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雨鴞日常(3)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散記補充。

2022選舉之後就不想寫東西,大多都是沒什麼意義的情緒。
所以不太想發網。
書當然是有看的,至少每週去圖書館一次。
2023春天掉進鷹類育雛直播的TA,接下來幾個月都在吸收相關常識。

象牙塔是好東西,比起政治來說是相對平靜。
不過我自己對「歲月靜好」這種說法沒什麼好感,畢竟我是基層老百姓─不可能不受影響。

所以每天花點時間看一下新聞,中文外文都要看,如果太忙沒時間就看一下頭條。我自己是沒在做投資,是個窮主婦啦。但是國外新聞大報都可以看一下,又不花什麼時間!

另外是6月開始做兼職,老本行─居清。但由於鄉下地方案子不多,因此目前還是做身體健康的...。

夏夕空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島女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吞雨鴞日常(1)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吞雨鴞日常(2)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不適,甲狀腺癌警訊與治療,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醫師,我的脖子有摸到一顆硬硬的東西。」28歲的林小姐指著頸部左側說。 「會痛嗎?」醫師問。 「不會。」林小姐搖搖頭。 理學檢查發現林小姐的甲狀腺有顆腫瘤
    Thumbnail
    avatar
    照護線上
    2023-05-26
    「樂天茶餐廳」--- XO醬肉絲蛋炒飯、咖哩魚蛋、炸韮菜餃與鮮蝦雲吞湯,道地港式美食好滋味。香港路邊常見的特色小吃「咖哩魚蛋」(NT$40/份),以前在香港工作時,常在中環路旁看見小販推車販賣,魚蛋就是台灣的魚丸,顆顆渾圓Q彈有咬勁,沾著濃濃的咖哩醬,入口香氣四溢十分迷人
    Thumbnail
    avatar
    輕煙飄過
    2022-05-08
    語言弱智,如蠶食鯨吞:文字弱智化的再商榷前記:文長台語MODE腎入。不知道用「智障」和「弱智」等生理病症罵人,算不算是沒有思考用字。 百外年來「入聲是三四聲」成做常識,平仄拗來拐去,講這是李白蘇軾才會使無合格律,倯。「中文」是20世紀初期才出現的概念,以早漢字在人讀,「國字」是「國語」硬搶去的,知影了後閣講「入聲是三四聲」嘛無問題。
    avatar
    阿好的奴僕
    2022-03-30
    (通化街美食)「青島海鮮水餃(阿欽)」--- 獨幟一格料多美味的干貝高麗水餃、韭菜鍋貼與蝦仁雲吞湯!第一道主食品嚐的是這盤10顆的「干貝高麗菜水餃」(NT$100/盤),水餃顆顆飽滿扎實,外皮豐厚晶亮,內餡也是第一次吃到的干貝高麗菜組合,高麗菜入口鮮脆,干貝軟中帶點咬勁,一口吃下新鮮又美味,難怪吸引了滿滿的饕客前來,一盤10顆吃下就開始有了飽意。
    Thumbnail
    avatar
    輕煙飄過
    2022-02-05
    【古風情慾】「靈」與「性」(一)初生之犢吞虎鞭趾高氣揚的大師兄,講話就像鼻孔都噴出神氣。他身高也六尺都有五了,挺拔魁梧的胸膛,像是有兩個元初疊起來這麼厚實,的確是有這樣的底氣。他亦是晚輩間最有威望,師父眼中最傑出的,方丈候選者。
    Thumbnail
    avatar
    Justin_inder
    2022-02-02
    <物語千年> 大江山酒吞童子 自此之後,世間歌功頌德除鬼英雄,再無人問起流離徬徨、嗜酒如命的少年。
    Thumbnail
    avatar
    路人
    2021-07-13
    如何像抽菸一樣吞吐愛情一。 第一次抽菸是在我21歲生日的時候。 我跑了兩家以前我們最愛去的酒吧,獨自點了每次必點的Margarita,最後買了你常抽的牌子,用三支菸代替蠟燭許願。 「希望我們能復合。」 「希望復合後的我們能更珍惜彼此。」 「如果不能復合,我希望他幸福快樂。」 有人說,第三
    Thumbnail
    avatar
    Psyche
    2020-12-22
    bite 與「并以牙齒;哺以牙齒;并以吞;哺之作;哺咬;咬;哺 (意通「咀嚼」)」等的橋接完整標題:bite 與「并以牙齒」或「哺以牙齒」或「并以吞」或「哺之作」(咀嚼動作) 或「哺咬」或「咬」或「哺」(意通「咀嚼」時) 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avatar
    羅聖爾
    2020-11-27
    吞嚥評估與治療的三不如果你懷疑你的家人 有吞嚥方面的困難 請不要相信沒有儀器檢查的吞嚥評估 僅用觀察的方式做吞嚥評估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目前長照的吞嚥照護 沒有限定只能由聽語治療師執行 而且大部分也沒有經過檢查確認真正吞嚥的問題 其實是充滿風險且不負責任的
    Thumbnail
    avatar
    連竟堯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