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隱憂(二):反綠共主?小心被民進黨打成第二個韓國瑜

2023/07/2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在侯友宜民調低迷、國民黨持續內亂下,民調穩定領先的柯文哲收穫不少期待,並被部分輿論稱作「反綠新共主」,意味柯文哲作為民進黨對立面,其聲勢已經超越「反綠舊共主」國民黨。

而民調似乎也反映了這一輿論趨勢。7月19日,《鋒燦傳媒》公布7月11日至16日的總統大選民調結果,賴清德以30.2%居冠,柯文哲以25.4%居次,侯友宜則以15.3%墊底。與《鋒燦傳媒》前次民調結果相比,三人排名未變,只是賴清德增加3.6個百分點,柯文哲微幅上升1.2個百分點,侯友宜則下跌3個百分點。

此外有24.7%的選民表態「不可能投票給賴清德」;再對其進一步詢問是否支持組成「在野聯盟」,也就是自柯文哲、郭台銘、侯友宜三人中共推一組候選人,有高達59.9%的民眾表示贊成,其中又以支持柯文哲擔任總統候選人的比例最高,有37.8%,其次為郭台銘的26.4%,最後是侯友宜的23.0%。也就是說,若柯郭侯三人現在進行整合,根據《鋒燦傳媒》此次民調結果,柯文哲將是最受期待的「在野聯盟」總統候選人。

再觀察民進黨一方,賴清德民調至今無法超過40%,顯然是受蔡英文執政所累,短期內應也沒有突破希望。故從綠營立場出發,其最理想狀態便是「反綠」陣營的同室操戈,且最好勢均力敵,也就是柯文哲無法再強、侯友宜固守基本盤、郭台銘參選到底,一旦三人瓜分「反綠」市場,便幾乎可保送賴清德勝選。

故能發現,在侯友宜持續墊底、柯文哲漸成「反綠共主」下,民進黨明顯調轉槍口,從借「新北市餵藥案」猛轟侯友宜,改為集中火力圍剿柯文哲。

為什麼要攻擊柯文哲人格

而在數波攻擊中,民進黨將「人格問題」當成了攻擊焦點。

最明顯的,便是主打柯文哲仇女、沙文主義,而證據就是柯文哲過往的無數失言紀錄,包括2014年替民進黨嘉義市長候選人涂醒哲站台時,諷刺國民黨籍候選人陳以真「年輕漂亮,適合坐櫃檯或當觀光局代言人,不適合當市長」;到大學演講談及自己為何選擇外科時,稱自己是先刪掉不喜歡的,例如耳鼻喉科五個洞「兩個鼻孔、兩個耳朵、一個嘴巴鑽來鑽去,當醫生當到像礦工」,眼科剩兩個洞,「婦產科剩一個洞,還要在女人大腿當中討生活」;2015年稱台北市「進口30萬外籍新娘」;2017年談論都更議題時,將未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地主比喻為「被強暴」,已被政府劃入機關用地的地主比喻為「被誘姦」,並訕笑「被強暴的比被誘姦的便宜」;2018年談論「美學」時,稱「日本的女孩子好像比較漂亮,因為她都化妝好才會出門,不像台灣有些女性同胞會直接上街嚇人。」

平心而論,柯文哲被批「仇女」,更大程度是咎由自取。回顧過往,為求在政壇上迅速曝光、引發討論,柯文哲將「語不驚人死不休」當作了政治資本,並藉長期的「策略性失言」,樹立了「做自己」人設,吸引到許多厭惡傳統藍綠政客、期待「真實素人」的中產選民,年輕人尤其佔多數。但這一策略也有反噬風險,因為只要遇上擁有龐大媒體、輿論工具的對手,柯文哲便無法逃離失言的業力引爆。

例如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時,柯文哲因與民進黨合作、擁有網軍加持,其失言便未被放大檢視,甚至還被當成優點行銷;但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由於柯文哲已與民進黨交惡,綠營便開始猛轟其「仇女」,使用的便是前述的失言紀錄。而從結果來看,這一攻勢不可謂毫無影響,因為「仇女」形象必然衝擊相對重視性別議題的青年群體,即便柯文哲仍能拿下不少青年票,卻可能因此面臨「天花板」,也就是無法拿到預期中更多的青年選。而2018年的柯文哲選情確實極不樂觀,若非當年發生「邊投邊開」的荒謬事件,導致不少選民發現姚文智落後、當場選擇棄保,柯文哲的險勝恐怕還是未定之天。

而柯文哲雖要為過往失言付出代價,但從民進黨的立場出發,選擇攻擊柯文哲人格,也暴露其暫時不願在議題戰上正面交鋒,原因可能是認為勝算不大。畢竟民進黨身為執政黨,面對治理議題的攻防本就相對保守,更多時候是被在野黨攻擊治理失敗,而不易去攻擊在野黨的治理問題,除非是像侯友宜的新北市餵藥案,但柯文哲如今已沒有執政身分,民進黨相對不易找到切入角度。

反而,當今賴清德所背負的前朝執政業障,包括光電弊案、全台缺電、兩岸緊張,基本上都是柯文哲可以攻擊的標靶,民進黨如果針對前述議題與其對壘,無異於自討苦吃,且只會愈攻擊、愈把柯文哲打成反綠共主,因為柯的口才與表述能力都明顯勝過侯友宜,讓柯文哲有針對前述議題的發揮空間,便等於是替民進黨製造強敵,有違其分散反綠選票的總體戰略。

故兩相權衡下,民進黨選擇猛轟柯文哲的人格特質,除了「仇女」外,還包括「自大」、「立場反覆」等負面標籤。例如近期的「太監說」爭議,也就是柯文哲因被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駁回募款演唱會申請,脫口說出「通常這種事件,太監就可解決掉,不會到皇上那裡」,而引發的輿論事件,風波在台北市長蔣萬安澄清「場地租借規定是柯文哲任內所訂下,內容中明文寫到不能涉及政治活動」後,發酵得更厲害,民進黨便趁機抨擊柯文哲瞧不起公務員、政治雙標、心態獨裁。在此之前,民進黨也猛攻柯文哲2014年反服貿、如今卻稱可以重啟服貿談判,同樣是想在「抹紅」之餘,將柯文哲形塑成前後不一、見風轉舵的投機分子。

韓國瑜情境正在重演

除此之外,民進黨的攻擊砲火已不僅鎖定柯文哲,還蔓延到了柯文哲支持者,也就是所謂「柯粉」。

觀察如今綠營媒體、網路側翼的對柯攻勢,「柯粉等於噁男」的相關敘事清晰可見。而其操作基本上就是對柯文哲的「仇女」攻勢翻版,也就是收集柯粉的性別不友善言論,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形塑「物以類聚」、「只有噁男才會支持仇女候選人」的輿論氛圍,將柯粉與柯文哲綑綁為「仇女」的沙文主義集合體,期待兩者相互拖累。

此情此景,讓人回想起2020年的「黑韓產業鏈」。彼時民進黨同樣是對韓國瑜、韓國瑜支持者(所謂「韓粉」)左右開弓,先是借韓國瑜的各種爭議言論,將其打成「講話不是性別歧視就是性」的色情狂、只會煽動狂熱民粹的「台灣希特拉(Adolf Hitler,台稱希特勒)」,再收集「瘋狂韓粉」的不理性發言與行動,由網路側翼廣傳批評,打造「物以類聚」、「只有低水準選民才會支持韓國瑜」的輿論氛圍,讓韓國瑜困於原本的草根優勢,同時動搖中間選民對韓國瑜的支持意願。

當然,柯文哲與韓國瑜並非同類型的政治人物。柯文哲主打精英路線,主要是靠口才好、學問淵博、醫生從政等形象,來吸引原本傾向民進黨的大批青年選民,這才讓民調出現「坐二望一」趨勢;韓國瑜則更多是靠親民、接地氣發言、富感染力的演講打入中南部,吸引到大批民進黨的草根支持者,才能動搖綠營傳統票倉。簡言之,柯韓屬性完全不同,唯一相似處大概就是都對民進黨構成威脅,故也招致了類似打擊。

客觀來說,韓粉當中確有發言極度政治不正確者,為民進黨形塑「瘋狂韓粉」提供了不少現實素材,但民進黨動員側翼「反串韓粉」,也是攻勢之所以成形的關鍵;如今的「噁男柯粉」亦是類似情境,柯粉中當然不能排除「仇女」選民,但會嚴重到讓柯粉集體被標籤化,綠營的推波助瀾同樣不可或缺。而民進黨的終極議程,便是要將「柯文哲現象」定調為「民粹政治」的展現,一如當年其對「韓國瑜現象」的攻擊,便是稱「韓流」為「台灣民主的亂流與毒瘤」,形塑只要不支持民進黨,便是站在「民主聖戰對立面」的風向。

而從最新民調數據來看,這一攻勢並非毫無效果。根據《菱傳媒》7月19日公布的最新民調,賴清德以38.48%居冠,柯文哲以28.34%居次,侯友宜則以21.29%墊底,與《菱傳媒》6月所做民調相比,三人排名不變,但賴清德的支持度略升0.72個百分點,侯友宜略降0.58個百分點,柯文哲則下降2.95個百分點,在三人之中變化最大。

其中,柯文哲的支持主力仍是年輕選民,在20到29歲選民中,柯文哲拿下49.73%支持度,領先賴清德的30.68%、侯友宜的10.48%;30到39歲選民中,柯文哲拿下45.39%支持度,仍是賴、柯、侯三人之冠。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6月份民調結果,30到39歲女性選民有高達50.74%支持柯,這一數據在7月只剩39.28%,下滑了11.46%,而20到29歲的女性族群,在6月時有52.31%支持柯文哲,最新民調也下滑了6.37%,跌至45.94%。上述數據顯示,柯文哲的年輕女性支持度確有流失。

當然,導致2020年韓國瑜敗選的因素,還有香港反修例的衝擊,並不是只有韓粉話題的發酵。但平心而論,2020年的韓國瑜並未面臨「三腳督」局面,在宋楚瑜嚴重被邊緣化的態勢下,韓國瑜可算是與蔡英文一對一決戰;但如今的柯文哲不具當年的韓國瑜優勢,也就是既有國民黨地方組織,又身處一對一局面,其支持者更以青年為主,如此態勢一旦面臨民進黨以媒體、網路側翼連續數月猛轟「人格問題」,就算還能在民調上領先國民黨候選人,恐怕也會被迫與賴清德拉開差距,除非在此期間綠營爆發更大的弊案醜聞。

而在民進黨盤算內,其未必希望柯文哲徹底倒下,因為這可能會為疲軟藍營注入強心針,但只要柯文哲無法顯著領先國民黨候選人,「在野聯盟」的整合就會更加困難,因為雙方都不會甘願退讓,並期待選民在投票一刻的自動棄保。如此一來,賴清德的勝選機率便大幅提高。故眼下柯文哲看似有「綠營共主」光環,其實民進黨的炮火也正在進場,能不能經受住未來的嚴酷考驗,尚需觀察。

原文發表網址:

2023.7.25

柯文哲隱憂(二):反綠共主?小心被民進黨打成第二個韓國瑜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256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68會員
342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