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Barbie!從來沒想過...這個從小到大陪伴我童年的芭比娃娃, 竟然可以翻拍成這樣荒謬卻真實的電影!女導演是我一直很欣賞的 Greta Gerwig,《淑女鳥》、《她們》這兩部深入探討女性的議題都是出自於他的偉大作品!這次的《芭比》更是用一種喜劇的方式包裝真實世界男女權主義的狀態,也找來了根本就是真實版的芭比演員瑪格羅比演出,以及毫無偶像包袱的萊恩葛斯林擔任肯尼(相信我,看完芭比你會對他的好感度激增,沒想過男神也可以毫無極限的搞笑!)。走出戲院,你會開始思考,我剛剛到底看了什麼,但同時也讓我對於從小到大價值觀的形塑和不自覺的經歷不少父權的狀態...像是被點醒一般,有意識的大徹大悟?!
以下整理了關於電影帶出的議題:
芭比樂園一開始的當權者和主要的角色皆是芭比們,世界圍繞著女性轉,肯尼們負責的僅有在沙灘上裝逼?人生的目標就是等著被芭比注視和打招呼,除此之外沒了。或許跟著一起跳舞吧!跳完就可以解散了,因為每個夜晚都是 Girl's night,女孩們也不需要另一半。
而肯尼就像是個配角,可能比配角更不如。還記得小時候跟姊姊一起玩芭比時,我們幾乎不需要肯尼這個角色,他甚至就是被遺忘在玩具箱裡的存在...,也難怪肯尼在這次電影中急著發現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
穿越到現實世界的肯尼,發現現實世界充滿父權的掌握,掌權者幾乎都是男性,女性反而沒什麼主導權,瞬間感動至極,像溺水已久終於飄來一大浮木,肯尼馬上把父權這些概念先全部拷貝一波,帶回芭比樂園。
父權 vs 女權一直都是身而為人的日常議題,但兩者過猶不及,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很不容易的,但說到底,不論性別,我們都只是想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並且以一種最舒適的方式生活著,不必屈就於誰,不必為了誰而活,而是寫出屬於自己的劇本。性別不該互相貶低,而是平等共存。
《芭比》用有趣的方式對比芭比樂園和真實世界的矛盾,卻也同時諷刺現代社會的男女,是否憑藉各自的優勢和自傲,不自覺的傷害了另一個性別的人們。
若不是芭比有天發現自己的腳再也掂不起來、腳下甚至開始長出橘皮組織,這一切「不完美」才開啟了她探索自我之旅。為什麼我們會有容貌焦慮?為什麼我們總希望自己可以更完美?現狀不好嗎?
片中也藉由一個角色點出了女性當下所遇到的困境,必須時時刻刻狀態保持最佳,但現實是我們都有自己黑暗的一面,生活也絕對不會是事事順心的。世俗的審美價值觀有時過於狹隘,當然女性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也不小。凡事都得處理圓融、要瘦又不能太瘦、要賺錢但又不能太愛錢、永遠不能失態...。這樣一想也是滿累的,活在社會價值觀之下,我們把自我吃掉了,只為了和別人一樣。
我很喜歡《芭比》在夢幻包裝和場景之下,其實探討了不少人性的黑暗面,我們都有想軟爛、想躺平的時候,那就休息一下嘛!
療癒彼此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真心傾聽,不批判、肯定對方的價值,幫助對方在探索自我的旅程中,都能更加舒適,這就是朋友、情人、家人最重要的存在。幫助自己找到自己價值的同時,一起陪伴著彼此度過日常。
從第一個我們有記憶以來所玩的玩具開始,似乎就開始形塑我們的價值觀。女生照顧嬰兒娃娃、玩芭比、扮家家酒遊戲。男女生的玩具似乎分界很明確,好像沒仔細去思考這些玩具背後的意義,甚至是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也是按照社會價值觀在走的呢?不過其實我們終究還是能活出自己的樣子,總有幾隻芭比娃娃是劈腿狀態、頭髮被亂剪、臉上被塗鴉的很有個性。畢竟誰說,這些玩具的玩法只有一種?
玩具總動員也像是這樣的概念,當玩具也有了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時,大家都想寫出屬於自己的劇本,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們終究還是想做自己,只是在這條路上有時候會迷失、會迷惘啊!
「我可以成為人嗎?」芭比問。
想成為人類,擁有人類的喜怒哀樂、接受不完美的人生,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並不用獲得誰的認可。這段其實看了滿有感觸,我們希望可以獲得他人認同我們的所作所為,藉以說服自己這個選擇是正確的、藉以將一部分的責任稍微轉移分擔在這些人身上,但其實沒有一個人生選擇是別人能決定的。
我,之所以為我。我的存在、我所做的每個決定,都該是由我自己而負責,生命的厚度和體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身邊的人只是陪伴的存在,人生的劇本終究還是要由自己來完整,也才是最棒的故事。觀影後,是時候拋開一些些枷鎖和不自在,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活著,體悟到這是自己的人生劇本,還有大好的篇章可以寫下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個愛心或留言交流唷~謝謝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