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修:宇宙之間的生與死:一個永恆的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家旁邊的雨中,一棵古老的樹舞動著,它的舊葉優雅地飄落,美麗的場景就像一場慶祝。這棵樹在雨和風中起舞,舊葉也在離開樹的枝幹時翩翩起舞,彷彿在向逝去的時光告別。

raw-image


然而,在整個宇宙中,人類以外的存在並不因老去而痛苦。宇宙並不理會老去的概念,它只了解成熟的循環。在某個時間,我們可以盡情地跳舞、活出強烈完整的生命,而在另一個時間,我們可以休息,讓自己融入來自同一片土地的宁靜。


我的家旁的杏樹上的古老葉片並不是正在死去,它們只是在休息,與它們的根源融合。這個地方充滿極大的平和,充滿永恆的寧靜,沒有悲傷,也沒有哀悼。或許在某個將來的時刻,這些葉片會以不同的形式再次出現,可能長在其他樹上,再度歡欣跳躍,再次歌唱,為當下慶祝。


宇宙只知道生與死的循環,這是一個永恆的過程。每次誕生都意味著死亡,每次死亡都預示著新的誕生。因此,宇宙並不害怕,只有人類的心靈充滿了恐懼。人類似乎是唯一一個讓這種恐懼蔓延的生物。


然而,這種恐懼不應存在。我們應該更多地享受,更多地去愛,每一刻都活在當下。不論是兒時、青年時,還是老年,不論是生或是死,都不必過於焦慮。我們已經超越了這些短暫的階段,我們經歷了無數次的誕生和死亡,就像每一刻都在進行一場旅程。


我們的某一部分在每一刻死去,而另一部分在每一刻新生。生與死不是截然分離的,並不是在七十年內交替出現。它們就像是一隻鳥的兩只翅膀,同時發生。生活離不開死亡,死亡也離不開生活。它們彼此互補,彼此依存,它們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


然而,由於我們的無知和沉睡,我們難以看到這個簡單而明顯的事實。只需要一點點的覺知,你就能察覺每一刻的變化。變化意味著某些事物正在結束,同時其他事物正在開始。生與死合而為一,童年與它的純真融合於老年與它的純真。


兒童的純真實際上是相對貧乏的,因為它幾乎與無知等同。而成熟的老年人,經歷了黑暗和光明、愛與恨、歡樂和痛苦的種種經歷,處於各種情境中,已達到不再執著於任何經驗的境界。


痛苦來臨時,他靜靜地看著;幸福來臨時,他同樣靜靜地看著。他已變成山頂上的旁觀者,一切在黑暗的山谷中消散,而他仍屹立在陽光照耀的山頂上,保持著絕對的寂靜,純粹地觀察著。


老年的純真是豐富的,它富有經驗,富有失敗與成功,富有正確與錯誤,它蘊含著各種經歷的多樣性。老年人的純真並不同於無知,它是智慧的象徵。純真在兒童和老年人之間存在著質的變化,但兩者都是真實的。


在存在中,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白天的開始不意味著晚上的結束,早晨的來臨也不代表夜晚的逝去。一切都以不同的形態展現著移動。然而,這過程並無明確的開端,亦無定義的終點。


為何人類要賦予獨特的差異?人並非例外存在。然而,由於將自己看作例外,更特殊於其他生物、樹木與鳥類,人類創造了一種自我妄想的地獄。這種想法造成了你內心的恐懼與痛苦,引致不必要的憂慮和焦慮。無論宗教、政治抑或社會領袖,皆不約而同地強調這種差異;他們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隔閡。儘管人類歷史長久,但我們從未見過努力來彌合這份隔閡,讓人類重新融入地球,與動物、鳥類、樹木相互聯結,並宣揚存在的完全統一。這才是我們存在的真實本質。

raw-image

曾經有位所謂的聖徒來訪,我帶他到花園,盡情展示美麗的大丁香花。在晨光下,他看著我,帶著詫異、煩憂,難以抑制對我引誘的譴責,詰問著:「我以為你是宗教者......為何仍然欣賞花的美?」某種程度上,他有些對,欣賞花的美,難以避免也會欣賞人的美;難以避免也會欣賞女性的美;難以避免也會欣賞音樂和舞蹈的美。對花的美有興趣,證明你仍對生活保有興趣,尚未將愛情拋諸腦後。感知美,又如何避免愛情?美催生愛情,愛情賦予美麗。

raw-image


當你看到飛翔的鳥,無法不為其自由歡欣鼓舞。當你見證夕陽於地平線展現出萬千色彩,即使閉上雙眼,努力亦顯示你的興趣。你被美所震撼。生命即是愛的另一種形式,愛是對美的靈敏體驗。我對那位所謂的聖徒說:「在此一點上,你說得對;然而,在另一點上,你卻錯了。誰告訴你我是一位宗教人?我尚未死!成為宗教者的基本條件就是死亡。若你仍存活,只能成為虛偽的君子,無法真正成為宗教者。」


一旦明白這一點,你對於年老和最終的歸宿將不再擔憂,因為當你注視四周時,你能夠感受到無比的滿足。不存在開始,它始終存在;也不存在終結,它將永遠綻放。對於真正的覺醒者而言,不必為如何抵達目的地而擔心:無論是年少抑或年邁,男性或女性,所有人都被接納,毫無例外。最終的體驗歡迎來自各方向的每個靈魂。不需困擾於這些微小的問題,此外,它們並非事實。你只是受制於謠言的干擾。在這個世界上,美麗的靈魂眾多,流言難免。冥想者將會採取什麼行動呢?冥想不可能持續全日,偶爾休息、停留、交談、歡笑都不會違背冥想的本質;事實上,這對於冥想者有極大的幫助。這種活動能輕鬆地卸下你的嚴肅,帶回純真、簡單和輕鬆。它有助於你重新進入更深的冥想境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倫斯的沙龍
76會員
146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羅倫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1/08
靈性,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內在的實修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閱讀各種靈性書籍,記錄下那些看起來美好又充滿智慧的語錄,彷彿掌握了某種高深的真理。然而,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我們才發現,這些美麗的句子派不上太多用場。 知識與實修的落差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1/08
靈性,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內在的實修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閱讀各種靈性書籍,記錄下那些看起來美好又充滿智慧的語錄,彷彿掌握了某種高深的真理。然而,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我們才發現,這些美麗的句子派不上太多用場。 知識與實修的落差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生一場匆匆客旅幾十年,從呱呱墜地的襁褓嬰兒閃亮出場,到無憂無慮的孩童成長天天向上;從胸懷天下的青年遠大理想,到步入奮發有為的青壯年處處吃香;從告老還鄉的老年打打麻將,到碌碌無為的暮年晒晒太陽;從生不如死的晚年躺在床上,到走向生命的終點遺像挂在牆上,都濃縮成這樣一幅圖畫,其所謂:生的偉大,死的淒涼。
Thumbnail
人生一場匆匆客旅幾十年,從呱呱墜地的襁褓嬰兒閃亮出場,到無憂無慮的孩童成長天天向上;從胸懷天下的青年遠大理想,到步入奮發有為的青壯年處處吃香;從告老還鄉的老年打打麻將,到碌碌無為的暮年晒晒太陽;從生不如死的晚年躺在床上,到走向生命的終點遺像挂在牆上,都濃縮成這樣一幅圖畫,其所謂:生的偉大,死的淒涼。
Thumbnail
慢慢地,我們都在變老,人的一生從起點走向終點,自然而必然。有時,在快速成長的途中,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勞累而又費心,可是,到頭來就像所羅門在傳道書中所說的,一切都是虛空。
Thumbnail
慢慢地,我們都在變老,人的一生從起點走向終點,自然而必然。有時,在快速成長的途中,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勞累而又費心,可是,到頭來就像所羅門在傳道書中所說的,一切都是虛空。
Thumbnail
生存是與原始脈流的無情共舞, 沒有空間給予單純的善意, 沒有時間做出溫柔的舉動。 內疚必須被拋在一邊,
Thumbnail
生存是與原始脈流的無情共舞, 沒有空間給予單純的善意, 沒有時間做出溫柔的舉動。 內疚必須被拋在一邊,
Thumbnail
一棵大樹倒了,看起來樹木的生命結束了。倒下的樹枝擔心會對人造成危險,但這樣的樹枝卻是成了其它生物的棲息地。所以只有人會不斷的定義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但若站在宇宙的角度,其實生滅的過程只是為了平衡。所有的生滅都是自然現像。而且是不曾生也不曾死,看起來一直在變,從某個維度來看其實什麼也
Thumbnail
一棵大樹倒了,看起來樹木的生命結束了。倒下的樹枝擔心會對人造成危險,但這樣的樹枝卻是成了其它生物的棲息地。所以只有人會不斷的定義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但若站在宇宙的角度,其實生滅的過程只是為了平衡。所有的生滅都是自然現像。而且是不曾生也不曾死,看起來一直在變,從某個維度來看其實什麼也
Thumbnail
在我家旁邊的雨中,一棵古老的樹舞動著,它的舊葉優雅地飄落,美麗的場景就像一場慶祝。這棵樹在雨和風中起舞,舊葉也在離開樹的枝幹時翩翩起舞,彷彿在向逝去的時光告別。 然而,在整個宇宙中,人類以外的存在並不因老去而痛苦。宇宙並不理會老去的概念,它只了解成熟的循環。在某個時間,我們可以盡情地跳舞、
Thumbnail
在我家旁邊的雨中,一棵古老的樹舞動著,它的舊葉優雅地飄落,美麗的場景就像一場慶祝。這棵樹在雨和風中起舞,舊葉也在離開樹的枝幹時翩翩起舞,彷彿在向逝去的時光告別。 然而,在整個宇宙中,人類以外的存在並不因老去而痛苦。宇宙並不理會老去的概念,它只了解成熟的循環。在某個時間,我們可以盡情地跳舞、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年日里我們的腳下總在不停奔跑,留下一個個難忘的腳印。這其中,有著大段的酷寒冬天,有著大段的溫暖夏日,有著大段的平淡,有著大段不盡人意的遭遇。一站又一站急急匆匆,一路有風景,一路有輝煌,一路有傷痛,一路有燦爛,一路有流淚,一路有平靜,但生命依然運轉不息。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年日里我們的腳下總在不停奔跑,留下一個個難忘的腳印。這其中,有著大段的酷寒冬天,有著大段的溫暖夏日,有著大段的平淡,有著大段不盡人意的遭遇。一站又一站急急匆匆,一路有風景,一路有輝煌,一路有傷痛,一路有燦爛,一路有流淚,一路有平靜,但生命依然運轉不息。
Thumbnail
引言: 人類的存在充滿了種種不確定性,無論是自身還是周遭的一切,都無法避免時間的侵蝕和變遷。這無常的現實儘管帶著一絲悲涼,卻也激勵著我們思考生命的真諦以及如何面對這無常的真相。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裡,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短暫的。時間像流水般不斷流逝,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我們的身體不
Thumbnail
引言: 人類的存在充滿了種種不確定性,無論是自身還是周遭的一切,都無法避免時間的侵蝕和變遷。這無常的現實儘管帶著一絲悲涼,卻也激勵著我們思考生命的真諦以及如何面對這無常的真相。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裡,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短暫的。時間像流水般不斷流逝,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我們的身體不
Thumbnail
十多年前曾翻譯過一本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早已絕版了吧?)這是寫「愛.生活與學習」這本世界暢銷書的作者李奧巴斯卡為孩子所寫的唯一繪本。 這本書是為了所有曾經經歷生離死別的孩子與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生死的大人所寫的一個溫馨雋永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用簡單卻充滿寓意的文字,探討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今
Thumbnail
十多年前曾翻譯過一本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早已絕版了吧?)這是寫「愛.生活與學習」這本世界暢銷書的作者李奧巴斯卡為孩子所寫的唯一繪本。 這本書是為了所有曾經經歷生離死別的孩子與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生死的大人所寫的一個溫馨雋永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用簡單卻充滿寓意的文字,探討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今
Thumbnail
  我是一棵樹,盤根蔓延四處。附近群山綿延、溪谷錯綜、城鎮與村莊零落各地,山頂風景壯麗無比,自然環境一覽無遺。在這個星球上生長千萬年,失去不少同伴,要能長久存活到現在是天命還是運氣;歷經了數次文明的翻覆,有些充滿戰爭殺戮、有些文明則和諧朝露相處。
Thumbnail
  我是一棵樹,盤根蔓延四處。附近群山綿延、溪谷錯綜、城鎮與村莊零落各地,山頂風景壯麗無比,自然環境一覽無遺。在這個星球上生長千萬年,失去不少同伴,要能長久存活到現在是天命還是運氣;歷經了數次文明的翻覆,有些充滿戰爭殺戮、有些文明則和諧朝露相處。
Thumbnail
人的生命確實伴隨著限制,但是只要有人不停止去尋找它的意義,探求以某種形式突破這種限制的可能性,研究它,進而延遲它保持在一種尚是模糊的狀態下,盡力以各種方式(如文學、哲學、宗教、神話)把它放進那一個屬於應然的世界裡,所謂的希望就會是存在的。
Thumbnail
人的生命確實伴隨著限制,但是只要有人不停止去尋找它的意義,探求以某種形式突破這種限制的可能性,研究它,進而延遲它保持在一種尚是模糊的狀態下,盡力以各種方式(如文學、哲學、宗教、神話)把它放進那一個屬於應然的世界裡,所謂的希望就會是存在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