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芭比 Barbie

更新於 2023/08/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華納兄弟)

(圖/華納兄弟)

預告片剛釋出時,我對這部電影抱持著偏見,以為只是童話般的故事。然而在真正踏進影院後,我對《芭比Barbie》完全改觀,它談的不是粉紅泡泡,甚至顛覆了我對玩偶Barbie的既定印象。如果要以探討女權角度來說,我認為《芭比Barbie》並不是一部最好的作品,但它確實有讓人想聊聊這個議題的魅力。

《芭比Barbie》是2023年上映的真人愛情喜劇,講述與現實有別的平行世界,存在著一座芭比樂園。芭比樂園有著美泰兒出產的各式各樣芭比,從絕版品到新上市,甚至有著被遺棄的怪芭比。此部電影主角是典型芭比,她擁有大眾標準的曼妙身材與可人臉蛋,每天生活無憂無慮,在各種派對與娛樂活動中度過一天。與現實世界最大區別是性別的主導,芭比樂園主要工作者為女性芭比,男性芭比肯尼則為配角,他們的價值取決於芭比。然而某天一如往常舉行著派對時,芭比忽然意識到「死亡」這件事,讓從沒有悲觀想法的她感到驚慌,隔天醒來除了諸事不順外,芭比的腳變成扁平足。在怪芭比的建議下,為了讓自己「恢復原狀」,她前往現實世界找尋和她一起玩的女孩。在芭比與肯尼踏入與樂園截然不同的現實世界後,他們得到了大相逕庭的感觸,也為數十年未曾改變的芭比樂園帶來衝擊。

- 肯尼的存在
雖然《芭比Barbie》是部以女性芭比出發的電影,但肯尼這個角色畫龍點睛。故事一開始肯尼沒有價值,如同市面上的玩偶套組,沒有芭比就沒有肯尼。肯尼為了擁有芭比,在樂園會竭盡所能取悅對方。然而踏入現實世界後,他們的價值觀被徹底翻轉。在現實世界中擁有較多主導權與資產的為男性,這是他在樂園從來沒感受過的。肯尼將「男性主義」帶入芭比樂園,樂園中的女性瞬間變成了過往的肯尼。

我覺得電影中後段芭比與肯尼覺醒的力道不足,讓人有倉促結尾之感,衝擊力如隔靴搔癢般,真的非常可惜!但單純就角色互調來反思性別議題,是很新鮮且值得一試的方法。提倡兩性平權這條路上,我想最難的還是相互理解。大環境下兩性擁有的力量比例不均,這也源自於傳統意識累積,即便我們或多或少想跳脫上一代的想法,仍會無意識承接一些價值觀。每個人在這個時代都可能成為芭比或肯尼,沒有哪個性別比較優越或值得被接納。如同接近尾聲時芭比與肯尼相互道歉,彼此不再需要擁有對方的凝視才得以存在一樣,兩方如果要和解,首先需要相互理解。

- 芭比的覺醒
在肯尼們以男性主義佔領樂園後,整個樂園的芭比也發生巨大變化,她們褪去原本高權力身分與高自尊性格,轉換為以服務肯尼為主的芭比,甚至變得毫無自主思考能力。在葛洛莉勸說後,芭比們才終於覺醒。使芭比們覺醒的橋段便是葛洛莉娓娓道來對女性的限制,例如:「我們必須瘦,卻不能太瘦,而且不能說是自己想瘦,妳必須說妳是為了健康,所以妳必須瘦」、「女人要懂得賺錢,但又不能太愛錢」、「女人要成為母親般的角色,但又不能太像男人他媽」等等。

這段勸說是整部片我最喜歡的橋段,然而過程非常簡短,因此顯得倉促,這也成為我認為最可惜的地方。假如《芭比Barbie》有打算要探討兩性平權,覺醒的部分應該要是精華。要使社會風氣改變,首先要意識到那些不對等。在苛薄的教義下生活太久,便很容易認為本應該如此。如同一開始被高跟鞋束縛,當芭比雙腳完全踏上平地,明明不需要大驚小怪的事情,卻也會讓她惶恐。為什麼說當一個女人很難,我想就是因為這樣,我們需要時刻介意自己是否符合資格,卻很少有人思考資格的來源與合理性。甚至綁住女性的不只是男性,女性也會約束女性,電影中有這麼一句台詞深得我心:「女人討厭女人,男人也討厭女人。這是我們唯一的共識」。正因為沒有意識到教條的不合理,才演化了整個社會對單一性別的不友善。

- 妳不完美,但妳好美
《芭比Barbie》其中一幕讓我泛淚,是她剛到現實世界,在路邊巧遇一位老奶奶時,芭比專注地看著對方。那副面孔是芭比在樂園中不曾碰見的,在樂園中的她們永遠青春,沒有想像過自己會變老,對於皺紋也充滿恐懼。然而當她遇見了真實世界中的老人,卻發現歲月沒有她想像中糟,反而因為歲月讓魅力昇華。芭比不由得被這種美麗感動,在那一刻也啟發了她心中的「人性」。

究竟什麼稱得上是「完美」呢?在不斷追求完美的路上,永遠不會有盡頭,因為這世界沒有完美的絕佳定義。當你以為已經做得夠好時,便會有另一個新的標準出現,在這個資訊汰換過快、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又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雖然是老生常談,人們總更傾向呈現光鮮亮麗的生活,對陰暗面避而不談。前陣子與友人聊到,積極是好事,但一直在積極亢奮的情緒下絕對是不好的事。接納自己的不夠完美,把好與壞拼湊起來,才能是一個完整的自己。比起完美,完整似乎是更難達成,卻也更必要的目標。

《芭比Barbie》在我心中雖然不能算非常優秀的作品,但這道粉色旋風或許能成為某些人心中的種子。

「唯有被閱讀過,一本書才能活起來。」這句話出自紀優.穆索的小說紙女孩 書是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導師或摯友 但願我能將這些生命過客帶給我的感動化作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然透過衛福部LINE的群發訊息,得知一系列關於親密關係上精神暴力的電影,因為是自己也時常關注的議題,果斷選擇可參加的場次。非常感謝近幾年公部門越來越重視這些事情,透過活動讓更多人理解事件的成因、接收個案在事件中的感受,進而釐清原本誤解的部分。
音樂劇《怪胎》的背景與電影版大致相同,講述患有強迫症的兩人相知相惜相愛的過程。兩人對外界髒汙的厭惡與整齊擺設的堅持不謀而合。世人將他們兩個視為怪胎,也讓他們之間的羈絆更堅固。然而原以為無堅不摧的信念,在陳柏青的強迫症忽然消失的那天開始動搖,兩個人面對這個巨變的反應深深牽引著觀眾的心。
我們的一生不斷在相遇與失去,失去不一定是天人永隔,也可能是漸行漸遠或突然的分道揚鑣,我們也窮盡一生在練習、克服失去帶來的負能量與悲傷。這趟旅程告訴鈴芽也告訴觀眾,即使遭逢巨變,人們還是能依靠強而有力的彼此與溫暖動人的回憶,即便充滿未知仍能逐步邁向未來。
《神人之家》並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化場面,導演如實呈現家人間的互動、家中所遇之困頓、父親患病至死亡的日子,以及神靈之於自己家是什麼樣的存在。導演最終得到了答案,神靈的有無對他而言好像沒那麼重要,他的人生不需要執著於是否得到眷顧,遇到問題、看見本質,然後想辦法解決。終究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並謹記自己並
結尾劉立民發現事實與自己的理解大相逕庭,卻不選擇將其留下。或許是他已經達到目的,這件事應該告一段落,也或許是害怕繼續延伸會傷害到更多人,好比年事已高的真凶,以及深信自己已抓到真兇的張正義。無論劉立民的思維方式是哪種,結尾都令我感到不寒而慄,當世人將某人定罪,罪後真相卻不是最後。
大家對思想犯的印象是什麼呢?我在進電影院前,腦袋浮現的是《返校》中張明暉老師,溫文儒雅的男性形象,然而《流麻溝十五號》徹底顛覆了我對思想犯的刻板印象。或許以女性來刻劃這些故事,更能凸顯那年代對一切的隱忍。看似比男性嬌弱,但片中她們不分年齡,比誰都堅強、果敢、負責。
偶然透過衛福部LINE的群發訊息,得知一系列關於親密關係上精神暴力的電影,因為是自己也時常關注的議題,果斷選擇可參加的場次。非常感謝近幾年公部門越來越重視這些事情,透過活動讓更多人理解事件的成因、接收個案在事件中的感受,進而釐清原本誤解的部分。
音樂劇《怪胎》的背景與電影版大致相同,講述患有強迫症的兩人相知相惜相愛的過程。兩人對外界髒汙的厭惡與整齊擺設的堅持不謀而合。世人將他們兩個視為怪胎,也讓他們之間的羈絆更堅固。然而原以為無堅不摧的信念,在陳柏青的強迫症忽然消失的那天開始動搖,兩個人面對這個巨變的反應深深牽引著觀眾的心。
我們的一生不斷在相遇與失去,失去不一定是天人永隔,也可能是漸行漸遠或突然的分道揚鑣,我們也窮盡一生在練習、克服失去帶來的負能量與悲傷。這趟旅程告訴鈴芽也告訴觀眾,即使遭逢巨變,人們還是能依靠強而有力的彼此與溫暖動人的回憶,即便充滿未知仍能逐步邁向未來。
《神人之家》並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化場面,導演如實呈現家人間的互動、家中所遇之困頓、父親患病至死亡的日子,以及神靈之於自己家是什麼樣的存在。導演最終得到了答案,神靈的有無對他而言好像沒那麼重要,他的人生不需要執著於是否得到眷顧,遇到問題、看見本質,然後想辦法解決。終究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並謹記自己並
結尾劉立民發現事實與自己的理解大相逕庭,卻不選擇將其留下。或許是他已經達到目的,這件事應該告一段落,也或許是害怕繼續延伸會傷害到更多人,好比年事已高的真凶,以及深信自己已抓到真兇的張正義。無論劉立民的思維方式是哪種,結尾都令我感到不寒而慄,當世人將某人定罪,罪後真相卻不是最後。
大家對思想犯的印象是什麼呢?我在進電影院前,腦袋浮現的是《返校》中張明暉老師,溫文儒雅的男性形象,然而《流麻溝十五號》徹底顛覆了我對思想犯的刻板印象。或許以女性來刻劃這些故事,更能凸顯那年代對一切的隱忍。看似比男性嬌弱,但片中她們不分年齡,比誰都堅強、果敢、負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遠離城市喧囂、吵雜的森林,一對帶著各自心事的母女,在這裡以幾近原始的方式,只為了找到彼此救贖的可能。 沒有太多的鋪陳、沒有清晰的前因後果、沒有大量對白梳理劇情,對於這之所以到森林隱居,也不過幾句台詞的敘述,使觀眾只得依賴著想像力,才能試著完整這部電影所要傳達出的故事。 而一切,一切只有身體、情感,
在看此部電影之前,對史諾登一事,我只有片片段段地一知半解,但……就是這樣的一知半解,反而引起了我進電影院觀賞此部電影的興致。 撇開整部電影時間冗長、過多的專業術語及鉅細靡遺的故事節奏,導致電影在某些時候會顯得有些枯燥、平淡、沉悶的缺點外,其實也可以算是一部足以引人思考的電影。 雖然整部片並沒有所謂的
「人嘛,要嘛我們都死,不然就好好活著」。 這是看完這部由瑞典新人作家菲特烈‧貝克曼─寫下的暢銷小說所改編的電影(別擔心,就算沒看過小說如我,也能完全進入電影的世界中,好好欣賞),最為感動也最為深刻的一句話。 或許是心有戚戚焉,當這句話躍然於電影螢幕上,當下的反應是一陣溫溫熱熱的感覺湧上感覺、湧進眼中
看完屍速列車後的夜裡,我做了一個夢,一個很平凡沒有喪屍,只是單純有著人類的世界的夢。 奇怪的是,明明一個喪屍都不存在的世界,可不知為何夢中的我,卻隱隱約約感到一絲絲令人厭惡、恐怖的氣息,為了一探這莫名的氣息究竟從何而來,夢中的我決定前往那人類群聚的所在之地,藉以尋求得以解答心中的不快與疑惑。 只是越
除了拍出無法成為理想中大人者們的無奈及辛酸外,我想,這部電影最想要傳達的主題,應該是「勇氣」了吧。 因為擁有理想、追求夢想的人多,但能張臂迎接成功到來的人少,而能坦然面對失敗、接受失敗的人,則又是少之又少。畢竟,對於呈現眼前、顯而易見的失敗,視而不見不僅是保護脆弱心靈的做法,也是為了讓自己得以沉浸在
不只是廉價、老掉牙劇情的活屍片,也不只是爽度爆表、毫無劇情深度,只為尖叫而生,充滿灑狗血般刺激的爽片,而是一部以喪屍為名,實則蘊含人性各種面向意涵的深度片。 是的,在恐怖、使人驚懼地喪屍做為賣點的包裝下,以人性作為探討的出發點,深刻地描繪出或自私或醜陋或盲目或煽動或令人作嘔,為了拯救自己,替自己的生
我們總是想像著長大後的自己,可以成為那個成功地達成夢想,成為理想中的大人的那種人──然而,可以成為如此人的人,終究是少之又少,只不過我們的目光,皆是落在那些成功的人身上……。 對於大多數的曾經追求過夢想,曾經信誓旦旦地想要成為理想中樣子的自己,多是在漸漸長大、漸漸成熟,直到出了社會,直到工作了幾年、
這段時間以來的低潮、憂鬱與沉重,都隨著這部電影、隨著眼淚得到了一些紓解。雖然看完整部電影,隨之而來,由一點一滴的情緒累積而成有些沉重、有些濃稠,有些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情節,迴盪在千絲萬縷地情緒中,引起了一些啟發,久久,不散。 整部電影的氛圍都維持在輕輕地、慢慢地以一種極為日常的步調,去敘述一個平凡郵
Thumbnail
乍看片名,會以為「陰森林 (The Village)」是一部恐怖片,看了之後,纔知道......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遠離城市喧囂、吵雜的森林,一對帶著各自心事的母女,在這裡以幾近原始的方式,只為了找到彼此救贖的可能。 沒有太多的鋪陳、沒有清晰的前因後果、沒有大量對白梳理劇情,對於這之所以到森林隱居,也不過幾句台詞的敘述,使觀眾只得依賴著想像力,才能試著完整這部電影所要傳達出的故事。 而一切,一切只有身體、情感,
在看此部電影之前,對史諾登一事,我只有片片段段地一知半解,但……就是這樣的一知半解,反而引起了我進電影院觀賞此部電影的興致。 撇開整部電影時間冗長、過多的專業術語及鉅細靡遺的故事節奏,導致電影在某些時候會顯得有些枯燥、平淡、沉悶的缺點外,其實也可以算是一部足以引人思考的電影。 雖然整部片並沒有所謂的
「人嘛,要嘛我們都死,不然就好好活著」。 這是看完這部由瑞典新人作家菲特烈‧貝克曼─寫下的暢銷小說所改編的電影(別擔心,就算沒看過小說如我,也能完全進入電影的世界中,好好欣賞),最為感動也最為深刻的一句話。 或許是心有戚戚焉,當這句話躍然於電影螢幕上,當下的反應是一陣溫溫熱熱的感覺湧上感覺、湧進眼中
看完屍速列車後的夜裡,我做了一個夢,一個很平凡沒有喪屍,只是單純有著人類的世界的夢。 奇怪的是,明明一個喪屍都不存在的世界,可不知為何夢中的我,卻隱隱約約感到一絲絲令人厭惡、恐怖的氣息,為了一探這莫名的氣息究竟從何而來,夢中的我決定前往那人類群聚的所在之地,藉以尋求得以解答心中的不快與疑惑。 只是越
除了拍出無法成為理想中大人者們的無奈及辛酸外,我想,這部電影最想要傳達的主題,應該是「勇氣」了吧。 因為擁有理想、追求夢想的人多,但能張臂迎接成功到來的人少,而能坦然面對失敗、接受失敗的人,則又是少之又少。畢竟,對於呈現眼前、顯而易見的失敗,視而不見不僅是保護脆弱心靈的做法,也是為了讓自己得以沉浸在
不只是廉價、老掉牙劇情的活屍片,也不只是爽度爆表、毫無劇情深度,只為尖叫而生,充滿灑狗血般刺激的爽片,而是一部以喪屍為名,實則蘊含人性各種面向意涵的深度片。 是的,在恐怖、使人驚懼地喪屍做為賣點的包裝下,以人性作為探討的出發點,深刻地描繪出或自私或醜陋或盲目或煽動或令人作嘔,為了拯救自己,替自己的生
我們總是想像著長大後的自己,可以成為那個成功地達成夢想,成為理想中的大人的那種人──然而,可以成為如此人的人,終究是少之又少,只不過我們的目光,皆是落在那些成功的人身上……。 對於大多數的曾經追求過夢想,曾經信誓旦旦地想要成為理想中樣子的自己,多是在漸漸長大、漸漸成熟,直到出了社會,直到工作了幾年、
這段時間以來的低潮、憂鬱與沉重,都隨著這部電影、隨著眼淚得到了一些紓解。雖然看完整部電影,隨之而來,由一點一滴的情緒累積而成有些沉重、有些濃稠,有些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情節,迴盪在千絲萬縷地情緒中,引起了一些啟發,久久,不散。 整部電影的氛圍都維持在輕輕地、慢慢地以一種極為日常的步調,去敘述一個平凡郵
Thumbnail
乍看片名,會以為「陰森林 (The Village)」是一部恐怖片,看了之後,纔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