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猴心得&我在底層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山道猴心得&我在底層的生活】 最近【山道猴的人生】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有些人覺得沒共感,但更多的人是有相同的感受或身邊周遭就有類似狀況的朋友。像我老婆也提到她有認識的朋友也是愛玩車改車,但收入不高。其實這樣的人在台灣應該不少,而且不只是摩托車,更多是改裝汽車。

有很多論壇大大,開始針對故事中主角的理財觀念作批評或認為應該怎麼理財才對。且慢,如果你用說教的角度來看主角,可能難以理解這他的思維。

主角財務上的困境

希望買重機但是月薪只有37K,每月繳貸款就很吃緊,更不用說還要改車、借女友錢買車、改車等等。貌似這樣年輕人就是不應該,年輕人怎麼會想即時享樂?怎不懂車貸利率高,二手車大約6%,新車3~4%,這樣的利率計算後,以月薪四萬的年輕人來說,貸款一萬,養車一萬,一個月就少了一半的錢。更重要的是養車是一筆長期花費,只要有用車就要保養,遠比買車的貸款更難應付。另外提到借錢給親友是一條不歸路,錢根本很難拿得回。

1.消費貸款超過能力是負擔

2.養車超過能力是負擔

3.收入不多,不要過度消費

4.貸款不能只看還款最低額度

5.不要隨便借錢

6.沒錢太愛面子

問題的根因

其實不只是出在理財觀念上,更重要的是心態上對於物質的慾望太過強烈,而造成這樣的原因正是貧窮導致。因為收入不高,因此想在生活中有能夠贏過別人的地方,於是「歐洲車嘛,性能再好 沒技術也只是個渣」這樣的想法就會出現。其實相同的句型改一下,就會再更酸一點。「年輕買台北市房,自己出50萬,爸媽給2000萬,投對胎嘛,沒什麼」。生活物質的缺乏,會讓人的心產生忌妒、仇視,難以修清淨心,而能站在道德的高點批評的人往往並非如此。

我在底層的生活

《我在底層的生活》這本書有段話不錯「本身並不貧窮的人往往想像貧窮是一種過得下去的生活」,事實上「許多人的所得遠低於真正能活得下去的金額」。作者芭芭拉提到「努力一定可以改善生活嗎? 脫離貧窮嗎?答案是不能」。當然我認為還是有可能,只是要有極大的努力或踩在前一代人的肩上努力。現在看起來有錢的人,不外乎是通過幾代的犧牲而換取的成就,成就的不是你,而是一群人成就你。

底層跳中產階級容易嗎?

如果是領很低的薪水要跳級,賺更多錢,通過能力的提升或跳槽是有可能,不過也是不容易,大多的人 不要負現金流過生活就很不錯,有些底層的人未必是對財富認知不足,而是能力確實有限。這時候就會有一張梗圖出現,「你應該要跳脫出舒適圈阿」,圖的下一句話 「你覺得我平常過得很舒適嗎?」嘲諷無比,讓我想到,有個政治人物對學生說說「便當一個吃不夠,怎麼不吃兩個? 」XD,富足限制了我們的認知。

怎麼讓財務能力提升

有個節目分享的很好,主持人提到幾點,怎麼讓中產變成資產(上層)階級?來自於思維的轉變、本業收入的變化、理解不要進入赤貧的方法。我覺得重點不在於要進入到什麼上層階級,關鍵點在於通過思維的改變能提升自己,且不要進入貧窮就是萬幸。

AV女優考上台大

最近很熱門的一則新聞,一位勵志的女同學考上了台大,只是因為她的工作是AV女優(在業界我們都尊稱老師),因此被社會大眾所關注。社會財富越接近M型化,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短時間能夠高薪的工作,而不計較工作內容所造成的自身成本。而台灣的AV產業投入的帥哥、美女也日益增多,當然喜愛這部分作品的影迷就有福,但同樣的正是反映出台灣貧富差距的社會現象。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最近的新聞「一個台灣、兩個平行世界」收支最低20%家庭連16年入不敷出逾1.7萬元。主計總處公布最新11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若將戶數分5組,最高20%所得組家庭每戶可支配金額,是最低20%的6.15倍。最低20%家庭儲蓄金額呈負數、為負1萬7334元,且入不敷出的時間竟長達16年,即自2007年後儲蓄金額就長期呈現負數。而最高所得組20%,儲蓄金額連連增高來到80幾萬,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躺著都有錢,股票賺錢、房子增值,而貧窮的人越來越多,躺著都花錢,連呼吸都是奢侈。

窮人不懂長期投資嗎?

窮人當然可能知道長期投資的重要性,但是因為等不起,等不到長期投資的回報,選擇短戰略是不得已,早早快戰略,早早結婚生生小孩,早早死去,這也是窮人特別會早婚,特別生很多小孩的原因之一。

短戰略與長戰略的投資觀點

很常見為何有些人選擇短戰略,例如短交易做當沖,短線波段,看得到短期投資帶來的投資成果,而不是選擇長期投資買指數大盤,通常可以長期買指數大盤的人,往往本業(或祖產)並不差,至少收入穩定,有時間等得起十幾~二十年後再看成果。買高股息個股或ETF的思維則比較不同,短戰略幫助長戰略,短期能看得到股息收益,更能幫助長期投資。

為何有不同的投資方式?

有時候不一定是投資典範不同,更有可能跟投資人的人自身的背景跟時間成本有關,而去選擇做哪種投資類型,甚至跑去開很多倍的槓桿,一直到自殺。正因為等不起,才要搏一把大的,PTT上股版常有的觀點,資本少更要願意承擔風險才有機會翻身,短策略的很好案例,翻成功你就是股神,翻失敗就樓下見。

貧窮的時代

我記得當年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一萬多元,而且還是24小時值班,時常還受到上級的責罵,這份工作是軍職。後來進了公司上班,月薪不高,租著3500元一個月的房子,吃著公司補助的中餐跟晚餐,努力省下錢,一部分存了房屋頭期,一部分拿去買股。有一次房租漲到5000元,漲了40%只能被迫搬家。我還記得每天記帳,記錄每天花的幾百元,有時候帳有幾元對不起來,還煩惱很久。如果有千元以上的消費,還會特別在本子上hight light,寫上原因跟自己解釋,為何花太多要檢討。

年輕人生存不容易

沒有原生家庭的財務支援,很難存到所謂的第一桶金,印象中我是30歲左右才達成。隨著歲月的痕跡,收入稍微好一些,但我也髮白,買稍微貴一點的東西還是特別會計較一下,貧窮的思維早已刻印在骨裡,財富得來不易,謹慎理財,保守的投資個性,是我對自己的認知。父母留給我的財務建議就是不要亂花錢,盡量存錢,從沒教我怎麼投資,是書教我。像劇中一台動輒70~80萬的重機,我還是覺得很貴,有能力買但覺得沒必要,錢要花在刀口上,不然就是買未來。

#整天山道猴 #The蹭 #窮人 #我在底層的生活 #我媽只教我存錢 #26K存了再久你也沒有錢 #盡能力過生活 #勿好高騖遠 #台七乙摔車很好看 #追焦手等了半天就是等重頭戲 #我兒有錢買股是因為我幫他買 #股票山猴


---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投資小白貓之旅,期望用投資新手的觀點看待投資。就像貓咪吃飽睡得很安穩?睏霸吃罐罐,買股的你就該這樣。平時會看投資理財的金融書籍等,也希望與大家分享,這邊主要收錄我的價值投資研究、節目文稿、EXCEL投資工具等、新手投資觀念、讀書心得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常常在討論投資組合該怎麼配置比較好?有些朋友偏向積極派,追求投資組合報酬高,還有另一派是高槓桿派,只要現金流支應沒問題,可以承受風險換取更大的報酬。也有一些朋友偏好組合高股息個股或ETF、剛需產業個股。另一派的朋友是股票很少,但現金占比很高,想投資卻又難承受更大的虧損。 威利在工作上擔任主管
【投資群擾人心】最近看到朋友貼了一篇文,故事中的主人翁常加入一些投資群組,常有大神貼厲害的績效,或是有人會貼投資觀察,容易影響自己投資決策。我有段時間也常加入一些群,一開始是長期投資的群居多,還有些新手投資教學群,當年那個年代詐騙群還不盛行,的確有些不錯的大大分享投資經驗,也學習不少。 #厲害
【該賣00878嗎?】今天聽某主人節目開頭超好笑,他朋友說股價21塊了拉,但是19塊就賣了,看到股價漲,又全部張數買回,他朋友說之後再賣股票就要請KAWA吃大餐。 有賺賣不賣? FB上看到好幾篇討論賣00878的文章,也看到有些網友評論「疑~不是要存股嗎?怎麼賣股票?」、「抓到了,假存股真波段
威利有一位推崇指數化投資的朋友,他看過很多指數化投資的經典書。常常告訴我,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經典的方法,上面有著無懈可擊的典範,應該要做典範轉移,人人該用最簡單的指數化工具做投資。 他說「根據歷史上美國股市200年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書上有很多回測研究證明指數化買大盤就是好方法,你難道要反駁這些歷史嗎
文摘:我在股票社群中看到有人問到聯華股票的投資價值,她聽說這支股票的回測年報酬率是20%,但也有其他可投資的選項,問到是不是投資聯華就好? 大綱: 1.績效高的就是好選擇嗎? 2.未來才是重點,過去只是參考 3.投資研究有哪些可著手? 今天我在某個股票的社群裡面,看到有人問到聯華,說這檔表現不錯。她
副標題:三個步驟讓你找到人生退休的道路 大綱: 1.為什想提早退休? 2.大家都幾歲退休? 3.我所理解的退休 4.退休越早越好嗎? 5.錢多就代表可以退休嗎? 6.理想的退休生活是怎樣? 7.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8.三個步驟讓你找到人生退休的道路 9.你以為你想要退休? 威利所理解的退休
大家常常在討論投資組合該怎麼配置比較好?有些朋友偏向積極派,追求投資組合報酬高,還有另一派是高槓桿派,只要現金流支應沒問題,可以承受風險換取更大的報酬。也有一些朋友偏好組合高股息個股或ETF、剛需產業個股。另一派的朋友是股票很少,但現金占比很高,想投資卻又難承受更大的虧損。 威利在工作上擔任主管
【投資群擾人心】最近看到朋友貼了一篇文,故事中的主人翁常加入一些投資群組,常有大神貼厲害的績效,或是有人會貼投資觀察,容易影響自己投資決策。我有段時間也常加入一些群,一開始是長期投資的群居多,還有些新手投資教學群,當年那個年代詐騙群還不盛行,的確有些不錯的大大分享投資經驗,也學習不少。 #厲害
【該賣00878嗎?】今天聽某主人節目開頭超好笑,他朋友說股價21塊了拉,但是19塊就賣了,看到股價漲,又全部張數買回,他朋友說之後再賣股票就要請KAWA吃大餐。 有賺賣不賣? FB上看到好幾篇討論賣00878的文章,也看到有些網友評論「疑~不是要存股嗎?怎麼賣股票?」、「抓到了,假存股真波段
威利有一位推崇指數化投資的朋友,他看過很多指數化投資的經典書。常常告訴我,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經典的方法,上面有著無懈可擊的典範,應該要做典範轉移,人人該用最簡單的指數化工具做投資。 他說「根據歷史上美國股市200年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書上有很多回測研究證明指數化買大盤就是好方法,你難道要反駁這些歷史嗎
文摘:我在股票社群中看到有人問到聯華股票的投資價值,她聽說這支股票的回測年報酬率是20%,但也有其他可投資的選項,問到是不是投資聯華就好? 大綱: 1.績效高的就是好選擇嗎? 2.未來才是重點,過去只是參考 3.投資研究有哪些可著手? 今天我在某個股票的社群裡面,看到有人問到聯華,說這檔表現不錯。她
副標題:三個步驟讓你找到人生退休的道路 大綱: 1.為什想提早退休? 2.大家都幾歲退休? 3.我所理解的退休 4.退休越早越好嗎? 5.錢多就代表可以退休嗎? 6.理想的退休生活是怎樣? 7.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8.三個步驟讓你找到人生退休的道路 9.你以為你想要退休? 威利所理解的退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賺到的錢,卻存不了錢,到底...錢都去哪兒? 年輕人,初入社會,最是沒有包袱的時段,可為何還是存不了錢? 真的只是因為薪水太少? 年輕的我們,第一次拿到薪水,一定要好好的、大大的犒賞一下自己。 吃喝玩樂,只是小事。 可為了一時之興起,貸款買了一部車,這下,天涯海角任我行。只要放假,開著愛車
Thumbnail
沒錢說穿了就兩個原因 賺得太少跟花的太多 而花的太多有時跟數學不好也有關係 不擅長理財/不喜歡看帳單/不計算利率容易吃虧 說個我自己的經驗, 我人生第一台車是二手車,總價48, 中古車貸通常分7年,利率8%, 但那時候聽到一個月還七八千塊覺得好像還好, 加上我那時候信貸50萬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一位從優質青年淪落到負債累累的社會人士。 文章開始前,如果你沒看過山道猴子的一生,可以先去YouTube 看一下,你會更有感觸,也更知道我在說什麼。 故事的一開始我也是很小16歲就開始在便利商店打工,是很多叔叔阿姨口中的乖孩子,靠著打工我不再跟爸爸伸手要錢,除了自己可以養活自己,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閱讀影片時看到一部關於【山道猴子】的上下篇的動畫影片,內容有提到在《山道猴子的一生》中有不少台詞金句和新觀點引人省思,像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車速再快,也快不過人生的難題」、「性能再好,沒技術也只是個渣」等。此片中提出很夯的關於「精緻窮」這詞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賺到的錢,卻存不了錢,到底...錢都去哪兒? 年輕人,初入社會,最是沒有包袱的時段,可為何還是存不了錢? 真的只是因為薪水太少? 年輕的我們,第一次拿到薪水,一定要好好的、大大的犒賞一下自己。 吃喝玩樂,只是小事。 可為了一時之興起,貸款買了一部車,這下,天涯海角任我行。只要放假,開著愛車
Thumbnail
沒錢說穿了就兩個原因 賺得太少跟花的太多 而花的太多有時跟數學不好也有關係 不擅長理財/不喜歡看帳單/不計算利率容易吃虧 說個我自己的經驗, 我人生第一台車是二手車,總價48, 中古車貸通常分7年,利率8%, 但那時候聽到一個月還七八千塊覺得好像還好, 加上我那時候信貸50萬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一位從優質青年淪落到負債累累的社會人士。 文章開始前,如果你沒看過山道猴子的一生,可以先去YouTube 看一下,你會更有感觸,也更知道我在說什麼。 故事的一開始我也是很小16歲就開始在便利商店打工,是很多叔叔阿姨口中的乖孩子,靠著打工我不再跟爸爸伸手要錢,除了自己可以養活自己,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閱讀影片時看到一部關於【山道猴子】的上下篇的動畫影片,內容有提到在《山道猴子的一生》中有不少台詞金句和新觀點引人省思,像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車速再快,也快不過人生的難題」、「性能再好,沒技術也只是個渣」等。此片中提出很夯的關於「精緻窮」這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