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凡事皆有代價.那麼是誰來支付?又是什麼時候呢?
<鋼之鍊金術師>這部作品裡面的主角是強大的鍊金術師,透過施展煉金術可以變出想要的東西,然而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必須遵守著「等價交換」的原則,也就是說煉金術僅僅只是一種「交換」的過程,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價值相等的事物才行.
這個概念最好理解的一種方式就是購物,付出金錢得到物品、又或者是付出金錢得到服務,又或者說是學習、訓練、工作、成就等面向也都可以套用,付出時間學習就能得到知識、付出時間練習就能得到技能,付出足夠的代價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一切都是那麼簡單.
那麼理所當然.
然而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等價交換這件事情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面向,先把等價交換拆解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將相等價值的兩件物品做出交換.」.
那麼又是誰來定義價值呢?
我們先假設價值都有統一的標準,那麼第二個問題就來了,如果凡事皆有代價,那麼是誰來支付代價呢?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付出和得到是有很高的機率實現的,但是在這個合作的社會中,想要得到一些東西未必要付出代價,又或者付出了代價卻未必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能夠得到東西而不需付出代價,這種不勞而獲的狀況是很多人想要得到的,有些時候是當事人沒有發現自己付出了代價(例如注意力、情緒等較為少人所知的資源),有些時候是其他人代為付出了代價.
很多違法的行為都符合上面的狀況,例如偷竊、強盜、詐騙都是類似的情況,現代一點的說法就是割韭菜,雖然割韭菜並不違法就是了.
第二種狀況:付出了代價,卻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則是剛好相反的情況,有可能是大學熱門科系的畢業生,在畢業後遇到就業市場飽和的情況,也有可能是面臨退休金制度、福利制度改革的社會人士.
社會制度以及社會福利的運作模式則是混合了上面兩種,年輕的勞動人口支付稅金,讓學生以及退休人員等享有更好的生活條件.
2023.08.28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