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邊界」思考— 2020台北雙年展觀展雜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每個人的「所有」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沒有」也不一樣。 — 丹尼爾・史波利 (Daniel Spoerri)
此次台北雙年展所探討的議題,從政治的、科學的、視覺的和觀念上出發,藉由不同學科的視角,思考關於大家對同一個空間的所有的「共識」。
「我跟你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無論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政治辯論場合,這種措辭都很常見。但今天,不僅大家對同一個空間有不同的「看法」或「願景」(visions),連世界本身的「物質特性」(the material nature)都成了問題。早些時候,地緣政治意味著利害各異的不同人爭奪領土,但這些領土仍屬於同一個自然(nature);如今,爭議的焦點卻是這個自然的組成方式。
—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策展人
許多作品由環境議題出發,很像ESG報告,其由科學儀器所拍攝的照片,呈現在大螢幕上,其本身精細複雜的特性,讓人感受到其本身具有的特殊美感,但對於非科學背景的觀者來說,除了感受到視覺的新奇,及其敘述主題傳達,感覺較難以進入。當代藝術與其科學越趨模糊的界線,讓人不禁思考藝術家在當代的身份。
此次展覽較印象較深刻有兩件作品,一件是賴志盛的《接近》,一件是June Balthazard與Pierre Pauze的《Mass(質量/彌撒)》。

接近

賴志盛的作品在北美館三樓,這件作品並沒有一個特定的「展覽品」,而是
沿著本來的展覽空間,搭建出平台與階梯,改變原有空間的向度與視角。觀眾可以從這個這個搭建出來的平台,從更高的視角俯瞰展館一樓大廳,從而將原本去美術館「看展品」的行為,轉化為「觀察看展的人」
灰色的平台是由木板搭建而成的,其質感模仿展廳未加塗裝的清水混泥土模板與柱子,使其像原有建築的空間。而踩下去空心木作與突出原建築結構的設計,讓人在平台上時同時有不穩定的懼高感,與上帝視角的尊崇孤高感受。
我很喜歡這件作品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讓觀者重新去意識到「作品」與「展覽空間」,「觀者」與「作品的關係」。
另外或許有一件事或許是藝術家當初未設想到的:週末的北美館非常多人,而美術館沒有什麼休憩的位置,因此在走道上的平台上,三三兩兩地群坐著青少年男女,聊著一些平常的、關於化妝、衣著等等的生活話題,模糊了觀眾本身與作品的界線。
藝評家翁子健也寫了一篇文章,很有趣可以看看。

Mass(質量/彌撒)

June Balthazard與Pierre Pauze的《Mass(質量/彌撒)》是影像與裝置的作品。這件作品因為其物理知識較難以理解,虛構與紀實交錯,影片中一名研究員回憶她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粒子的時刻,很多研究員因為這個發現陷入深深的憂鬱。在回憶中,她敘說當她正經歷嚴重產後憂鬱的時後,她像進入一個隧道般,進到一個研究領域,而出來時她感到非常難受,所幸了音樂才得以安慰。
有一些物理學家遁入山中,並生活在洞穴中,這位科學家就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Michel Mayor,兩位科學家在洞穴中討論關於虛無的話題, Michel Mayor從另一個方向上想,這對於物理學家是好事,因為世界上來有很多他們不瞭解的事情。
這些裝置雕塑本身就是很美的異材質結合的抽象雕塑,影片虛實交錯與敘事方式也很詩意,很實際又抽象的從物理學上理解我們形成與所處的世界。
以藝評家翁子健的一段話做為結尾,『「沒有」,確是二十世紀藝術的顯要主題。它是一場還原論的思辨的結果,其最終目的在於試圖觸及藝術(及萬事萬物)的本質,其風險是將一切價值都扯入虛無之中。
在科學中,真空指的是沒有物質的空間狀態,那是一個甚具建設性的課題。藝術中的「沒有」不是科學的真空。藝術語境中被探求的「沒有」,不一定指把所有物質排除掉的狀態(雖然有「去物化」一說);真正被力求消除的,是藝術中任何不是藝術的東西。… …藝術的「沒有」只是一種參照物,或者一個反射面,藝術家最終還是希望在「沒有」中找到一點什麼,而這一點什麼極因人而異。』

謝謝你看到這裡,歡迎分享!

Hello,我是Vera,總是在思考優化工作流程方法的Designer,喜歡設計、藝術和文學。
如果有任何建議或合作提案可以透過以下這些方式聯繫。
BehanceDribbbleWebsite
avatar-img
29會員
10內容數
Visualizing, Hearing & Seeing. Design vitamin for creative mind. 這本設計線上誌希望提供更多元的創作靈感,包含視覺設計、品牌與文字閱讀的綜合設計維他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陳德政給我的感覺單就以我能夠收集到的資訊來想像就是一個瘦瘦高高會說台語同時也可以抽煙喝酒(如果他想的話)的知識分子,這裡另外要提到我對於一位台灣士紳的想像樣板是能操流利台語身材瘦長並且通曉人情世故的那份屬於男子的成熟帥氣,他可以跟你坐在熱炒店的鐵椅上大聊任何領域的文學創作,如果是在他的守備範圍內舉凡
Thumbnail
荒唐時代作詞俊碩作編曲SUNOAI中文嘻哈饒舌歌曲,民進黨挺南韓戒嚴等於他們也想搞和國民黨一樣的戒嚴 荒唐時代 by @soulsearchingminuet147 | Suno
Thumbnail
平實的餐廳,專售海鮮、肉類、蔬菜火鍋料理,並供應家常甜點。這些話是溏老鴨小火鍋店家的自評。事實上;這家店的確是讓人誇讚的店家、平實的經營,火鍋食物讓人一吃就愛上的店家。 溏老鴨小火鍋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70巷3號 營業時間: AM11:40-PM15:00 (中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巴黎世家的視覺操作策略,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影響。攝影師張瑋利用具體案例,如任航與馮立的作品,揭示了硬光直打、高飽和度色彩等獨特風格如何在商業與社會脈絡中被解讀。文章亦回顧了巴黎世家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實踐這些策略,以及其面對的文化挑戰。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關於視覺語言演變的探索。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愛究竟是什麼物質組成的? 我想,那應該是地球上的元素無法描述的存在,甚至連宇宙中的萬物也難以比擬——獨一無二的抽象物質。雖然在宇宙面前,人類僅是微小的元素,但作者筆下的故事與人物絕非渺小無力而聽天由命。相反地,他們彰顯人心蘊藏的無窮韌性足以與宇宙抗衡。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陳德政給我的感覺單就以我能夠收集到的資訊來想像就是一個瘦瘦高高會說台語同時也可以抽煙喝酒(如果他想的話)的知識分子,這裡另外要提到我對於一位台灣士紳的想像樣板是能操流利台語身材瘦長並且通曉人情世故的那份屬於男子的成熟帥氣,他可以跟你坐在熱炒店的鐵椅上大聊任何領域的文學創作,如果是在他的守備範圍內舉凡
Thumbnail
荒唐時代作詞俊碩作編曲SUNOAI中文嘻哈饒舌歌曲,民進黨挺南韓戒嚴等於他們也想搞和國民黨一樣的戒嚴 荒唐時代 by @soulsearchingminuet147 | Suno
Thumbnail
平實的餐廳,專售海鮮、肉類、蔬菜火鍋料理,並供應家常甜點。這些話是溏老鴨小火鍋店家的自評。事實上;這家店的確是讓人誇讚的店家、平實的經營,火鍋食物讓人一吃就愛上的店家。 溏老鴨小火鍋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70巷3號 營業時間: AM11:40-PM15:00 (中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巴黎世家的視覺操作策略,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影響。攝影師張瑋利用具體案例,如任航與馮立的作品,揭示了硬光直打、高飽和度色彩等獨特風格如何在商業與社會脈絡中被解讀。文章亦回顧了巴黎世家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實踐這些策略,以及其面對的文化挑戰。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關於視覺語言演變的探索。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愛究竟是什麼物質組成的? 我想,那應該是地球上的元素無法描述的存在,甚至連宇宙中的萬物也難以比擬——獨一無二的抽象物質。雖然在宇宙面前,人類僅是微小的元素,但作者筆下的故事與人物絕非渺小無力而聽天由命。相反地,他們彰顯人心蘊藏的無窮韌性足以與宇宙抗衡。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