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一個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樣比顯然就不是很客觀,應該要註明,風險也小於大盤,才不會落入跟大盤比績效落後,就買大盤的論點。績效落後,所以代表要ALL IN大盤嗎?我想這也是不合人性(風險趨避)的事情,除非部位小到不影響心情或爸爸給的投資金就OK。

指數投資大盤者,股債平衡,有做資產配置的投資朋友,本來就希望股債常出現的負相關特性能降低投組波動。除非是100%都投入大盤,不然績效低於大盤很合理。

長期投資OR存股領股息,以大盤績效來比對合理嗎?我想,初衷設計投資組合的目的就不同,這樣比也有失公允,然後一手領著股息,一邊想著,『我績效比大盤差,是不是該買大盤?』,如果有這種迷思的朋友,應該想想當時投資的目的,到底是要領股息,還是要追求跟大盤一樣的績效?難道不是追求張數,期待股息嗎?

投資個股作波段(以1~3年為單位),以大盤績效來對比合理嗎?當然也不合理,如果以價值投資者來看,買入的點位可能都在公司或題材發展初期,後續的成長性可期,只以短短半年績效就蓋棺論定,未免也對自己太沒信心。你的公司營運還沒爆發,是在沒有信心什麼?

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投資報酬率怎麼算?本金、投資金、股息,全混再一起,傻傻分不清楚。還有人阿Q作法,反正看年底比年初,錢多出多少,就代表賺多少。當然也是可以,但建議就不用算了,反正"感覺"有賺就好。

計算投資組合年報酬率好難? 5個簡單範例來一起算看看】去年寫過這篇文章。威利的簡單做法是在投資金帳戶跟一般生活費帳戶區分開來。投資金有包含已投入股市部位與現金部位。每年底規劃好下一年度要投入的新資金,例如定期定額的金額就一次準備好。年中間盡量不做新資金投入,比較容易管控。等年中或年底,只要用期末現金+股票=總投資金,總投資金扣掉期間新投入的資金就可以算得出整體投資金增減幅金額。另外股息認定為收入(參考中華民國政府國稅局),因此會當作新資金。

範例:


2019期初的資金是十萬元,這個年度因為有領股息五千元,因此本金累積是十萬五千元整,但是放到2019年最後一天2019/12/31,整體股票組合市值變成十一萬五千元整。報酬率就是10500/115500=10%。

第一年度的報酬率應該很容易理解,第二年(2020年)開始,期初的資金就用十一萬五千元開始計算,這個年度新增的資金有可能是薪水或是領股息等等,這樣新增資金是九萬九千七百五十元,參考第一年度的計算方式,報酬率就是30450/245700=14.15%。

#爸爸給錢投資 #投資報酬率 #指數投資大盤 #股債平衡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威利財經生活隨筆的沙龍
25.5K會員
826內容數
投資小白貓之旅,期望用投資新手的觀點看待投資。就像貓咪吃飽睡得很安穩?睏霸吃罐罐,買股的你就該這樣。平時會看投資理財的金融書籍等,也希望與大家分享,這邊主要收錄我的價值投資研究、節目文稿、EXCEL投資工具等、新手投資觀念、讀書心得等。
2025/04/20
前言 在上次的內容中,討論到7年的時間觀察週期,短期間要最快增加投資市值,槓桿搭配較高的年化報酬率工具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不代表借貸就很差,以長時間周期來看,不借貸,將每月自由現金流全數投資,複利效果也很好,最終的市值會最高。有朋友討論到數學公式,這次也將程式碼中的公式轉換出來,有
Thumbnail
2025/04/20
前言 在上次的內容中,討論到7年的時間觀察週期,短期間要最快增加投資市值,槓桿搭配較高的年化報酬率工具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不代表借貸就很差,以長時間周期來看,不借貸,將每月自由現金流全數投資,複利效果也很好,最終的市值會最高。有朋友討論到數學公式,這次也將程式碼中的公式轉換出來,有
Thumbnail
2025/04/19
前言 在前面研究的過程中,看到一篇文章提到0050內有50檔標的已經足以分散風險5%以下,這讓我感到好奇,為何說可以分散風險,是什麼風險?那為何又是5%以下?這次來討論看看。 大綱 1.0050有沒有權重上限規定 2.台積電權重高的解釋 3.0050追蹤指數的特
Thumbnail
2025/04/19
前言 在前面研究的過程中,看到一篇文章提到0050內有50檔標的已經足以分散風險5%以下,這讓我感到好奇,為何說可以分散風險,是什麼風險?那為何又是5%以下?這次來討論看看。 大綱 1.0050有沒有權重上限規定 2.台積電權重高的解釋 3.0050追蹤指數的特
Thumbnail
2025/04/18
前言 這次來觀察S&P500、納指100在個股權重上限怎麼做?設定權重上限有違背EMH效率市場假說嗎?到底要設權重上限好,還是不設定好? 大綱: 1.國際ETF權重上限的做法 2.S&P500的權重規則 3.納斯達克100的權重調整機制 4.設定權重上限是否違背EMH
Thumbnail
2025/04/18
前言 這次來觀察S&P500、納指100在個股權重上限怎麼做?設定權重上限有違背EMH效率市場假說嗎?到底要設權重上限好,還是不設定好? 大綱: 1.國際ETF權重上限的做法 2.S&P500的權重規則 3.納斯達克100的權重調整機制 4.設定權重上限是否違背EMH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股與美股今年都漲了不少,應該不少人的荷包都變厚了點,至少帳上的數字變好看了。最近陸續有人問我,股市漲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獲利了結了? 獲利了結?你認為該獲利了結的標準是甚麼? 個股帳上獲利超過10%或20%了?看大盤漲很多,好像快漲到過去高點了?手上個股已漲超過你預估的合理價了?還是怕帳上獲利吐回去
Thumbnail
台股與美股今年都漲了不少,應該不少人的荷包都變厚了點,至少帳上的數字變好看了。最近陸續有人問我,股市漲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獲利了結了? 獲利了結?你認為該獲利了結的標準是甚麼? 個股帳上獲利超過10%或20%了?看大盤漲很多,好像快漲到過去高點了?手上個股已漲超過你預估的合理價了?還是怕帳上獲利吐回去
Thumbnail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結算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數字,然後賣出的持股是獲利還是虧損,跟大盤相比是超前還是落後。這進一步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我在計算績效時,我賣出的部分持股,該是以過去持股的買進價為成本,還是以目前手上的持股均價當作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手上有3張在不同時期買進的持股,依序買進價分別是120元
Thumbnail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結算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數字,然後賣出的持股是獲利還是虧損,跟大盤相比是超前還是落後。這進一步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我在計算績效時,我賣出的部分持股,該是以過去持股的買進價為成本,還是以目前手上的持股均價當作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手上有3張在不同時期買進的持股,依序買進價分別是120元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在做完預算之後 也來評估一下投資績效 投資績效評估也不用像我下面寫得那麼複雜 只要打開你的對帳單 數字就會告訴答案了。 但我想探討的 不是單純那個交易軟體上面的那個報酬率數字而已。 我想檢證的是 在引入我的投資邏輯後 如果當時是做了不同的選擇後,現在會是如呵? 所以就會有what if情境跑出來 就
Thumbnail
在做完預算之後 也來評估一下投資績效 投資績效評估也不用像我下面寫得那麼複雜 只要打開你的對帳單 數字就會告訴答案了。 但我想探討的 不是單純那個交易軟體上面的那個報酬率數字而已。 我想檢證的是 在引入我的投資邏輯後 如果當時是做了不同的選擇後,現在會是如呵? 所以就會有what if情境跑出來 就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
Thumbnail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
Thumbnail
今天想講的主題是『勝率』,而主角當然就是股票囉!我剛剛在某個網站看到了這張圖,並且有這樣一句標題: 風險、獲利、勝率 – 最多只能抓住其中兩個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股票的勝率怎麼估算,如果是以我這種買入並持有,股利再投入的投資方式。我在意的是台灣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後文簡稱報酬指數,會計入每年
Thumbnail
今天想講的主題是『勝率』,而主角當然就是股票囉!我剛剛在某個網站看到了這張圖,並且有這樣一句標題: 風險、獲利、勝率 – 最多只能抓住其中兩個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股票的勝率怎麼估算,如果是以我這種買入並持有,股利再投入的投資方式。我在意的是台灣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後文簡稱報酬指數,會計入每年
Thumbnail
前言 這是一個使用年報資料來做選股,並且隨時可以進場的投資策略,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相信會有均值回歸的情況。就理論上來說,假如投入的資金夠多(三百萬以上應該就足夠了),理想情況下應該是把符合選股標準的股票都買進,但可惜的是一般人很顯然不會有這樣多的資金。所以還是要把投資標的在進一步縮小才行。
Thumbnail
前言 這是一個使用年報資料來做選股,並且隨時可以進場的投資策略,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相信會有均值回歸的情況。就理論上來說,假如投入的資金夠多(三百萬以上應該就足夠了),理想情況下應該是把符合選股標準的股票都買進,但可惜的是一般人很顯然不會有這樣多的資金。所以還是要把投資標的在進一步縮小才行。
Thumbnail
今天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天,請你回顧這半年,你有賺到錢嗎?還是一直在等待,所以都沒進場,也就沒賺到錢,但至少沒賠錢?或是你在這半年的投資結果是虧損的?  
Thumbnail
今天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天,請你回顧這半年,你有賺到錢嗎?還是一直在等待,所以都沒進場,也就沒賺到錢,但至少沒賠錢?或是你在這半年的投資結果是虧損的?  
Thumbnail
只要你的長期績效落後於平均,你就應該考慮調整你的報酬預期,主動選股不是投資的唯一出路。身為投資人我們應該理解自己的優劣勢,尋求報酬的極大化。
Thumbnail
只要你的長期績效落後於平均,你就應該考慮調整你的報酬預期,主動選股不是投資的唯一出路。身為投資人我們應該理解自己的優劣勢,尋求報酬的極大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