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股息 Cover 我每一天』心得與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趁有空檔的時間,翻閱大俠武林的「股息 Cover 我每一天」,這不是一本武俠小說,而是理財書。

先前大俠在專欄上面分享投資「兆豐金」的文章,我都有仔細閱讀過。

不得不說,他對金融股的具體操作方式,深得我心,也是可以反覆應用的技巧,不講飆股只說明該如何穩穩的為自己累積財富。

雖然網路上很多人都戲謔大俠現在是「訂閱 Cover 我每一天」,但也不能抹滅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理財觀念。

因為是快速翻閱這本書,因此單純記錄看完過後的心得,也算是我自己的體悟:

  1. 資金控管,避免下跌無力攤平,「本多終勝」考驗的就是資金控管能力。
  2. 財務規劃,別將未來的潛力榨乾,過度消費導致喪失人生的彈性,無力投資自己,也不能考量轉職創業進修的可能性。
  3. 專注本業,持續投資自己,這是穩定獲利的基石;永遠保持競爭力,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
  4. 財務自由的定義,假如每年支出為 150 萬,建議被動收入有 300 萬時才說自己為財務自由,利用多出的 150 萬繼續投資並保持適當的運用資金。
  5. 要找到個股的慣性,才能用適合的操作方式放大收益。
  6. 就算有高報酬率,但如果沒有擴大本金,其獲益都有限,要重壓本金的要素是夠了解個股。
  7. 換股的時機: 買房、買地、有更適合的股票(前提是目前股票已經失去了當初投資的要素)。

其中,資金控管的觀點助益頗大,財務規劃則是每個人都要理解的事;專注本業並永遠保持競爭力需要用一生去努力。

或許這本書在技巧上並沒有太多先前不知道的事情,但其中的心態與做法值得學習,不單純只是投資股票的技術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工程師的創業之旅的沙龍
73會員
442內容數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2024/04/16
我個人認為台灣企業更擅長的是「效率與成本領先」的道路,近年是有往「差異化」邁進的跡象,但前進地步伐非常緩慢。慢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台灣企業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都是擔當「快老二」的角色 → 先讓龍頭公司突破成功,知道大方向跟趨勢後再快步追上。
Thumbnail
2024/04/16
我個人認為台灣企業更擅長的是「效率與成本領先」的道路,近年是有往「差異化」邁進的跡象,但前進地步伐非常緩慢。慢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台灣企業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都是擔當「快老二」的角色 → 先讓龍頭公司突破成功,知道大方向跟趨勢後再快步追上。
Thumbnail
2024/04/02
才剛了解到「經驗主義」的好處,這章就提到「做投資」經驗是無法替代的;經過了幾年的投資實作後,確實有感受到有經驗跟沒經驗的差別。先不談會不會賺大錢,而是有經驗的人會比較容易判斷市場當下是什麼狀況,相對容易做出適當的決策。光是鍛鍊個人投資的心態,就要花上很多時間了。
Thumbnail
2024/04/02
才剛了解到「經驗主義」的好處,這章就提到「做投資」經驗是無法替代的;經過了幾年的投資實作後,確實有感受到有經驗跟沒經驗的差別。先不談會不會賺大錢,而是有經驗的人會比較容易判斷市場當下是什麼狀況,相對容易做出適當的決策。光是鍛鍊個人投資的心態,就要花上很多時間了。
Thumbnail
2024/03/15
繼上次「不當行為」帶我進入「行為經濟學」的領域後,書中有提到目前金融領域是行為經濟學的主流,也就是說行為金融學在這方面相對成熟,並且容易應用在實戰中。因此,我找了一本討論「行為金融學」的入門書來閱讀,雖然尚未整本讀完,但約略知道了一些這領域的概念與相關名詞,其中我覺得有趣的將會慢慢分享出來。
Thumbnail
2024/03/15
繼上次「不當行為」帶我進入「行為經濟學」的領域後,書中有提到目前金融領域是行為經濟學的主流,也就是說行為金融學在這方面相對成熟,並且容易應用在實戰中。因此,我找了一本討論「行為金融學」的入門書來閱讀,雖然尚未整本讀完,但約略知道了一些這領域的概念與相關名詞,其中我覺得有趣的將會慢慢分享出來。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