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姨:施苗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大阿姨,施苗

1951~2021,享年70歲

早年為家務操勞,一生未嫁

中年為手足子女奉獻,四處借債

晚年父母去世,得分一塊地,因而遭弟妹冷嘲熱諷,且病痛纏身,勞作還債,只有她篤信的佛教給她安慰

最後,遭逢車禍,當場去世,場面隆重

由於終生未嫁,牌位不能進祖墳;

土地繼承給外姓人手中,死後繼續遭埋怨

慘不慘不知道,但真是苦的一生.

以下展開描述

────

-孩童少女時代:幫扶家中

台灣省鹿港鎮上,一對夫妻生育四子四女,施苗是為長女.

他們白手起家,有一個小工廠生產泥製玩偶,建了一個四合院;

這四合院前面住人,後面作為工廠,中間有個四方院子,工廠裡用泥捏好的小人兒就在院子裡曬著.

每一天,許多女工來往勞作,院子裡鋪滿了小人兒,熱熱鬧鬧.

施苗作為長女,與母親一起操持家務,照顧工人與後面的弟弟妹妹們,總是十分忙碌.如同當年同齡人的命運,她念書念到小學畢業,就沒有再去上學,全心在家中幫忙.

但她也有在縫紉工廠工作的機會,她的裁縫做得非常好.

─────

-成年時代:放棄婚嫁

後隨著兄弟姊妹長大,兄長接過家業,娶妻生子.

這個家對內的掌舵權,本應由母親手中,移到長嫂手裡,但由於長嫂性格強勢,施苗擔心母親受欺負,因此選擇留在家中幫忙,放棄嫁人與完全外出工作的機會.

而後,嫁到台北的小妹丈夫去世,帶著男嬰回到老家.

施苗選擇與小妹共同在外購房,支付房屋費用,並且將男嬰當作自己孩子一樣,與小妹共同養育他長大.

從此,施苗一邊在縫紉工廠工作,一邊照顧家中,一邊承擔妹妹的房子費用,以及男嬰的養育工作.他的妹妹也找到出版社的打字工作,看起來似乎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整體逐漸下滑的經濟,從台北傳導到鹿港小鎮.

家中的生意逐漸衰弱,小妹還與已婚之夫生下兒子,需要自己養育.

施苗能不再繼續幫扶嗎?能不加大投入嗎?於是她這麼做了.

此時,她年紀已大,負累沉重,性格已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年輕美貌,情緒價值為負,沒有嫁妝的扶妹魔",誰要娶她呢?

於是,婚嫁的道路關上了.

從而見人是現實的,不會看你是否善良,而是看你能給他多少.

你給別人那麼多,他不會想到你也能給我那麼多,而會想到你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我了.

────

-中年時代:父親去世

在施苗50歲時,父母相繼去世

去世之前的照顧陪伴不用說,去世後也是傷心欲絕

她的老父親掛念女兒為這個家操勞一生,擔心她臨老流落街頭,因此違背習俗,將該四合院分了一份給她.

當地的習俗是,土地傳子不傳女,長孫要分一份.

也就是說,本來該得這塊土地的人是四個兄弟,以及大哥的兒子.

但是,現在分得該土地的人是長姊與她的四個兄弟.

於是,長子的妻子,以及長孫非常地不高興,終日對施苗冷嘲熱諷,同住一個屋簷下,日子很不好過.

而鄉下地方,也有閒言碎語,人們嘴中的家風日益衰敗.

────

-老年時代:為侄還債

不論如何,這對不幸的鹿港姊妹,與他們的兩個兒子,總歸是互相幫扶長大了.

施苗在縫紉廠踩縫紉機

妹妹向男人要錢

他們買了一個透天(早年房子便宜),一個市中心的電梯房(貸款中),養大兩個兒子

大兒子帥氣張揚,輟學進博奕遊樂場工作,有女孩要嫁他且懷孕

小兒子沉默寡言,但按部就班念書

本來看起來,日子能過好的吧?

但是,此時大兒子觸犯法律,需要大筆金錢疏通,否則判刑監禁

總之最後,施苗把所有能借的人都借了一遍,要是能賣她也想把那塊地賣了,如果能拆骨頭她可能也願意拆,她傾其所有,幫大兒子還債了.

她,幫妹妹的兒子還債了.

從此她沒日沒夜努力工作,希望能還清這筆債務.

身心操勞之下,她生過很多病,身上也帶著癌症,但痛惜財務不願意醫治.

似乎"為家奉獻"的精神力量,這時候已經不購了,

能給她安慰與力量的,似乎只有她篤信的佛教,她也在那裏有一群好朋友,挺好的.

────

-最後一刻

堅持外出勞作,操持家務的施苗,今年她70歲了.

在炎熱夏季的其中一天,她騎著她那40年的紅色摩托車(塑膠部份已曬得發白),從工廠趕回家中做飯,做好飯又要趕到佛教團體的活動場所,十分匆忙.

忙中有錯,她在十字路口與送便當的卡車相撞.

聽說撞擊十分猛烈,手足分離,頭骨凹陷,胸腔骨折,當場去世.

一陣混亂之後,先將她收斂停靈在鹿港殯儀所,而家屬們第一時間就在討論那塊地的歸屬.

他們討論的內容有

-覺得太突然,很難接受

-小妹送姊姊就醫,覺得自己受到驚嚇應該被安慰,好委屈

-兄弟痛惜大姊一生苦楚

-後輩覺得她一生苦難,終於結束了,其實是輕鬆的

-未嫁女牌位不能進家門,那麼骨灰與牌位該放哪?

-要辦什麼樣規模的喪事,費用誰出

-追問那塊地的下落:大嫂依然覺得那是要給長孫的,而妹妹拿出遺囑說,姊姊是要繼承給自己的小兒子,也就是她的未婚生子,外姓人

-保險金誰去領,告肇事者可以獲賠多少的

現場吵吵鬧鬧,最後

-喪事盛大的辦了,佛教團體集體來給她念經,莊嚴肅穆

-不成人型的遺體,花錢弄妥了,完成最後的體面

-骨灰甕進靈骨塔與父母同住,牌位進寺廟

-房子土地給妹妹了,大嫂很生氣

-保險金也給妹妹,而妹妹上訴沒有爭到賠償金,因為判決此事故為施苗全責

-喪葬費用兄弟姊妹們分別出費用了

希望她在天上過得自在喜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閔的沙龍
5會員
11內容數
把之前的文章收進來,那時候寫內容沒有重點,但是一個歷程,所以收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個世代,有錢,沒錢,都是當下的事,有誰想過以後的事? 李伯伯是個企業小開,因平時工作忙碌,所以,賺錢的事,就是李伯伯的事。傳統的李伯伯認為,家事,就是太太的事,所以家裡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那些小事,就是李媽媽的事。 李媽媽很能幹,總是把李伯伯照顧得妥妥貼貼。 李伯伯:愛子,我的那條花領帶放哪?
Thumbnail
,在這個世代,有錢,沒錢,都是當下的事,有誰想過以後的事? 李伯伯是個企業小開,因平時工作忙碌,所以,賺錢的事,就是李伯伯的事。傳統的李伯伯認為,家事,就是太太的事,所以家裡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那些小事,就是李媽媽的事。 李媽媽很能幹,總是把李伯伯照顧得妥妥貼貼。 李伯伯:愛子,我的那條花領帶放哪?
Thumbnail
人生像趕一段路,做一場夢。沿途風光雖有不同,夢裡花落不一,盛衰榮枯之餘,終點,出奇地一致。早到晚到,都是要到。
Thumbnail
人生像趕一段路,做一場夢。沿途風光雖有不同,夢裡花落不一,盛衰榮枯之餘,終點,出奇地一致。早到晚到,都是要到。
Thumbnail
一、每一代都有家人分離、骨肉分離 1.外公自己是養子 他的養家是山裏的地主,很有錢,總共抱養了七或八個養子,最後才生一個兒子。這個親生子後來吸鴉片,死於勒戒所或是盟軍轟炸台灣時。 2.舅舅這一代 ■我媽媽說,她除了現在這個妹妹,我的阿姨外,還有另一個妹妹,當年出生後,鄰居一直要抱養,就給她,幾歲的時
Thumbnail
一、每一代都有家人分離、骨肉分離 1.外公自己是養子 他的養家是山裏的地主,很有錢,總共抱養了七或八個養子,最後才生一個兒子。這個親生子後來吸鴉片,死於勒戒所或是盟軍轟炸台灣時。 2.舅舅這一代 ■我媽媽說,她除了現在這個妹妹,我的阿姨外,還有另一個妹妹,當年出生後,鄰居一直要抱養,就給她,幾歲的時
Thumbnail
時光流逝,曾經的春青暴衝,遺憾失落,傷心痛苦,什麼都過去了。沒什麼好說的,不用說都懂。 媽媽靠著自己的大姐坐在樹下,她驚濤駭浪追求過的愛情與夢想,滾滾而逝,不再有騷動。 原來歲月真的能夠撫平傷痛嗎?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沒有過不去的坎嗎?如果忘不了,如果痛不好,那就再等十年,十年後就不痛了。
Thumbnail
時光流逝,曾經的春青暴衝,遺憾失落,傷心痛苦,什麼都過去了。沒什麼好說的,不用說都懂。 媽媽靠著自己的大姐坐在樹下,她驚濤駭浪追求過的愛情與夢想,滾滾而逝,不再有騷動。 原來歲月真的能夠撫平傷痛嗎?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沒有過不去的坎嗎?如果忘不了,如果痛不好,那就再等十年,十年後就不痛了。
Thumbnail
一個年邁的婦人,即將迎接陪伴自己近乎一生的伴侶的離世,她終其一生盡責的照顧她三個子女。 她的廚藝精湛,並且在孩子們年幼時,努力攢錢,使得孩子們的生活不會像她幼時般苛刻。 換了一間又一間房子,一件又一件的家具。 她自己在許多工作有經驗,共同與丈夫挺過那段忙碌的日子,也曾幾何時想過,透過經營生意,使得
Thumbnail
一個年邁的婦人,即將迎接陪伴自己近乎一生的伴侶的離世,她終其一生盡責的照顧她三個子女。 她的廚藝精湛,並且在孩子們年幼時,努力攢錢,使得孩子們的生活不會像她幼時般苛刻。 換了一間又一間房子,一件又一件的家具。 她自己在許多工作有經驗,共同與丈夫挺過那段忙碌的日子,也曾幾何時想過,透過經營生意,使得
Thumbnail
當我遇到我的人生難關,開始胡思亂想自怨自艾,只要想到我的母親,我就會慚愧地覺得,我的人生哪裡稱得上辛苦呢?母親的人生比我更艱難更坎坷,媽媽今日都還好好兒地活著,也都正向樂觀地面對她的人生,我有什麼道理抱怨我的人生呢?
Thumbnail
當我遇到我的人生難關,開始胡思亂想自怨自艾,只要想到我的母親,我就會慚愧地覺得,我的人生哪裡稱得上辛苦呢?母親的人生比我更艱難更坎坷,媽媽今日都還好好兒地活著,也都正向樂觀地面對她的人生,我有什麼道理抱怨我的人生呢?
Thumbnail
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閩南式建築,宗教,文化,到風俗習慣,再到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閩南婦女的一生。 電影開場讓人想起李少紅導演曾經執導過的橘子紅了,氛圍是壓抑,人物是不快樂的被圈養在大院裡。歸亞蕾反轉了以往形象,飾演農村寡婦秀妹,說著泉州閩南話,包著花頭巾,穿著藍衫寬褲,能幫著媳婦種田
Thumbnail
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閩南式建築,宗教,文化,到風俗習慣,再到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閩南婦女的一生。 電影開場讓人想起李少紅導演曾經執導過的橘子紅了,氛圍是壓抑,人物是不快樂的被圈養在大院裡。歸亞蕾反轉了以往形象,飾演農村寡婦秀妹,說著泉州閩南話,包著花頭巾,穿著藍衫寬褲,能幫著媳婦種田
Thumbnail
秀玉 秀玉不識字,嫁到夫家的隔天早上5點,婆婆就來敲房門,要她起床做早餐、洗衣服,接著又下田去除草,一刻都不得閒,孩子出生就用背巾背在身後,繼續做著每天該做的工作,唯一的放假日就是初二回娘家那天。
Thumbnail
秀玉 秀玉不識字,嫁到夫家的隔天早上5點,婆婆就來敲房門,要她起床做早餐、洗衣服,接著又下田去除草,一刻都不得閒,孩子出生就用背巾背在身後,繼續做著每天該做的工作,唯一的放假日就是初二回娘家那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