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藝術4件」爆爛諧音梗之選物大會 feat.台中藝術博覽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到藝博又是我攀親引戚的時節,2020台中藝術博覽會是疫病爆發後,台灣第一場大型藝術博覽會,是否能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呢?以觀賞者的角度選出藝博中4件我覺得有趣的作品,雖然還是口袋淺淺,掏不出任何一毛錢,沒有要幫誰廣告,因此文章等藝博結束後發(燦笑)。
  畫廊協會與學院的合作,預示著商業性提前降臨到新生代藝術家身上,四場平行展演交錯是產官學三界共同結晶。我認為重要的是藝術家該如何去平衡自身理念與市場價值兩者,通常來說學院中能做高度實驗性的作品(除非你選錯學校)。進入市場後,大多都必須依循著資本邏輯來執行,就是作品能不能賣出,能不能維繫並推動整個產業,使之良好運作。藝術家開始要去思考自己在圈子內的路數,藝廊雖然能給予給藝術家更符合商業的途徑,但尋找與自己的理念契合的藝廊也變得極為重要,這關乎到未來藝術家自身發展(看過不少不歡而散的案例)。
  大膽預測之後飯店博覽會的形式會迎來重大變革,飯店既有的空間型態很難作為巨型作品良好的展演空間。這種方式考驗著藝廊是否能端出具有吸引力的作品,當重複的東西不停被玩弄之後真的會鬆掉,我是說注意力(彈性疲乏)。從學院直接抓人或許是構造改革的一環,除了是增加創新作品,其價格也能打中甜蜜點,吸引年輕藏家入手,一起期待台中藝博未來的發展。
廢話太多,先來看看作品(以下無業配,無工商)。

大象藝術空間館

合群系列IV 喬治,耿傑生,2018
  完全能從作品中感受到上班族心裡幹到爆的無奈,固定在台座的木雕人偶散發陣陣陰鬱氣息,有種無法擺脫命運束縛的無力感。台座被賦予的意義是用來展示商品,將人視為物件放置其上,是段商品化的過程,木雕人類終究是資本主義的魁儡。坐在上面的男人——喬治,氾濫的名字成為大眾群體的代名詞。紅燈的運動模式代表著異化勞動,不斷且持續的重複動作,機械式地宰制著人們生活。

美丘美朮

趨光微觀05,李曜丞,2020
  看到他的作品不禁聯想到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霧海上的旅人》浪漫主義與自然崇高的代表作品。這幅畫具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一種是面對自然的無可名狀之感,帶給人類的震撼與強烈孤寂;另一種是人類征服自然,將群山採於腳下,睥睨世界的雄壯心態。李曜丞也承接類似的邏輯,將石雕山景微縮到方塊中,成為人類再製的山景,試圖將自然收納於作品中。但巧妙之處在於,放上的模型人物卻又將自然與人拉出一條鴻溝,利用人物比例尺,迫使我們懾服於自然之下,產生兩者互為主體的矛盾狀態。

入谷畫廊

transform -hemisphere-,久野彩子(Ayako Kuno),2019
  喜歡她的東西其實沒有任何原因,可能就是我對於星際大戰(Star Wars)中「死星」(Death Star)的迷戀,死星的正確名稱是DS-1軌道戰鬥太空站,是銀河帝國(Galactic Empire)的終極武器。有什麼東西是把一顆星球改造成大型武器,更具致命性的吸引力(或更中二的)。不知為什麼何日本人對於末日場景的詮釋擁有高度敏感度,從動畫阿基拉、超世紀福音戰士、攻殼機動隊等,後人類時代的設定融合廢城市廢墟與賽博朋克風格,在其背後都是毀滅的欲力。戰後剩下的殘破軀殼,如同她使用金屬工藝經過火煉融化又重生的場景,建構出獨特的廢墟美學風格。

伊日藝術計畫

Sweet dream 3,蘿拉‧ 琳伯格(Laura Limbourg),2020
  真的很愛伊日挑選作品的眼光,加上展場的超讚薰香基調,舒服(躺)。大幅畫作《Sweet dream 3》讓我感覺回到敢曝美學(Camp)的懷抱。她融合了東西方視角,進行一系列的溶接,青花瓷花盆卻插著熱帶植物,上面懸著人臉燈籠,像是變裝皇后(Drag queen)般的女性/男性躺在其下,腳化成噴火的蛇,而被珀爾修斯(Perseus)砍下的梅杜莎(Medusa)頭顱落於身旁,整個場景充斥著戲劇性。蘿拉‧ 琳伯格的作品不像是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那種理性的情慾詮釋,張牙舞爪的強烈風格被模糊不清的暈染邊界柔化了,我們無法看清人與物的真實樣貌。偏暖的用色,讓整個展場充滿療癒感。事物的本質在整個畫面顯得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整體氛圍的渲染。
蘿拉‧ 琳伯格 (Laura Limbourg)的另一件作品《Gril with tiger》是我此次私人大愛(想收,但被金主老媽婉拒)。
avatar-img
19會員
13內容數
目前全職經營「三人日常」YouTube頻道,與「屁啦!無尾熊」Podcast節目。曾任職社交APP與電商新創公司、藝廊、展演機構、出版社與文化基金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目前可能面臨的困境,就是要在完全開放規則在自由市場底下運作,還是像中介者們提供具有完善制度的策展架構。在平台上被刪除的作品恰好反映資本主義中的弔詭狀態,以市場而言應該是提供最大利益,但在層層體制的淘洗之後,反而拋棄了利益去選擇了符合當政者的選項。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各國肆虐,導致整個藝術圈動盪,大型藝術展演取消,部分藝廊也必須因應疫情而轉往線上發展。如果硬要將此次版畫展覽,蹭上疾病相關的熱點,將兩者扯在一起討論,能不能激起點東西?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目前可能面臨的困境,就是要在完全開放規則在自由市場底下運作,還是像中介者們提供具有完善制度的策展架構。在平台上被刪除的作品恰好反映資本主義中的弔詭狀態,以市場而言應該是提供最大利益,但在層層體制的淘洗之後,反而拋棄了利益去選擇了符合當政者的選項。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各國肆虐,導致整個藝術圈動盪,大型藝術展演取消,部分藝廊也必須因應疫情而轉往線上發展。如果硬要將此次版畫展覽,蹭上疾病相關的熱點,將兩者扯在一起討論,能不能激起點東西?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灣今年好多世界級大展,再也不用出國花大錢去追展了,分享評比一下今年必看國內三大藝術展(富邦美術館、奇美美術館、高雄美術館)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生命的意義不是必要條件,只是用以協助仍不了解這些作品的人認識會場的導覽手冊。看展時能拿到的話,的確挺令人高興的(畢竟誰都不喜歡空手而歸)。但在仍需要你以作者身分給出更多繼續推展風格的作品時,手冊這類的事情,如果尚沒有造成你太多的煩惱,或許就先擺在一邊,以後再思考。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新加坡藝博會帶來的藝術產業的學習之旅,從大型的藝博會到私人畫廊和美術館,都展現了不同的藝術風貌和流行。新加坡的藝術週,更是在周邊景點和造景作品上鋪展,展現出成熟的藝術產業鍊風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灣今年好多世界級大展,再也不用出國花大錢去追展了,分享評比一下今年必看國內三大藝術展(富邦美術館、奇美美術館、高雄美術館)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生命的意義不是必要條件,只是用以協助仍不了解這些作品的人認識會場的導覽手冊。看展時能拿到的話,的確挺令人高興的(畢竟誰都不喜歡空手而歸)。但在仍需要你以作者身分給出更多繼續推展風格的作品時,手冊這類的事情,如果尚沒有造成你太多的煩惱,或許就先擺在一邊,以後再思考。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新加坡藝博會帶來的藝術產業的學習之旅,從大型的藝博會到私人畫廊和美術館,都展現了不同的藝術風貌和流行。新加坡的藝術週,更是在周邊景點和造景作品上鋪展,展現出成熟的藝術產業鍊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