈世道亂,他們這種落魄皇親,又怎麼能上到州牧之位?

底層上來的劉虞,根本不可能是什麼傻瓜爛好人。

事實上,劉虞以清貧聞名,常常穿得很破爛,但公孫瓚殺他之後,卻表示他的妻妾都打扮華美。

是抹黑?還是又一個三國影帝?繼續看下去。

四個月後,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入京,對劉虞與公孫瓚二人進行封賞。

劉虞晉升為大司馬,加封襄賁侯:這就在容丘南邊相連的縣。

而且,沒有任何史料顯示,劉虞或公孫瓚拒絕了董卓的、少帝的加官進爵。

那我們就可以修正一下:劉虞滅張純而不歸不受官,可能是對當時朝中三股勢力都有顧忌。

畢竟輪到董卓,前面的三批都滅亡了。

董卓更開始平反黨錮士人……這很重要。

何進雖為之前的士人之首,但我們看到劉虞對他信任不高。也就是說,漢靈帝末的士人,最少都還可以分成黨錮受害者與其他。

何進只是「其他」的老大。

為什麼我可以確認,劉虞接受大司馬?因為當董卓被關東諸侯逼到遷都長安之後,就又要求劉虞入京,接任袁隗的太傅。

很顯然,董卓認為劉虞是自己人。

不過這次的詔命,大家都說沒有送到劉虞手中。《三國志》更追加攻擊:冀州的袁紹韓馥,決定奉劉虞為帝。

但劉虞拒絕。

就連袁紹他們請他在幽州建尚書台理事,代替天子稱制(發布命令),劉虞也不幹。

陳壽明顯認為,董卓的詔命被袁紹他們攔截。不過,劉虞到底支持哪邊?

這個你沒看出來不打緊,反正老裴是看出來了,所以找其他資料來補充。

《九州春秋》表示,劉虞的台詞是:「望諸州郡烈義之士勠力西面,援迎幼主。

劉虞認為董卓是亂臣,才會這麼說。

《吳書》就是我常講的,袁紹他們提出「劉協不是漢靈帝的兒子」說法,要依漢文帝上位模式奉迎劉虞。

劉虞卻認為「國有正統」,繼續對幽州塞外徵收貢賦,送往董卓那邊。

附帶一提,《後漢書》直接說劉虞沒有上繳朝廷,拿來強化幽州了。

陳壽則繼續說,不是,劉虞他兒子劉和就在漢獻帝身旁當侍中啊。而且後來天子就派劉和先向南去,再繞路去找劉虞來「救駕」。意思是:劉虞前面「只能」挺董卓,因為有質子。

當質子逃離長安?才會是劉虞真實的行動。

很多衝突是沒有衝突,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但劉和出走之後,四雄的衝突就真的是衝突了。

四雄者,袁紹袁術,劉虞公孫瓚。

這段爆炸複雜,以前「話說三國」有整理過一次。雖然我覺得可以再做一次,但劉虞故事很長還是盡量略過吧。

總之,劉和被袁術逮捕,劉虞被迫與袁術聯手,但公孫瓚反對,雙方開始有嫌隙。袁術跟袁紹也因為爭奪地盤開始衝突。

這時,公孫瓚的弟弟在支援袁術的時候身亡,因為敵方是袁紹的人,所以公孫瓚決定找袁紹算帳。

事實只是個藉口:公孫瓚本來就有討滅袁紹入主冀州的打算。

於是,界橋之戰開打,首波由公孫瓚勝出。

不巧的是,好不巧,劉和從袁術那邊逃走北上,結果又被袁紹留下。

劉虞,這次成了袁紹的盟友。

局勢逆轉,袁紹開始佔優,而劉虞跟公孫瓚也正式衝突。

從給朝廷的文書戰,到互相奪取糧草……注意明面上,這兩個跟袁術還是支持董卓朝廷,袁紹則是反朝廷。

最後開戰,劉虞兵敗被擒。

這時,董卓被呂布刺殺,朝廷更遣人來拉攏劉虞公孫瓚。

公孫瓚直接跟使者說,劉虞曾跟袁紹共謀稱帝,應當斬殺。然後公孫瓚就理直氣壯地去討滅劉虞啦。

雙方都是軍閥,真要說劉虞的兵力跟資源也比公孫瓚豐富,怎麼就輸了呢?

劉虞的敗因,主要被說是他陣營有內賊,加上士兵訓練不良。但劉虞非常有人望,死後也有人引進烏丸鮮卑兵來打敗公孫瓚……

劉虞跟公孫瓚,本身是兩漢魏晉的一個主要結構,但很容易被忽略。

即劉虞是行政主管,公孫瓚是軍事主管。他們本來是「同一個勢力」管區。

行政主管治理得好,拉攏民心,如果軍隊也歸他管,那就坐地稱王了。這是戰國時代的基本,所以後來郡縣制郡國制,都要分治。

那我們看到公孫瓚勝出,軍閥在漢末更大,這機制有問題嘛,槍桿子出政權,分治有屁用。

是這樣,正常情況下,行政主管收稅,上繳朝廷跟分配給軍事主管。

軍事主管如果叛變,你就把城門關起來:你有糧食可以等到朝廷來救,他沒有。

公孫瓚的模型之所以經典,在於他也有幽州四結義。他是大哥,而三個弟弟「富皆巨億,或取其女以配己子」。

公孫瓚沒有資金方面的問題,一開始就沒在怕劉虞的。

相反,劉虞越是讓幽州富裕,公孫瓚的靠山就越強大。

劉虞雖然招兵買馬以自保,但戰爭都是公孫瓚在打:所以前面支援袁術,也是劉虞談判,公孫瓚出人出力。

都不要說公孫瓚的野心如何,劉虞這個老闆本身就牆頭草,對於手下軍心傷害是很大的。

諸葛亮兵法說很多了。

其實如果不要這樣交替著比對,劉虞的事蹟,建議看《後漢書》。邏輯整理得比較通順。

比方說,《後漢書》強調劉虞的節儉是天性,而很多奢華的有錢人為了歸順討好他也跟著做。

差點以為是楊堅了。

對,就像楊堅愛儉,但楊廣愛奢。所以一定也有一些有錢人,會傾向跟著公孫瓚混。

劉虞嚴格來說,並沒有稱帝。但曹操這邊的政戰,就是咬緊了袁紹刻璽作印,以劉虞為尊建立朝廷。

這不是戰時說法,而是「戰後說法」。所以陳壽幫劉虞翻案翻得很低調。

劉虞還有一部分故事,在《田疇傳》中,主要顯示他個人在關東諸侯討董之後的立場。

很容易看錯,我之前也沒看懂。

幽州牧劉虞歎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於衆。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陳壽寫關東諸侯是「義兵」,但劉虞其實說他們是「賊臣」。但劉虞也沒有支持董卓:真的支持當時就該派公孫瓚去背刺關東聯軍了。

要說起來,劉虞不過就是一個當代有資本,但始終無法做出正確決斷的諸侯。

只看結局就是這樣,就像袁紹優柔寡斷,劉表優柔寡斷,劉璋優柔寡斷。

但他們真正活過的年代,就是有人認為董卓忠,有人認為董卓奸。

呂布是朝廷義士,呂布是三姓家奴。

跟你現在生活的年代,一模沒有兩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2023/06/24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說的是隱士。 《後漢書》稱逸民。 法正的阿公,就被記錄在《逸民列傳》當中。 嗯?法正應該不是陌生人吧? 是說法正這個人,算是少數演義時代名氣較低,但歷史還原之後相當不可小覷的人物。 《三國志》被明文寫為「謀主」的人,不算很多。
Thumbnail
2023/06/24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說的是隱士。 《後漢書》稱逸民。 法正的阿公,就被記錄在《逸民列傳》當中。 嗯?法正應該不是陌生人吧? 是說法正這個人,算是少數演義時代名氣較低,但歷史還原之後相當不可小覷的人物。 《三國志》被明文寫為「謀主」的人,不算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Thumbnail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Thumbnail
南朝劉宋的皇帝,是非常有特色的。 劉裕篡晉而立,長子繼承。然後被廢,三子宋文帝得立。 宋文帝死後,長子繼承。然後三子宋孝武帝與宗室起義,討滅現帝。 宋孝武帝死後,長子繼承。又被殺害,宋明帝劉彧即位。 劉彧死後,長子繼承……看到這邊還沒有感受到那個鬼打牆,我也算是服啦。 劉駿,劉義宣,與宣戰者臧質。
Thumbnail
南朝劉宋的皇帝,是非常有特色的。 劉裕篡晉而立,長子繼承。然後被廢,三子宋文帝得立。 宋文帝死後,長子繼承。然後三子宋孝武帝與宗室起義,討滅現帝。 宋孝武帝死後,長子繼承。又被殺害,宋明帝劉彧即位。 劉彧死後,長子繼承……看到這邊還沒有感受到那個鬼打牆,我也算是服啦。 劉駿,劉義宣,與宣戰者臧質。
Thumbnail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政權的穩定轉移,來自軍派大老的支持。 深得劉秀信賴的鄧禹,隨之成為東漢第一高官,日後,劉莊更立以鄧禹為首之雲台二十八將。 看起來走在父親鋪好的路上,劉莊,也有自己的理想……
Thumbnail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政權的穩定轉移,來自軍派大老的支持。 深得劉秀信賴的鄧禹,隨之成為東漢第一高官,日後,劉莊更立以鄧禹為首之雲台二十八將。 看起來走在父親鋪好的路上,劉莊,也有自己的理想……
Thumbnail
三國演義跟光武帝傳奇,始終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劉秀小長安救姐妹,活脫脫就是趙子龍長阪救主的原型。 此外,劉秀邯鄲燒信,跟曹操官渡燒信差相彷彿。 劉秀所建立的河北一國,與曹操也是同出一轍。 當此之時,赤眉西入長安,更是開啟了東漢初年的三國時代。 天下分三國,劉秀的政權底下,同樣是派系林立……
Thumbnail
三國演義跟光武帝傳奇,始終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劉秀小長安救姐妹,活脫脫就是趙子龍長阪救主的原型。 此外,劉秀邯鄲燒信,跟曹操官渡燒信差相彷彿。 劉秀所建立的河北一國,與曹操也是同出一轍。 當此之時,赤眉西入長安,更是開啟了東漢初年的三國時代。 天下分三國,劉秀的政權底下,同樣是派系林立……
Thumbnail
《後漢書》記載了一個草包無能皇帝劉聖公。 但始於東漢編撰的《東觀漢記》裡,並不是這樣的。 前面我們採的,主要是《後漢書》視角。 劉聖公早年為俠義道,後犯事遠遁,落草為寇。 綠林軍中的新市、平林軍士都十分愛戴他。威名更在劉縯之上。 這樣一個率領群雄打倒王莽,天下來降的英雄,如何走上敗亡之路?
Thumbnail
《後漢書》記載了一個草包無能皇帝劉聖公。 但始於東漢編撰的《東觀漢記》裡,並不是這樣的。 前面我們採的,主要是《後漢書》視角。 劉聖公早年為俠義道,後犯事遠遁,落草為寇。 綠林軍中的新市、平林軍士都十分愛戴他。威名更在劉縯之上。 這樣一個率領群雄打倒王莽,天下來降的英雄,如何走上敗亡之路?
Thumbnail
王莽伏誅,更始帝取而代之。 可世界從來不是玩遊戲:新莽部隊仍據有洛陽,與各路義軍鏖戰。長安更傳來申屠建無法服眾,三輔大亂的消息。 綠林軍雖然表面聲勢大好。底下也是波濤洶湧。 身為綠林軍的領袖,更始帝等人連從荊州前往長安都不敢……他們,需要一個能服眾,有膽氣的先鋒使者。 於是,大家想起了劉秀……
Thumbnail
王莽伏誅,更始帝取而代之。 可世界從來不是玩遊戲:新莽部隊仍據有洛陽,與各路義軍鏖戰。長安更傳來申屠建無法服眾,三輔大亂的消息。 綠林軍雖然表面聲勢大好。底下也是波濤洶湧。 身為綠林軍的領袖,更始帝等人連從荊州前往長安都不敢……他們,需要一個能服眾,有膽氣的先鋒使者。 於是,大家想起了劉秀……
Thumbnail
新莽地皇四年,群雄並起。 老字號大品牌的赤眉軍,已然是關東一霸。 荊州綠林軍也算是經營多年,並在舂陵劉氏的協助之下,不只迅速壯大,連戰皆捷,還搶先立了第一個劉姓天子。 雍州隗囂趁勢而起,以漢高祖劉邦之臣為旗號,也準備分一杯羹。 就在三大勢力紛紛向關中前進,先入為王之時,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了……
Thumbnail
新莽地皇四年,群雄並起。 老字號大品牌的赤眉軍,已然是關東一霸。 荊州綠林軍也算是經營多年,並在舂陵劉氏的協助之下,不只迅速壯大,連戰皆捷,還搶先立了第一個劉姓天子。 雍州隗囂趁勢而起,以漢高祖劉邦之臣為旗號,也準備分一杯羹。 就在三大勢力紛紛向關中前進,先入為王之時,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了……
Thumbnail
正當劉秀召集了豫州兵馬,日夜兼程趕往昆陽的途中,宛城被綠林軍攻破了。 更始帝大搖大擺的入宛,以為都城,開始大封功臣。 正歡欣鼓舞間,五威將軍李軼送來戰報:昆陽大破新軍,以劉秀為首功。 群臣歡聲雷動,但更始帝劉玄卻暗暗的皺起了眉頭。 一場翻版鴻門宴,隨之揭開了序幕……英雄將逝,新的英雄,將要登場。
Thumbnail
正當劉秀召集了豫州兵馬,日夜兼程趕往昆陽的途中,宛城被綠林軍攻破了。 更始帝大搖大擺的入宛,以為都城,開始大封功臣。 正歡欣鼓舞間,五威將軍李軼送來戰報:昆陽大破新軍,以劉秀為首功。 群臣歡聲雷動,但更始帝劉玄卻暗暗的皺起了眉頭。 一場翻版鴻門宴,隨之揭開了序幕……英雄將逝,新的英雄,將要登場。
Thumbnail
劉縯,字伯升。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哥,也是新末舂陵劉氏起義的領導人。 其短暫而燦爛的一生,一如西楚霸王項羽那般華麗。 成於軍事,敗於政治。 且看劉縯如何串起荊州三方勢力,巧計迎戰新莽朝廷大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Thumbnail
劉縯,字伯升。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哥,也是新末舂陵劉氏起義的領導人。 其短暫而燦爛的一生,一如西楚霸王項羽那般華麗。 成於軍事,敗於政治。 且看劉縯如何串起荊州三方勢力,巧計迎戰新莽朝廷大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Thumbnail
七國之亂,以吳為首。 跟其他原本在楚漢相爭中大鳴大放的諸侯國不同,一開始吳國並不存在。 吳這個地方,原本只是項羽的楚國一部分。 後歸於韓信。 但韓信當了沒多久楚王,就被劉邦抓走了。 在這個楚漢相爭結束還沒多久的時候,劉邦哪敢把王國分封給自己那些十歲都未滿的兒子們?
Thumbnail
七國之亂,以吳為首。 跟其他原本在楚漢相爭中大鳴大放的諸侯國不同,一開始吳國並不存在。 吳這個地方,原本只是項羽的楚國一部分。 後歸於韓信。 但韓信當了沒多久楚王,就被劉邦抓走了。 在這個楚漢相爭結束還沒多久的時候,劉邦哪敢把王國分封給自己那些十歲都未滿的兒子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