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專門店

謀殺專門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週五傍晚,頂著依然未降的高溫,搭捷運穿過台北盆地,到位於北投的有河書店聽講座。

raw-image

很少在週間晚上出門參加活動,但今天這場講座,我一聽到消息就馬上報名,因為主題是台灣推理出版史上的夢幻之作《謀殺專門店》。

全套共計101本的《謀殺專門店》,依循推理小說的譜系與發展,精選101本西方推理小說代表作翻譯出版。每一本都精裝燙金,宛如推理聖經。在20年前推出時,全套售價高達6萬5千元。所以銷售方式也採取會員制,讀者加入會員,每月繳付書款,便可收到新書。在當年蔚為出版盛事。

如今回望,那樣的出版環境,那樣的出版雄心已不復存在。

嗜讀推理小說的我,當年就在這套書有系統的介紹之下,瞭解了廣闊的推理世界,也一步步找出了自己的閱讀版圖。

今天再度與這套書相逢,喜悅固然有,但更多的是悵惘,因為那美好的閱讀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avatar-img
靜靜讀一本書的沙龍
46會員
371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地球大概是發燒了,這天氣熱得人無處可逃。 晨早起床,打開房間,熱氣就撲面而來。太陽剛出來幾個鐘頭,夜晚稍降的氣溫已經急遽上升。 在廚房扭開水龍頭,直以為自己誤開熱水器,因為流出的水,帶著微溫,以往夏天要到正午才會出現的太陽能熱水,如今在上午就已感受到陽光的威力。 這樣的天氣,讓出門成為一樁苦事。就算
和女兒約了在學校附近晚餐。飯後,天光仍亮,突然想走走路,於是讓父女倆開車,我自己慢慢散步回家。 走路大概是我最喜歡的運動,如果這也算運動的話。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離家不遠的河濱公園散步。天氣不熱的時候,通常是下午工作累了,就出門走路。但像現在這樣炎熱的夏天,頂著大太陽出門實在不行,所以有段時間,改成晚
炎夏的中午,去了趟北投。 遠在台北盆地另一端的北投,是我很陌生的區域。這幾年來,因為上私塾班的關係,每個月來一次,才稍稍認識這個無分寒暑都瀰漫硫磺味的另一個台北。 老師家的陽台上,常年掛著一只風鈴。風鈴垂下一張細長紙條,是老師的字跡,一面是「春天來了」,另一面是「夏天近了」。 想是老師在春天隨興寫下
今天看了海。 中午應好友邀約,到基隆品嚐海鮮美食。餐後準備開車返家時,突然想起上回到基隆來,被導航帶著兜轉一大圈,經過久聞而未曾得見的外木山海濱。 那回是冬天,鐵灰的天,鐵灰的海,隔著車窗,彷彿都聽得見海風呼嘯海浪拍岸的巨響。但當時趕著赴約,沒能停車吸一口帶鹽味的空氣。 於是,今天決定小繞一段路,去
七月來了,今年已過了一半。 那天被問到,今年好像工作產量不多。我支支吾吾回答,前半年又是受傷,又是生病,工作幾乎沒有進展。 之所以支支吾吾,是因為這聽來很像蹩腳的藉口,儘管明明是事實。 朋友們都勸我,生病是身體的抗議,應該順勢多休息。問題是 我的工作都早在一年前就排好檔期,之前停工幾個月,已經壓縮了
參加《文訊》雜誌創刊40周年的慶生派對,見到許多老朋友,新朋友,還有只在書本上見過的幾位資深作家。 這樣的文學盛會,總讓人心中湧起對文學創作的熱情與壯志。這麼多前輩孜孜不倦地在文學路上努力前進,開拓了相對平坦寬闊的道路,身為受惠的後輩,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然而,文學之路多艱,特別是在有更多新媒體
地球大概是發燒了,這天氣熱得人無處可逃。 晨早起床,打開房間,熱氣就撲面而來。太陽剛出來幾個鐘頭,夜晚稍降的氣溫已經急遽上升。 在廚房扭開水龍頭,直以為自己誤開熱水器,因為流出的水,帶著微溫,以往夏天要到正午才會出現的太陽能熱水,如今在上午就已感受到陽光的威力。 這樣的天氣,讓出門成為一樁苦事。就算
和女兒約了在學校附近晚餐。飯後,天光仍亮,突然想走走路,於是讓父女倆開車,我自己慢慢散步回家。 走路大概是我最喜歡的運動,如果這也算運動的話。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離家不遠的河濱公園散步。天氣不熱的時候,通常是下午工作累了,就出門走路。但像現在這樣炎熱的夏天,頂著大太陽出門實在不行,所以有段時間,改成晚
炎夏的中午,去了趟北投。 遠在台北盆地另一端的北投,是我很陌生的區域。這幾年來,因為上私塾班的關係,每個月來一次,才稍稍認識這個無分寒暑都瀰漫硫磺味的另一個台北。 老師家的陽台上,常年掛著一只風鈴。風鈴垂下一張細長紙條,是老師的字跡,一面是「春天來了」,另一面是「夏天近了」。 想是老師在春天隨興寫下
今天看了海。 中午應好友邀約,到基隆品嚐海鮮美食。餐後準備開車返家時,突然想起上回到基隆來,被導航帶著兜轉一大圈,經過久聞而未曾得見的外木山海濱。 那回是冬天,鐵灰的天,鐵灰的海,隔著車窗,彷彿都聽得見海風呼嘯海浪拍岸的巨響。但當時趕著赴約,沒能停車吸一口帶鹽味的空氣。 於是,今天決定小繞一段路,去
七月來了,今年已過了一半。 那天被問到,今年好像工作產量不多。我支支吾吾回答,前半年又是受傷,又是生病,工作幾乎沒有進展。 之所以支支吾吾,是因為這聽來很像蹩腳的藉口,儘管明明是事實。 朋友們都勸我,生病是身體的抗議,應該順勢多休息。問題是 我的工作都早在一年前就排好檔期,之前停工幾個月,已經壓縮了
參加《文訊》雜誌創刊40周年的慶生派對,見到許多老朋友,新朋友,還有只在書本上見過的幾位資深作家。 這樣的文學盛會,總讓人心中湧起對文學創作的熱情與壯志。這麼多前輩孜孜不倦地在文學路上努力前進,開拓了相對平坦寬闊的道路,身為受惠的後輩,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然而,文學之路多艱,特別是在有更多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