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看法,是不是韓國人對於青梅竹馬間的純愛有劇情設定上的偏好?例如韓劇中忘不了初戀的男女主角,在韓劇的詮釋下初戀往往帶有至高純潔,不會隨時光環境物換星移的純愛。也許會激起觀眾產生戀愛輕飄飄的微醺感而更引人入勝?也因此當戲劇大賣的時候,會竄出很多蘇太太、宋太太…。嘻嘻。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內容是根據導演自身經驗改編。並不是為愛走天涯、為對方奮不顧身的愛情劇(畢竟有愛沒有麵包也是活不了的)。是很平凡自然的劇情,比起男女主角間的愛而不得,更偏向鋪墊兩人最終的放下。
劇中傳達人與人之間會相遇都是好幾千次的因緣輪迴,而要結識成夫妻更是要好幾世的輪迴。諾拉講述時開玩笑地說是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調情;對海聖來說是童年的懵懂情愫沉澱在心中隱晦的浪漫。
電影時間線分成三段:童年、12年前、現代。童年是緣分交會的開始,20幾歲因緣際會下重新連上線,從友誼昇華到男女之情的曖昧。由劇情得知移民的諾拉在異鄉闖蕩的不易,加上相隔兩地即使互有好感也只能就此打住(看到Skype和臉書找到老朋友感到好親切呀,也是時代的眼淚了)。一別又過了12年,諾拉身邊有了同是作家的老公、取得綠卡,及在紐約有了立身之地。而海聖有了論及婚嫁的女友、穩定的工作,和滿腹的如果。
闊別12年後海聖終於踏上紐約(電影的取景和光線把紐約拍得好美),我覺得他心中帶有一絲期待:「假使心中的如果都可以扭轉呢?」
在中央公園散步一問一答補足10幾年缺失的消息,諾拉感受到同為韓國人但因環境背景不同造成的文化差異。例如成年後還與父母同住的海聖,結婚需要背負傳統社會對男人的期待和考量家庭因素。反而對諾拉來說戀愛結婚相對單純,只要兩人彼此喜歡就行了。
另外想提好喜歡電影中兩人在紐約見面後的編排,因久未見面而生疏,偶爾表現出侷促不安的表情,但下一秒卻要表現得像是個成熟大人一樣故作鎮定。在安靜的那一刻,有一方的眼神會不自覺地在對方身上停留。積累已久的思念、帶有期待的感情…在眼神中流動。
「這就像妳是個甜甜圈,被形塑成中間有個洞,而妳的丈夫,當他愛上妳時,是連那個洞一起愛上的,妳會發覺當一個甜甜圈其實沒那麼糟,反而讓人明瞭自己是誰。但就在此時,想像甜甜圈中間被挖走的麵團突然搭了12小時的飛機來找妳。」
經過幾天的相處,最終彼此把話說開,海聖知道這一世他們的緣分不夠深。我覺得他是放不下對過去的思念和太多預設的如果。就像他說的:「要是妳從沒離開首爾?要是妳沒有就那樣離開,我們會交往?會分手?會結婚嗎?」但這些如果並不存在,人生就是當下那刻。他喜歡的是過去活在他心中的娜英,即使過了24年還記得女生小學時的願望,甚至期待她能與記憶中的想像重疊。
我很喜歡海聖說的:「因為是妳,所以妳一定會離開,因為是妳,我才會喜歡上妳,而妳是注定會離開的。」可以感受到這一刻他真的要放下過去了。
在陪海聖等uber的空檔,兩人幾乎沒有對話,只有寧靜、漫長的四眼對望。千言萬語想敘說,但此刻還是讓彼此沉澱吧。亞瑟曾經擔心久未見面的兩人會一時天雷勾動地火而遠走高飛,畢竟夫妻倆的相遇和結合相對平凡,青梅竹馬的故事更有命定的魅力(亞瑟的擔心令我莞爾一笑)。我相信諾拉也很珍惜與海聖間共享的回憶與童真:「20年前的那個12歲小女孩,我把她留在你身邊了⋯但那就是屬於記憶中的一部分。」諾拉的「人生沒有如果」道出她比起琢磨錯過的更專注於在當下的選擇。她一直忠實自己想追求的,以及她做出選擇後的道路。因此在回到與亞瑟的公寓時忍不住泣不成聲。對諾拉來說是對過去一部份的自己道別。
人生就像單程的火車一直向前開,沿途會有不同的景色和相遇,也許會停下來欣賞和體驗,途中會有喜怒哀樂、捨不得,不過在背後褪去的風景一旦錯過就是錯過了。遺憾是滋養未來的成長養分之一,因為有失去才會學習要珍惜、有放下才能擁抱更多可能。
這部片很奇怪,其實當下看完並沒有特別的感想,甚至有些片段我覺得很冗長無趣,但當準備這篇文章的時候回味起來有種苦澀的韻味飄上心頭。開始能夠體會為什麼海聖心中有那麼多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