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篇文章講清楚「城投債」(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台灣許多電視和YouTube節目都喜歡聊大陸,但是對於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大陸的人來說,誰有料、誰沒料,誰是真懂大陸、誰又在裝逼,通常只要聽不超過3句話就能知道。

老實說,這次回台灣之後我發現,真正懂大陸的人非常稀缺。

會有這種現象,我認為至少有以下2大原因:

  1. 大環境不友善,即使真的懂大陸的人,因為不想惹事兒,寧可裝不懂。
  2. 疫情後兩岸交流頻率急遽下降,都沒有接觸怎麼了解彼此?

正因為如此,雪大認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大陸的各種(正確)資訊將會是稀缺的。

這裡要特別澄清一下,並不是說關於大陸的新聞會變少,而是說正確和客觀的資訊會變少。

俗話說: 物以稀為貴,如果你們想要支持雪大創作,歡迎打賞咖啡一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48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大陸財經俱樂部、空房間(原超級菁英俱樂部)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歡迎來到雪大的方格子沙龍! 這裡是一個專門分享大陸財經、生活和旅行的地方,如果你對大陸的各種議題和時事感興趣,那麼恭喜你來對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即時資訊,歡迎至FB搜尋: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各地電車不敷營運成本,面臨停擺、拆除命運!中國中央政府總負債金額「突破300兆大關」,經濟風險繼續升溫!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房地產崩盤、股市積弱、消費市場疲軟接連發生,下一個問題可能是汽車產業。中國經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錢潮不見了」。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估計累積達7至11兆美元。雖然市場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但文章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會發生。即使地方政府面臨還款壓力,借新還舊的策略和政府擁有資產等因素也能降低風險。此外,要瞭解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不要幻想自己能預測未來! 前一陣子,台積電來到一千元,股市衝到兩萬四 很多人回頭看著沒有用的美債,覺得如果把所有資金移轉到台積電,現在不就賺更多。 於是乎,有人認為美債就是一個沒有效益的投資。 這個前提是...你能夠預測未來!? 多元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 在七月三日,股市來到兩萬三的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中港澳房市崩盤,不知道何謂海市蜃樓 很多人說過,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共產黨沒有救不起的產業,又說房地產是「土地財政」基礎,中國不可能不救,不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共產黨執政基礎,結果呢?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二次提到泡沫經濟,這次是「次貸風暴」……還記得吧,上次是「日本泡沫經濟」
Thumbnail
中國知名經濟專家管清友於6月10日午間發微博「基層財政幾近崩潰」,引發諸多議論。 中國房産不良貸款增3成!地方政府信用透支成常態!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保羅‧克魯曼發表「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處境像2008年金融危機,但這是中國內部潛在危機,而不是全球性事件,美國受其影響小得驚人。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6月4日才剛警告,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不少中國民眾竟也跟著悄悄發聲,表示包括北京市、黑龍江綏芬河市的財政早出現漏洞,地方政府竟然得到處借錢,才能給公務員發薪水。 中國經濟面臨諸多痛點,包括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經濟衰退、勞動力減少等挑戰,恐可能會面臨硬著陸或長期性的經濟停滯甚至衰退。
Thumbnail
大陸房市低迷,連帶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三年來已有50萬人因此失業,甚至有員工自願降薪90%,悲喊產業沒有未來,已被拋棄了! 中國當局計畫進場收購庫存成屋救房市!但此猶如「滄海一粟」!2千萬間爛尾房,完工得花14兆! 中國泡沫經濟情況恐比日本糟!其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復興恐需幾十載!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各地電車不敷營運成本,面臨停擺、拆除命運!中國中央政府總負債金額「突破300兆大關」,經濟風險繼續升溫!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房地產崩盤、股市積弱、消費市場疲軟接連發生,下一個問題可能是汽車產業。中國經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錢潮不見了」。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估計累積達7至11兆美元。雖然市場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但文章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會發生。即使地方政府面臨還款壓力,借新還舊的策略和政府擁有資產等因素也能降低風險。此外,要瞭解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不要幻想自己能預測未來! 前一陣子,台積電來到一千元,股市衝到兩萬四 很多人回頭看著沒有用的美債,覺得如果把所有資金移轉到台積電,現在不就賺更多。 於是乎,有人認為美債就是一個沒有效益的投資。 這個前提是...你能夠預測未來!? 多元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 在七月三日,股市來到兩萬三的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中港澳房市崩盤,不知道何謂海市蜃樓 很多人說過,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共產黨沒有救不起的產業,又說房地產是「土地財政」基礎,中國不可能不救,不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共產黨執政基礎,結果呢?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二次提到泡沫經濟,這次是「次貸風暴」……還記得吧,上次是「日本泡沫經濟」
Thumbnail
中國知名經濟專家管清友於6月10日午間發微博「基層財政幾近崩潰」,引發諸多議論。 中國房産不良貸款增3成!地方政府信用透支成常態!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保羅‧克魯曼發表「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處境像2008年金融危機,但這是中國內部潛在危機,而不是全球性事件,美國受其影響小得驚人。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6月4日才剛警告,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不少中國民眾竟也跟著悄悄發聲,表示包括北京市、黑龍江綏芬河市的財政早出現漏洞,地方政府竟然得到處借錢,才能給公務員發薪水。 中國經濟面臨諸多痛點,包括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經濟衰退、勞動力減少等挑戰,恐可能會面臨硬著陸或長期性的經濟停滯甚至衰退。
Thumbnail
大陸房市低迷,連帶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三年來已有50萬人因此失業,甚至有員工自願降薪90%,悲喊產業沒有未來,已被拋棄了! 中國當局計畫進場收購庫存成屋救房市!但此猶如「滄海一粟」!2千萬間爛尾房,完工得花14兆! 中國泡沫經濟情況恐比日本糟!其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復興恐需幾十載!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