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的編程或寫作環境中,速度和效率是關鍵要素。一個好的編輯器不僅需要快速的反應速度,還需要強大的自定義能力。這就是我被 Vim 吸引的原因。
Vim 提供了一種高度靈活的模式切換功能,從普通模式到插入模式,再到命令模式,都只需要瞬間。這大大加快了編輯速度,特別是在大型文件編輯的過程中。
在一般的編輯器中,我們常常需要使用滑鼠選擇、剪切和粘貼文字,這會打斷我們的思考流程。但在 Vim 中,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快捷鍵完成。
Vim 的快捷鍵不僅可以用來移動光標、選擇和編輯文字,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訂,這讓我的工作流程變得無縫與流暢性大幅提高。
Vim 訓練我使用鍵盤完成所有操作(尤其在我強制把上下左右鍵關掉之後),這大大減少了轉向滑鼠,然後再轉回鍵盤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Vim 的全篇搜索功能 (/)以及行內搜索功能(f)讓我能快速跳轉到文件的不同部分,這在編寫長文或查找特定代碼段時非常有用。
使用 ":e" 和目錄樹插件,我能快速瀏覽和開啟檔案,無需離開編輯器。
Vim 不僅適用於程式碼,也適用於一般文字編輯。這讓我在不同的寫作或編程項目中都能保持高度的效率。
儘管起初不直觀,但一旦熟悉,`:vimrc` 文件讓我能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配置 Vim。
接下來也講一下我認為的缺點。
Vim 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來熟練,尤其是對於不熟悉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的用戶來說。
許多高級功能和插件需要先熟悉 vim 基本操作,這會稍微延遲達到完全 vim 全速運轉的時間。
如果不擅長英文,這可能會是一個障礙,不過網上確實有很豐富的 Vim 社群和教學,搭配翻譯軟體後應該不是問題。
Vim 的配置有時個性太過強烈,可能會與其他的外掛或設定發生衝突。需要能夠自己 debug (會越來越由成就感)
近期一次我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是我把 lsp 跟 copilot 同時可以利用不同快捷鍵,達到 auto complete 自動完成的時候。
這個問題在中文用戶特別明顯,但通過一些外掛,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
雖然說 Vim 的指令多,一開始很崩潰,但近期許多插件與套件管理軟體或是介面友善的 GUI 外掛提供了更簡單的方式來管理這些指令。
對於想要使用 Neovim 的用戶,需要學習一點 Lua 語法,這會是另一個學習曲線。
最後,當我發現 Obsidian 提供 Vim 支持時,我感到非常高興。這不僅允許我在編輯 Markdown 文件時使用 Vim 功能,還讓我可以自定義許多操作,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總的來說,Vim 的強大功能和高度自定義性使它成為我的首選必需品。儘管有一些缺點和學習曲線,但一旦能夠過了這個階段,就真的回不去了。
☀️ 相關連結:
🔗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FredLai
🔗 Heptabase LINE 群組連結:https://hi.switchy.io/heptalinbgroup
🔗 obsidian LINE 群組連結:https://hi.switchy.io/oblearn
🔗 ob 36 實做工作坊官方網站:https://hi.switchy.io/ob36
🔗工作坊大綱:https://hi.switchy.io/ob36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