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Peiwen.k
以下攝影均為展場翻拍
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複調」一詞原來意指音樂領域中的「多聲部」,由俄國語言哲學家維奇·巴赫汀轉譯使用後,成為一種文學修辭,用來評論多條敘述線的小說體裁,抗衡單一性的書寫。
在巴赫汀的論述中,如此會引發所謂的「眾聲喧嘩」,意指相異的觀點聚集在一起,最後形成一個眾多發聲的「嘉年華」。
即將於12/30結束,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於「九單藝術實踐空間」以及「臺藝大藝術聚落」。在老房子遊走的藝術館,不再侷限在一個室內展覽。
筆者走了三次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 血脈神殿》
「我們是誰?誰組成了我們?」
展覽由聽覺開啟,接著才是視覺。你即將看到五頻道錄像將五張不同面孔放在顯示器,唱著奇異和諧的樂曲。藝術家Meredith Monk本身從事音樂創作,將聲樂音色結合視覺展現。
如同人類彼此的交流複調,錄像裝置除了演唱者的臉孔,藝術家甚至加入了身體的局部展現、家族肖像、以及醫學腦部影像等元素。
每個人像是顯示器裡的切片,透過展現身體上的切割,或是家族血脈性的相片,這皆為形塑成個體的一部分。
每個聲部獨特,但彼此卻能成合諧的樂曲,像是生物學上定義單獨的個體眾數組成族群。
思考著我們是誰,伴隨攜帶著血脈相傳遺傳因子的共同聲音,由異質混音組成此展覽複調神話的主基調。
接下來是展開探索無法預期的藝術品冒險!
《景框、斷簡》許辰宇
這個展品較非以體會情感意涵為主,卻有視覺極簡的美感。
總是慣性認定視覺上看到在框架裡的是展品,但在這個空間觀者與其融入,成為另一種展示。
藍色的天窗,像是天空。藝術家敘述這為15世紀的穹頂繪畫,而我執著於空間的視覺美感,直角或是曲線的局部,令人迷戀。
《 聖堂裡的一場演出》許家維
《採光》邱承宏
《 聖堂裡的一場演出》此為三頻道錄像展示於空間的一二樓。
進入展場被骨骸考古的影片吸引,另一個則是描述考古與音樂交織的火化。
藝術家將骨骸型態作為樂器,並以中世紀教會葛利果聖歌重新製作樂曲。
難以想像西方的大教堂遺址存於台北基隆和平島的停車場裡,與周遭矮房地景是違和的存在。
此處的場景佈置則融入另一個藝術家邱承宏的作品《採光》裝置,像是建築工地的組成的空間。
或許錄像影片的意義強於空間裝置,也或許是筆者沒實際有考古文化的經驗,與展品連結性過於模糊,《採光》裝置的感受性被削弱。
不過將考古與完全相異的音樂元素結合,跨域呈現就如同展覽名複調神話。考古結合藝術品又開拓另一種觀看事物的可能性。將兩個展品合而為一的擺設,也是另種複調的演繹。
《 許進源實品屋 》
很滿,非常滿的實品屋。攝影展品遍佈每個房間,似乎快要讓人喘不過氣。
餐廳、廚房、客廳、寢室,梯廳,各個空間都充滿不同的展品。
試圖找尋其中關聯。
藝術家訴說街圍繞於一個主題:土地與建築營造生活之間。創作行為即是將人生經歷抽取部分展現演繹。藝術家在建築營造業三十年,蓋起數千座屋子,工人建築出許多人的家,而逐年升高的房價則反思居住正義等議題。
餐廳、廚房、客廳、寢室,或許都是社會某一部份的縮影。
此展間牆壁上貼買了建築營造收據,多少錢才能買一個空間?
看這件作品,有大佛普拉斯的影子跑進心底。
許進源實品屋內涵的攝影作品數量,若可單獨做一個展覽,更多留白也許更能體會每個作品。
【複調神話 𝗣𝗢𝗟𝗬𝗣𝗛𝗢𝗡𝗬 𝗠𝗬𝗧𝗛】
展期|2021.10.29(五) – 2021.12.30(四)
地點|臺藝大藝術聚落、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開放時間|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 11:00 - 17:00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 小聊 】:現在已經半夜12:20了,瞌睡蟲一直在敲門了,聖誕節真的有人要看展覽文嗎?(擔心受怕)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會長 的出沒地點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按一下拍手或給愛心,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