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存在,對人來說是什麼意義呢?
機器人在未來如何與人類共處的討論,不只是一個社會問題,而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問題。社會問題跟哲學問題差異在哪裡呢?我覺得是,社會問題牽涉的只到生活層面,像是性別自主、居住正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透過忽視,把問題拖著不解決,來變相解決它;但哲學問題不行,它是一個人的原則問題,像是上帝是否存在、人類是否凌駕所有生命之上等等,這些問題關乎到每個人對自我認知的敏感脆弱帶,弄得不好還必須要為此獻出生命。
就像蘇格拉底為了肯定自己信仰的城邦制度,不願逃亡慷慨赴死那樣。
機器人的存在是否會對人類造成生物圈地位的轉變,甚至帶來族群滅亡,是一個有趣且即將化為現實的討論。不過人類們也別急著下定論,或許從哲學反思、小說故事裡,能摸索出不那麼可怕的未來。像是這本《一千種藍》,給了種不同尋常的角度切入,來看待這個議題。
那就是,假如機器人能有同理心呢?
書裡的機器人跟一般我們認知冷冰冰的機械不一樣,他(她/它)會思考,會對生命運作的邏輯感到好奇。在閱讀的當下,我想著要是我是那個被機器人問著:「我只是想摸摸馬的鬃毛」,那會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恐懼嗎?還是更加好奇?
我不知道,但應該會對他(她/它)生出一股尊重吧,同樣作為有意識靈魂的尊重。
或許有人會質疑,同理心對這些機器有必要嗎?有了同理心的會比絕對理性的機器人還要強大嗎?這是一個沒辦法有準確答案的問題(畢竟還沒發生),但我覺得如果兩者打起來,有同理心的機器人會贏。因為理性的機器人只為了設定好的目標前進,那其實限制了發展可能性;而有同理心的機器人,能理解、尊重生命,可以協調出更大範圍的支持。
一如現實生態圈、歷史輪迴那樣,能調動、協同越多資源的,有著越高的勝算。
而要能生產出有同理心的機器人,其實變相的就是要人類自己思考清楚,什麼是有同理心的作法?人類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又該是什麼?該怎麼分配好彼此的利益,照顧好彼此的情緒。
所以機器人的存在是為了,加速人類思考自己的進度。
《一千種藍》試著給出一些答案,像是機器人在思考該怎麼找到自己的幸福時,後來機器人的答案是,讓關心的人感到幸福,那他(她/它)就幸福。這個答案有點太奉獻,我不是很滿意,但還算喜歡。
或許接著就可以再問,該怎麼尊重生命?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機器人的愛如果是博愛,那人類就只是渺小生物群中的之一,在機器人具有更高智能的潛力之下,人類是不是真的會遇到危險?但如果要給生命分級,又有誰能來當那個「上帝」呢(誰有那個「資格」)?這個問題很值得再一直問下去,只是要壓抑住人類的優越感。
不知道在末日來臨之前,人類能不能有這種覺悟?
《一千種藍》是關於未來機器人與人類生活模式的一種探索,這種探索不會是最終答案,而是會不斷被挑戰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我們要珍惜這個過程,那代表了人類還擁有選擇的權利。
現在有能力做出選擇的人,未來也比較容易在時代的洪流裡站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