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戰南北粽根本不夠看!大馬各籍貫粽子大亂鬥!同場加映娘惹粽、馬來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撰文|季勳、Xavier馬鴻裕

每年一到端午節,便能看到南北粽的擁護者再度掀戰(不累咩?),有時還把湖州粽、客家粄粽、原住民的小米粽等牽扯到這場混戰之中。

反觀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一般不以地域為界在較勁,而是以「籍貫」區分粽子口味,且各有各的美味與講究之處。在大馬,多數華人熟知自身籍貫為何,其中首都吉隆坡以廣府人為大宗,北馬檳城等地以閩南人居多,東馬華人人口則以客家、福州人為主,光是省籍或祖籍便可細分為近十類,且各自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料理上更是能體現其深厚豐富的飲食文化與特色。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期自中國下南洋遷居海外的華人憑著因地制宜的本事,就地取材結合當地食材,無非是想以創新寄存祖輩的味覺記憶。


香氣誘人福建粽

大馬福建粽類似被戲稱為「立體油飯」的台灣北部粽。糯米、豬肉、香菇、栗子、花生、蝦米、蠔乾等食材都一樣會先以醬油炒香後再裹成粽子,飯粒呈醬褐色,香氣也較濃郁。跟北部粽不同之處在於,福建粽並非放置在蒸籠裡蒸熟的,而是放入水中煮熟,融合了台灣南北部的做法,成就一顆顆香氣十足同時口感綿密的福建粽。


鹹甜合一潮州粽

潮州粽也被稱作「雙烹粽球」,鹹餡以豬肉為重點,用料跟福建粽大同小異,甜餡則是芋泥或紅豆泥,鹹甜混搭,層次豐富。

製作潮州粽多出來的一道工序,是得在包粽子前預先準備甜餡:紅豆熬煮後研磨成泥狀再篩掉雜質,而芋頭則是切片蒸熟後打成泥,然後加入糖和油,炒乾至能搓揉成球狀的質地,再放入冰箱冷藏備用。

包裹潮州粽時,會先將粽葉捲成漏斗狀,再依序加入糯米和餡料(鹹餡必須將紅豆泥球或芋泥球包圍起來,以免糯米因摻雜到甜餡而難以煮熟),最後用鹹水草扎緊放入水中煮熟。

不同於其他籍貫三角粽的外觀,潮州粽看起來稜角分明,粽囊呈長條形。正宗的吃法會在品嘗潮州粽時,喝一杯中國茶解解膩。


海陸雙拼海南粽

因著海南島四面環海,海產豐富,海南人包的粽子多了其他籍貫沒有的魷魚絲。海南粽的外觀有五個稜角,因此也被稱作「五角粽」,有一說是指這跟海南島的「五指山」有關(但不是〈西遊記〉中壓住孫悟空的那座)。

早期的海南人以茄冬葉裹粽,但因為這種粽葉在南洋一帶並不好找,於是當地海南人便替換成較好取得的香蕉葉。海南粽粽囊較大,可以放入更多內餡,食材少不了豬肉、蝦米、香菇、栗子,吃起來鹹香味濃,是真正意義上的料多澎湃。

傳統上,除了前述的五角粽,還有重達半公斤、足以供一家人食用的「枕頭粽」,以及新居入伙等喜事才吃得到的「笠」。

笠的造型類似稍後會提到的馬來粽,粽囊都是以粽葉交錯的方式編織而成的,完成後從粽囊邊緣開口處塞入生糯米與調過味的餡料,最後再將整個粽囊封口,放到水裡煮熟。笠的料理過程并未加入醬油,所以米粒呈糯米原本的米白色。


跟椰糖很搭的鹼粽

馬來西亞華人食用鹼粽的方法跟台灣人差不多,一樣會蘸著白糖或黑糖一起吃,有些當地人也會搭配椰糖漿(Coconut Palm Syrup,常用於製作冰品或飲料),讓這道樸實無華的鹼粽多了南洋獨有的異國情調。



還有其他籍貫的粽子


娘惹粽

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古早中國人移民至新馬一帶後落地生根,並融入馬來文化而繁衍的混血後裔。當南來的華人遇上當地馬來人,兩種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催生了南洋風味十足的娘惹粽。

娘惹粽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外觀上以蝶豆花汁液染成藍色的糯米。娘惹粽的做法跟一般的粽子大致相同,主要內餡食材有冬瓜糖、花生、香菇、豬肉等,由於加入了芫茜咖喱粉調味,因此吃起來多了種不同於台式粽子的「南洋味」。

包裹娘惹粽時會加入幾片香蘭葉(Pandan,亦稱斑斕葉)來增添風味,一拆開粽葉,便有一股幽幽的香蘭味竄入鼻尖,藍色糯米的外表更是讓娘惹粽多了一層淡雅而又神秘的南洋色彩。



馬來粽

馬來粽(Ketupat)是印尼、新馬地區常見的馬來傳統美食,在穆斯林慶祝的開齋節或喜慶活動上都可以吃到這道料理。

跟華人講求料多實在的粽子相比,馬來粽走的是極簡路線,主要食材只有白米或糯米和椰漿。有別於華人包粽子時所使用的麻竹葉、桂竹葉或月桃葉,馬來粽用的是細長的椰葉或棕櫚葉,以交錯的方式編織出方形粽囊,再從側邊塞入約八分滿的生米或生糯米(以保留米粒煮熟後膨脹的空間),然後放入水或椰漿裡煮至全熟。


三角馬來粽

三角馬來粽


看起來白白胖胖、本身沒什麼味道的馬來粽,食用時會切成小塊狀,再搭配沙嗲醬(Satay Sauce,以黑糖、椰奶、花生、辣椒片等辛香料調製而成的辣味花生醬)或仁當(Rendang,以椰漿及香料燉煮的雞肉或牛肉,亦稱作乾咖喱)。

全馬各地的吃法略有不同,有些人會在包裹時加入眉豆或肉絲,北馬部分地區如吉蘭丹(Kelantan)則偏好較甜的口味,而且會裹成三角馬來粽(Ketupat Palas)。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了各個籍貫粽子的其中一種做法,内餡的部分基本上是愛吃什麽加什麽,并無硬性規定,正不正宗、傳不傳統反而不是重點,符合個人口味、好吃才最重要!本文撰稿人季勳本身是福州人,從小卻是吃姑姑託人訂製的潮州粽長大,對他而言,肉多糯米少、鹹中帶甜的粽子才是印象中的好滋味。Xavier馬鴻裕雖然是潮州人,但從小由祖籍福建的外婆照顧長大,所以對童年的味道——福建粽情有獨鍾,加入黑醬油調味之後,福建粽可以說是色香味俱全。

讀者若有機會到馬來西亞旅游,不妨也嘗嘗看這些承襲祖輩味覺記憶的粽子,搞不好一吃就愛上,再也不屑戰什麽南北粽了,抑或是可以把大馬華人的粽子引進台灣加入每年一度的粽子混戰(誤)。



喜歡我們的文章?那就來 贊助專區 ,請我們喝杯咖啡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XJ Studio的沙龍
18會員
22內容數
XJ Studi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9
莎意爾詩是一種馬來舊體四行詩。雖稱作「四行詩」,但其實行數不一定只有四行,也可能是八行或者更多。史上最早記載的莎意爾詩,出自17世紀享有盛名的印尼蘇門答臘詩人兼散文作家哈姆札·泛蘇力(Hamzah Fansuri)的手筆,他其中一首留存下來的莎意爾詩〈Syair Perahu〉篇幅超過160行。
Thumbnail
2024/04/29
莎意爾詩是一種馬來舊體四行詩。雖稱作「四行詩」,但其實行數不一定只有四行,也可能是八行或者更多。史上最早記載的莎意爾詩,出自17世紀享有盛名的印尼蘇門答臘詩人兼散文作家哈姆札·泛蘇力(Hamzah Fansuri)的手筆,他其中一首留存下來的莎意爾詩〈Syair Perahu〉篇幅超過160行。
Thumbnail
2024/04/26
班頓詩歌因其押韻格式,填入單字時往往會不經意變化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說是種「好玩」的詩體。同時也因為班頓詩歌的開放性,大家抄來抄去、你改來我改去,不斷推陳出新之下,班頓一次次再生、重生,繁殖力強過細菌病毒。
Thumbnail
2024/04/26
班頓詩歌因其押韻格式,填入單字時往往會不經意變化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說是種「好玩」的詩體。同時也因為班頓詩歌的開放性,大家抄來抄去、你改來我改去,不斷推陳出新之下,班頓一次次再生、重生,繁殖力強過細菌病毒。
Thumbnail
2024/04/23
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形成的一種生活規範,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秩序。然而,受到歷史、宗教、文化或是政治等因素影響,皆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法條,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得不懷疑其合理性。
Thumbnail
2024/04/23
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形成的一種生活規範,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秩序。然而,受到歷史、宗教、文化或是政治等因素影響,皆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法條,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得不懷疑其合理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年一到端午節,便能看到南北粽的擁護者再度掀戰(不累咩?),有時還把湖州粽、客家粄粽、原住民的小米粽等牽扯到這場混戰之中。
Thumbnail
每年一到端午節,便能看到南北粽的擁護者再度掀戰(不累咩?),有時還把湖州粽、客家粄粽、原住民的小米粽等牽扯到這場混戰之中。
Thumbnail
台灣包粽子有分南部和北部的包法,各有各的特色,在影片中展示的是,台灣南部粽子的傳統製法,從處理粽葉、米的處理、炒料、包粽子、煮粽子…等
Thumbnail
台灣包粽子有分南部和北部的包法,各有各的特色,在影片中展示的是,台灣南部粽子的傳統製法,從處理粽葉、米的處理、炒料、包粽子、煮粽子…等
Thumbnail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內餡、南煮北蒸各有千秋,台灣各族群也有用不同葉子包的「粽子」,多是就地取材,顯現各族群的飲食文化~ 你喜歡哪些葉包粽?有沒有我不知道的?請補充~
Thumbnail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內餡、南煮北蒸各有千秋,台灣各族群也有用不同葉子包的「粽子」,多是就地取材,顯現各族群的飲食文化~ 你喜歡哪些葉包粽?有沒有我不知道的?請補充~
Thumbnail
五日節、肉粽節,台灣人ê節日,bē輸lóng有好料--ê thang食!實在講,文化kap食si̍t原本就是sio黏蒂帶,〈生態島物產讀書會〉就講:世界各地ê食si̍t kap節日、感情ê記持ē sio牽做伙。同齊來看〈二龍船競渡〉、〈懷念母親縛粽ê滋味〉、〈Ban煎te〉tsit三篇五日節主題ê詩
Thumbnail
五日節、肉粽節,台灣人ê節日,bē輸lóng有好料--ê thang食!實在講,文化kap食si̍t原本就是sio黏蒂帶,〈生態島物產讀書會〉就講:世界各地ê食si̍t kap節日、感情ê記持ē sio牽做伙。同齊來看〈二龍船競渡〉、〈懷念母親縛粽ê滋味〉、〈Ban煎te〉tsit三篇五日節主題ê詩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亞內,關於馬來西亞國民美食,你知道多少呢?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大家庭,相對美食而言也是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希望讓大家對故鄉馬來西亞的國民美食有稍微的認識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亞內,關於馬來西亞國民美食,你知道多少呢?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大家庭,相對美食而言也是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希望讓大家對故鄉馬來西亞的國民美食有稍微的認識喔!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每週二和週五,埔尾社區會聚集一群志工阿姨、叔叔,在社區協會的集會所準備施展廚藝,讓前來共餐的社區居民大飽口福,開心地共度午餐時光。
Thumbnail
每週二和週五,埔尾社區會聚集一群志工阿姨、叔叔,在社區協會的集會所準備施展廚藝,讓前來共餐的社區居民大飽口福,開心地共度午餐時光。
Thumbnail
在台灣住了四年多,印象中台灣土地上只有台灣人跟非台灣人,沒有注意當地族群。沒料到最近到訪宜蘭,看到到處都有腸粉店,馬上好奇是不是宜蘭特別多來自香港或廣東的朋友?當然當我走進腸粉店的時候,我從來不會在意他的背景,只要腸粉好吃就可以了。而宜蘭的腸粉與香港的有相當不同之處。
Thumbnail
在台灣住了四年多,印象中台灣土地上只有台灣人跟非台灣人,沒有注意當地族群。沒料到最近到訪宜蘭,看到到處都有腸粉店,馬上好奇是不是宜蘭特別多來自香港或廣東的朋友?當然當我走進腸粉店的時候,我從來不會在意他的背景,只要腸粉好吃就可以了。而宜蘭的腸粉與香港的有相當不同之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