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心中永遠的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升高二的兒子,夜晚突然發燒,這時兒子也瞬間變成小屁孩了,爸媽又忙碌起來了!普拿疼、燒開水、冰枕,三五分鐘摸一次額頭,希望瞬間就退燒了。

前陣子玩電腦很多問題都一直詢問兒子,覺得他是我的解題老師,也會幫我寄信,寄包裹,記得疫情嚴峻時期家裡人確診時,只有他一人沒被感染,還會去診所幫我們拿藥,買餐。

還是掛了急診,因為我身體不好早早就休息了,整晚都是老公沒睡在處理,大半夜的凌晨2點半,我半夢半醒,老公說要帶他去掛急診,5點半又驚醒,電話聯繫還在吊點滴,搞到到早上8點多才到家,9點和老公換手。

先幫老公點上舒眠薰香精油,讓他充分休息,10點多又燒起來了,比第一次燒得更高,貼上退熱貼、冰枕、擦拭身體,甚至在他小腿塗上薄荷精油,吃醫院拿回來的退燒藥。

才睡3小時的老公又起床說要帶他去診所看,著就是不管小孩幾歲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小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咪荔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咪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小小辦公室,六張辦公桌,一張會議桌,影印機、冰箱、飲水機、咖啡機、零食,同事間相處融洽,這美好的場景瞬間消失一人 週三下午我因為兒子新生活動請假,隔日一早比平常早5分鐘到公司,我跟平常一樣開機,整理服裝儀,陸續有一人進來,突然發現斜對角辦公桌桌上有一頂安全帽,但我很確定沒看見那個同事進辦公室,隨口
Thumbnail
2023/08/06
小小辦公室,六張辦公桌,一張會議桌,影印機、冰箱、飲水機、咖啡機、零食,同事間相處融洽,這美好的場景瞬間消失一人 週三下午我因為兒子新生活動請假,隔日一早比平常早5分鐘到公司,我跟平常一樣開機,整理服裝儀,陸續有一人進來,突然發現斜對角辦公桌桌上有一頂安全帽,但我很確定沒看見那個同事進辦公室,隨口
Thumbnail
2023/07/23
前兩年因為疫情都在家,從職業婦女變成家庭煮婦,居然看起YB,一直都在傳統產業上班,下班除了FB、LINE其實很少看YB,那時有台宏碁的小平板,常常使用,了解了自媒體是什麼,還有寫文案等居家工作的訊息,開啟了我的新思維。 在那時~也看到療癒風超手感電繪,讀美工科的我,除了畫素描很行,其他全還給老師了
Thumbnail
2023/07/23
前兩年因為疫情都在家,從職業婦女變成家庭煮婦,居然看起YB,一直都在傳統產業上班,下班除了FB、LINE其實很少看YB,那時有台宏碁的小平板,常常使用,了解了自媒體是什麼,還有寫文案等居家工作的訊息,開啟了我的新思維。 在那時~也看到療癒風超手感電繪,讀美工科的我,除了畫素描很行,其他全還給老師了
Thumbnail
2023/07/16
兄妹的line群裡跳出了「我失業了!」大姊回了"霸氣",我回了"真假",5個兄妹討論起來,想想我們兄妹每個都半工半讀完成學業,讀高一點的都背學貸,每個都任勞任怨,沒有停歇。 說說自己~國中畢業就打工,高中也半工半讀,畢業後還沒找到正職工作時,那怕只是去7-11打工,也持續不斷的工作,生完小孩做完月
Thumbnail
2023/07/16
兄妹的line群裡跳出了「我失業了!」大姊回了"霸氣",我回了"真假",5個兄妹討論起來,想想我們兄妹每個都半工半讀完成學業,讀高一點的都背學貸,每個都任勞任怨,沒有停歇。 說說自己~國中畢業就打工,高中也半工半讀,畢業後還沒找到正職工作時,那怕只是去7-11打工,也持續不斷的工作,生完小孩做完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早上才提到小孩,中午就接到老師打電話來,小孩發燒了!其實昨晚他就睡得很不安穩,但他很愛去學校,所以讓他吃了醫生開的藥後還是去上學了。 醫生說不一定會發燒,喉嚨痛是這陣子的常態,好像確診過後,大家的氣管都很敏感,加上小孩鼻子過敏,晚上睡覺枕頭都墊好幾層,最近開始想要不要買洗鼻器。
Thumbnail
早上才提到小孩,中午就接到老師打電話來,小孩發燒了!其實昨晚他就睡得很不安穩,但他很愛去學校,所以讓他吃了醫生開的藥後還是去上學了。 醫生說不一定會發燒,喉嚨痛是這陣子的常態,好像確診過後,大家的氣管都很敏感,加上小孩鼻子過敏,晚上睡覺枕頭都墊好幾層,最近開始想要不要買洗鼻器。
Thumbnail
即使我們到了60歲 對他們來說 我們也還是個孩子 這應該是所有父母的想法 很少在家之外的地方生病 就連小感冒都很少 頂多一年一次吧! 其他那些爛身體的小病痛 常犯 卻也都有各自拆招的方法
Thumbnail
即使我們到了60歲 對他們來說 我們也還是個孩子 這應該是所有父母的想法 很少在家之外的地方生病 就連小感冒都很少 頂多一年一次吧! 其他那些爛身體的小病痛 常犯 卻也都有各自拆招的方法
Thumbnail
要升高二的兒子,夜晚突然發燒,這時兒子也瞬間變成小屁孩了,爸媽又忙碌起來了!普拿疼、燒開水、冰枕,三五分鐘摸一次額頭,希望瞬間就退燒了。 前陣子玩電腦很多問題都一直詢問兒子,覺得他是我的解題老師,也會幫我寄信,寄包裹,記得疫情嚴峻時期家裡人確診時,只有他一人沒被感染,還會去診所幫我們拿藥,買餐。
Thumbnail
要升高二的兒子,夜晚突然發燒,這時兒子也瞬間變成小屁孩了,爸媽又忙碌起來了!普拿疼、燒開水、冰枕,三五分鐘摸一次額頭,希望瞬間就退燒了。 前陣子玩電腦很多問題都一直詢問兒子,覺得他是我的解題老師,也會幫我寄信,寄包裹,記得疫情嚴峻時期家裡人確診時,只有他一人沒被感染,還會去診所幫我們拿藥,買餐。
Thumbnail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Thumbnail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Thumbnail
早上五點半起床,探探弟弟額頭,還在微燒,但已經往好的方向走了,希望他趕緊恢復健康!
Thumbnail
早上五點半起床,探探弟弟額頭,還在微燒,但已經往好的方向走了,希望他趕緊恢復健康!
Thumbnail
大兒子在四月底確診,陪伴並照顧的過程中,我生發疑惑,也接收到幫助,進而慢慢思索疫情時代裡的態度,與人之相處應對。
Thumbnail
大兒子在四月底確診,陪伴並照顧的過程中,我生發疑惑,也接收到幫助,進而慢慢思索疫情時代裡的態度,與人之相處應對。
Thumbnail
那天我病了,也忽然發覺孩子的愛!
Thumbnail
那天我病了,也忽然發覺孩子的愛!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被禁閉12周以後,媽媽已經完全無法正常的狀態. (意思就是底下純媽媽發洩文,歡迎略過點出)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被禁閉12周以後,媽媽已經完全無法正常的狀態. (意思就是底下純媽媽發洩文,歡迎略過點出)
Thumbnail
圖片版權為「家政夫的悄悄話」所有。 隨著寒假接近尾聲,可愛的乾兒子回家後,白天屋裡又恢復回四個臭男生大眼瞪小眼的日子。本來以為老二會因為少了同年紀的玩伴而沮喪,但沒想到他老哥居然在前一晚歡送乾兒子的真心話中,講出下面內容: 果然是施比受更有福,看似是我在替朋友照顧孩子的小舉動,竟意外讓自己的兒
Thumbnail
圖片版權為「家政夫的悄悄話」所有。 隨著寒假接近尾聲,可愛的乾兒子回家後,白天屋裡又恢復回四個臭男生大眼瞪小眼的日子。本來以為老二會因為少了同年紀的玩伴而沮喪,但沒想到他老哥居然在前一晚歡送乾兒子的真心話中,講出下面內容: 果然是施比受更有福,看似是我在替朋友照顧孩子的小舉動,竟意外讓自己的兒
Thumbnail
兒子前幾天剛滿一歲。 生日當天,發了一整天的高燒,我沒有掉淚,只是心疼。 也想起了小學三年級背過的一段詩句:「孩兒作熱與顛寒,恨不摳心揠肺肝。」 望著逐漸長大的小身軀,回想這一年多來的心路歷程。 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
Thumbnail
兒子前幾天剛滿一歲。 生日當天,發了一整天的高燒,我沒有掉淚,只是心疼。 也想起了小學三年級背過的一段詩句:「孩兒作熱與顛寒,恨不摳心揠肺肝。」 望著逐漸長大的小身軀,回想這一年多來的心路歷程。 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