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一章: 像有錢人一樣花錢

-就是要存錢下來

  •  有錢定義
    • 永遠不工作,還有足夠的錢過生活
    • 擁有足夠的收益,提供兩倍國內中等家庭的生活水準
      • 全台: 2x110=220萬
      • 台北: 2x140=280萬
  • 該有的花錢態度
    • 250萬的投資組合,每年報酬率6~7%。每年提出4%來花用,這樣能夠永遠花不完

 

  • 不要看起來有錢: 要"滿足"
    • ex. 車子是負債,要買的話買二手的,因為已經有人幫我付了折舊的代價了。說不定轉賣還能賺錢。
    • ex. 買房,考慮若升息一倍,是不是還付得起。

 

 

第二章: 複利效應

  • 越早開始投資越好,現在就開始。才能讓你用更少的錢,獲得更高的獲利。
  • 一拿到薪水就將資金轉帳到投資帳戶

 

第三章:

  • 不要給理專理財,內扣高,輸大盤
  • 96%的主動型基金都不如大盤
  • 買ETF就對了

 

第四章:

  • 股價不可能永遠跟盈餘脫節
  • 等待暴跌的時候加碼
  • 不要怕不是買在最低,八折買就很好了,六折更要買
  • 未來股市一定還會再下跌

 

第五章:投資組合

  • 如果你要退休了,需要賣股換生活費。只靠ETF的話,股市下跌時,卻需要賣出很可惜。所以可配置債券。
  • 買短期債券,因長期債券可能被通膨吃掉。短期可再買短期。換買短期公債ETF。
  • 投資組合:
    • 債券ETF: 比例可從 年齡-20到年齡: 看你可承受的風險
      • 可快速變現的錢,下跌時可用來加碼股票
    • 本國股市ETF: 因為你用該貨幣生活
    • 國際股市ETF
      • 本國跟國際可以各半
  • 記得每年再平衡,賣掉賺得多的獲利了結,改買賺得少的再平衡
  • 或例如股市大跌時再平衡,就該多買

 

第六章: 在你的國家做指數型投資

第八章:

  • 黃金是短線,長期不比股票好

第九章:

  •  如果你真的要買股票:拿出投資組合的10%來買
  • 要會判斷企業好壞:買你熟悉的企業,例如傳產比科技業更容易入門
    • ex.連笨蛋都能經營的企業,因為可能有天笨蛋會掌管企業
  • 用要買下整家企業的角度來看
    • 本益比:因傳產本益比低,若考慮股利再投入,能夠買更多股。
    • 產品價格能提高:買那些經營簡單,價格會隨通膨提高的企業。如可口可樂因有品牌信仰,提高還是會買。vs.筆電只會越來越便宜。
    • 低負債水準:較能撐過經濟風暴。
      • 看盈餘負債比。多久能夠還清債務。
    • 資本報酬率高:賺錢有沒效率。
      • 連續十年,總資本報酬率高於15%
      • 經營者持股10%以上:經營者較會在乎股東利益
      • 設定投資報酬率標準:買在對的價格
        • 看股票盈餘報酬率:想像你買下整家企業,年報酬率是多少
        • 可以跟十年公債比較,高於的部分就是你冒的風險的報酬
          • 如果公司成長快速,可能差不多等於公債報酬率就能買
          • 如果成長緩慢,就要高於再買
    • 賣在對的時候
      • 公司偏離核心業務,例如轉向不熟悉的產業
      • 股價被高估
avatar-img
25會員
30內容數
分享閱讀筆記,書目種類包含投資理財、生活態度、自我成長等,歡迎推薦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ab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財務目標 考慮幾個小孩?買房?幾歲退休? 規劃長期、中期、短期目標
二分化直覺偏誤 負面型直覺偏誤  直線型直覺偏誤 恐懼型直覺偏誤...
 即使是防水等級10atm的手錶也不適合用於潛水,請找潛水專用手錶。
善用生活中的高峰與低谷
我們活在一個外向是顯學的社會。常對內向者帶有偏見。
致富心態: 人的情緒心理才是主宰金融結果的原因,不是金融工程可預測的。  
財務目標 考慮幾個小孩?買房?幾歲退休? 規劃長期、中期、短期目標
二分化直覺偏誤 負面型直覺偏誤  直線型直覺偏誤 恐懼型直覺偏誤...
 即使是防水等級10atm的手錶也不適合用於潛水,請找潛水專用手錶。
善用生活中的高峰與低谷
我們活在一個外向是顯學的社會。常對內向者帶有偏見。
致富心態: 人的情緒心理才是主宰金融結果的原因,不是金融工程可預測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其實投資也能算是存錢的一種,只是存的地方不一樣罷了。
Thumbnail
去年其實有發一篇文章敘述到底手上該持有這麼多現金嗎?還是買債劵 因為我知道即使股市在好,我的部位都不會all in 一定會保留30%的 現金預防極端事件,例如-50%的金融海嘯,原本的70%部位也是透過 槓桿型ETF來保持高額曝險,不會有投入本金過少的問題,問題來了 最近把房子賣掉手上有多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通過投資房租、臺幣定存和股市等方式來增加收入的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驗,並提到了通過投資股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可觀的收益。文章中還提到了在臺灣和美國股市中進行投資的一些情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希望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有的人希望存到小孩的學費,而有些人則是希望存到退休後的生活費,但大多數人沒有去計算需要多久時間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訂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如果是由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作為生活費,一般會依照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每年賣
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沒有之一。 在這低利低薪的時代,個人認為,投資理財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它不會幫你一夕致富,嚴格說是不會讓你變得很有錢,錢多到花不完那種。但是它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比較多選擇,在賺錢方面也會比較輕鬆一點,多重收入來源比單一收入來源更能分散失去單一工作的風險,在選擇主動收入
Thumbnail
投資,還是必要的。 只是...你適合什麼投資?你會什麼投資?你有多少錢投資? 就大家都會說的,基金,黃金,郵局,保險,股票,自己存錢,爸媽幫忙管錢。 凡事,一定都是先從小開始,沒有存1元,怎會讓999變1000? 有了1000元,要想怎麼存到10000元。當你存到了10萬元,你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個人投資半年的經驗就是不管大盤高低位階,持續投入堆積單位張數即可! 原因一:不管如何去抓價位?錢在銀行待存著也沒有效益?不是嗎? 原因二: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為了盯盤勿略生活品質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何不定期定額買進! 原因三:專注本業多點資金讓生活所需跟投資資本雄厚些,投入被動型的大盤基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願意用大錢賺小錢,大多時候,都會成功(這就是穩當投資);如果總是想用小錢賺大錢,那麼大多時候,都會失敗(這就是投機)。我們在第一章已經提出許多留存財富的方法,從最簡單的定存,到幾乎不會失敗的指數化投資,一定都是利用大錢賺小錢。如果願意接受用10元賺1元,那麼大多時候,都會成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面對投資時都希望買在低點,但事實上除了低點難以預測外,本書的作者利用歷史數據證明,就算買在低點的報酬都不一定能夠打敗持續買進,我會分享如何根據本書的觀念,實際應用在理財和投資上。 首先常見的理財建議就是要你記下每天的開銷和花費,然後找出不必要的支出,接著開始節儉的生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其實投資也能算是存錢的一種,只是存的地方不一樣罷了。
Thumbnail
去年其實有發一篇文章敘述到底手上該持有這麼多現金嗎?還是買債劵 因為我知道即使股市在好,我的部位都不會all in 一定會保留30%的 現金預防極端事件,例如-50%的金融海嘯,原本的70%部位也是透過 槓桿型ETF來保持高額曝險,不會有投入本金過少的問題,問題來了 最近把房子賣掉手上有多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通過投資房租、臺幣定存和股市等方式來增加收入的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驗,並提到了通過投資股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可觀的收益。文章中還提到了在臺灣和美國股市中進行投資的一些情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希望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有的人希望存到小孩的學費,而有些人則是希望存到退休後的生活費,但大多數人沒有去計算需要多久時間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訂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如果是由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作為生活費,一般會依照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每年賣
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沒有之一。 在這低利低薪的時代,個人認為,投資理財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它不會幫你一夕致富,嚴格說是不會讓你變得很有錢,錢多到花不完那種。但是它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比較多選擇,在賺錢方面也會比較輕鬆一點,多重收入來源比單一收入來源更能分散失去單一工作的風險,在選擇主動收入
Thumbnail
投資,還是必要的。 只是...你適合什麼投資?你會什麼投資?你有多少錢投資? 就大家都會說的,基金,黃金,郵局,保險,股票,自己存錢,爸媽幫忙管錢。 凡事,一定都是先從小開始,沒有存1元,怎會讓999變1000? 有了1000元,要想怎麼存到10000元。當你存到了10萬元,你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個人投資半年的經驗就是不管大盤高低位階,持續投入堆積單位張數即可! 原因一:不管如何去抓價位?錢在銀行待存著也沒有效益?不是嗎? 原因二: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為了盯盤勿略生活品質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何不定期定額買進! 原因三:專注本業多點資金讓生活所需跟投資資本雄厚些,投入被動型的大盤基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願意用大錢賺小錢,大多時候,都會成功(這就是穩當投資);如果總是想用小錢賺大錢,那麼大多時候,都會失敗(這就是投機)。我們在第一章已經提出許多留存財富的方法,從最簡單的定存,到幾乎不會失敗的指數化投資,一定都是利用大錢賺小錢。如果願意接受用10元賺1元,那麼大多時候,都會成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面對投資時都希望買在低點,但事實上除了低點難以預測外,本書的作者利用歷史數據證明,就算買在低點的報酬都不一定能夠打敗持續買進,我會分享如何根據本書的觀念,實際應用在理財和投資上。 首先常見的理財建議就是要你記下每天的開銷和花費,然後找出不必要的支出,接著開始節儉的生活