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股息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股息是什麼?
如果你買了一張股票,成為股東,公司有可能會分紅給你,其中「現金」形式就叫股息。

有一些人喜歡「股息策略」,篩選出歷年穩定發股息的公司,期望獲得現金流,並把股息再投入,增加持股數量。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1. 雖然投資人可以像存錢一樣,在市場「存股」,但是股票完全無法「保本」。

想想看,你在銀行存錢,隨著利息累積,存款數字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即使每年把利息都領出來,也不用擔心本金受到影響。

不過在股市上,沒有人能保證這件事。
股價很可能會下跌,公司可能會停發股息,甚至讓妳「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我們知道股市有風險,但更危險的是「以為自己安全」而喪失警惕。
想看清其中的原理,還需要從發股息的流程下手。


2. 為什麼領股息不代表獲利呢?

一間公司如果今年賺錢,可以從「盈餘」裡面抽一部分發給股東。
萬一虧錢的話,也可以吃老本,從「公積」裡面拿現金給股東。
換句話說,不管今年賺錢或虧錢,公司都有辦法發股息,看它要不要而已。

現在的問題是,當妳買入股票的時候,就已經擁有公司的資產。

如果盈餘或公積留在公司內? 妳的。
要是盈餘或公積變成股息發給妳? 還是妳的。

不管股息來源是什麼,也不論多少資產轉變成股息,這些股東權益「本來就是你的」。

妳有兩杯水可以喝,一杯叫做股息,另一杯叫做價差。
想一下,把兩杯水倒來倒去,有可能讓總水量增加嗎?
就像行動電源快沒電了,於是你把輸出口接回輸入口,讓電池幫自己充電,有可能嗎?

公司如果因為營運良好而賺錢,進一步發股息,股東能夠拿到現金。
可是即使一元都不發,盈餘也不會憑空消失,依然屬於股東的利益。

所以,公司和投資人的獲利是一回事,有沒有發股息又是另一回事。


3. 從股價變化的角度,大家也可以看出股息對價格的影響。

除息和配息就是朝三暮四、左手換右手、前腳換後腳、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一樣的意思。
理論上,這些作業只是一瞬間的事,可是實際上公司會把現金扣住一段時間才發回給股東。
所以投資人會先經歷除息,再拿回配息。

另外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規定,股票在除息前一天,要先把收盤價扣掉配息金額,當成隔天的「參考」價格。
例如有一張股票今天收盤30元,公司準備將3元轉成股息發給股東,那明天開盤參考價就是訂在27元,而這差額3元會在幾天後入帳,這就是為什麼股價在除息後會往下跳空。

如果妳本來就沒有股票,那雖然除息後股價比較便宜,但妳也拿不到股息。
如果你本來就有股票,那雖然股價被扣了一截,但這個金額缺口剛好會被股息填滿。

因此一來一回,這個過程並不會產生額外的獲利或虧損,對大家都很公平。


4. 有人會說,股息可以用來生股子股孫股曾孫,但這些能讓總獲利變高嗎?

大家可以先想一個問題,兩張500元比較多,還是二十個50元?
答案是一樣多,因為總額都是一千元。

再考各位一題,你在計算手中一檔股票總額的時候,是考慮單價,還是張數?
答案是兩者都必須考慮,總額=單價×張數

當然,殖利率越高,你就能拿到越多現金。
同時因為股價變便宜,所以這些現金可以買回更多張股票。
不過股票變多張,股價也往下掉,所以兩者抵銷,投資人「不賺不賠」。

我做了一張表,描述不同配息殖利率的狀況。
假設我有一張50元的股票,不管是除息前、除息後還是股息再投入,都不影響投資人的淨值。

raw-image

因此,股息可以用來生股子,股子又可以生股孫,只是對於提高獲利毫無幫助。

如果妳希望「累積資產」,讓生活更好,那麼股息不重要。
不過如果你的目標根本不是賺錢,而是想看到股票「三代同堂」,得到數字上的成就感,那倒無可厚非。


最後,機智的你可能還有一個疑問。
「狂徒,朝三暮四我懂,可是我發現有人不懂,那有沒有套利空間?」

如果投資人都很理性,那股息根本不會造成影響,可是如果有人不理性呢?
是否能吃到豆腐,這問題還真難回答。

市場好玩的地方,就是什麼族群都在裡面,而且大家都想賺錢。
有人不知道除息會讓股價降低,以為能撿便宜,於是衝進市場把股價推高。
這時就會有人把手中的股票賣出,賺取這些「衝動紅利」。
久了之後,那些不理性投資人開始學乖,或是被資本消滅,而市場也恢復理性。

不過,萬一這些衝動族群源源不絕的進場,就會讓短期的不理性轉變成實質的資金援助,讓公司成長。
結果那些一賺就跑的人,反而因為脫離市場共識而虧損。

同樣的道理,有人會嫌棄不發股息的公司。
殊不知公司很可能把現金花在刀口上,全力拓展業務,讓獲利最大化。
結果等股價一路往上爬的時候,才後悔沒有跟上。
曾經就有個老闆覺得現金放公司裡面比較有效益,所以從來不發股息,後來它的股票BRK. A漲到全世界最高價。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公司不發股息,是因為根本發不出來,財務吃緊。
所以那些認為「不發股息就是好公司」的投資人,這次就倒楣了。

好玩嗎?
我預測市場,他也預測我對市場的預測。
所以,我預測他對我對市場的預測的預測......

股息會不會影響股價? 影響多大?
股息策略會不會虧損? 虧損多嚴重?
除息行情中有沒有贏家? 贏家是誰?
這些問題十分複雜,各界尚未有定論。

既然如此,將股息信仰建立在渾沌不明的猜測上,十分危險。
同時,把別人對股息的迷信當成套利機會,也不見得能成功。
所以我建議讀者朋友,根本沒必要堅持「股息」這個因素。
相對的,採取廣泛的投資策略,才能安全又穩定。


參考: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細則,第六十七條


註:

股息是不是有效因子,這是因子領域吵翻天的題目,我有機會來寫。


歡迎讀者踢館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狂徒的沙龍
510會員
109內容數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狂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2
有追蹤者朋友讀了《投資金律》,在狂徒社群問我問題。 我決定說幾個簡單故事,只會用到高中數學,讓各位都能輕鬆了解,什麼是複利和72法則。
Thumbnail
2024/03/02
有追蹤者朋友讀了《投資金律》,在狂徒社群問我問題。 我決定說幾個簡單故事,只會用到高中數學,讓各位都能輕鬆了解,什麼是複利和72法則。
Thumbnail
2022/12/25
我是狂徒,一直以來我都是用讀者視角寫書評。 不過現在我要以共同作者身分,介紹一本指數投資領域的著作,《穩定致富》。
Thumbnail
2022/12/25
我是狂徒,一直以來我都是用讀者視角寫書評。 不過現在我要以共同作者身分,介紹一本指數投資領域的著作,《穩定致富》。
Thumbnail
2022/12/16
我是一個常閱讀的投資人,但自己文章寫多了,也變成「半個」作者。
Thumbnail
2022/12/16
我是一個常閱讀的投資人,但自己文章寫多了,也變成「半個」作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Thumbnail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Thumbnail
每年到這時候,現金殖利率就開始被市場談論,尤其在景氣不明大盤弱勢時,更是一些人的救命稻草。但事實上高股息殖利率的股票並不會比較抗跌,也不會降低風險。正如我們一直提到的,風險只存在未來,且具有隱藏性的,只見事後報酬、忘記事前風險的結果,使得多數人在下投資決策時,而忽略了投資是取得風險與報酬平衡點的本質
Thumbnail
每年到這時候,現金殖利率就開始被市場談論,尤其在景氣不明大盤弱勢時,更是一些人的救命稻草。但事實上高股息殖利率的股票並不會比較抗跌,也不會降低風險。正如我們一直提到的,風險只存在未來,且具有隱藏性的,只見事後報酬、忘記事前風險的結果,使得多數人在下投資決策時,而忽略了投資是取得風險與報酬平衡點的本質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
Thumbnail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
Thumbnail
如果企業的營運獲利能夠維持一定水準,就能夠把除息所減損的價值填補回來,使企業的價值再回復到除息前或甚是更高的水準,使得股價也會隨著價值改變而調整,這是股價能夠填息的道理
Thumbnail
如果企業的營運獲利能夠維持一定水準,就能夠把除息所減損的價值填補回來,使企業的價值再回復到除息前或甚是更高的水準,使得股價也會隨著價值改變而調整,這是股價能夠填息的道理
Thumbnail
企業長期都能維持獲利,也能從中配出現金,是企業可以投資的基本條件,但仍得考慮時機的問題,一般人常等到特定題材被媒體報導之後才進場,只是出現在媒體上的資訊,代表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價差空間已經消失。
Thumbnail
企業長期都能維持獲利,也能從中配出現金,是企業可以投資的基本條件,但仍得考慮時機的問題,一般人常等到特定題材被媒體報導之後才進場,只是出現在媒體上的資訊,代表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價差空間已經消失。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從行為財務學解釋了,為什麼散戶這麼喜歡高股息?主要有以下三點: 喜歡高配息的投資者其實有延遲消費、延遲滿足的慾望,但是他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可能控制不住,所以只好利用高配息間接創造出一種局限性,限制了自己過度的消費機會,從而減少了內心的衝動與外在的誘惑。 因為通過配息來獲取現金流不會牽涉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從行為財務學解釋了,為什麼散戶這麼喜歡高股息?主要有以下三點: 喜歡高配息的投資者其實有延遲消費、延遲滿足的慾望,但是他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可能控制不住,所以只好利用高配息間接創造出一種局限性,限制了自己過度的消費機會,從而減少了內心的衝動與外在的誘惑。 因為通過配息來獲取現金流不會牽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