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死神的自我矛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奧本海默,近期討論度極高的電影,講述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歐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的過程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席尼·墨菲等人主演。
此篇文章有雷​

故事複雜?

我原本是抱著了解歷史的心態進影廳的,沒想到諾蘭給觀眾的卻是驚人的感官體驗,以及長達三小時錯綜複雜的謎題,故事中角色眾多,且敘事手法交錯,可能會使第一次觀看的人難以理解故事脈絡,但其實全篇劇情編排地十分縝密,就是因為單純地照時間走太無聊,所以多次穿插了不同時間軸,連續有新人物的出現,儘管像個謎一般,看到後面甚至再次觀看時,便能理解此故事的端緒。


死神的前後矛盾

相信會有許多劇情講解,我便不獻醜,不過我想深入寫我印象最深的部分,主角奧本海默的心態轉變,也就是他的安全許可聽證會最後的關鍵證詞,1945年不愧疚丟下了原子彈,1950年卻因愧疚反對氫彈開發,是什麼使他前後矛盾?


如雷腳踏聲的象徵:群眾壓力

應該蠻多人會發現電影中有時背景會出現如雷的腳踏聲,且總是配上主角臉的特寫,砰砰地好似他的幻聽或是他腦中的焦慮,那些腳踏聲真正出現是原子彈投放日本成功,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向同伴們給予演講時,觀眾如雷的腳踏聲代表他們對於成功的激昂與亢奮,但在前面與戰爭部長的談話也能看出奧本海默對於投放原子彈有疑慮。

原子彈投放後奧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給予演講

原子彈投放後奧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給予演講

可是在那麼多人面前,尤其是那些努力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加上他們的家人,他無法說出那些真心卻殺風景的話,那些震耳欲聾的腳踏聲代表著群眾的期待,期待奧比做為領導能給予他們肯定,所以我認為那幕他說的話,是被逼著出口的,也因此在台上嘲諷完日本與德國後,整個場面在他眼中開始變得模糊不清,感官好像失常了,他好像失去自我的控制,甚至腳下踏破了一具的屍殼。

在另一幕同樣有腳踏聲的使用,是在聽證會上檢察官問為何當時在俄國發現核爆反應後否決了氫彈的發展,進而跳到當初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開會的回憶,在會談陷入僵局時,在一旁獨自思考的奧本海默的腦海中再次響起了那腳踏聲,好像群眾或是世界正在逼迫著他妥協,如同原子彈那次一樣,但是這次他拒絕了外界的壓力,堅決不開發氫彈,儘管最後杜魯門沒聽建議,這次的事件依舊成為了主角的把柄。

德國投降之時,他堅持要繼續開發原子彈

德國投降之時,他堅持要繼續開發原子彈

奧本海默曾在更之前,德國投降之時,在洛斯阿拉莫斯告訴眾人,他們必須繼續研究並支持投放原子彈的原因,人類需要理解這種武器的恐怖之處,若他們只談理論而不使用,人類永遠不會理解,奧本海默希望人類可以只透過這次核爆就學到教訓,達到多次在電影中提到的結束所有的戰爭。

但他太過天真,在聽證會的最後一幕,檢察官問他是從何開始對於氫彈有反對立場,他回答:「從我發現人類會使用他們擁有的所有武器後。」

就是因為如此,他的心態才產生了變化,不再臣服於群眾的壓力,否決了威力更大的氫彈之研發,但同時也成為了他被汙名化的關鍵,前後的自我矛盾,給予更多的質疑和輿論空間,於是他失去了安全許可。


真正的恐怖

他是美國的普羅米修斯,給予人類毀滅自我的能力,至此之後,他也不斷地受到折磨,我相信奧本海默發現了真正恐怖的是人類,他為了世界反抗了當初無法招架的群眾壓力,也同時被群眾背棄了。

我相信這位死神的情感還有許多能探討的地方,諾蘭的電影也給了我們許多詮釋空間,以上是我感觸最深之情節,這些想法可能跟史實中的人會有出入,不過至少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真實感受,我蠻喜歡這部電影,希望大家享受,也可以進一步的討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卡尼
3會員
11內容數
喜愛ACG、文學、電影
卡尼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結局引發爭議,本文探討其劇情邏輯、作者諫山創的創作理念以及讀者感受。作者曾公開表示後悔及不滿意結局,甚至透露創作動機包含「傷害讀者」。文章分析結局缺乏道理,角色動機模糊,並嘗試從作者個人經歷和創作觀點解釋其創作意圖。
Thumbnail
2025/04/04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結局引發爭議,本文探討其劇情邏輯、作者諫山創的創作理念以及讀者感受。作者曾公開表示後悔及不滿意結局,甚至透露創作動機包含「傷害讀者」。文章分析結局缺乏道理,角色動機模糊,並嘗試從作者個人經歷和創作觀點解釋其創作意圖。
Thumbnail
2024/03/12
蠟筆小新是我童年最喜愛的卡通,因此我決定認真地把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全部看完一遍,並做個人主觀的點評。蠟筆小新第三個十年,整體進入了成熟期,製作團隊像是找到了成功公式,不停推出水準高的作品。也許是預算增加,或是技術進步,整體表現都挺好的,作畫穩定,劇情設定完整,幾乎沒有多餘的垃圾時間。
Thumbnail
2024/03/12
蠟筆小新是我童年最喜愛的卡通,因此我決定認真地把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全部看完一遍,並做個人主觀的點評。蠟筆小新第三個十年,整體進入了成熟期,製作團隊像是找到了成功公式,不停推出水準高的作品。也許是預算增加,或是技術進步,整體表現都挺好的,作畫穩定,劇情設定完整,幾乎沒有多餘的垃圾時間。
Thumbnail
2024/03/11
蠟筆小新是我童年最喜愛的卡通,因此我決定認真地把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全部看完一遍,並做個人主觀的點評。劇場版第二個十年我認為是探索發展期,這個十年大部分作品都還在找方向,表現參差不齊非常不穩定,雖然風起雲湧系列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功,這反而成為接棒的導演們的枷鎖。
Thumbnail
2024/03/11
蠟筆小新是我童年最喜愛的卡通,因此我決定認真地把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全部看完一遍,並做個人主觀的點評。劇場版第二個十年我認為是探索發展期,這個十年大部分作品都還在找方向,表現參差不齊非常不穩定,雖然風起雲湧系列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功,這反而成為接棒的導演們的枷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Thumbnail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Thumbnail
假如只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奧本海默》的觀後感,我會選擇「肅然起敬」。動筆前思考良久,無論從劇情走向或畫面設計來談,我得到的衝擊感都難以用文字呈現。我不敢說這部長達三小時的作品能在每一刻帶來震撼,但結局絕對讓人意猶未盡。
Thumbnail
假如只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奧本海默》的觀後感,我會選擇「肅然起敬」。動筆前思考良久,無論從劇情走向或畫面設計來談,我得到的衝擊感都難以用文字呈現。我不敢說這部長達三小時的作品能在每一刻帶來震撼,但結局絕對讓人意猶未盡。
Thumbnail
對我而言,每一部都不容錯過的電影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電影絕對是必看的 這次諾蘭執導的是極具敏感的電影,「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一生極具爭議的天才物理學家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這部電影的一些心理學 也會有一些劇情雷 如果你還沒有看,請謹慎選擇......
Thumbnail
對我而言,每一部都不容錯過的電影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電影絕對是必看的 這次諾蘭執導的是極具敏感的電影,「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一生極具爭議的天才物理學家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這部電影的一些心理學 也會有一些劇情雷 如果你還沒有看,請謹慎選擇......
Thumbnail
《奧本海默》故事描述奧本海默研製原子彈過程,導演諾蘭把部分焦點擺在主角的內心矛盾,研製原子彈成功看似光榮的事情,但卻自喻為「死神」,投放在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死傷,奧本海默覺得自己雙手沾滿鮮血。
Thumbnail
《奧本海默》故事描述奧本海默研製原子彈過程,導演諾蘭把部分焦點擺在主角的內心矛盾,研製原子彈成功看似光榮的事情,但卻自喻為「死神」,投放在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死傷,奧本海默覺得自己雙手沾滿鮮血。
Thumbnail
再沒有比此時此刻更適合去談論一部關於原子彈的電影了。 1945 年,人們借當代普羅米修斯之手開啟潘朵拉之盒,一只被視若救贖的原子彈落下,在那之後的五六十年,更聰明的武器出現,也是在那之後,人類開始自詡為神。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違背神的旨意,悄悄盜取天火送予人類,為地球帶來文明;卻也觸怒了天神
Thumbnail
再沒有比此時此刻更適合去談論一部關於原子彈的電影了。 1945 年,人們借當代普羅米修斯之手開啟潘朵拉之盒,一只被視若救贖的原子彈落下,在那之後的五六十年,更聰明的武器出現,也是在那之後,人類開始自詡為神。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違背神的旨意,悄悄盜取天火送予人類,為地球帶來文明;卻也觸怒了天神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那是貫通整部《奧本海默》的重要意象,一如奧本海默在腦海種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念頭,才有了逐漸向外擴散成形的各式計畫,網羅物理人才到不同的小組,水波的中心點即是洛斯阿拉莫斯小鎮,一個憑空搭建出的城市。「漣漪」的意象也像是原子彈爆破後滲透人心的狀態,透過黑玻璃反射出蕈菇狀的雲朵,
Thumbnail
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那是貫通整部《奧本海默》的重要意象,一如奧本海默在腦海種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念頭,才有了逐漸向外擴散成形的各式計畫,網羅物理人才到不同的小組,水波的中心點即是洛斯阿拉莫斯小鎮,一個憑空搭建出的城市。「漣漪」的意象也像是原子彈爆破後滲透人心的狀態,透過黑玻璃反射出蕈菇狀的雲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