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天空的另一扇窗:無線電波天文歷史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星星在天上一閃一閃地發亮著,天文學家們透過物理學知識的累積,從19世紀開始分析這些光線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不過,很快地大家發現我們過去的觀測只不過是瞎子摸象,眼前所見的宇宙並不是全部。科學家找到老天爺為地上的人們開啟的另一扇窗口,一切要從90年前的發現談起。

夜空中橫跨天際的銀河利用不同的電磁波能看見不一樣的樣貌(圖片來源:NASA/GSFC)

夜空中橫跨天際的銀河利用不同的電磁波能看見不一樣的樣貌(圖片來源:NASA/GSFC)

可見光之外還有光

雖然牛頓(Isaac Newton)透過三稜鏡知道陽光是由多種單色光組成,但一直要到19世紀,科學界才注意到在這段彩色光譜之外還有別的世界。首先發現這件事情的是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他起初發現陽光中不同色光所傳遞的熱量似乎不同,於是便利用溫度計針對光譜中的不同色光一一進行測量。為了比較升溫的程度,他選定紅光之外的區域作為對照組,沒想到這個看似沒有光照的區域測量出來的溫度竟然比紅光還高。因此,威廉赫歇爾認為在紅光之外一定還有不可見的光,而這種光就是當時學界認知的熱輻射。很快地德國科學家里特(Johann Wilhelm Ritter)也在紫光之外找到了會讓氯化銀試紙變暗的光線,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紫外線。

不過話說回來,光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個答案很令人意外地不是在光身上找到,反而是看似無關的電與磁。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磁場變化會產生電流的電磁感應現象之後,1860年代蘇格蘭科學家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綜合了前人發現,透過數學推導出了馬克士威方程式來解釋電與磁之間的關係。根據方程式預測電場與磁場不斷地交替變化將能產生在空間中傳遞的電磁波,他進一步計算電磁波的傳遞波速,沒想到居然與光的傳遞速度十分接近!

這是巧合嗎?馬克士威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光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einrich Hertz)透過實驗產生了無線電波,而無線電波也表現出折射、繞射等等光傳遞過程的特性。實驗不但證明了馬克士威理論是正確的,光是一種電磁波的說法也逐漸成為學界共識。

來自天空的神祕訊號

無線電波被發現之後不久,由於傳遞過程只需要收發訊號的天線,因而很快地被應用在遠距離通訊用途上,降低鋪設長距離的電話線路的必要性。不過,自然環境中還是有許多對無線電通訊產生障礙的因素,例如山丘阻隔以及大氣電離層的變化等。192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為了找出有那些因素可能會對跨大西洋無線電通訊造成影響,因此指派了旗下的工程師卡爾‧央斯基(Karl Guthe Jansky)來研究這個問題。

卡爾‧央斯基的大型定向天線。 圖片來源:NRAO

卡爾‧央斯基的大型定向天線。 圖片來源:NRAO

央斯基建造了一個長約30公尺、高約6公尺的定向天線,並將它裝置在轉盤上,讓它可以接收不同方向頻率20.5 MHz(波長約14.6公尺)的無線電波。經過幾個月的觀測,他大致歸納雜訊來自附近和遠處的雷雨雲,以及一個不明來源的訊號。這個不明的訊號源強度大致會以一天為週期變化,央斯基一開始以為是來自太陽的訊號。不過又經過了幾個月的追蹤,他發現訊號源不但偏離了太陽,而且變化的週期是地球實際自轉一圈的時間──一個恆星日(23小時56分)──,進一步比對發現人馬座方向、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不明的訊號來源。

央斯基在1933年陸續在學術會議和接受電台專訪,向大眾發表他發現來自星星的無線電波訊號,論文也在10月發表於《無線電工程師學會學報》上。雖然央斯基很想進一步研究銀河系中心的訊號源究竟是什麼,但當時世界經濟進入大蕭條時代,貝爾電話實驗室無心處理這個固定在天上的干擾源,和無線電波天文相關的研究一直要到數十年後才再度獲得重視。

天文觀測的另一扇窗

由於大氣層的干擾,就算是乾燥晴朗的天氣,來自宇宙的電磁波只有可見光和無線電波得以暢行無阻來到地面。此外,無線電波波長比較長的特性,其所承載的訊息不容易被星際塵埃阻擋,讓天文學家得以看見重重塵埃後方正在誕生的恆星,以及距離我們6千多萬光年外的巨大黑洞剪影。無線電波在天文觀測的應用,無疑是為地面的天文學家開啟了第二扇認識宇宙的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世界政治與經濟局勢趨於穩定,無線電波天文觀測再度回到科學家的視野。1960年代,科學家們透過無線電天線陸續觀測到如同燈塔般以固定頻率發出訊號的脈衝星、大霹靂餘暉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十分明亮卻位於遠方的類星體,以及星際有機分子等重要發現,其中前兩項發現更催生了兩座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的是卡爾‧央斯基來不及看到無線電波天文學開花結果,於1950年就因病逝世,享年44歲。為了表彰央斯基的發現,美國國家無線電波天文台(NRAO)在2012年將位於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天線陣列(VLA)冠上了卡爾‧央斯基的名字,紀念這一位為我們打開另一扇窗的工程師。

甚大天線陣列是由27座碟型天線構成的無線電波天文台,透過埋設在地面的軌道,天線可以在三條長21公里的軌道範圍內移動,並利用干涉技術得到不同解析度的天文影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甚大天線陣列是由27座碟型天線構成的無線電波天文台,透過埋設在地面的軌道,天線可以在三條長21公里的軌道範圍內移動,並利用干涉技術得到不同解析度的天文影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休伊特/著、陳可崗/譯,《觀念物理5:電磁學・核物理》
維基百科-Karl Guthe JanskyVery Large Array紅外線

本文初刊於《臺北星空》第115期,並收錄於原作之時光土場部落格

avatar-img
44會員
178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1939年5月1日上午11時20分,臺北公會堂天文台正式啟用,當天臺北州知事、臺北市尹、市議員及各級學校校長共計上百人參與完工捐贈儀式。這座臺北市最早的業餘用天文台不但提供了市民與星空對話的機會,同時也留下許多觀測紀錄。究竟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是如何開始對星空著迷的?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1939年5月1日上午11時20分,臺北公會堂天文台正式啟用,當天臺北州知事、臺北市尹、市議員及各級學校校長共計上百人參與完工捐贈儀式。這座臺北市最早的業餘用天文台不但提供了市民與星空對話的機會,同時也留下許多觀測紀錄。究竟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是如何開始對星空著迷的?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Thumbnail
在前一篇介紹卡文迪許的文章中有提到馬克士威;哇,這個人可重要了;我們要來好好介紹這位偉大的科學家:James Maxwell (詹姆斯‧馬克士威)。 他是蘇格蘭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將電、磁、光統歸為電磁場中現象的馬克士威方程組。
咱知影反射定律,知影折射定律,毋過遮个攏無講入來的光有偌濟會反射,偌濟會折射。筆者佇遮會用「一寡」數學運算,予讀者知古早的物理學家已經算出來矣,而且佇生活當中嘛有應用的產品。
Thumbnail
閃電是由烏雲中堆積的高能量電子、形成雙向電離離子通道以及形成主引線和隻引線的過程中生成的。隻引線可能再連接至地表或雲朵下方的正電引線,進行回擊過程,使閃電能量提升。閃電的形成過程非常複雜,但這種自然現象在高能電場下得以實現。
Thumbnail
自人類古老文明開始,我們對於宇宙的起源、結構以及存在的意義總是充滿了好奇。宇宙的奧妙和真理是許多哲學、神秘主義和宗教思想中探索的核心主題。然而,在20世紀初,隨著量子力學的誕生和發展,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宇宙。
Thumbnail
探索為什麼我們在炭火、燈泡和星體的光芒中看不見綠光的科學原因。解釋了人眼對顏色的感知和黑體輻射的關係,並提出了透過科學儀器觀測綠光的可能性。
Thumbnail
晴空萬裡的時候,天空是一片蔚藍色,有時候會出現好看的夕陽,甚至大片橘色,有時候還會出現粉紅色。 這篇文章分析了大氣層結構和瑞利散射的原理,詳細解釋了為什麼天空是藍色,而夕陽是紅色的原因。文章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並通俗易懂地解釋了相關原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Thumbnail
在前一篇介紹卡文迪許的文章中有提到馬克士威;哇,這個人可重要了;我們要來好好介紹這位偉大的科學家:James Maxwell (詹姆斯‧馬克士威)。 他是蘇格蘭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將電、磁、光統歸為電磁場中現象的馬克士威方程組。
咱知影反射定律,知影折射定律,毋過遮个攏無講入來的光有偌濟會反射,偌濟會折射。筆者佇遮會用「一寡」數學運算,予讀者知古早的物理學家已經算出來矣,而且佇生活當中嘛有應用的產品。
Thumbnail
閃電是由烏雲中堆積的高能量電子、形成雙向電離離子通道以及形成主引線和隻引線的過程中生成的。隻引線可能再連接至地表或雲朵下方的正電引線,進行回擊過程,使閃電能量提升。閃電的形成過程非常複雜,但這種自然現象在高能電場下得以實現。
Thumbnail
自人類古老文明開始,我們對於宇宙的起源、結構以及存在的意義總是充滿了好奇。宇宙的奧妙和真理是許多哲學、神秘主義和宗教思想中探索的核心主題。然而,在20世紀初,隨著量子力學的誕生和發展,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宇宙。
Thumbnail
探索為什麼我們在炭火、燈泡和星體的光芒中看不見綠光的科學原因。解釋了人眼對顏色的感知和黑體輻射的關係,並提出了透過科學儀器觀測綠光的可能性。
Thumbnail
晴空萬裡的時候,天空是一片蔚藍色,有時候會出現好看的夕陽,甚至大片橘色,有時候還會出現粉紅色。 這篇文章分析了大氣層結構和瑞利散射的原理,詳細解釋了為什麼天空是藍色,而夕陽是紅色的原因。文章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並通俗易懂地解釋了相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