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

含有「北美館」共 10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是臺北市立美術館藉由跨領域策展合作,在地下樓打造的視聽空間,長期定時定點放映不同主題之單頻道影像。自2024年10月開展以來已推出三個季度,本季(Vol.4)由分別具備電影、視覺藝術策展背景的陳慧穎及馮馨共同策劃,作為放映計畫最後一季,將展出至2025年9月28日。
Thumbnail
展覽中的互動裝置,以及藝術家對環境議題的反思,展現光影、時間、空間等多重面向。需要觀者參與其中才能完整體現其意境。展品與參展者互動的深刻體驗,十分推薦親臨現場感受。
Thumbnail
時堂-avatar-img
2025/08/19
之前聽人說過,「喜歡現代藝術的人,都很聰明」,果真不假! 我對現代藝術總有點距離,怕自己看不懂那個意境,哈哈!感謝分享!
Sylvi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時堂 還好這次導覽手冊寫的平實易懂呢😝
週六的北美館中人潮意外地多,等待「『生命沿線而生』── 詩 ╳ 身體工作坊」(配合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時,在明亮的館內閒晃,晃至三樓的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時,被狠狠地攫住。 這是一個關於「壓迫」的展覽,而當我說「壓迫」,我指的是那種非常切膚、血淋淋或不忍直視的真實。多麽希
Thumbnail
親愛的阿公 最近過得好嗎?我今天去看了一個藝術展覽,名叫「你的好奇旅程」,是冰島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展覽。裡面的作品都和「光」與「影」有關,我想與您分享三件我喜歡的作品,因為我覺得它們藏著關於人生、學習和成長的哲學道理。
Thumbnail
在攝影技術從類比走向數位後,持續的科技革新不斷重塑和挑戰紀實攝影、 報導攝影的核心價值,影像以更多元、更細密的形式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使 整個時代的人類與影像的互動關係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也促使我們去思考攝影行 動背後之「觀看」、「紀錄」、「詮釋」的主客關係,及可能存在的模糊、彈性 空間。
Thumbnail
我感覺有部分的自己還站在北美館的頂層俯瞰一切。看電風扇懸吊,不知所依,鞦韆一樣搖盪,也看人們和他對看,盡情互動。外面晴雨不定,晴雨同時發生。天光透進整面玻璃窗,也成為整體動態的一份子。 上個月,我還坐在那前面的椅子上黯然神傷。而今我卻和他站在同個空間的最高處。好像電影的續集一樣不可思議。 我
Thumbnail
在一年中最熾熱的一天,我帶著我的好奇心走進北美館,參觀來自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你的好奇旅程」個展。這是預計為期三年(2024~2026)巡迴五座城市的展覽,台北北美館作為第三站,是規模最大的。 印象最深刻的 3件作品: 《美》(1993)-
Thumbnail
暑假期間想帶小朋友出門,又怕晒太陽?別擔心!這篇文章精選 6 個臺北、桃園的親子展覽,包含哆啦A夢特展、靜物畫展、印象派名作展等,讓大小朋友都能在舒適的冷氣環境中享受藝術之美,寓教於樂!
Thumbnail
CuteBear-avatar-img
3 天前
謝謝分享
【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從類比到數位,隨著時代轉變,攝影技術也持續發展為人手一機的數位攝影時代。 展覽以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劇院》系列為隱喻,反思創作者、攝相機功能、攝影與時間、影像生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