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老派的人,對於副刊專欄仍會定時閱讀,目前也有訂閱《明報》。其實當日讀到那篇文章,首先想到的不是作者是誰,而是編者為何沒有把關?
在這個訊息滿天飛,人人都可以隨意張貼的年代,報章的存在價值也許在於明確的編輯制度,如果連這一層基本特色都無法保留,讀者何必要花錢花時間認真看待這些專欄文章!
副刊專欄曾經是香港文學其中一項輝煌的成就,在名家雲集的版面上,各路高人大顯身手,為讀者留下很多美好回憶。看到這次莫名其妙的代筆,雖然只是小事一樁,但也足以讓老讀者搖頭嘆息,傷感了半天。
我是老派的人,對於副刊專欄仍會定時閱讀,目前也有訂閱《明報》。其實當日讀到那篇文章,首先想到的不是作者是誰,而是編者為何沒有把關?
在這個訊息滿天飛,人人都可以隨意張貼的年代,報章的存在價值也許在於明確的編輯制度,如果連這一層基本特色都無法保留,讀者何必要花錢花時間認真看待這些專欄文章!
副刊專欄曾經是香港文學其中一項輝煌的成就,在名家雲集的版面上,各路高人大顯身手,為讀者留下很多美好回憶。看到這次莫名其妙的代筆,雖然只是小事一樁,但也足以讓老讀者搖頭嘆息,傷感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