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不完整的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45歲開始存股,年領股利100萬。

先看後面那句「年領股利100萬」,若要達成股利100萬這個目標,以2023年中華電信的殖利率4%來估算,股票資產約要2,500萬。

再來看前面那句「45歲開始存股」,簡化狀況的前提:在45歲之前沒有進行任何理財行為,只是單純的存錢。假設1:儲蓄率為50%,且45歲時有2,500萬的存款,代表45歲前的總收入為5,000萬。假設2:20歲開始工作,20歲~45歲共25年的總收入為5,000萬,平均年薪200萬。

20歲可以拿到年薪200萬的,不太可能到45歲才開始存股。要嘛早就有完整的職涯規劃、財務規劃;要嘛就是賺偏財或快錢的,賺3~5年後還能平安收手的就算賺到。

另一種說法,「45歲開始存股,(30年後)年領股利100萬。」。


每年多存200張股票。

先假設存到的股票是有價值,值得持有的;再假設這個值得持有的股票,股價相對便宜,1股只要10元,1張股票是1,000股,因此1張股票的價格是$10,000元,200張股票就是200萬元。

「每年多存200張股票」這句話的意思,代表每年可以有200萬元再投入股市,假設其中100萬元來自本業所得,另外100萬來自股利所得。本業所得可以每年投入100萬元,按儲蓄率50%來算,年薪約為200萬。股利所得每年可以投入100萬,請參照本文第一段。


以上範例,殖利率偏低、儲蓄率偏高,有興趣的話可以自由調整數字,觀察數據的變化,以及調整後的實際可行度。


說實話、只說實話、只說完整的實話。不完整的實話,雖然不是謊言,但可能會造成誤解,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不公平的。
需要(Needs) & 想要(Wants)
儲蓄是理財的一種方式,而存錢是理財的基礎。
財務規劃這名詞,聽起來好像很專業、很厲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對吧?其實不是。
投資的第二步,確認自己的「風險屬性」。
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不公平的。
需要(Needs) & 想要(Wants)
儲蓄是理財的一種方式,而存錢是理財的基礎。
財務規劃這名詞,聽起來好像很專業、很厲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對吧?其實不是。
投資的第二步,確認自己的「風險屬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之前聽到了 要有目標 而且要明確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我就在想 如果我退休想要年收百萬 如果是5% 殖利率的股票 本金要有2000 萬 我現在算45歲 如果要65歲退休 大概還有20年 根據72 法則 如果我選擇報酬5% 的股票 要14.4 年才能翻倍 算15年吧 可以從1000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薪水不是很高,但非常節儉,即使月薪3萬,也能存下1萬5。另一種是薪水很高可能月收10萬甚至20萬,但卻存不到錢,入不敷出… 想要有被動收入,讓錢為自己賺錢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先存到錢!」。
想像一下,當每個月領著固定月薪 在到達退休年限前,能夠獲得的財富 其實早就能算出來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資本市場中,公司老闆所說的話背後可能隱藏的真相,提供了一些常見的例子和觀察方式,以幫助投資者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很多小資族存股一年,便寫了長長的心得,我想說,我已經存了10年了,那我是不是也應該分享一下呢? 其實我在存股的道路上,並沒有很大的痛苦,一開始很簡單,就先判斷殖利率的高低,每年3-5月公司會開始陸續發佈配息,只要殖利率高於5%,我就看看財報,沒有什麼負債就買2張試水溫,通常配完時,貼息的公司居多,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之前聽到了 要有目標 而且要明確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我就在想 如果我退休想要年收百萬 如果是5% 殖利率的股票 本金要有2000 萬 我現在算45歲 如果要65歲退休 大概還有20年 根據72 法則 如果我選擇報酬5% 的股票 要14.4 年才能翻倍 算15年吧 可以從1000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薪水不是很高,但非常節儉,即使月薪3萬,也能存下1萬5。另一種是薪水很高可能月收10萬甚至20萬,但卻存不到錢,入不敷出… 想要有被動收入,讓錢為自己賺錢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先存到錢!」。
想像一下,當每個月領著固定月薪 在到達退休年限前,能夠獲得的財富 其實早就能算出來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資本市場中,公司老闆所說的話背後可能隱藏的真相,提供了一些常見的例子和觀察方式,以幫助投資者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很多小資族存股一年,便寫了長長的心得,我想說,我已經存了10年了,那我是不是也應該分享一下呢? 其實我在存股的道路上,並沒有很大的痛苦,一開始很簡單,就先判斷殖利率的高低,每年3-5月公司會開始陸續發佈配息,只要殖利率高於5%,我就看看財報,沒有什麼負債就買2張試水溫,通常配完時,貼息的公司居多,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