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買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Just Keep Buying: Proven Ways to Save Money And Build Your Wealth

Nick Maggiulli  2023 商業週刊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

以資料和實證提供理財和投資的簡單科學方法。

 

重要字句

生財資產(income-producing assets):在長遠的未來能為你產生收入的資產。


持續買進的核心理念:你應該盡早投資,且盡量經常投資。

 

何時買,買多少,買什麼,這些其實不是很重要,重點在於持續買進,把購買投資資產變成如同買食物。


窮人的重點應該放在存錢,富人則是投資。

把你能存的錢存下來。(儲蓄率不應該固定不變)

重點是收入,而非支出。(樽節有極限)

使用兩倍規則來消除花錢的罪惡感。(用同額的錢投資)

把你的未來加薪及分紅的至少50%存起來。

只有在舉債最有益你的財務時,才使用舉債。

只有在時機對時才買房。(財務狀況和生活方式適宜時)

為大額購買而存錢時,採用現金存款方式。

退休要考慮的,不只是錢。(還有想做什麼和過怎樣的生活)

投資以積累財物資本,取代你日漸衰弱的人力資本。

像業主般思考,購買生財資產。

別買個股。(就算成功也可能只是幸運)

盡早,且盡量經常投資。(不論資產類別、期間,較好的選擇幾乎總是現在就投資全部)

投資並不是只看你有什麼牌,也取決於你如何打手上的牌。(不管經歷好運或壞運時期,長期行為最重要)

當波動無可避免到來時,別害怕。(有下坡才能走上上坡路)

市場崩盤通常是買進的機會。(未來的報酬通常在市場崩盤後達到最高)

先把錢用於你需要的生活,再考慮為了你想要的生活而冒險投資。

你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錢,這沒關係。(不要在理財賽局中迷失了自己)

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摘要

評估財務處境

期望儲蓄(未來一年可以輕鬆存到的錢)大於期望投資成長(未來一年你的可投資資產乘以成長率),就把重點放在儲蓄,否則就把重點放在投資和思考投資計畫細節。隨著年齡增長,焦點應該從儲蓄移向你的投資。

 

儲蓄

先決條件:所得並不是長期維持穩定的,以及儲蓄率和財富水準呈現正相關。

建議:儲蓄率不應該如一般財經建議固定一個比例不動,也不要在擔心儲蓄不足的壓力下存錢,而是「把你能存的錢存下來」,有能力時就應該存更多,反之亦然。

儲蓄 = 收入 ─ 支出(列出每月固定開銷,其餘的概括估計)

 

「你需要存的錢比你以為的還要少!」

 

各種財富水準的退休人士中,平均每七人只有一人(14%)減持他們的金融資產,58%的人提領的錢少於他們的投資報酬。

有人會擔心未來的退休人士財富所得會少於現在,根據聯準會的資料計算,儘管新世代的財富不均問題嚴重,這些世代在不同年齡層的財富水準變化大致相同。

raw-image


光靠樽節支出難以致富,因為減少支出有其極限,而且收入增加支出並不會成等比例增加(邊際效用遞減)。最牢靠的致富之道在於聚焦加你的收入(而非低到離譜的收入)和投資生財資產。

如何增加收入,也就是把人力資本(技能、知識、時間)轉化為財務資本(金錢):

  • 出售你的時間/專長:容易但無法擴大規模。
  • 出售一種技能/服務:收入較高、能建立品牌,也一樣無法擴大規模。
  • 教課:容易擴增規模,但競爭對手多
  • 銷售一項產品:挖掘出尚未解決的問題,然後打造解決問題的產品。需要大量的前置投資和持續花心力行銷。
  • 在職場往上爬:受僱工作仍然是多數人創造財富的方式,百萬富翁多半是走著傳統教育和職涯途徑累積多年而得的(平均32年)。取得技能與經驗對往後創業也有幫助。缺點是不能掌控自己的時間和做的事。

 

最終目的:像業主一樣思考,將收入投資於生財資產,以創造長期財富。

 

花錢

主流理財建議喜歡利用罪惡感,要你質疑你的消費決策,使你對花錢這件事過度緊張,就算再有錢也難以解決這個問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身價在500萬到2500萬美元之間的投資人中,仍然有20%的人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錢退休。


需要調整新的心智框架去思考花錢:

  • 兩倍規則:當想花大筆錢時,也拿出相同金額來投資,評估是否願意為了它省下共兩倍金額的錢,用以擺脫花錢的罪惡感。揮霍的定義是令你「感覺」像揮霍的,都可以視為揮霍。
  • 將長期滿足感最大化:是「滿足」而非「快樂」。花錢買體驗、偶爾犒賞自己、花錢買時間、先付錢後享受、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可能可以增進整體快樂程度。但增進滿足感比較複雜,

 

人類的動機與滿足感的構成要素:自主、專精(改進技能)、目的(連結至比自我更宏大的東西)。購買的心智框架決定這筆消費是否有罪惡感。試著自問購買這個東西有益於你的「長期滿足感」嗎?這筆錢是否用來創造你的理想生活?

消費形式愈穩合本身心理狀態的人,人生滿足感程度較高。因此說到花錢的正確方式,不能只看研究文獻,必須探索怎樣的方式最適合你。消費科學不能精準預測什麼能使人更快樂。

 

多大程度的生活方式膨脹是你承擔得起的?如果收入提高時,保持一樣的儲蓄率,沒有考慮到生活方式已經改變(相對支出提高),一旦退休後想為維持加薪後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增加儲蓄率或延後退休。因此收入變化對你的支出型態的影響才是重點。根據作者的理論假設和分析,他建議把加薪額的50%存起來。

 

負債也是一種財務工具,要妥當使用。最有用的舉債是以下兩類:

  • 降低風險:增加現金流動性或降低不確定性(例如買房的房貸讓你不用擔心房租的波動)。
  • 為了取得高於借貸成本的報酬。

但要注意很多研究顯示,不論社經地位,非房貸的金融負債對身心健康會有影響。

 

買房

購屋的社會性理由:雖不是最理想但仍很可能創造財富、建立養育家庭的基礎、穩固社會關係(社區、學區)。

買屋的成本:

  • 一次性:頭期款(3.5~20%)、購屋相關費用和成交成本(2~11%)。總共約房價的5~31%。所以只有將長住的前提下購屋才有道理,因為交易成本就能把價格上漲利得吃掉了。
  • 持續性:稅、維修、保險。每年的維修成本預算是房價的1~2%。
  • 時間成本:修繕。

 

租屋的成本:雖然短期內購屋者的成本變動程度遠高於租屋者,但租屋的長期風險顯現在未知的未來居住成本、居住狀況的不穩定性、搬遷成本。

 

購屋做為投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計算,1915至2015年,美國住屋投資年報酬率(經過通膨調整)只有0.6%,且大部分來自於2000年以後。也就是經過通膨率調整後,房價基本上是持平的。

raw-image

投資房產的機會成本:或許房屋不會像其他如股票等風險性資產,價值不太可能崩跌,也不會天天取得房子的報價,但也不太可能使你致富。更何況必須賣掉它之後購買更便宜的房子,才能取得這筆報酬。 

購屋的適當時間:買得起房子的人大都會買房,因此更該思考的是何時該考慮買房。

  • 計畫在這地點待至少十年:以交易成本6%,年報酬率0.6%計算,通常得經過十年期增值才足以彌補交易成本。
  • 有穩定的私人和職業生活:未來不穩定可能需隨時換房。
  • 買得起:能提供房價的20%做為頭期款且負債/所得比(每月債款除以每月所得)維持在43%以下。

作者建議存更多錢日後再購買稍稍超出你目前預算的房子,而非先買起步房,幾年後賣掉換屋,因為購屋時風險最大的部分是頭幾年,歷經時日所得可能會隨著通膨成長,但房屋貸款不會。


如何存錢支付頭期款(或其他大額買賣):若是二到三年內,雖然有通膨的影響,還是現金最保險和風險最低。當存錢時程約兩年時,債券通常贏過現金但差距不多,因為債券有價值下跌的風險,尤其越晚下跌損失會更多。但時程越長,通膨對你的購買力的影響就越大,而債券能提供一些報酬抵銷通膨。因此若你需要一段時間(作者建議三年以上)才做出這筆大額支出,要不就是做某種投資,要不就是存的錢必須高於你的存款目標。

raw-image


 

退休

4%法則:退休人士每年可以提領4%的投資資產(股債各半)至少三十年而不致把錢花光,縱使每年為了通膨提領金額成長3%依然適用。5%則只能撐二十年。依此計算,需要的總退休儲蓄等於你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倍,當中可以減去未來所得(例如退休金)。雖然目前股債殖利率下降,但研究也發現退休後的家庭支出通常每年減少約1%,所以4%法則還是個簡單好用計算退休準備的方法。

跨越點法則:你的每月投資收益大於你的每月開支的那一點稱為你財務自由的「跨越點」。由此公式可得你的跨越資產 = 每月支出 / 月投資報酬率。若你的年報酬率設定為4%,那麼計算的結果就和4%法則一樣。

 

「退休是財務領域最棘手、最困難的問題。」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Sharpe

 

目前考慮的只是財務面,但要記住,退休不只是一個財務性決定,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決定。

 

投資的理由

為將來的自己而儲蓄:不論所得,以退休而非其他財務目標為目的存錢,最能改善儲蓄率。

抗通膨,維持財富購買力:在溫和的通膨(年通膨率2%)下,日常生活用品在每隔二十至三十年價格就會翻倍。退休人士唯一對抗通膨的武器就是資產增值,因此你應該把非應急現金拿去投資。

以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一種不斷減少的資產。


投資的種類

股票

作者最喜歡。學者研究16個國家在1900到2006年間,儘管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股權報酬率仍為長期正實質報酬(2.7~8%)。面對估值的快速變化和波動,建議長期投資。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8~10%。

優點:高歷史報酬率;易於擁有和交易;低維持成本。

缺點:高波動(每五年預期會出現一次股價重挫30%的情形;至少每隔一年就會出現股價下跌10%的情形)

 

債券

年票息除以債券的票面價格就是債券的殖利率。由於美國政府可以隨意印鈔票支付其欠款,因此美國財政部是世上信用最可靠的借款人。債券應該作為分散風險的資產,作者不建議投資高風險債券。債券型基金和個別債券的表現並無太大差異,作者建議購買ETF或債券指數型基金。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2~4%(在低利率環境下可能為0)。

優點:波動性較低;投資本金安全;所得流穩定;提供流動性可以變現;市場拋售時股票或風險性資產下挫但債券趨向上揚。

缺點:低報酬率。

 

投資性房地產

收入來源為租金、房地產價格上漲、因貸款獲得的融資槓桿(但房價下跌時也會帶來擴大虧損)。需要應付承租人、張貼廣告和吸引房客、持續維修、負債的壓力等等。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12~15%

優點:報酬較一般資產類別高。

缺點:難以分散風險(風險和你的物業高度相關)、管理需花較大心力。

 

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REITs是一種管理不動產的事業,把這些物業收益支付給REITs所有人,適合想投資不動產但又不想自己管理的人。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12~15%

優點:擁有不動產部位但不需管理。榮景時期和股市的相關性低,當股市表現不佳REITs可能表現得不錯。

缺點:波動性高。當股市崩盤時和其他風險性資產高度相關,可能一樣會被搶著賣出。

 

農地

生產力穩定,表示波動性較低。可透過REITs持有。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7~9%(農產收成加上土地增值)

優點:和風險性資產相關性低。抗通膨(價值往往隨著物價趨勢上升)。農地報酬不太可能降低至零。

缺點:未來氣候變遷的影響。流動性較低。

 

小型企業/加盟店/天使投資

若只當業主,平均每九筆投資中僅有一筆能獲得正報酬,真正的風險在於錯過那個傑出的投資。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20~25%,但有大量的虧損者。

優點:投入的時間和研究越多,越可能有極大的報酬。

缺點:若當經營者需投入很大的時間心力,得做出更大的生活方式改變。

 

權利金

你可以買賣有版權的作品的權利金的所有權,賺取它們的未來權利金收入。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5~20%

優點:通常可獲穩定收入,與傳統的金融資產不相關。

缺點:賣方需支付高費用。未來品味的變化難以預估。

 

你自己的產品

平均複利年報酬率:差異很大,呈現肥尾分布(多數產品的報酬很低,只有極少數產品報酬高)。

優點:百分之百可掌控。個人的滿足感和價值感。

缺點:非常勞力密集但不保證有回報。

 

黃金、加密貨幣、藝術品

不屬於生財資產,它們的估值取決於人們的「觀點」。而生財資產的價格雖然也受人觀點的影響,但它們的估值理論上還是取決於它們產生現金流量的能力。

 

選股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財務論證:

  • 五年期間75%的主動選股基金績效輸給大盤指數。
  • 只有很小比例的個股長期表現佳:自1926年以來整個美國股市的淨增值是由表現最佳的4%上市公司創造的。
  • 股市的無常,就算大公司也不確定長期有優勢:1950年在美國股市掛牌的公司過了60年有78%不復存在。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存在論證:難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善於選股(需要多久的時間判斷?是否有勝過大盤?獲得的結果可能和你當初挑選該股票的原因毫不相關?就算選股能力好的人一定也會碰到表現不好的時間)。如果只是好玩沒關係,但為什麼需要花那麼多時間金錢去作非常難以評估和證明是否擅長的事呢?

 

投資的時間

 

美國在二十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及代價昂貴的軍事衝突,大蕭條,十多次的經濟衰退與金融恐慌,石油危機,流感疫情,但道瓊工業指數仍然從66點攀升至11497點  --  巴菲特

 

你應該盡早投資你的錢:因為多數市場在大多時候是上揚的,與其等待最佳時機,應該現在就把你能投資的錢拿去投資,多等一天通常意味著你將來得支付更高價

為何我們不該等待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好的價格:未來某個交易日的收盤道瓊工業指數比一個選定日的指數低的可能性超過95%,所以我們會感覺想等待一個更低的價格是對的,但平均需等待31個交易日。如果你從1997年4月開始,會等到2009年3月(金融危機的谷底),才看到一個更低的價格。

大多數時候,平均投資策略(把可以投資的錢在一段時間內漸進地分批投資)的績效比現在買策略(馬上把可以投資的錢全部拿去投資)的績效差(平均低4.5%)。只有在重大的股市崩盤前,平均投資策略才會顯著優於現在買,而且必須在市場重挫時勇於持續入市,但是重大的市場崩盤並不多見。然而現在買策略的風險也相對比較高(因為股票的風險高於現金),但如果擔心風險作者建議可以使用現在買策略投資較保守的資產組合,例如股債比6:4。至於市場估值的高低(作者使用席勒本益比CAPE)也不影響現在買策略較優的結果,雖然CAPE提高時兩者差距確實縮小。

raw-image


為什麼不應該擇時進場:為什麼逢低買進策略贏不了平均成本法?因為市場大跌或大熊市不常發生,而且還必須無懈可擊地抓對時機。而且等待遲遲未來的低點將錯過更多時間的複利成長。

 

投資靠運氣?

股市的起伏難以預測,光是你的出生年(開始投資的時間)不同對你在股市創造財富的能力就有影響。

raw-image


報酬順序風險:後期當投資金額增加時,報酬率對你的影響越重要。這意味著最重要的投資報酬率落在你接近退休時,若此時遭遇大的負報酬,積蓄將大減且難以補回來。

如何減輕運氣的影響:

  • 長期投資:若投資期為三十年時,各年代股票年均報酬率的差異就沒那麼顯著。
  • 邁入退休時用較多低風險資產(如債券)來分散風險。
  • 市場低迷時降低提領率。
  • 退休後考慮兼職工作。
raw-image

 

「有時候,最大的風險就是完全不冒險。」

 

市場波動:在市場下跌達15%以上的那些年投資債券,其他年份投資股票,可以使你的長期財富最大化。假設市場終究會復原的話,市場崩盤時將是你能獲得的最佳投資機會之一(虧損20%需要25%的獲利來補回損失)。

raw-image
raw-image

 

崩盤後預估未來市場的預期年報酬率=(1 + 補回虧損所需之獲利%) ^ (1 /補回虧損需要花的年數) - 1。例如COVID時期下跌約33%,需要50%的獲利補回,若你認為市場需要兩年恢復,那麼預期的市場年報酬率為22%。就算以日本股市為例,過了30年仍然低於1989年12月的歷史新高點(無法自崩盤後復原的市場),這段期間若持續投入日本股市,仍然能獲得些許正報酬率。

 

賣出

根據多數市場長期走揚的理由,買進要快,賣出要慢。若可以有所選擇的話,盡可能越晚賣。

賣出的時機點:

  • 再平衡資產組合:再平衡維持股債的比例配置,主要是為了降低風險到你原本可以接受的程度,但頻率也不宜太高(會增加交易成本和時間),作者建議每年做一次(頻率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更好的做法是靠著持續買進來做累積再平衡(accumulation rebalance)。
  • 擺脫一個集中(或持續虧損)部位:用事先決定好的規則出售,避免情緒的干擾。持續虧損的情況很少見,短期間的表現不佳不是出售的好理由。
  • 支應財務需求:先把錢用於你需要的生活,再考慮為了你想要的生活而冒險投資。

 

為何你永遠都不覺得自己有錢?

有沒有錢是一個相對概念,永遠都會如此,因為我們很容易指出更富有的某人,卻忘了所有那些可能指出你比他們更富有的人。

 

「你總是能賺更多錢,但什麼都不能為你買到更多時間。」

 

短評:

本書有許多實用且原則簡單的投資方法,雖然有些看似違反直覺,但作者用大量的圖表有條理地分析證據。當然,用過去的資料來看未來難免有「看後照鏡開車」之嫌,但這也算是目前我們能掌握投資的最佳方向了。

raw-image


avatar-img
29會員
129內容數
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決定開始將每本書整理起來,成立這個部落格強迫自己練習維持寫作的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孝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完整介紹半導體的發展史,及為何半導體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你一生必學的五大財務規畫 【一句話】 以理財的五大領域幫助讀者建立完備且目標一致的投資哲學。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一句話】 一位自由派經濟學家暨政治哲學學者,不用任何公式或術語,以白話和實例解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一句話】 一位自由派經濟學家暨政治哲學學者,不用任何公式或術語,以白話和實例解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分類:論說--理論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完整介紹半導體的發展史,及為何半導體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你一生必學的五大財務規畫 【一句話】 以理財的五大領域幫助讀者建立完備且目標一致的投資哲學。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一句話】 一位自由派經濟學家暨政治哲學學者,不用任何公式或術語,以白話和實例解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一句話】 一位自由派經濟學家暨政治哲學學者,不用任何公式或術語,以白話和實例解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分類:論說--理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關於個人理財的建議和指導,包括儲蓄、收入、稅務和保險。作者強調在盡早投資並盡量經常投資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理財建議。
暢銷書《持續買進》作者Nick Maggiulli是資料科學家,全書內容引用了很多研究報告和數據,但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為剛開始探索理財領域的新手閱讀,依循書中列出的步驟建立穩健的財務基礎。本文列出4個我覺得頗有啟發的新觀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持續買進(Dollar-Cost Averaging, DCA)是一種投資策略,定期以固定金額購買投資產品,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動。本文介紹Nick Maggiulli提出的持續買進策略,探討其對實現財務目標的幫助和效果。
Thumbnail
《持續買進》這本書印象的三大重點:想要增長資產,增加收入來源、越早投資(尤其是指數型基金)且持續買進投資資產、崩盤更要買進。在眾多投資方法中,作者最推薦的就是股票,尤其是指數型的基金。此外,人生中最重要的資產是時間,因此要把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Thumbnail
《持續買進》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在談儲蓄,第二大部分談的是投資。在投資之前也要思考是否有餘裕及能力投資,如果每個月常常透支而無法存錢,當然也沒有足夠的錢投資,所以存錢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持續買進》的第一部分除了關於儲蓄,但最重要的增加資產的方法,還是在於「增加你的收入,投資於生財資產」。
Thumbnail
《持續買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投資建議,並深入探討財務管理議題與策略。作者以科學角度解釋了儲蓄與投資的關係,並強調了平均成本法的重要性。此外,書中也探討了金錢與財富觀念背後的哲學問題,試圖達到超越金錢的層面。對於個人理財的入門者,這本書提供了寶貴的投資建議和財務議題的相關信息。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簡單易懂的投資指南,特別適合初學者。作者重點強調了「窮人存錢,富人投資」的理念,並提及心理狀態對財務規劃的影響。書中建議在儲蓄時平衡生活享樂與儲蓄目標,並推薦持續買進投資策略。總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財務規劃指南,幫助讀者建立起穩健的財務基礎。
Thumbnail
本書介紹透過蒐集客觀數據以及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來穩穩累積財富。書中強調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以及何時該專注於提升收入、增加儲蓄或是買賣股票。同時,書中也提到儲蓄與投資的關鍵,以及如何選擇及購買投資標的的策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面對投資時都希望買在低點,但事實上除了低點難以預測外,本書的作者利用歷史數據證明,就算買在低點的報酬都不一定能夠打敗持續買進,我會分享如何根據本書的觀念,實際應用在理財和投資上。 首先常見的理財建議就是要你記下每天的開銷和花費,然後找出不必要的支出,接著開始節儉的生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關於個人理財的建議和指導,包括儲蓄、收入、稅務和保險。作者強調在盡早投資並盡量經常投資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理財建議。
暢銷書《持續買進》作者Nick Maggiulli是資料科學家,全書內容引用了很多研究報告和數據,但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為剛開始探索理財領域的新手閱讀,依循書中列出的步驟建立穩健的財務基礎。本文列出4個我覺得頗有啟發的新觀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持續買進(Dollar-Cost Averaging, DCA)是一種投資策略,定期以固定金額購買投資產品,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動。本文介紹Nick Maggiulli提出的持續買進策略,探討其對實現財務目標的幫助和效果。
Thumbnail
《持續買進》這本書印象的三大重點:想要增長資產,增加收入來源、越早投資(尤其是指數型基金)且持續買進投資資產、崩盤更要買進。在眾多投資方法中,作者最推薦的就是股票,尤其是指數型的基金。此外,人生中最重要的資產是時間,因此要把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Thumbnail
《持續買進》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在談儲蓄,第二大部分談的是投資。在投資之前也要思考是否有餘裕及能力投資,如果每個月常常透支而無法存錢,當然也沒有足夠的錢投資,所以存錢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持續買進》的第一部分除了關於儲蓄,但最重要的增加資產的方法,還是在於「增加你的收入,投資於生財資產」。
Thumbnail
《持續買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投資建議,並深入探討財務管理議題與策略。作者以科學角度解釋了儲蓄與投資的關係,並強調了平均成本法的重要性。此外,書中也探討了金錢與財富觀念背後的哲學問題,試圖達到超越金錢的層面。對於個人理財的入門者,這本書提供了寶貴的投資建議和財務議題的相關信息。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簡單易懂的投資指南,特別適合初學者。作者重點強調了「窮人存錢,富人投資」的理念,並提及心理狀態對財務規劃的影響。書中建議在儲蓄時平衡生活享樂與儲蓄目標,並推薦持續買進投資策略。總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財務規劃指南,幫助讀者建立起穩健的財務基礎。
Thumbnail
本書介紹透過蒐集客觀數據以及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來穩穩累積財富。書中強調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以及何時該專注於提升收入、增加儲蓄或是買賣股票。同時,書中也提到儲蓄與投資的關鍵,以及如何選擇及購買投資標的的策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面對投資時都希望買在低點,但事實上除了低點難以預測外,本書的作者利用歷史數據證明,就算買在低點的報酬都不一定能夠打敗持續買進,我會分享如何根據本書的觀念,實際應用在理財和投資上。 首先常見的理財建議就是要你記下每天的開銷和花費,然後找出不必要的支出,接著開始節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