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不完整的真實

理財 - 不完整的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45歲開始存股,年領股利100萬。

先看後面那句「年領股利100萬」,若要達成股利100萬這個目標,以2023年中華電信的殖利率4%來估算,股票資產約要2,500萬。

再來看前面那句「45歲開始存股」,簡化狀況的前提:在45歲之前沒有進行任何理財行為,只是單純的存錢。假設1:儲蓄率為50%,且45歲時有2,500萬的存款,代表45歲前的總收入為5,000萬。假設2:20歲開始工作,20歲~45歲共25年的總收入為5,000萬,平均年薪200萬。

20歲可以拿到年薪200萬的,不太可能到45歲才開始存股。要嘛早就有完整的職涯規劃、財務規劃;要嘛就是賺偏財或快錢的,賺3~5年後還能平安收手的就算賺到。

另一種說法,「45歲開始存股,(30年後)年領股利100萬。」。


每年多存200張股票。

先假設存到的股票是有價值,值得持有的;再假設這個值得持有的股票,股價相對便宜,1股只要10元,1張股票是1,000股,因此1張股票的價格是$10,000元,200張股票就是200萬元。

「每年多存200張股票」這句話的意思,代表每年可以有200萬元再投入股市,假設其中100萬元來自本業所得,另外100萬來自股利所得。本業所得可以每年投入100萬元,按儲蓄率50%來算,年薪約為200萬。股利所得每年可以投入100萬,請參照本文第一段。


以上範例,殖利率偏低、儲蓄率偏高,有興趣的話可以自由調整數字,觀察數據的變化,以及調整後的實際可行度。


說實話、只說實話、只說完整的實話。不完整的實話,雖然不是謊言,但可能會造成誤解,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avatar-img
好久沒動腦寫文了的沙龍
46會員
185內容數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不公平的。
需要(Needs) & 想要(Wants)
儲蓄是理財的一種方式,而存錢是理財的基礎。
財務規劃這名詞,聽起來好像很專業、很厲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對吧?其實不是。
投資的第二步,確認自己的「風險屬性」。
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不公平的。
需要(Needs) & 想要(Wants)
儲蓄是理財的一種方式,而存錢是理財的基礎。
財務規劃這名詞,聽起來好像很專業、很厲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對吧?其實不是。
投資的第二步,確認自己的「風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