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快5個月終於把《火影忍者》看完。
看完最大的疑問是——沙馬特造型、性格中二的佐助有何魅力?

初識《火影忍者》:岸本齊史超級會說故事

不僅如此,還得將這些想法落實成畫面,轉換成大家都能理解的內容。不得不說作者岸本齊史超級會說故事。
亂世的選擇
《火影忍者》是故事線很龐大的作品。不少事件都可追溯到過去烽火四起,動盪的亂世。因為戰爭也看到應對亂世不同的世界觀和心態。

以木葉三忍為例:
- 自來也是徹底的和平主義者,希望用思想影響世界;
- 綱手因目睹摯愛之人相繼離去,選擇逃避現實,沉溺於賭博與酒精;
- 大蛇丸則對生死產生強烈執著,追求無盡的力量,以致走向極端——視永生為一切,拋棄夥伴與故鄉。
其實大蛇丸的心態不難理解。三代目火影猿飛蒜山的和平執政方式雖然溫和,卻過於理想化,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相比之下,大蛇丸在動盪不安的時局裡,的確有其吸引人的魅力。
自我認同&存在的意義
到了鳴人這一代,忍界相對穩定,人們開始有個人的追求,例如鳴人渴望獲得自我認同與全村的肯定,這使得他的價值觀與他人形成鮮明對比。

同是人柱力的我愛羅因周遭缺少善意和認可,只能從不斷的殺戮中找到存在的價值;漁村遇到的海怪少女,不計任何代價就為變回「正常」。

好想試試看一樂拉麵
而鳴人從遇到伊魯卡老師,得到他的認同和照顧開始,不再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特殊的出身境遇使他看待世界更有同理心。並在經歷與第七班夥伴的共患難、自來也的指導後,都讓他信念更為堅定—可以選擇不被心中的「怪物」主導。
傳承與羈絆的象徵
《火影忍者》故事雖然延續了邪不勝正、愛的力量與夥伴羈絆的主題,但並不流於表面,而是在角色成長過程中慢慢揭露更多層次的情感。
整部故事不斷強調「傳承」—如木葉的「火的意志」,代表將和平、美好的未來託付給後代。

我也很喜歡作者用一些細節表現羈絆。
- 鳴人的橘色服裝隱含父母特徵的結合(波風湊的金髮 + 漩渦玖辛奈的紅髮 = 橘色);
- 自來也送給鳴人的青蛙錢包,象徵師徒間的關係,並與「蛤蟆仙人」身份相呼應。

即使會覺得夥伴的牽掛有時看來過於老套,但這些情感並非淺薄,而是隨著角色的成長逐步深化。
看到失去隊友時也會跟著傷心,阿斯瑪的離去讓我早餐的花生厚片變得鹹鹹的。也會跟著鳴人對自來也的戰敗身亡感到憤怒、不捨。同時看到鳴人、鹿丸和雛田的成長又會感到欣慰和感動,有種看鄰居小孩長大的既視感。
題外話:害羞溫柔的雛田跟《膽大黨》裡犀利阿嬤星子同個配音員!好厲害!

鼬的哲學:善與惡的界線
如果說佐助和鳴人對和平及仇恨的看法是兩個極端的天平,那麼鼬我認為是哲學家的存在,質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鼬小時候經歷過戰爭的殘酷,為了保護木葉,他在團藏的逼迫下做出了犧牲,選擇屠殺宇智波一族,卻因羈絆而放過了佐助。他的理念與大蛇丸、佐助的本質不同:
- 大蛇丸認為力量是一切,不惜拋棄夥伴與過去;
- 佐助相信只有殺死最重要的人,才能變強;
- 鼬則質疑「忍者的存在意義」,希望透過力量尋找答案。

相比佐助,鼬是人氣王我還比較服氣。天才型忍者,態度謙虛,思考深遠又很帥。
鼬和止水的死亡令人惋惜。止水強大的幻術,原本能用來影響宇智波一族的決策,卻因團藏奪取他的寫輪眼而導致局勢失控,最終間接促成鼬的決定。
而鼬的決定很大程度加深了佐助的矛盾。一心復仇使他價值觀產生扭曲,認定只有徹底斷絕羈絆、讓自己陷入更深的黑暗,才能獲得足以打倒鼬、再到後來挑戰整個忍界的力量。

《火影忍者》與《哈利波特》的相似之處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相同的想法?看《火影忍者》會覺得跟《哈利波特》有許多相似之處。
- 主角的宿命:幼時在父母的保護下倖存,並背負著整個世界的未來;
- 成長的孤獨:忍受社會的偏見,在夥伴的陪伴下逐步強大;
- 敵我間的界線:許多角色並非純粹的善與惡,而是出於自身的信念做選擇。
甚至在角色設定上,也能找到對應之處:
- 鳴人 vs. 哈利:孤兒、受到社會邊緣化,內在擁有強大力量卻被視為危險份子;
- 佐助 vs. 跩哥:有黑暗傾向,但最終仍選擇不被仇恨吞噬;
- 鼬 vs. 鄧不利多:為了大局做出痛苦的決定,真相隱藏至最後才被揭露。
(題外話:兩部作品的大戰後,都讓我擔心地球物種是不是都滅絕了……)

或許佐助的魅力,正來自於他對這種沉重命運的對抗,以及他與鳴人之間剪不斷的牽絆。直到後期,佐助逐漸明白自己一直在逃避的是內心的痛苦和孤獨,而鳴人正是那個始終陪伴、理解他的人。
佐助的掙扎和破壞,某種程度上是他想證明自己不需要愛,但鳴人一直用行動告訴他:「你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