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產品視角 內容為王? 還是平台為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A24的啟發

還記得2023奧斯卡最佳電影得獎的「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媽的多重宇宙」,當時除了吸引目光的華人演員、楊紫瓊、關繼威之外,就是製片公司A24。

相關報導A24是一家獨立電影發行公司,以獨特的行銷策略和口碑良好的電影作品聞名。许多人認為,A24成功的原因是它将内容作为王牌,而不是平台。这种策略使得A24能够吸引到一群忠实的观众,并在电影行业中脱颖而出。。

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內容重要、還是平台重要?
多年來需要我們追尋的終極好產品,是正確的路徑嗎?


平台為王 ??

平台為王、內容為劍
我的觀點,平台為王,但是成為王者之前,內容是你的寶劍

類比來說,如果你是一間連鎖麵館的老闆,掌握好的店面地址,遠比你能提供一碗超級厲害的牛肉麵來的重要。

這裡的平台,指的是好的店點,好的店點掌握人流,而好的人流可以帶來轉換率,帶來獲益。

相對提供一碗超級厲害的牛肉麵來說,好的店點更重要。

但請不要誤解,牛肉麵(內容)還是必須有基礎的水準,不然隨機而來的崩解會像是骨牌效應一般。


raw-image


串流王者Netflix

說到平台,令人想到的就是Netflix,從2007創立到2019年全球已經達到1.5億個付費帳號。至今(2022)付費帳號已經超過2.2億大關。

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個人經驗來說,一開始Netflix的設計介面我不是很習慣的,但是站在時代的浪潮,OTT開始透過不同的終端設備滲透到消費者身上,Netflix 透過優勢逐步黏住消費者

  • 免費誘因:每個帳號可以免費試用30天
  • 龐大的片源資料庫
  • 個人化的推薦機制

內容是我的寶劍

提到Netflix,如果你會想到「紙牌屋」你就是行家。

一開始,Netflix也跟很多版權公司買了許多電影版權,但逐漸發現,這些版權的掌握權不在自身,如果哪天版權公司說撤,它會面臨資源匱乏。

此時「紙牌屋」順應而生,透過這個Netflix原創的影劇,為Netflix打響名聲。參考後續的報導(註記)該劇為Netflix帶來300萬新用戶。

當然,背後還有很多的數據分析、劇本投資、以及Netflix文化所帶動。

但是獨創內容,打上Netflix Original成為Netflix最鋒利的寶劍。

e.g. 魷魚遊戲、怪奇物語、等等多不勝數。

現在的消費者思維可能是,OTT服務

我一定會有NETFLIX,再加上其他一個

你的平台不是你的平台

反思,我認為,Netflix掌握的平台並不是消費者的平台,而是影劇產業鏈的供給。由於先行者優勢,Netflix握有市場最大的訂閱用戶。

掌握影劇產業鏈,掌握了消費者。

這個優勢使得它可以驅動不同類型的劇本、導演、演員需要配合它。

想像一下,如果Netflix說要拍一系列台灣戲劇,2年內 產出50部影集,可以猜想,大部分的台灣、或是華人影劇相關資源,都會投入這個專案上。

Netflix Drive的不是平台、不是消費者。而是供應鏈的資源


raw-image

NBA的巨大成功

再來觀察對於體育平台的個人觀點。這麼多的籃球平台,NBA的成功,是來自球星還是來自聯盟呢?

如果比喻超級球星=超級內容,NBA=超級平台

是否還是維持原本的論調,平台為王呢?

NBA的三個關鍵

簡單的分類概述如下

  1. 職業運動成熟的球探體系
  2. 巨大權利金的控制權
  3. 滾動式調整的聯盟體系

成熟的育成體系

看過許多經典籃球電影的朋友相信一定不陌生。職業運動在美國視為是可以長期發展的體制。相應之下,有培育出了完善的體制。 其中特別的環節就是球探。

供大於需,你只有0.0091%的機會

2019年,阿肯色大學教練Eric Musselman接露美國籃球的晉身機率

  • 全美高中晉升NCAA 初級的機率只有1%
  • NCAA 初級晉升 主要級別機率只有1.2%
  • NCAA主要級別晉升NBA只有0.0091%

球探體系

NBA的球探體系,多數有點像是獨立房仲,由於全美各地都有可能潛藏未來新星,只要簽中一個超級巨星,球探可能就可以收取高額的傭金。

當然,也有一些大城市球隊,會有自己體系的球探團隊。

超級球星 類比 獨創內容

如果比喻LBJ LeBron James,Stephen Curry等超級巨星,就是獨創內容。那整個NBA聯盟,獨創內容應該10根手指頭數得出來。

但整個NBA 有30支球隊,並非擁有超級巨星的球隊,就一定會有穩定的收益。

舉幾個案例來說:

  • 2016年,克里夫蘭騎士奪下總冠軍,但是球團營收是負400萬。 當年的球隊裡有LBJ、Irving等超級球員。
  • 2017年,洛杉磯湖人連季後賽都沒有打入,但球團營收是正1.15億美元。
超級球星 並不與 球隊收益有完成正相關



raw-image


巨大的權利金掌控權

簡單來區分NBA可以成以下類型

  • 轉播權利金,由聯盟、工會、各球團共同分攤獲利,以聯盟的主導權為主,有相關紀錄占比整體達近40%。
  • 球隊門票收入,由工會、各球團分配,以各球團為主,”但是”,聯盟要抽成,例行賽約9%、季後賽約25%
  • 授權費用,例如球衣的授權、周邊的商品,而如何分配獲利呢?
    球員佔比50%、球團25%、聯盟25%

顯而易見的,聯盟在許多權利金分配上,都明顯的主導優勢。何況這幾年NBA官方除了授權轉播外,也自己發展自身的網路轉播串流,直接與末端用戶收取費用。

滾動式的聯盟體制

NBA的聯盟體制,大約每3年會一小改

早期的主要是比賽的制度,例如由早期的1x1單防,到可以短暫的協防。到後期的裁判零容忍政策。

到後期的,球隊奢持稅的條件限制、交易條件限制。

特別的是,即便是規則體制隨著調整,但並沒有球隊表示撤出,代表的球隊對於NBA的黏著度極高。

舉例來說,90年代,多倫多得到聯盟首肯,成立了多倫多暴龍,依據富比世的報導,在暴龍隊奪冠那年,是多倫多最值錢的球隊,達$1.8 billion,領先同區域的MLB 球隊多倫多藍鳥。

NBA所掌握的可能是

  • 全球頂尖的籃球員都想要加入,代表有源源不絕的供應
  • 全球的媒體平台都想爭取的轉播權
  • 全球各地都想成為那第31支球隊

反向觀點

除了NBA以外的聯盟,如果掌握了明星球員,是否有機會吸引用戶,帶來獲益呢?

CBA 的青島雙星隊,T-Mac 2012年加盟,當年球隊戰績8勝24敗墊底,T-Mac場均25分。僅打了一個賽季,就回歸NBA了。

雖然沒有明確數字顯示,T-Mac為青島雙星隊帶來說少收益,但以CBA的體制來看,聯盟有絕對的主導權,票房收入好的球隊,會被拿來補貼差的球隊。

據說CBA的轉播、球衣、球鞋等授權都是由聯盟全數所有,再依據分配給不同的球隊。

依此看來,還是聯盟(平台)主導一切,即便擁有明星球員(好內容),也並非代表保證收益。


raw-image


Apple 挑戰串流市場

科技巨頭之一Apple,在2019年3月發表,並於同年11月上線了最新的服務Apple TV+。 訂閱費用每月$170。

首先,我們先看看 Apple TV+的策略

內容為王

Apple明確指出,與其他競爭者不同,主打以'“原創節目“為主打,並搭配外購作品做為賣點。

蘋果找來了包括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演員珍妮佛安妮斯頓、瑞絲薇斯朋、傑森摩莫亞等。強調以原創作品為主。

期望以相較其他平台較低的價格(Apple TV+ US$4.99 /Netflix US$7.99) 吸引觀眾。

2019上檔的主要影劇類影集共6部 (僅計算戲劇類跟喜劇類)

  • 太空使命 For All Mankind
  • 晨間直播秀 The Morning Show
  • 末日光明 See
  • 靈異女僕 Servant
  • 狄金生 Dickinson

隨之2020年也是推出10部,2021則是12部

其中原創喜劇類,《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在2021艾美獎獲得 20 項提名,包括一項「最佳喜劇影集」、一項「最佳喜劇男主角」(Jason Sudeikis )、兩項「最佳喜劇女配角」等。

這樣的策略是否成功呢?

叫好不叫座

參考外媒BARRON'S 2023年5月報導中分析師指出,Apple TV+營收僅佔Apple 整體服務站比中的2%,約為$1.5 billion。

並指出評估Apple TV+目前呈現運營虧損,預計2023年坤損$5.8 billion ,並在2025年達到虧損巔峰。

Apple 在2021年7月起,宣布新政策,只要購買全新Apple產品,便可以免費收看Apple TV+節目3個月。

雖然Apple TV+的原創影劇製作精良,但是相對其他競爭平台,一般消費者無法感受到明顯的差異,且2021年Apple新的贈送政策,多數的消費者都是購入產品獲贈,或是與Apple One套裝中涵蓋。就分析師的資訊顯示,目前仍離成功有一段距離。

為何Apple 無法像其他平台一樣快速增長?

我的觀點,以下面幾塊來區分。

1)打造精品工藝的文化

Apple 公司主要的產品線非常精煉,並且不到完美境界,是不願意推出市場的。

但相較過往的影視產業,多是從大量發行中,多次試錯找到最佳的爆點。

2)影視產業的驅動力

延續上一點,Apple 打磨精練的藝術,大概只有10年拍出一部阿凡達可以比擬,若以影視產業供應鏈這麼大型的生態,隨著推出影劇數量過低,除非對應有非常高的薪酬結構,不然很難長期支撐內容持續發佈。

3)第二曲線

雖然沒有明文揭露,為何Apple 想要進軍OTT平台,若以第二曲線思維,或許如早期的Apple Watch一樣,Apple 僅是想投入這個成長趨勢巨大的市場,嘗試是否有機會發展出第二曲線。

但是相對的,若在大公司當中,若非有莫大的授權,不同思維體系的公司,對於商業思維的授權與執行,往往最終會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2023年6月,以現階段的成效

Apple TV+尚未取得成功,意味代表內容為王的策略,似乎沒有收到市場的接納。

結論

平台如果是疆土、內容就是名勝古蹟。
你可以先建設景點,但遲早需要拓展疆土
當然也可以先占領疆土,在設置名勝古蹟。

若問我,現今世代的觀點,我會說「平台為王」

但更深一層的思考,需要了解你的平台可以驅動的是上游、還是下游。

在你可以驅動的領域,大力的轉動。寶劍一般的內容,也會相應而生。

若用不同視角。

如果銷售與買方的關係是單次銷售交易,那可以採用內容為王。

例如,一般消費者可能5到10年才買一輛汽車,即便你是很小的汽車品牌,只要你有推出一款報款的車型,那麼你可以創造出碩大的成功。

另一方面想,如果銷售與買方是長期關係,例如訂閱服務、長期購買,則可以採用平台為王觀點。

例如,Spotify消費者是每個月訂閱,即便你有一個爆紅的歌手發表專輯,也無法確保維持訂閱數成長,因為這個歌手也可能在不同平台發布。 音樂平台的關鍵可能在掌握多少歌手願意在平台發表、以及更好的消費者體驗,掌握供應鏈、UI/UX等相關設計,對應爆款的內容,顯得更為重要。



raw-image


Apple Vision Pro是否會成功?

若按照此邏輯,Apple Vision Pro是否會成功呢?

在此留下一個紀錄,多年之後我們再來看

Apple Vision Pro 硬體上並不會獲得成功。但所打造的Vision OS平台會是成功的。

觀點來自於,Apple 強大的驅動力是掌握程式開發商的動向,加上Apple 擅長的生態系規劃。我認為到2030年,Vision OS 平台包含硬體設備會超過Mac生態系內部占比。並在2033年挑戰iPhone的內部占比。

So, We will wait and see.

最後,也謝謝你(妳)觀看我的文章。


參考資料:

紙牌屋為Netflix增加300萬新用戶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8113/netflix-house-of-cards-selling-

打入NBA有多難

https://kknews.cc/zh-tw/sports/zpzjnxg.html

NBA總冠軍是否能賺錢

https://inf.news/zh-hant/sport/6642c58016743fdaacd2837bedd054bc.html

多倫多哪隻職業球隊最賺錢

https://www.bardown.com/the-raptors-have-officially-surpassed-the-leafs-and-jays-as-canada-s-most-valuable-sports-franchise-1.1317038

Apple TV+運營預估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apple-stock-price-tv-plus-earnings-34b3f10b

《平台假象》作者:媒體公司的獲利能力與「內容為王」其實毫無關係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6924?fbclid=IwAR33E46n9-PwEL1i3VsKt-S12ZR1smkj7djpbUGmpxC1SrjmIxDpbEHM9V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dison's PM Talk的沙龍
13會員
29內容數
2023/09/02
創新玩家是一部在Apple TV+獨家推出的美劇,改編了WeWork新創公司創辦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與其妻子Rebekah相識,到創辦WeWork經歷至公司首次IPO推動的過程。
Thumbnail
2023/09/02
創新玩家是一部在Apple TV+獨家推出的美劇,改編了WeWork新創公司創辦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與其妻子Rebekah相識,到創辦WeWork經歷至公司首次IPO推動的過程。
Thumbnail
2022/11/12
放手一博、期待生機 先說結論,簽署魔獸Dwight Howard是很好的第一步,但是路才剛開始。 可以想像將來會有更多的週邊商品、更多的組合方案高票價、球迷見面會,Howard與桃園永豐雲豹的母集團合作等 但期許硬體軟體搭配,才能將真正的籃球賽事帶動成好的運動賽事表演。如此才能長遠發展。 T1聯盟
Thumbnail
2022/11/12
放手一博、期待生機 先說結論,簽署魔獸Dwight Howard是很好的第一步,但是路才剛開始。 可以想像將來會有更多的週邊商品、更多的組合方案高票價、球迷見面會,Howard與桃園永豐雲豹的母集團合作等 但期許硬體軟體搭配,才能將真正的籃球賽事帶動成好的運動賽事表演。如此才能長遠發展。 T1聯盟
Thumbnail
2022/09/30
心理學當中『行為主義』的『操作制約』,如何有效地改變不好的操作制約提到【改變刺激情境】,代表這根本改變環境,才能真正的改掉不好的習慣。
Thumbnail
2022/09/30
心理學當中『行為主義』的『操作制約』,如何有效地改變不好的操作制約提到【改變刺激情境】,代表這根本改變環境,才能真正的改掉不好的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Netflix 會像 Spotify 那樣成為所有藝人的平台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6 ■ 獨立電影也必須想辦法變成事件型電影 作為目前美國獨立電影的龍頭之一,Neon 的主管在一場論壇上解釋了獨立電影目前的處境。降低前往電影院的頻率之後,觀眾變得比過去更加精挑
Thumbnail
▌Netflix 會像 Spotify 那樣成為所有藝人的平台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6 ■ 獨立電影也必須想辦法變成事件型電影 作為目前美國獨立電影的龍頭之一,Neon 的主管在一場論壇上解釋了獨立電影目前的處境。降低前往電影院的頻率之後,觀眾變得比過去更加精挑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奧斯卡最佳電影得獎的「媽的多重宇宙」,當時除了吸引目光的華人演員、楊紫瓊、關繼威之外,就是製片公司A24。 相關報導A24是一間特別的獨立電影製作公司,訴求只拍它有興趣的議題題材,而非傳統的商業大片製作公司。 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內容重要、還是平台重要?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奧斯卡最佳電影得獎的「媽的多重宇宙」,當時除了吸引目光的華人演員、楊紫瓊、關繼威之外,就是製片公司A24。 相關報導A24是一間特別的獨立電影製作公司,訴求只拍它有興趣的議題題材,而非傳統的商業大片製作公司。 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內容重要、還是平台重要?
Thumbnail
awwrated 片單推薦: A24 獨立電影商: 影劇精選集! 在電影界,A24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自2012年在紐約創立以來,A24迅速崛起,成為獨立電影界的領先發行商。他們成功地讓獨立電影在更廣泛的觀眾中獲得認可和喜愛。今天,我們將介紹一下這個獨特的製片公司,並且深入探討他們的幾部精
Thumbnail
awwrated 片單推薦: A24 獨立電影商: 影劇精選集! 在電影界,A24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自2012年在紐約創立以來,A24迅速崛起,成為獨立電影界的領先發行商。他們成功地讓獨立電影在更廣泛的觀眾中獲得認可和喜愛。今天,我們將介紹一下這個獨特的製片公司,並且深入探討他們的幾部精
Thumbnail
有沒有因為某一影片就訂閱串流平台咧?我有! 為了看「CODA」,202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主軸圍繞聾啞家庭,訂了Apple TV+(獨家製作)$4.99;因為一直想看其製作的 「The Morning Show」 就乾脆續訂 。才一個月就漲到$6.99,是不是要來取消,以開源節流,抗通膨? 一直是N
Thumbnail
有沒有因為某一影片就訂閱串流平台咧?我有! 為了看「CODA」,202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主軸圍繞聾啞家庭,訂了Apple TV+(獨家製作)$4.99;因為一直想看其製作的 「The Morning Show」 就乾脆續訂 。才一個月就漲到$6.99,是不是要來取消,以開源節流,抗通膨? 一直是N
Thumbnail
平時以神農嚐百草的心態觀賞不同種類的電影、影集,影音平台早已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現今存於市面上的,或多或少都有稍微研究或者使用過。而此篇文章所涵蓋的皆是自費使用超過兩個月以上的平台,故在此以個人經驗進行分享,祝各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追劇神器! ※ 本文將撇除價格及人數限制,僅以內容進行闡述。
Thumbnail
平時以神農嚐百草的心態觀賞不同種類的電影、影集,影音平台早已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現今存於市面上的,或多或少都有稍微研究或者使用過。而此篇文章所涵蓋的皆是自費使用超過兩個月以上的平台,故在此以個人經驗進行分享,祝各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追劇神器! ※ 本文將撇除價格及人數限制,僅以內容進行闡述。
Thumbnail
未來,使用者體驗會成為勝出的主要關鍵,如何透過AI數據進行使用分析、透過更好的內容吸引使用者在平台留下,會是各家公司需要面臨的挑戰。 世界在改變,不論你身處的行業為何,都會面臨這波數位轉型。學習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革、主動學習,會是這世代人才勝出的不二法門。
Thumbnail
未來,使用者體驗會成為勝出的主要關鍵,如何透過AI數據進行使用分析、透過更好的內容吸引使用者在平台留下,會是各家公司需要面臨的挑戰。 世界在改變,不論你身處的行業為何,都會面臨這波數位轉型。學習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革、主動學習,會是這世代人才勝出的不二法門。
Thumbnail
台灣目前在國際跨國影音串流平台方面,除了以台灣做為基地出發的 CATCHPLAY+、GagaOOLala 及本土化經營的 LINE TV 外,內容有對應繁體中文字幕隨選影音的共13家
Thumbnail
台灣目前在國際跨國影音串流平台方面,除了以台灣做為基地出發的 CATCHPLAY+、GagaOOLala 及本土化經營的 LINE TV 外,內容有對應繁體中文字幕隨選影音的共13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